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March 18, 2019

克爾賈利州

Image
Clash Royale CLAN TAG #URR8PPP 本條目 部分链接不符合格式手冊規範 。跨語言链接及章節標題等處的链接可能需要清理。 ( 2015年12月11日 ) 請協助改善此條目。參見WP:LINKSTYLE、WP:MOSIW以了解細節。突出显示跨语言链接可以便于检查。 克爾賈利州 Област Кърджали 首府 克爾賈利 人口 164,019 面積 3,209 km² 直轄市 Ardino, Chernoochene, Dzhebel, Kirkovo, Krumovgrad, Momchilgrad 車牌 省碼 K 時區 EET (UTC+2;夏令時為UTC+3) 克爾賈利州 (保加利亞語: Област Кърджали 、土耳其語: Kırcaali İli )是保加利亞的一個州,位於該國南部,南鄰希臘。面積3,209平方公里,2006年人口164,019人。首府克爾賈利,下分13市。 查 论 编 保加利亞行政區劃 布拉格耶夫格勒州 · 布爾加斯州 · 多布里奇州 · 加布羅沃州 · 哈斯科沃州 · 克爾賈利州 · 丘斯滕迪爾州 · 洛維奇州 · 蒙塔納州 · 帕扎爾吉克州 · 佩爾尼克州 · 普列文州 · 普羅夫迪夫州 · 拉兹格勒州 · 魯塞州 · 舒門州 · 錫利斯特拉州 · 斯利文州 · 斯莫梁州 · 索菲亞市 · 索菲亞州 · 舊扎戈拉州 · 特爾戈維什特州 · 瓦爾納州 · 大特爾諾沃州 · 維丁州 · 弗拉察州 · 揚博爾州

西堤岛

Image
Clash Royale CLAN TAG #URR8PPP 本條目 需要擴充。 ( 2014年8月26日 ) 请協助改善这篇條目,更進一步的信息可能會在討論頁或扩充请求中找到。请在擴充條目後將此模板移除。 坐标: 48°51′17″N 2°20′51″E  /  48.85472°N 2.34750°E  / 48.85472; 2.34750 城岛上的巴黎圣母院 城島 (法语: Île de la Cité ,又音譯 西堤島 )是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塞纳河中的两座岛屿之一(另一座为圣路易岛),也是巴黎城区的发源地,著名的巴黎圣母院和圣礼拜堂都位于该岛。城島的西端為一座墨洛溫王朝的宮殿,它的東端從墨洛溫王朝之後就被作為宗教場所,尤其是在巴黎聖母院建立之後。 直到1850年代,城島大部分還是住宅區與商業區,不過現在被司法大廈、醫院與巴黎警察總局所取代,現在只有島的西邊與北邊一小部分的區域為住宅區,而住宅區也保留了16世紀修士的住所。 查 论 编 巴黎名胜 右岸 巴黎凯旋门 麗都夜總會 卡鲁索凯旋门 福煦大街 布洛涅森林 巴黎證券交易所 肖蒙山丘公园 卡纳瓦雷博物馆 科学与工业城 香榭丽舍大街 爱丽舍宫 圣奥诺雷市郊路 自由之火 巴黎市政厅 国立网球场现代美术馆 马德莱娜教堂 玛莱区 卢浮宫 蒙苏里公园 工艺美术博物馆 巴黎格雷万蜡像馆 巴黎大皇宫和小皇宮 巴士底歌剧院 和平咖啡館 巴黎歌劇院 拉法葉百貨總店 春天百貨 橘園美術館 巴黎皇家宮殿 拉雪兹神父公墓 巴士底广场 协和广场 共和国广场 金字塔广场 胜利广场 孚日广场 小丘廣場 旺多姆广场 聖丹尼門 聖馬丁門 龐畢度中心 蒙馬特 聖心堂 紅磨坊 圣奥斯定堂 圣厄斯塔什教堂 圣日耳曼奥塞尔教堂 圣雅各伯塔 罗兰·加洛斯球场 夏乐宫 杜樂麗花園 皮加勒区 左岸 法國國家圖書館 巴黎地下墓穴 花神咖啡館 雙叟咖啡館 普罗可布咖啡馆 戰神廣場 巴黎唐人街 艾菲爾鐵塔 圣米歇尔喷泉 戈布兰挂毯工厂 ( 英语 : Gobelins Manufactory ) 巴黎大清真寺 马提尼翁府 法兰西学会 拉丁区 荣军院 卢森堡宫和卢森堡公园 布朗利河岸博物馆 国立中世纪博物馆 奥赛博物馆 罗丹美术馆 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 奥德翁剧院 先贤祠 波旁宫 丹费尔-罗什洛广场 圣斯德望堂 圣日耳曼德佩区 圣叙尔比斯教堂 圣克罗蒂德

