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March 15, 2019

叶尔加瓦

Image
Clash Royale CLAN TAG #URR8PPP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叶尔加瓦 Jelgava 圖章 叶尔加瓦 在拉脫維亞的位置 坐标: 56°38′54″N 23°42′50″E  /  56.64833°N 23.71389°E  / 56.64833; 23.71389 坐标: 56°38′54″N 23°42′50″E  /  56.64833°N 23.71389°E  / 56.64833; 23.71389 国家 拉脱维亚 面积  •  总计 60 平方公里(20 平方英里)  • 水域 2.34 平方公里(0.90 平方英里) 人口 (2013年7月1日) [1]  • 總計 62,800 时区 欧洲东部时间 (UTC+2)  • 夏时制 欧洲东部夏令时间(UTC+3) 叶尔加瓦 (拉脱维亚语: Jelgava ,来自利沃尼亚语单词“jelgab”,意为“低地”,德语: Mitau ,米陶或者米塔乌)是拉脱维亚的一座城市,位于里加之西南约41公里,2006年人口66,087。该市所在地是一片肥沃的平原,海拔只有12英尺。利卢佩河流经该地,河水泛滥时,叶尔加瓦可能会被淹浸。叶尔加瓦被一条名为“雅各布水道”(由雅各布·克特勒兴建)的运河包围,该市也是重要的铁路枢纽和工业城市。 参考资料 ^ Iedzīvotāju skaits pašvaldībās pēc nacionālā sastāva (PDF) . Pmlp.gov.lv. [ 2018-01-09 ] .    本條目出自公有领域: Chisholm, Hugh (编). 大英百科全書 第十一版. 劍橋大學出版社. 1911年.   外部链接 叶尔加瓦地图 叶尔加瓦市议会 规范控制 WorldCat Identities GND: 4380740-9 LCCN: n85238498 VIAF: 123225432 这是一篇與歐洲地理相關的小作品。你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查 论 编

宝剑骑士团

Image
Clash Royale CLAN TAG #URR8PPP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宝剑利沃尼亚兄弟骑士团 ( Fratres militiæ Christi Livoniae ) 1.宝剑骑士团印章 2.宝剑骑士团徽章 存在時期 1204年–1237年 國家或地區 旧利沃尼亚 效忠於 罗马天主教会 駐軍/總部 文登(切斯),费林(维尔扬迪),西格沃德(西古德),阿施拉登(埃兹卡乌克),格尔丁根(库尔迪加), 马里恩堡(阿鲁克斯尼),日瓦尔(塔林),维森斯特因(派德) 戰鬥榮譽 利沃尼亚十字军入侵 1260年的利沃尼亚联邦 宝剑利沃尼亚兄弟骑士团 (拉丁語: Fratres militiæ Christi Livoniae ,德語: Schwertbrüderorden )是里加的阿尔伯特主教在1202年建立的一个军事修会。 1204年,教宗诺森三世批准了这一骑士团的建立。骑士团的成员包括德意志的 「战僧」。骑士团的其他名称为 基督骑士 , 宝剑兄弟 和 利沃尼亚的基督义勇军 。 在1236年在苏勒战役被萨莫吉希亚人击败后,幸存的骑士团成员被并入条顿骑士团,并形成一个独立的分支,被称为利沃尼亚骑士团。 目录 1 历史 2 大团长 3 参考文献 4 参见 历史 宝剑骑士团骑士 里加主教(或称为利沃尼亚采邑主教)阿尔伯特,成立了兄弟会以协助利沃尼亚主教区令利沃尼亚人,拉特加利亚人和瑟洛尼亚人这些生活在通往里加湾向东的古商道周围的异教徒昄依基督教。从它的创办可以看出,纪律散漫的骑士团趋向于忽视其与主教的隶属身份。在1218年阿尔伯特要求丹麦国王瓦尔德马二世的援助,但瓦尔德马和兄弟会签署协议,让他们占领爱沙尼亚北部以替代其援助请求。 兄弟会的总部设在位于当今爱沙尼亚的费林(维尔扬迪),在那里大团长的城堡城墙依然屹立。其他城堡位于文登(切斯),西格沃德(西古德),阿施拉登(埃兹卡乌克)。费林,格尔丁根(库尔迪加), 马里恩堡(阿鲁克斯尼),日瓦尔(塔林)的指挥官和维森斯特因(派德)的法院执行官为大团长的随从。 1232年11月24日,额我略九世在他的信件中要骑士团在诺夫哥罗德进攻中保卫芬兰。 [1] 然而,没有任何关于骑士团在芬兰可能令其

