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March 17, 2019

東大門區

Image
Clash Royale CLAN TAG #URR8PPP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東大門區 韓文名稱轉寫  • 諺文 동대문구  • 漢字 東大門區  •  文化觀光部2000年式 Dongdaemun-gu  •  馬科恩-賴肖爾表記法 Tongdaemun-gu 坐标: 37°34′16″N 127°00′35″E  /  37.571011°N 127.009709°E  / 37.571011; 127.009709 國家   大韓民國  • 下轄行政區 26 administrative dong 面积  •  总计 14.2 平方公里(5.5 平方英里) 人口  • 總計 367,596  • 密度 25,887.0/平方公里(67,047/平方英里) 東大門 東大門區 ( 朝鮮語: 동대문구 / 東大門區   Dongdaemun gu   * / ? )是大韓民國首都首爾特別市的25個分區之一。 目录 1 歷史 2 行政區劃 3 交通 3.1 鐵路 4 友好城市 5 外部連結 6 参考文献 歷史 該區成立於1943年,其面積比今天的為大。1949年,城北區由當時的東大門區分拆出來。至1975年,本屬該區的昌信洞及崇仁洞被割予鍾路區。1988年,再有17個洞被分拆出,成為中浪區。 行政區劃 行政區劃圖 現時東大門區共劃分為26個行政洞。 新設洞 龍頭1洞 龍頭2洞 祭基1洞 祭基2洞 典農1洞 典農2洞 典農3洞 典農4洞 踏十里1洞 踏十里2洞 踏十里3洞 踏十里4洞 踏十里5洞 長安1洞 長安2洞 長安3洞 長安4洞 清凉里1洞 清凉里2洞 回基洞 徽慶1洞 徽慶2洞 里門1洞 里門2洞 里門3洞 交通 鐵路 清涼里站可乘搭新村號、無窮花號、ITX-青春列車。 韓國鐵道公社 京元線( ● 首都圈電鐵1號線:新里門站( 韓國藝術綜合學校 ( 朝鲜语 : 한국예술종합학교 ) ) - 外大前站 - 回基站( 慶熙大 ( 朝鲜语 : 경희대 ) 前) 中央線( ● 首都圈電鐵京義·中央線):清涼里站 - 回基站( 慶熙大 ( 朝鲜语 : 경희대 ) 前) 中央線( ● 首都圈電鐵京春線):清涼里站

蔣中正政府

Image
Clash Royale CLAN TAG #URR8PPP 蔣中正政府 是指在蔣中正擔任中華民國總統和中國國民黨總裁期間的中華民國政府,承繼於之前蔣中正擔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的國民政府,在此時期內的政府各部門首長大多為中國國民黨黨員。由蔣中正指派、並與總統府共同為行政部門主體的行政院院長,共歷任九任八位。其中中華民國副總統陳誠分別於1950年及1958年兩度兼任行政院院長。 值得留意的是,蔣中正政府是中華民國行憲後迄今唯一能實際同時統治台海兩岸的政權。 目录 1 副總統 2 行憲後的行政院院長 3 評價 4 参见 5 參考 副總統 次序 肖像 姓名 任職期間 政黨 到任時間 卸任時間 1 李宗仁 1948年5月20日 1954年3月10日  中國國民黨 2 陳誠 1954年5月20日 1965年3月5日  中國國民黨 3 嚴家淦 1966年5月20日 1975年4月5日 [1]  中國國民黨 行憲後的行政院院長 次序 肖像 姓名 任職期間 政黨 到任時間 卸任時間 1 翁文灝 1948年5月20日 1948年11月26日  中國國民黨 2 孫科 (二次) 1948年11月26日 1949年3月12日  中國國民黨 3 何應欽 1949年3月12日 1949年6月13日  中國國民黨 4 閻錫山 1949年6月13日 1950年3月10日  中國國民黨 5 陳誠 1950年3月10日 1954年6月1日  中國國民黨 6 俞鴻鈞 1954年6月1日 1958年7月15日  中國國民黨 7 陳誠 (二次) 1958年7月15日 1963年12月16日  中國國民黨 代理 王雲五 1963年7月1日 1963年9月16日 無黨籍 8 嚴家淦 1963年12月16日 1972年6月1日  中國國民黨 9 蔣經國 1972年6月1日 1978年5月19日  中國國民黨 評價 歷史學家黃仁宇認為: .mw-parser-output .templatequotemargin-top:0;overflow:hidden.mw-parser-output .templatequote .templatequoteciteline-height:1em;text-align:left;padding-left:2em;margin-top:0.mw-parser-

臺灣九年國民義務教育

Image
Clash Royale CLAN TAG #URR8PPP 本條目為 臺灣教育 系列之一 中華民國教育部 教育體系 幼兒學前教育 小學教育 國初中教育 國中基本學力測驗 國中教育會考 高中職多元入學 高中職教育 大學學科能力測驗 大學指定科目考試 四技二專統測 高等教育 大專院校列表 國際學校 加強班、補習班 教育史 臺灣教育史 六年國民義務教育 九年國民義務教育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 教育制度改革 九年一貫課程 高中職社區化 教師會、教師工會(全教總、全教產) 暑假、寒假 其他臺灣系列 人口 - 原民 - 地理 - 歷史 語言 - 文化 - 體育 - 節日 政府 - 政治 - 法律 - 經濟 藝術 - 文學 - 舞蹈 - 戲劇 行政區劃 - 鄉鎮市區 臺灣主題首頁 查 论 编 臺灣九年國民義務教育 指1968年(57學年度)中華民國義務教育由六年延長為九年的教育措施。此措施的實施,提高臺灣人民教育水準,亦奠定1970年代臺灣經濟起飛時中級技術人才的人力資源基礎。 目录 1 實施背景 1.1 日治時期 1.2 中華民國時期 2 實施緣起 3 籌備經過 3.1 成立專案小組 3.1.1 九年義務教育專案小組 3.1.2 九年義務教育策劃小組 3.2 法令研訂 3.3 籌措經費 3.4 辦理方式 3.5 國中設校原則 3.6 國中學區劃分原則 3.7 輔導私立初中原則 4 實施現況 5 參考資料 5.1 注釋 5.2 文獻 6 參見 實施背景 日治時期 台灣的西式教育首見於1895年台灣總督府於台北市芝山岩設置「芝山岩學堂」;隨後雖發生六氏先生事件,台灣總督府仍於1896年設置國語傳習所,設置更多義務小學。1898年國語傳習所改為公學校,1941年再改為國民學校,1943年實施六年制強制義務教育。 至1943年,台灣小學共計1,099所,小學生已達932,525人。據1944年統計,台灣義務教育的小一入學率為71.2%,唯多數學生中途輟學,實際完成六年義務教育的比例仍低於五成。 但其要注意的是,日本總督府最早所設置的學校教育其資源對日本小孩與殖民地(台灣、澎湖)小孩有明顯差別待遇,雖然1922年行“一視同仁”新教育令,但其中仍有明顯的不公: 初等教育:台灣小孩上的是“公學校”;日本小孩上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