布汶战役

Image
Clash Royale CLAN TAG #URR8PPP 本條目 部分链接不符合格式手冊規範 。跨語言链接及章節標題等處的链接可能需要清理。 ( 2015年12月11日 ) 請協助改善此條目。參見WP:LINKSTYLE、WP:MOSIW以了解細節。突出显示跨语言链接可以便于检查。 布汶战役 韦尔夫-霍亨斯陶芬王朝战争和金雀花-卡佩王朝战争的一部分 法兰西国王腓力二世在布汶战场 (Galerie des Batailles画作,凡尔赛宫战役画廊) 日期 1214年7月27日 地点 布汶(位于今里尔和图尔奈两城之间,13世纪时属于法兰西王的封臣佛兰德伯国领地) 结果 法兰西王国胜利 参战方 神聖羅馬帝國 佛兰德伯国 英格兰王国 布伦伯国 法兰西王国 指挥官和领导者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托四世 什鲁斯伯里伯爵朗格斯佩的威廉(投降) 布伦伯爵雷诺(投降) 佛兰德伯爵斐迪南(投降) 布拉班特公爵亨利一世 法兰西国王腓力二世 德伊勒伯爵罗伯特 博瓦斯主教 勃艮第公爵 兵力 25,000 [1] 15,000 [1] 11,000步兵 [1] 2,000骑士和2000普通骑兵 [1] 伤亡与损失 ~1,000阵亡 [1] ~9,000被俘 [1] ~1,000阵亡 [1] 布汶战役 发生于1214年7月27日,是中世纪法兰西国王王权大为扩张的一次决定性胜利,确立了13世纪法兰西王国的强国地位,也标志英格兰国王约翰在位时期长达12年的金雀花-卡佩王朝战争结束。 [2] 通过此役,教皇英诺森三世支持的法王腓力二世击败了约翰王的同盟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托四世和佛兰德伯爵斐迪南的联军,结果促成了奥托四世被教皇彻底抛弃而失势,斐迪南被俘虏。法兰西王室还获得了布列塔尼公国和诺曼底公国,巩固了在安茹、缅因和图赖讷的领主权,导致金雀花王朝统治下的安茹帝国崩溃;同时在英格兰国内,约翰的诸侯们的不满进一步加剧,对翌年的自由大宪章和第一次伯爵战争产生重大影响。 [3] 战前部署 布汶战役是由同盟积极牵头者约翰王设计展开的。按照约翰的策略,由他自己领导巴黎南面战线,诱法王迎战并予以牵制;同时低地国家军队由奥托四世率领组成主力军,从北面向巴黎进军。事实上约翰王先行进军,奥托四世行军较慢,两者未能按原计划配合。在与法军进行两次遭遇战后,7月3日约翰王被迫退回阿基坦,难与盟军联

依諾增爵三世

Image
Clash Royale CLAN TAG #URR8PPP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教宗 諾森三世 Innocentius PP. III 就任 1198年1月8日 卸任 1216年7月16日 前任 雷定三世 繼任 何諾三世 個人資料 本名 Lotario de' Conti di Segni 出生 1160年或1161年 逝世 1216年7月16日 教宗 諾森三世 (拉丁語: Innocentius PP. III   約1161年—1216年7月16日),本名 罗塔里奥 , Lotario dei Conti di Segni )於1198年1月8日—1216年7月16日岀任教宗。在位的時候,中世紀的教廷權威與影響到達登峰造極的狀態。而諾森三世他完成增加教宗權力的最後工作,在其工作及改革以後,教廷的結構堅固不搖,直到十三世紀的盡頭。 经历 諾森三世出身羅馬貴族門閥,深研各種法律,經過教會法與羅馬法的多重訓練,精通辯論,再加上神學的造就,後來出任紅衣主教。擔任教宗之後,處理了當時的宗教與現世問題。他擅長把抽象的觀念用在具體情況上,集合中世紀當時所進展一切有利的傾向,轉化成為教廷大而統一的組織,其組織使教宗有普遍的權力。諾森三世擅長外交的手腕,使整個基督教世界裡將教廷的權威發揮到出人意表的程度。他決意要把教廷在意大利建成一個強大國家,世俗君主不能隨便使用經濟力量來逼迫羅馬教會就範。 諾森三世的觀念是深信教宗是基督的代理人,也是聖彼得的繼承人,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所以教宗能操掌僧、俗兩界的權力,故可以隨意廢立世俗的君主,當時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二世幼年即被諾森三世監護,並在諾森三世的扶持下登基。同時諾森三世設立教宗欽差的總機關,完全歸屬教宗管轄。 諾森三世曾勸誘法國國王發動十字軍(1208-1213),去攻擊阿爾比派。在十字軍運動上,原來赦免的法則是「只有親自參加十字軍運動的人,得免除犯罪的刑罰」,但諾森三世應許那些送軍人到戰場上去的人,也能得完全赦免。 諾森三世在晚年1215年召開第四次拉特蘭會議,這是第12屆大公會議,也是整個中世紀規模最大的宗教會議,這會議成為他任職的頂峰。這次的大公會議象徵教廷權力已經完全支配拉丁基督教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