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县
大埔县 | |
---|---|
大埔县父子进士牌坊 | |
简称 | 埔 |
旧称 | 义招县/万川县 |
大埔县的地理位置 | |
概览 | |
国家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隶属行政区 | 中国广东省梅州市 |
区划类别 | 县 |
区划代码 | 441422 |
建置时间 | 明嘉靖五年(1526年) |
政府驻地 | 湖寮镇 |
现任县长 | 熊锋松 |
- 镇数 | 14 |
方言 | 客家話为主、少數闽语(潮州话、漳州话) |
地理 | |
经纬度 | 24°21′01″N 116°41′25″E / 24.35017°N 116.69036°E / 24.35017; 116.69036 |
总面积 | 2,470 平方千米 |
- 陆地(含水域) | 2467 |
人口及經濟 | |
总人口(2007) | 534461 |
其它 | |
时区 | UTC+8(北京时间) |
邮政编码 | 514200 |
电话区号 | +86 (0)0753 |
车牌首号 | 粤M |
網站:http://www.dabu.gov.cn/ |
大埔县位于中国广东省梅州市东部,其北边和东边与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漳州市平和县相邻,南边接壤丰顺县和潮州市饶平县,西边与梅县区、梅江区相邻,地处无污染的山区,以其优美的自然环境被誉为「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县政府所在地为湖寮镇(原在茶阳镇,1961年春迁至湖寮镇五虎山麓),全县总面积为2470平方公里,县人口为53万(2002年)。
目录
1 建置沿革
2 行政区划
3 地理
3.1 地形地貌
3.2 气候特点
3.3 矿产资源
3.4 河流
4 经济
5 人口民族
6 文化
6.1 语言
6.2 戏剧
7 教育
7.1 职业教育
7.2 普通教育
8 旅游
8.1 旅游名片
8.2 客家风情
8.3 大埔传统美食
8.4 主要景点
9 交通
9.1 铁路
9.2 省道
9.3 高速公路
10 著名人物
10.1 政界
10.2 军界
10.3 经济界
10.4 文学艺术界
11 參考資料
12 外部链接
建置沿革
大埔县建置于东晋义熙九年(公元413年)。据《大埔县志》:“大埔,盖俗称,平旷高原,仅宣果瓜蔬麻者曰埔;自茶山(旧县治)之麓,弥望平原,无虑数百顷地,总呼为埔。”秦汉时属揭阳县地。东晋义熙九年立义招县,属义安郡。隋大业三年(607年)改义招为万川县,唐武德四年(621年)废万川并入海阳县,属潮州。历宋、元及明前期,仍属海阳县光德乡。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立饶平县,县地域属之。明嘉靖五年(1526年)改名大埔县,属潮州府。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属兴梅专区、粤东行政区,1956年属汕头专区管辖,1965年属梅县地区管辖,1988年属梅州市管辖。
行政区划
截至2005年12月31日,该县下辖的镇级行政区域共包括:
14个镇
- 湖寮镇
- 高陂镇
- 茶阳镇
- 大麻镇
- 三河镇
- 银江镇
- 光德镇
- 桃源镇
- 枫朗镇
- 大东镇
- 西河镇
- 青溪镇
- 洲瑞镇
- 百侯镇
1个保护性林区
- 丰溪林场
地理
地形地貌
全县总面积2467平方公里,位于广东省东北部、韩江中上游,境内山脉大多为北南走向,四周高,中间低,层峦起伏,千岩万壑,中部丘陵广布,散布于四周边陲的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27处,境内最高峰为西南部的明山嶂银窿顶,海拔1357米,最低处是高陂镇黄竹居的韩江岸,海拔26米。
气候特点
境内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气温温和,雨量、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四季宜耕宜牧。昼夜温差大,夏日长,冬日短,气候温和,年平均日照时数2000小时,年均无霜期306 天,偶有奇旱和严寒。年平均气温20.7°C—21.4°C,1月平均气温 10.9°C—13°C,7月平均气温28.3°C—28.5°C。平均降雨量1400—1800毫米,4—9月为雨季。汛期在7~9月,期间受到西太平洋台风影响较大,全县普降暴雨到大暴雨,出现了持续强降水天气过程,全县性洪涝、山体滑坡等灾害频繁发生。
