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加拿大人

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Clash Royale CLAN TAG#URR8PPP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华裔加拿大人
Chinese Canadians
Canadiens d'origine chinoise






















鄒至蕙 陈伟群 徐正陶
鄒至蕙
陈伟群
徐正陶
何韵诗 梁美诺 伍冰枝
何韵诗
钟嘉欣
梁美诺
伍冰枝
李素英 叶志明 李嘉诚 吳亦凡
李素英
叶志明
李嘉诚

吳亦凡
總人口

1,487,580 (2011) [1]
分佈地區

主要分布于渥太華(首都,位于安大略省)、多伦多(安大略省)、蒙特利爾(魁北克省)、温哥华(卑詩省)、卡加利(艾伯塔省)、溫尼伯(曼尼托巴省)
語言

粤语(主要流行于多伦多和温哥华)
現代標準漢語
其他漢語:閩語(閩南語、閩東語)、吳語、客家話
加拿大英语(加拿大官方语言之一)
魁北克法語(加拿大第二官方语言,主要流行于魁北克省和安大略省)
宗教信仰

佛教、道教、中國民間信仰、基督宗教及無宗教
相關民族

华人、美籍华人、英籍华人、澳洲华人、紐西蘭华人





华裔加拿大人
简化字
华裔加拿大人
繁体字
華裔加拿大人













域多利中華會館


华裔加拿大人英语:Chinese Canadians;法语:Sino-Canadiens)是指种族或民族属于华裔的加拿大人。


华裔加拿大人不是加拿大华人。与英裔加拿大人和法裔加拿大人一样,华裔加拿大人都是加拿大人。华裔加拿大人的华裔身份只是自己的种族或民族身份,是加拿大的一个少数民族。华裔加拿大人认同自己是加拿大人,而不是中华民国人或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或者是香港人、新加坡人、马来西亚人。而加拿大华人主要指加拿大留学或工作的中华民国公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等。华裔加拿大人更愿意称呼自己为华裔,与英裔、法裔一样,表明自己祖先是华人,但是加拿大华人暗含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或中华民国的认同,已经无法反映华裔加拿大人的真正的国家认同,没有英裔加拿大人和法裔加拿大人称呼自己是“加拿大英国人”或“加拿大法国人”。[2][需要非第一級來源]




目录





  • 1 身份认同

    • 1.1 双重国籍不影响对加拿大的认同


    • 1.2 加拿大永久居民也是加拿大人



  • 2 人权与政治权利


  • 3 移民历史

    • 3.1 早期


    • 3.2 20世纪


    • 3.3 二战后



  • 4 统计

    • 4.1 人口及分布

      • 4.1.1 2011年人口普查数据


      • 4.1.2 特定地区的主要民族



    • 4.2 语言


    • 4.3 移民


    • 4.4 教育及就业



  • 5 宗教


  • 6 名字


  • 7 参考文献


  • 8 外部链接


  • 9 参见




身份认同


华裔加拿大人是指种族或民族身份为华裔的加拿大公民或加拿大永久居民[原創研究?]


华裔加拿大人认同自己是加拿大人,华裔加拿大人首先是一名加拿大人,而不是中华民国人或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或者是新加坡人、泰国人、马来西亚人。其次在谈到种族或民族时,才和其他英裔加拿大人和法裔加拿大人不同,是一名华裔。[2]



双重国籍不影响对加拿大的认同


加拿大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包容国家,承认双重国籍。承认双重国籍以及有人在认同自己是加拿大人的同时,认同自己是华人,恰恰说明了,在强调国家认同的语境下,加拿大人和华人是两种不同的身份。但在这种语境下,加拿大人与华人是两个互不包含的平行概念。[3]



加拿大永久居民也是加拿大人



  1. 加拿大统计局在统计加拿大人口时,将加拿大永久居民统计进加拿大人口。

  2. 在加拿大任何一个国家的公民都享有除加拿大宪法加拿大权利与自由宪章第3条(选举权)和第6条(绝对进入加拿大)的权利,加拿大永久居民和公民一样享有绝对进入加拿大的权利。永久居民即便枫叶卡失效,边境机关也无权拒绝其入境,而是由移民部向法院申请剥夺其居留权,递解出境。多伦多市的永久居民,可以选举市长及市议员,享有部分的选举权。[4]

  3. 加拿大永久居民可以向移民部申请旅行证件,虽然其对旅行证件的发放较为慎重。但是在某些场合,例如枫叶卡续期的办理期间,如果永久居民害怕入境加拿大遇到麻烦,可以申请加拿大旅行证件。发放旅行证件,在法律上意味着,使用旅行证件旅行,加拿大需要向其提供领事保护。


人权与政治权利


加拿大有侵犯华裔加拿大人人权的历史,2006年加拿大总理史蒂芬·哈珀在国会向华裔加拿大人正式道歉。2014年,卑诗省省长简蕙芝向华裔正式道歉。[5]


