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January 25, 2019

華人行

Image
Clash Royale CLAN TAG #URR8PPP 本条目 部分链接不符合格式手冊規範 。跨語言链接及章節標題等處的链接可能需要清理。 (2015年12月13日) 請協助改善此條目。參見WP:LINKSTYLE、WP:MOSIW以了解細節。突出显示跨语言链接可以便于检查。 華人行 華人行地面為商舖 青銅中國獅子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 華人行 華人行 ( China Building )位於香港中環畢打街及皇后大道中交界,是長江實業地產旗下收租物業,樓高23層(包括閣樓及兩層地庫),地面為商舖,21層甲級寫字樓樓面面積共達260,000平方呎。1999年怡安集團(Aon Group)遷入成為最大租戶,於11月1日更名為怡安華人行。 華人行曾稱為 怡安華人行 ( Aon China Building ),怡安保險時為本大廈租戶並取得命名權。大樓所在地前身為第二代香港郵政總局(皇后大道中)及第一代香港最高法院(畢打街)舊址,於1922年以呎價50元售出,1924年,第一代華人行建成。1975年,和黃地產集團收購華人行業權,由長江實業重建第二代華人行。 1978年,李嘉誠將長江集團總部自北角長江大廈搬往華人行,於1999年再遷入長江集團中心。在香港上海匯豐銀行總行重建期間亦以華人行作為臨時總部。 1979年,信和總部遷入中環華人行,於87年2月再遷入尖沙咀中心。 在向南面對雲咸街方向,臨皇后大道中行人路旁,華人行放置有一對手工精美的青銅中國獅子塑像,是附近其他大廈少有的吉祥物。 2011年,怡安保險遷至銅鑼灣時代廣場1座27樓,大廈名稱回復為「華人行」。 目录 1 目前主要租戶 2 鄰近建築 3 交通 4 外部連結 目前主要租戶 大華繼顯 周生生 匯豐銀行 鄰近建築 畢打行 會德豐大廈 中建大廈 中匯大廈 置地廣場 陸海通大廈 娛樂行 交通 港鐵 █ 荃灣綫、 █ 港島綫:中環站 電車 巴士 外部連結 華人行 这是一篇與香港建築相關的小作品。你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查 论 编 查 论 编 長和集團 人物 李嘉誠家族 · 李嘉誠 · 李澤鉅 · 霍建寧 · 甘慶林 · 李業廣 · 趙國雄 · 陸法蘭 · 嚴磊輝 · 吳佳慶 · 米高·嘉道理 · 馬世民 · 王䓪鳴 公司 長江和記實業 · 長江實業集團 ·

陸海通大廈

Image
Clash Royale CLAN TAG #URR8PPP 陸海通大廈 陸海通大廈夜景 陸海通大廈辦公室大堂 重建中的陸海通大廈(2011年2月) 重建前的陸海通大廈 重建前的大廈外牆 陸海通大廈 ( 英语: LHT Tower ,重建前稱為 Luk Hoi Tung Building )位於香港中環皇后大道中31號及戲院里1-7號交界,原址是建於1925年的皇后戲院,於1958年拆卸重建而成樓高13層的陸海通大廈,是為第一代大廈。大廈由建築師朱彬設計,1961年7月21日大廈落成暨皇后戲院開幕典禮由周錫年爵士主持剪綵,皇后戲院有電動扶梯供觀眾代步,拆卸前是日立牌(Hitachi)在香港最舊的自動梯 [1] 。 陸海通大廈由老牌地產發展商陸海通持有,2006年10月中修改地皮契約,放寬地契的發展限制,與地政總署達成補地價協議,在補超過1.38億元地價後,大廈包括皇后戲院、商場及寫字樓已於2008年年底拆卸,而陸海通亦遷往灣仔六國中心辦公,地盤佔地約1.1萬平方呎,興建一幢樓高27層商廈,另有一層地庫,總樓面面積約17.8萬方呎,是為第二代大廈。 目录 1 結構 1.1 建築師(第一代) 1.2 建築師(第二代) 2 主要租戶(第一代) 2.1 商場 2.2 寫字樓 3 主要租戶(第二代) 3.1 寫字樓 4 鄰近建築 5 事件 6 参考資料 7 外部連結 結構 陸海通大廈地盤面積僅有975平方米,坐落皇后大道中及戲院里交界,整幢大廈的布局將戲院安排在第一層,戲院大堂置於第二及第三層,空出地面全層及地下一層作為商場,地下二層安排用作餐廳。戲院處於戲院里中央,留出皇后大道中的空間興建一幢樓高13層的辦公大樓,提供3,700平方米的樓面面積。陸海通大廈是早期的玻璃幕牆建築物,頂層外牆從主體積向後退,整體作深啡色調。 建築師(第一代) 参见:朱彬 建築師(第二代) 参见:嚴迅奇 主要租戶(第一代) 商場 皇后戲院 勝利大藥房 美心西餅 有食緣 寫字樓 陸海通有限公司 六國企業有限公司 上水置業有限公司 陸海通人壽保險有限公司 東瀛遊旅行社 主要租戶(第二代) 基座設美國服裝品牌Gap,佔地過萬呎樓面。其餘租戶包括Swatch、Mabros珠寶、Laurel、LGB Cafe及PRIVATE i 髮廊。 倫敦對冲基金公司 Marshall Wace

