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南京)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 |||||||||||||||
---|---|---|---|---|---|---|---|---|---|---|---|---|---|---|---|
1912年-1912年 | |||||||||||||||
国旗 | |||||||||||||||
国歌:《五旗共和歌》 | |||||||||||||||
地位 | 临时政府 | ||||||||||||||
首都 | 南京府 | ||||||||||||||
常用语言 | 漢語 | ||||||||||||||
政府 | 總統制 | ||||||||||||||
临时大总统 | |||||||||||||||
• 1912年 | 孫文 | ||||||||||||||
立法机构 | 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 (代行参议院职权) 临时参议院 | ||||||||||||||
历史时期 | 辛亥革命 | ||||||||||||||
• 武昌起義 | 1911年10月10日 | ||||||||||||||
• 建立 | 1912年1月1日(临时大总统) 1月2日(联合会代行参议院职权) 1月5日(行政各部委任礼) | ||||||||||||||
• 终结 | 1912年4月2日 | ||||||||||||||
货币 | 元 | ||||||||||||||
ISO 3166码 | CN | ||||||||||||||
|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是中國辛亥革命期間,由独立各省和革命党人於1912年1月1日在江苏省南京府成立的政府機構[1],也是中華民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政府機構,又稱南京臨時政府[2],簡稱臨政。其存在時間約3個月。
目录
1 沿革
2 组成部门
2.1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2.2 参议院
2.3 行政各部
3 参考文献
4 外部链接
5 参见
沿革
1912年1月,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1月5日舉行内阁第一次會議[3],其組織方法依照《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規定。1912年3月8日南京臨時參議院通过《中華民國臨時約法》,3月11日公布实施,取代《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公布实施后,南京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解散,由北京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继承,權力歸入不同機關。
组成部门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1年12月29日,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代表在南京召开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选举会,选举孙文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文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同年1月3日,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代表在南京召开中华民国临时副总统选举会,选举黎元洪为中华民国临时副总统。[4]
1912年2月15日,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在南京召开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选举会,选举袁世凯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同年2月20日,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在南京召开中华民国临时副总统选举会,选举黎元洪为中华民国临时副总统。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4月1日,孙文在南京向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4]
以下列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府主要职官。由于当时一切均属草创,总统府各员的任免时间均未详:[4][5]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文(1911年12月29日当选,1912年1月1日就任)
中华民国临时副总统:黎元洪(1912年1月3日当选)- 秘书处:
- 秘书长:胡汉民
- 总务组:李肇甫 熊成章 萧友梅 吴玉章 任鸿隽
- 军事组:李书城 耿伯钊 石瑛 张通典
- 外交组:马素 张季鸾 邓家彦
- 民事组:但焘 彭素民 廖炎
- 电务组:谭熙鸿 李骏 刘鞠可 黄芸苏 (另有回国华侨多人参加)
- 官报组:冯自由 易廷憙
- 收发组:杨铨
- 秘书长:胡汉民
- 法制局局长:宋教仁
- 印铸局局长:黄复生
- 公报局局长:冯自由 但焘
- 参军长:黄士龙
- 卫戍总督:徐绍桢
参议院
1912年1月2日,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开始代行参议院职权。1912年1月28日,临时参议院于南洋劝业场正式开幕,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自行解散。4月2日临时参议院议决临时政府迁至北京,4月4日议决该院迁至北京,4月8日休会。
行政各部
1912年1月3日,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代表通过了各部总长名单。[4]1月5日,临时大总统孙文举行了各部委任礼。各部成立日期先后不一,具体情况如下(附法制局、南京卫戍总督府的情况以备考):[7]
机关名称 | 成立日期 | 地点 |
---|---|---|
陆军部 | 1月9日 | 督练公所 |
海军部 | 1月17日 | 水师学堂 |
外交部 | 1月11日 | 原设总统府内,3月2日迁鼓楼前狮子桥 |
司法部 | 1月12日 | 甲家巷 |
财政部 | 1月17日 | 旧藩署 |
内政部 | 1月17日 | 江南政务厅 |
教育部 | 1月19日 | 交涉署(碑亭巷外务司) |
实业部 | 1月23日 | 劝业道署 |
交通部 | 1月23日 | 粮道署 |
法制局 | 1月15日 | 中协署(今肥侯府) |
南京卫戍总督府 | 1月14日 |
南京临时政府各部总长、次长未见明令免职,当属随南京临时政府结束而自行解职。[4]
内阁总长、次长详见南京临时政府内阁。
参考文献
^ 黎元洪谈孙中山:名声是虚构 对革命没有实质贡献. 凤凰网. 2011年7月11日.
^ http://gaz.ncl.edu.tw/guide.jsp?jid=94001163
^ 存档副本. [2009-0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08-27).
^ 4.04.14.24.34.4 刘寿林等编,民国职官年表,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
^ 孙中山研究论文集, 1949-1984(上),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266页
^ 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南京民国建筑网,于2011-07-02查阅 Archive.is的存檔,存档日期2012-09-08
^ 王耿雄,孙中山史事详录:1911-1913,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130页
外部链接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南京) |
维基文库中相关的原始文献:
参见
辛亥革命、南北議和- 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
- 南京临时政府内阁
-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北京)
- 北洋政府
- 南京国民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