现在,华裔同其他族裔一样,人权及政治权利受加拿大权利与自由宪章保护。2017年5月9日的卑诗省议会选举中,华裔加拿大人获得约8%(7席/87席)的席位。2011人口统计中,卑诗省有10.7%的华裔,但其中79,010人是永久居民,[6]有公民权的华裔比例约为8.9%。华裔加拿大人在议会中获得的席位,与有选举权的华裔比例,基本相当。在联邦议会,各级市议会也有相当数量的华裔议员。而卑诗省议会选举制度的设置,使小党派不容易获得议席。例如,绿党2017年获得16%的选票,但只获得3.4%(3席/87席)的席位。因此,华裔加拿大人在现实政治中也获得充分的代表。



移民历史




早期


广东的华工帮助建设了加拿大太平洋铁路。与非华人劳工相比,这些劳工更易接受帶有歧视性質的工时制度,低工资及危险的工作环境(比如开山爆破),以养活留在故乡的家人。华工愿意接受低工资和恶劣的工作环境,工作效率又極高,激怒了一些非华人的劳工,非华人劳工认为华工搞乱了劳工市场。1885年华人移民法案的通过,授权加拿大政府向移民加拿大的华人收取人头税。当时华人是唯一一个被迫缴纳该税的少数族裔。



20世纪


1923年,威廉·莱昂·麦肯齐·金的联邦自由党政府,通过1923年华人移民法案,完全禁止了华人移民。华人自此成为加拿大唯一被拒的族裔。接下来的25年,越来越多的排华法规得到通过,大部分工作不接受华人,因此很多华人开始了自己的餐馆和洗衣店生意。在卑诗省、萨斯喀彻温省和安大略省,华人雇主不允许雇用白人女工,因此大部分华人生意没有外族裔参与。





蒙特利尔唐人街


一些华裔加拿大人在铁路修建好后在加拿大定居。但由于政府严格的限制和沉重的徵费,他们无法将自己的家庭带到加拿大。甚至他们与非华人的接触也有官方和民间的各种限制。这使得一大批唐人街和华人社区在很多城市的不良地区建立起来。


大萧条时,华人的生活比其它加拿大人的生活要困难得多。在艾伯塔,加拿大华人领到的救济金金额不到其它加拿大人的一半。由于排华法案禁止了来自中国的新移民,很多华人男性由于没有妻子儿女在身边,被迫独立面对一切困难。1931年的人口普查显示加拿大华人的男女比例为12.4:1。为了抗议排华法案,加拿大华人每年都会在7月1日加拿大自治日时关闭店铺,抵制这个被他们称为“羞辱日”的节日。



二战后


在撤销对华裔加拿大人的限制,并给与华裔加拿大人平等的公民待遇,加拿大政府十分缓慢。由于加拿大在二战后签署了联合国世界人權宣言,加拿大政府必须废除与宣言牴触的排华法案。1947年同年,华裔加拿大人终于获得在联邦选举中投票的权利。但此后又20年,直到移民甄別过程采用记点法,华裔加拿大人才获得认可,与其他申请人使用同样的标准。


多年来,华裔组织一直呼吁加拿大政府公开为过去的人头税道歉并賠偿。2006年联邦大选期间,保守党领袖史蒂芬·哈珀将“向华人正式道歉”作为竞选承诺之一。2006年7月22日,总理史蒂芬·哈珀在加拿大国会举行正式道歉仪式[7][8]


很多受过教育的中国人,战时以难民身份来到加拿大。20世纪中期,大多数新华裔加拿大人来自有大学教育背景的家庭,他们仍以教育为重。这些新移民成为人才流入(Brain gain)的一部分,部分彌补了加拿大人(包括华裔)移民美国而产生的人才外流(Brain drain)。


华裔印度尼西亚人在1965年印尼排华事件中来到加拿大。从1970年代到1999年(参见:1998年印尼排华事件),再有华裔印度尼西亚人在加拿大定居。


很多来自前法国殖民地越南、老挝和柬埔寨的华裔在越战后以难民身份来到加拿大。由于华裔的渊源,这批移民与早期的华裔加拿大人关系紧密,他们主要居住在法语区魁北克。


从拉丁美洲来到加拿大的华裔也很多。其中因尼加拉瓜1980年代的大地震和安纳斯塔西奥·索摩查·加西亚的独裁政府而来到加拿大的人占很大比例。躲避地震和Velasco政权的华裔秘鲁人和华裔巴西人也很多。这些人主要居住在维多利亚、温哥华、蒙特利尔和多伦多。