大埔(1953-2008)气候平均数据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平均高温℃(℉) | 18.4 (65.1) | 19.2 (66.6) | 22.5 (72.5) | 26.7 (80.1) | 30.0 (86) | 31.9 (89.4) | 34.2 (93.6) | 33.8 (92.8) | 32.0 (89.6) | 29.1 (84.4) | 24.8 (76.6) | 20.4 (68.7) | 26.9 (80.4) |
平均低温℃(℉) | 8.0 (46.4) | 10.1 (50.2) | 13.7 (56.7) | 18.2 (64.8) | 21.6 (70.9) | 23.7 (74.7) | 24.8 (76.6) | 24.6 (76.3) | 22.9 (73.2) | 18.8 (65.8) | 13.8 (56.8) | 9.1 (48.4) | 17.4 (63.3) |
平均降水量㎜(英寸) | 44.9 (1.768) | 91.8 (3.614) | 138.0 (5.433) | 184.1 (7.248) | 211.4 (8.323) | 224.9 (8.854) | 139.5 (5.492) | 196.5 (7.736) | 131.4 (5.173) | 48.5 (1.909) | 36.7 (1.445) | 32.5 (1.28) | 1,480.2 (58.276) |
来源:中央气象台 |
矿产资源
金属矿有:铁、镍、铅、锌、钨、钼、锡、铜、金砂等;非金属矿:磷、水晶石、长石、石英石、稀土、瓷土、紫砂陶土等;水力资源丰富,还有天然矿泉水、瓷器、茶叶、烟叶、蜜柚等。
河流
境内的河流为韩江水系支流,其中韩江源在大埔的三河镇;
梅潭河,源于福建平和县,经大埔县注入汀江;
梅江被称为梅州的母亲河,发源于赣南,终于大埔县三河坝,与汀江、梅潭河汇合成韩江。
经济
大埔县的农业比较有特色的是烤烟、茶叶、蜜柚、水果、芦笋种植业。工业比较有特色的是陶瓷、食品罐头和水泥等制造业和加工业,特别是陶瓷有700年历史,被誉为“陶瓷之乡”,高陂鎮素有“白玉城”之稱。大埔的矿藏资源也非常丰富,瓷土、矿泉水、稀土的储量较大。
人口民族
大埔县总人口534461人[1]。,以汉族客家人为主,此外,还有少量蒙、回、壮、满、瑶、土家、黎、高山等少数民族居民。
文化
语言
大埔县大部分居民讲客家语大埔话,属于粤台片龙华小片,但在光德镇九社、高陂镇古埜蒲田等村间有漳州話、潮州話。
戏剧
大埔县被称为广东省“汉乐之乡”。2004年9月26日至27日,“大埔广东汉乐大型音乐会”和“中国音乐文化·大埔广东汉乐理论研讨会”在大埔县共同举行。在活动期间,该县被广东省文化厅授予广东省“汉乐之乡”称号[2]。
教育
职业教育
- 田家炳高级职业学校
普通教育
学校等级 | 高级中学 | 初级中学 | 小学 | 幼儿园 |
---|---|---|---|---|
国家级 |
| |||
省一级 |
|
|
| |
市一级 |
|
|
|
|
县一级 |
|
|
|
旅游
大埔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2009年在由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中华民族和谐发展促进会、欧中经济技术交流促进会、中国影响力传媒、中国县域旅游网等机构联合主办的网络票选中荣获十佳“中国最美小城”。
旅游名片
- 中国最美小城
- 广东汉乐之乡
- 广东省中央苏区县
- 中国特色旅游休闲度假胜地
客家风情
- 鲤鱼灯
- 五鬼弄金狮
- 花环龙
- 广东汉剧
大埔传统美食
- 薄饼
- 鸭松羹
- 忆子粄
- 珍珠粄
- 绿豆粄
- 人丁粄
- 算盘子
- 笋粄
- 豆粄
- 豆腐干
主要景点
- “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纪念园
三河中山纪念堂、中山公园- 阴那山
- 大埔美食街
- 大东坪山梯田
- 西河镇张弼士故居
- 三河镇明代古城墙
- 『千年古刹』万福寺
- 客家民居——土围楼花萼楼和方石楼泰安楼
- 省级自然资源保护区——丰溪林场
- 西岩山茶乡度假区
交通
铁路
梅坎铁路,大埔站位于该县三河镇。
省道
广东省道S333、广东省道S221
高速公路
梅龙高速公路、大潮高速公路(含大漳支线)
著名人物
政界
- 李光耀
- 李显龙
- 邹鲁
- 何如璋
军界
- 罗卓英
- 范汉杰
- 吴奇伟
- 李顯揚
经济界
- 张弼士
- 赵公武
- 田家炳
文学艺术界
- 温廷敬
- 孙少华
- 邹谠
- 杨曼生
- 鄒文懷
參考資料
^ 大埔县人民政府信息网网,大埔县人民政府信息网[永久失效連結],大埔县基本概况
^ 南方网,《“汉乐之乡”盛会迎国庆 大埔举办大型音乐会》,2004年9月28日,梅州日报
外部链接
- 大埔县人民政府信息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