瓜分波蘭

Image
Clash Royale CLAN TAG #URR8PPP 波兰-立陶宛联合公国在全盛時期的疆域 第一次瓜分后波兰的疆域(淺黃色和黃色部份) 第二次瓜分后波兰的疆域(淺黃色部份) 三国瓜分波兰示意图:绿色为奥地利得到的领土,青色为普鲁士得到的领土,紅色为俄国得到的领土;由深到浅依次为第一、二、三次瓜分。 系列条目 波兰历史 史前 史前时期的波兰 ( 英语 : Prehistory and protohistory of Poland ) 中世纪 中世紀早期 ( 英语 : Poland in the Early Middle Ages ) · 波蘭的基督教化 · 第一王国 · 第二王国 · 皮雅斯特王朝  · 雅盖隆王朝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皮雅斯特王朝时期 966–1385 雅盖隆王朝时期 1385–1572 近代早期 第一共和國 / 波兰立陶宛联邦 · 俄普奧三次瓜分波蘭 · 五三宪法 选举君主制 1572–1648 大洪水时代与衰落 1648–1764 第一次瓜分期 1764–1793 第二次瓜分期 1793–1795 近代 華沙公國 · 會議王國 / 克拉科夫自由市→ 大公國 ( 英语 : Grand Duchy of Cracow )  / 波兹南大公国 ( 英语 : Grand Duchy of Posen ) →普屬波森省 · 摄政王国 · 第二共和国 · 流亡政府 / 波蘭地下國 · 人民共和国 亡國及分治期 ( 英语 : History of Poland (1795–1918) ) 1795–1918 一战时期 1914–1918 第二共和国时期 1918–1939 二战时期 1939–1945 人民共和国时期 1945–1989 当代 第三共和国时期 1989– 至今 主题 通史  · 君主 波兰主题 查 论 编 瓜分波蘭 (波蘭語: Rozbiory Polski )是指近代一系列列強瓜分波蘭的事件。从17世纪开始,當時做為波蘭統治主體的波蘭立陶宛聯邦开始走向衰落,而在18世纪时,波兰的领土开始遭到普鲁士、奥地利帝國(当时为哈布斯堡帝國時期)和俄罗斯帝国三个邻近国家的瓜

波羅的地區

Image
Clash Royale CLAN TAG #URR8PPP 波羅的地區 波羅的地區 (Baltic region)是指波羅的海沿岸的國家區域,但因定義不同而所指區域也有不同。波羅的海沿岸國家包括丹麥、愛沙尼亞、拉脫維亞、芬蘭、德國、立陶宛、波蘭、俄羅斯和瑞典。通常波羅的海三國則是指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俄羅斯帝國的波羅的海各省則包括了現在的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而波羅的海理事會的成員國除了波羅的海沿岸國家之外還包括了挪威、冰島及歐盟的剩餘國家。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 波羅的地區 The Baltic Sea Information Centre EU Baltic Sea Region Strategy (EUSBSR) - a strategy aiming to accelerate the integration of the region The Baltic University Programme - a University network focused on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Baltic Sea region. Baltic Sea Region Spatial Planning Initiative VASAB Baltic Sea Region Programme 2007-2013 Vifanord – a digital library that provides scientific information on the Nordic and Baltic countries as well as the Baltic region as a whole.