列治文時代坊商場


在1990年代中期,由于对香港主權移交予中华人民共和国表示不适应和担忧,不少富有华人从香港进入加拿大。加拿大成为他们的理想移民地原因之一,是加拿大批出投资签证比美国容易得多(由于当时香港和加拿大均是英联邦成员)。不过,与来自中国大陆的移民相比,香港移民始终不太熱衷移民到美国,而是較喜欢加拿大。[來源請求]温哥华市、列治文市和多伦多成为这些华人的主要目的地。当时仅从香港来的移民就占了当时总移民的46%。


今天,中國大陸取代香港和臺灣成为华裔移民最主要的来源地。


另外,极少数的华裔加拿大人从一些太平洋岛屿(斐济和法属波利尼西亚)、新西兰和澳大利亚来。



统计



人口及分布



2011年人口普查数据


2011年,华裔血统的加拿大人口有1,487,580人,占加拿大总人口的4.5%。华裔是加拿大最大的少数族裔群体,也是加拿大最大的非欧洲裔族群,其中约276,635人是混血华裔。[1]


























































































































序号区域总人口(2011年)华裔人口(2011年)华裔比例(2011年)纯华裔(2011年)混血华裔(2011年)混血比例(2011年)
1
 加拿大
32,852,3201,487,5804.5%1,210,945276,63519%
2
卑詩省 卑诗
4,324,455464,80510.7%395,94568,86015%
3
安大略省 安省
12,651,790713,2455.6%581,560131,69018%
4
艾伯塔省 阿省
3,567,975155,9604.4%119,43536,53023%
5
曼尼托巴 曼省
1,174,34522,6001.9%14,9707,63034%
6
育空 育空
33,3206001.8%23037062%
7
愛德華王子島 爱岛省
137,3751,9201.4%1,67024513%
8
薩斯喀徹溫 萨省
1,008,76013,9901.39%9,5254,46032%
9
 魁北克
7,732,520101,8751.32%79,11522,75522%
10
西北地區 (加拿大) 西北地区
40,8005101.25%30520540%
11
新斯科舍 新苏格兰省
906,1707,0650.8%4,8252,24032%
12
新布藍茲維省 新不伦瑞克省
735,8352,9450.4%2,01593032%
13
紐芬蘭-拉布拉多 纽芬兰与拉布拉多省
507,2651,9700.39%1,29068035%
14
努納武特 努纳武特
31,695900.28%603033%


特定地区的主要民族


根据加拿大卑诗省列治文市政府网站资料,2011年华裔加拿大人占列治文总人口的48.5%。
[9]安省万锦市的华裔加拿大人占38.3%。



语言


2001年,有85%的华人声称会使用至少一种官方语言进行交流,剩下15%则称不会说英语或法语。在不会说官方语言的华人中,有50%在1990年代移民加拿大,22%在1980年代移民,这些移民通常年龄较大。在基本工作年龄的华人移民中,则有89%的人声称可以说至少一种官方语言。[10]


根据2001年数据,汉语是继英语和法语后第三大最常见的母语。总人口3%(约872,000)的人声称汉语是他们的母语,即他们从小就学习并仍能理解。粤语是加拿大华人中常见的汉语种类,这些说粤语的人中44%来自香港,27%则出生在中國大陸的粤语区,18%为加拿大出生。最近更为常见的汉语种类是漢語普通話(現代標準漢語),这些人85%来自中国大陸或臺湾,7%为加拿大出生,2%在马来西亚出生。[10]


有证据显示一些加拿大出生的华裔正在丧失汉语能力,以英语为母语,完全融入加拿大,成为广义的英裔加拿大人[10]



















































第一語言

人口 (2011)
佔全部人口%(2011)
人口 (2006英语Canada 2006 Census)
% 佔全部人口% (2006)
Notes

漢語(無特別表示是哪一種)
425,210

70001300000000000001.3%
456,705
1.5%


粵語
372,460

70001100000000000001.1%
361,450
1.2%


普通話/官話
248,705

69998000000000000000.8%
170,950
0.5%


閩南語(臺灣話)
9,635

69983000000000000000.03%
9,620
0.03%


閩東語(福州話)
5,925

69982000000000000000.02%
N/A
N/A


客家話
5,115

69982000000000000000.02%
N/A
N/A


上海話
2,920

69979000000000999990.009%
N/A
N/A


移民


2001年,几乎75%的华人人口居住在多伦多或温哥华。华人人口占温哥华人口的17%,占多伦多人口的9%。[10]


在2000/2001年移民到加的华人中,超过一半的人声称自己定居的理由是自己的亲人朋友已经定居在加拿大。大约25%的人声称他们来到多伦多是为了职业前景,而很多人移居到温哥华是因为气候宜人。[10]




多伦多市 登打士西街唐人街



教育及就业


2001年,31%的华人人口(包括加拿大出生及海外出生)拥有大学学历,是全国水平的将近两倍(18%)。


在基本工作年龄的华人中,20%在销售及服务业;20%在商业、金融及行政行业;16%在自然和应用科学领域;13%在管理行业;11%在(数据)处理(Processing)、制造业和公用事业(Utilities)。[10]


