浦熙修
Clash Royale CLAN TAG#URR8PPP
浦熙修(1910年10月29日-1970年4月23日),江苏省嘉定县嘉定镇(今属上海市)人,中华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记者。
目录
1 生平
2 著作
3 家庭
4 参考文献
生平
浦熙修幼年在嘉定私立企云小学学习。8岁时,随家迁居北京。此后,她先后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附小和附中学习。因家庭经济发生困难,浦熙修念完高中一年级便辍学。民国16年(1927年),浦熙修进入京华美术专科学校学习,并兼任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附小教员。两年后,进入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毕业后,担任志成中学语文教员。民国25年(1936年)春,随丈夫袁子英迁居南京,被推荐到《新民报》社从事广告、发行工作。因为文采好,不久便调任记者。[1]
民国26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新民报》迁往重庆。浦熙修经过周折,于民国28年(1939年)赴重庆,担任《新民报》采访部主任。当时,她同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交往很多,并采写了许多所谓“闯祸新闻”,比如孔二小姐在日军攻占香港前夕以专机运送爱犬到重庆等。民国34年(1945年),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期间会见了浦熙修。浦熙修对中共及各民主党派的和平建国主张进行了大量报道,指責中国国民党不顾和平、扩大内战。民国35年(1946年)春發生了“校场口事件”,浦熙修协同《新华日报》发动新闻工作者联名发表公开信,與中央通讯社作出了互相矛盾的報導。[1]
民国35年(1946年)4月,浦熙修随《新民报》社迁回南京。6月23日,上海人民和平请愿代表赴南京,發生“下关惨案”,浦熙修也遭到殴打,身受重伤,被送往医院。民国36年(1947年)5月,6000多名南京学生向国民参政会请愿,遭到政府镇压,酿成“五·二○惨案”。浦熙修率《新民报》记者采访,以整版篇幅报道。民国37年(1948年)7月,中华民国政府以“为匪宣传”的罪名,勒令《新民报》永久停刊。同年11月,浦熙修被逮捕,起初关押在南京卫戍总部看守所,随后转移至宪兵司令部,最后转至国防部保密局特刑庭关押。不久,在周恩來、羅隆基等人营救下,浦熙修出狱。[1][2]
1949年9月,浦熙修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浦熙修历任第二至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文汇报》副总编辑兼驻北京办事处主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候补委员、全国妇联委员。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她曾三次赴抗美援朝前线慰问,回国之后到各地宣传抗美援朝的胜利。她还撰写了《朝鲜纪行》和《新疆纪行》等报告文学。[1]
1957年,浦熙修被毛澤東點名,指羅隆基透過她在《文汇报》發表反動言論,她因此在反右运动中遭到批判,被打成“右派”。此后,浦熙修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文化教育组副组长。1965年底,浦熙修患癌症。文化大革命爆发后,浦熙修受到迫害。1970年4月23日,浦熙修在北京病逝,享年60岁。[1]
1981年1月,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全国政协为浦熙修平反,并在政协礼堂为其举办了追悼会。[1]
著作
- 《朝鲜纪行》
- 《新疆纪行》
家庭
- 父:浦友梧
- 母:黄庵岫
- 姐:浦洁修
- 弟:浦通修
- 妹:浦安修 彭德怀之妻
- 第一任丈夫:袁子英
- 女儿:袁冬林。为浦熙修和袁子英的孩子。
- 同居男友:罗隆基。1946年初,浦熙修采访罗隆基,后相爱同居至1956年。
参考文献
^ 1.01.11.21.31.41.5 浦熙修,载 嘉定县志 卷三十五传略 本籍,上海通,于2013-04-24查阅
^ 散木. 1949年後中國共產黨政治謎案19件. 秀威出版. 2013-05-01: 138. ISBN 978-986-326-1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