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吉士

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Clash Royale CLAN TAG#URR8PPP



明萬曆《徐顯卿宦跡圖·中秘讀書》表現的庶吉士徐顯卿在翰林院讀書的場景


庶吉士,亦稱庶常,名稱源自《书经·立政》篇中“庶常吉士”之意,是中國明、清兩朝時翰林院內的短期職位,由科舉進士中選擇有潛質者擔任,目的是使其可先於翰林院內學習,之後再授予各種官職,情況有如今天的見習生或研究生[1]



沿革


明太祖洪武十八年(1385年)時開始此制[1],選進士於六部諸司及翰林院之下觀政。翰林院、承敕監等近傍衙門[2]之下者稱庶吉士,六部之下者稱觀政進士,行人司下設行人。之後觀政集中至翰林院就學於文淵閣。明英宗以後慣例,科舉進士一甲狀元、探花、榜眼,授予翰林修撰、編修。另外從二甲、三甲中,選擇年輕而才華出眾者入翰林院任庶吉士,稱為「選館」。庶吉士分翰林、六科兩等[3]





魯迅祖父周福清曾任庶吉士,其故居今存之“翰林”匾額


清雍正以後,選館更為嚴格,由皇帝主持之朝考決定。庶吉士一般為期三年,期間由翰林院內經驗豐富者為教習,授以各種知識。三年後,在下次會試前進行考核,稱「散館」。成績優異者留於翰林,授編修或檢討,正式成為翰林,稱「留館」。其他則被派往六部任「主事行走」、「御史行走」,或者外派各地方任官,通常是知縣,此類庶吉士亦有“半個翰林”之稱。


明代的翰林為朝廷儲備高才之地。明英宗後有慣例: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故此庶吉士號稱「儲相」,成為庶吉士的都有機會平步青雲。清朝時漢人大臣中,亦多出於庶吉士。



參考來源




  1. ^ 1.01.1 黃振良、陳炳容. 《金門第一才子 許邂》. 金門縣金城鎮: 金門縣文化局. 2006年12月: 188-197頁. ISBN 978-986-00-7778-0. 


  2. ^ 《明太祖實錄》卷一七二(洪武十八年三月)丙子條:以第一甲賜進士及第丁顯等為翰林院修撰,第二甲賜進士出身馬京等為編修、吳文為檢討、李震為承敕郎、陳廣為中書舍人;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危瓛為衛府紀善、李鴻綱為譚府奉祠正、楊靖為吏科庶吉士、黃耕為承敕郎、蹇瑢為中書舍人、鄒仲寶為國子監助教。瑢後賜名義。其諸進士,上以其未更事俗,優待之,俾之親政於諸司,給以所出身祿米,俟其諳練政體,然後擢任之。其在翰林院承敕監等近傍衙門者,采《書經》「庶常吉士」之義,俱稱為庶吉士。其在六部及諸司者,仍稱進士。


  3. ^ 《雙槐歲抄》:宣德癸丑冬,命吏部選在外庶官有文學者六十八人,令內閣試諸廷,擇知縣孔友諒、進士廖莊等七人改庶吉士,歷事六科。是時合三科進士選二十八人,與修撰馬愉、編修林文、評事張益同進學文淵閣。庶吉士分翰林、六科兩等,惟是年為然。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The Dalles, Oregon

眉山市

清晰法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