1990年代移民加拿大并且在基本工作年龄的华人群体的就业率为61%,比全国平均水平低(80%),很多人声称海外教育职业资质认可是主要问题。加拿大出生的华人男性就业率为86%,与全国水平持平。而加拿大出生的华人女性就业率(83%)则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6%)。[10]



宗教



















































































宗教種類
人數(%)
1921[11]
人數(%)
1961[11]
人數(%)
1971[12]
人數(%)
1981[12]
人數(%)
1991[12]
人數(%)
2001[12]
人數(%)
2006[13][11]
人數(%)
2011[14]
無宗教 / 其他
--43.7%57.4%55.3%55.6%57.9%49.3%
基督宗教
10%60%46.4%36.3%32.4%29.2%20.9%-

天主教
--12.9%14.2%16.0%13.8%11.7%-

新教
--33.5%22.1%16.4%15.4%9.2%-
佛教
----11.4%14.6%14.2%-
其他宗教
--9.9%6.4%--7.0%-
中國民間信仰
-------50.7%

人口
--124,600285,800633,9311,094,6381,346,5101,324,700

多倫多早期的华裔移民重要的結構為教會團體,至今,多倫多有超過三十多個华裔教會。1960年代初,基督教信仰達到了人數的高峰,1961年的人口普查仍然顯示,60%的华裔宣稱自己是基督徒。[11]近幾十年來,加拿大出生的华裔和华裔新移民中,基督徒比例一直在下降。[12]大多數华裔加拿大人不表態自己的宗教信仰,但根據2010年的人口分析,超過一半的华裔加拿大人信奉中國民間信仰。[14]2001年調查中,55歲以上的华裔加拿大人中,56%表示他們沒有任何宗教信仰,而加拿大全國無宗教的平均人數為17%。华裔加拿大人佔全部加拿大人口的13%。华裔加拿大人中有14%是佛教徒,14%信仰天主教,9%信仰基督新教。[12]



名字


大部分加拿大华人的名字已经罗马化,即将其中文名作为中间名(Middle name),但大多数喜欢常用他们的英文名。有一些人有法文名,从澳门和巴西来加的保留了其葡萄牙名,一些西班牙华裔和菲律宾华裔则有西班牙名。然而,大部分人的仍然使用华人姓氏[來源請求]



参考文献




  1. ^ 1.01.1 2011年全国家庭调查数据表. 加拿大统计局. [2017-05]. 


  2. ^ 2.02.1 为什么我是一个华裔加拿大人而不是加籍华人,《加拿大家园》,2015年3月25日


  3. ^ 9月30日起双重国籍者入境必须使用加国护照,《加国无忧》,2016年8月18日


  4. ^ 多伦多永久居民有权投票 最快2018年实施,《聚八方》,2013年


  5. ^ 加拿大卑诗省正式就歧视华人道歉,《星岛日报》,2014年5月16日


  6. ^ 2011年全国家庭调查数据表,《加拿大统计局》,2017年2月14日


  7. ^ 加拿大总理就向华裔征收人头税道歉,《BBC》,2006年6月23日


  8. ^ 总理道歉 为中国人头税提供“象征性付款”,《环球邮报》,2006年6月23日


  9. ^ 列治文市种族概要 (PDF). 列治文市政府. 2012. 


  10. ^ 10.010.110.210.310.410.510.6 "Chinese Canadians: Enriching the cultural mosaic," Canadian Social Trends, Spring 2005, no. 76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08-05-11.


  11. ^ 11.011.111.211.3 The Canadian Encyclopedia: Chinese Canadians § Religious and Philosophical Life


  12. ^ 12.012.112.212.312.412.5 Religious Preference of Chinese Canadian, from Census 1971-2001. In Tan, Chee-Beng. After Migration and Religious Affiliation: Religions, Chinese Identities and Transnational Networks. World Scientific, 2014. ISBN 9814590010. p. 173. Note that the Canadian Census data on religion reflect nominal preference or identification with a religion, not a count of church membership. ibid.


  13. ^ Statistics Canada: 2006 statistics about the Chinese Canadians


  14. ^ 14.014.1 Todd M. Johnson, Brian J. Grim. The World's Religions in Figures: An Introduction to International Religious Demography. John Wiley & Sons, 2013. Google Ebook. p. 31



外部链接



  • 全加华人协进会(英文)


参见



  • 加拿大人

  • 大温哥华地区的华裔加拿大人

  • 台灣裔加拿大人

  • 香港裔加拿大人

  • 华裔卑诗省议员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The Dalles, Oregon

“Thánh nhọ” Lee Kwang Soo chúc thi tốt, sĩ tử Việt Nam... có dám nhận hay không?

眉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