皇后大道

Image
Clash Royale CLAN TAG #URR8PPP   本文介紹的是舊名大馬路的皇后大道。關於其他地方的大馬路,請見「 大馬路 」。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Queen's Road 皇后大道 皇后大道東灣仔段 基本資料 總長度 1.8(皇后大道西) 1.6(皇后大道中) 1.4(皇后大道東)公里 車速限制 50公里/小時 行車線數目 2線單程(皇后大道西) 3線單程(皇后大道中) 4線雙程(皇后大道東) 所在地區 中西區、灣仔區 起點 灣仔區跑馬地黃泥涌道/摩理臣山道 終點 中西區西環德輔道西/堅彌地城海旁 歴史資料 舊有名稱 明治通(香港日治時期) 通車日期 1842年2月 皇后大道中夜景,右方的皇后大道中100號前身為大華國貨公司 皇后大道東夜景 皇后大道中雪廠街方向 中環中心前地,盛夏中午時段的皇后大道中 在皇后大道中中環段有不少名店,尤其在畢打街附近是珠寶金飾店的集中地 皇后大道東灣仔段 皇后大道中上環段 皇后大道西西營盤段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 皇后大道 皇后大道 ( 英语: Queen's Road )是香港開埠之後的第一條建築的主要道路,位於香港島。分为 皇后大道西 、 皇后大道中 及 皇后大道東 (可簡稱為 大道西 、 大道中 及 大道東 ),由中西區的石塘咀,一直延伸至灣仔區的跑馬地,全長約5公里。 目录 1 歷史 2 沿路地標 2.1 皇后大道西 2.2 皇后大道中 2.3 皇后大道東 3 交通 4 大眾文化 5 歷史圖片 6 參見 7 参考资料 歷史 1841年,香港政府在香港島西營盤至中環之間以移山方式建造第一條大馬路,於1842年2月落成通車,全長4英里。這亦是香港最早的填海工程。其英文原名「 Queen's Road 」原是紀念當時的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理應譯作「 女王大道 」,但被華人師爺誤譯為「 皇后大道 」,「后」於遠古有君王之意。雖然當局曾於1890年澄清錯處,但道路的錯誤中文名稱最後還是將錯就錯沿用至今。香港日治時期,皇后大道曾被改名為「 明治通 」。 後來皇后大道向東及西伸展,是由中環德輔道中交界至上環水坑口街稱為皇后大道中。西面伸延,

戲院

Image
Clash Royale CLAN TAG #URR8PPP 戲院 可以指: 劇場 (建築) 電影院 这是一个消歧义页,羅列了有相同或相近的标题,但內容不同的条目。 如果您是通过某條目的内部链接而转到本页,希望您能協助修正该處的内部链接,將它指向正确的条目。

陪葬品

Image
Clash Royale CLAN TAG #URR8PPP 陪葬品 又稱 殉葬品 、 冥器 、 明器 ,通常人死後親屬會將死者生前慣用的物品或藏品與死者一同埋葬,為殉葬品的基本由來。社會階級產生後,帝王、富人或貴族則根據其富裕程度或位階的大小而擁有大小規模不等的陪葬品,如金銀晶玉等禮器、珠寶、珍珠、鑽石、瑪瑙、漆竹木牙骨、鶴頂紅、銅器及陶瓷所製之飾品、器具、馬車、兵器、著名文物、書畫等,有時還伴隨著人、畜的犧牲品。 相關條目 紙紮 陵墓 规范控制 AAT: 300180706 BNE: XX5385208 BNF: cb13601651d (data) FAST: 946842 GND: 4123307-4 LCCN: sh2001002091 SUDOC: 053507584 这是一篇與文化相關的小作品。你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查 论 编

唐乾陵

Image
Clash Royale CLAN TAG #URR8PPP   本文介紹的是唐高宗和皇后武氏合葬的乾陵。關於辽代同名陵墓,請見「 遼乾陵 」。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乾陵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所在 陕西省咸阳市乾县 坐标 34°34′23.37″N 108°13′6.94″E  /  34.5731583°N 108.2185944°E  / 34.5731583; 108.2185944 分类 古墓葬 时代 唐 编号 1-171 乾陵 是一座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陕西省咸阳市乾县梁山的唐朝墓葬,位于今陕西西安市西北方向85千米处,为唐高宗李治与皇后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建成于唐光宅元年(684年),神龙二年(706年)加盖,采用依山为陵的建造方式。乾陵最著名的就是它气势磅礴的陵园规划,以及地表上大量的唐代石刻。除主墓外,乾陵还有十七个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员与功臣。 [1] 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个,截至2013年仅开掘了五个陪葬墓,从中出土了大量的文物。 目录 1 历史 2 建筑布局 2.1 主陵建筑 2.2 陪葬墓群 2.3 其它建筑 3 发掘与保护 4 参考文献 4.1 引用 4.2 书籍 5 参见 历史 弘道元年(683年),武则天任命吏部尚书韦待价负责乾陵的工程,次年8月李治下葬,之后乾陵工程继续进行。 [2] [3] 神龙二年(706年)5月,唐中宗李显下令将武则天葬入。此前一年,唐中宗还赦免了在武则天统治时期因为政治问题而被迫害致死的皇族 [4] ,并且将他们重新厚葬,其中就包括了永泰公主李仙蕙、懿德太子李重润、章怀太子李贤三人。除此之外,在706年,乾陵还加建了许王李素节、泽王李上金、义阳公主李下玉等陪葬墓。 唐朝末年黃巢之亂,黃巢打算盜墓,於是動用了40萬大軍,挖出一條40餘米深的大溝,也沒找到墓道口,只好悻然作罷。天祐二年(904年)正月丁丑,乾陵下宫被盗焚 [5] ,两年后,唐朝政权灭亡。五代十國期间,后梁崇州节度使溫韜组织军队发掘所有唐朝皇陵,只有乾陵因建筑牢固而得以幸免 [6] 。 明朝嘉靖年间的大地震几乎把陵园完全毁掉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