矽酸鹽

Image
Clash Royale CLAN TAG #URR8PPP 硅氧四面体 Basic (ortho-)silicate oxoanion (SiO 4 -4 ) structure 化學上, 矽酸鹽 指由矽和氧組成的化合物(Si x O y ),有時亦包括一或多種金屬和或氫。它亦用以表示由二氧化矽或矽酸產生的鹽。 在普通情況下,最穩定的矽化合物是二氧化矽(SiO 2 )——俗稱石英,和類似的化合物。二氧化矽經常有微量的矽酸(H 4 SiO 4 )處於平衡狀態。化學家認為石英是不可溶解的,但在長時間尺度下,它是可以流動的。此外,在鹼性條件下,會出現H 2 SiO 4 2− 。大部分矽酸鹽都是不可溶解的。 矽酸鹽礦物的特徵是它們的正四面體結構,有時這些正四面體以錬狀、雙鍊狀、片狀、三維架狀方式連結起來。按正四面體聚合的程度,矽酸鹽再細分為:島狀矽酸鹽類、環狀矽酸鹽類等。 在地質學和天文學上, 矽酸鹽 指一種由矽和氧組成的岩石(通常為SiO 2 或SiO 4 ),有時亦包括一或多種金屬和或氫。此類岩石包括花崗岩及輝長岩等。地球及其他類地行星的大部分地殼均以矽酸鹽組成。 參見 矽酸鹽礦物 这是一篇关于无机化合物的小作品。你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查 论 编

近日點和遠日點

Image
Clash Royale CLAN TAG #URR8PPP 1. 在遠日點的行星。2. 在近日點的行星。3. 太陽。圖示未依照比例。 各個星體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大致是一個橢圓,它的長直徑和短直徑相差不大,可近似為正圓。太陽就在這個橢圓的一個焦點上,而焦點是不在橢圓中心的,因此星體離太陽的距離,就有時會近一點,有時會遠一點。離太陽最近的時候,這一點位置叫做近日點。離太陽最遠的時候,這一點位置叫做遠日點。 近日點(perihelion)這個字來自希臘字的 peri 和 helios ,意思分別是 靠近 和 太陽 。 遠日點(Aphelion) 則源自前置詞 apo ,意思就是 遠離(away、off、apart) (相似的字還有 近地點(perigee) 和 遠地點(apogee) 分別是在軌道上離地球最近和最遠的點。)。 在太陽系內所有的行星、彗星和小行星的軌道都是橢圓的(一種非圓形的) [1] (任何只繞行太陽公轉的天體,軌道都是接近橢圓的,這種現象被稱為近日點進動,以阻止軌道成為簡單的封閉曲線,像是橢圓)。因此,它們都會有離太陽最近和最遠的點:近日點和遠日點,合稱為拱點,以軌道離心率測量軌道的扁平度(與理想的圓的差異。)。 近日點 是行星、小行星、彗星或任何環繞太陽的天體,在軌道上最接近太陽的點。它與天體在軌道上距離太陽最遠的 遠日點 相對。 地球大約在每年的一月3日最接近太陽,而在七月4日左右離太陽最遠。不同年份最接近和最遠離的日期參見拱點。 地球在一月最靠近太陽和七月離太陽最遠時的距離相差大約500萬公里(310萬英里)。地球在一月初的近日點時,與太陽的距離大約是1億4710萬公里(9,140萬英里);相對的,在七月初的遠日點,與太陽的距離大約是1億5210萬公里(9,450萬英里)。因為遠日點時距離的增加,在給定的面積上所獲得的太陽輻射能量只有近地點的93.55%。當冬天降臨南半球時,地球位在遠地點,由於距離的增加降低了太陽輻射,加上白天也比較短,因此,在一般情況下,南半球的冬天所獲得的太陽輻射熱,比六個月後在近日點的北半球冬季獲得的熱量要少。 當地球靠近太陽時,在北半球是冬天,而在南半球是夏天,因此地球與太陽的距離並不會影響到季節的改變。相反的,地球的季節變化是因為地球的自轉軸的轉軸傾角是23.4度,沒有垂直於公轉軌道的平面。這使得地球在12月和1月離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