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乐

Multi tool use
Multi tool use

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Clash Royale CLAN TAG#URR8PPP







曾侯乙墓出土的編鐘


雅乐是儒家六藝之一[1],雅樂作為「正樂」需雅化或改造各地俗樂,去繁聲存骨幹以易統一風格來用作周朝宗廟祭獻和朝廷的使用。[2]


相對於雅樂的正,鄭國音樂的「鄭聲」具有負面價值意義,朱熹認識到《詩經》有「雅鄭邪正」之別[2]


近代亞洲各國積極從事雅樂復興,包括日本、韓國、琉球、越南、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杭州師範大學音樂學院在2009年開始現代雅樂復興計畫[3]。中華民國1966年起的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採用明制來復原明制孔廟雅樂,而台灣雅樂在清朝及日治時代則以清制孔廟雅樂為主[4][5]。在樂器復原的過程中,台灣台南孔廟的雅樂十三音、河北的南音會,和琉球御座樂都有相似之處[6]




目录





  • 1 各地雅樂

    • 1.1 中國雅乐

      • 1.1.1 周代雅乐


      • 1.1.2 中華人民共和國


      • 1.1.3 中華民國



    • 1.2 朝鲜雅乐


    • 1.3 日本雅乐


    • 1.4 琉球雅樂


    • 1.5 越南雅樂


    • 1.6 臺灣雅樂



  • 2 參考资料


  • 3 外部链接




各地雅樂


儒家经学和二十四史《礼乐志》是研究雅乐的基础。雅乐一直是汉文化圈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來源請求]



中國雅乐




周代雅乐


周代雅乐建立與商、周王朝更替与商、周文化差异相關,相對於雅槳的“郑卫之音”可视为后世“俗乐”代名词,亦是后世戏曲源头之一[7]



中華人民共和國


文化大革命將传统音乐、仪式乐及雅乐等活動視為封建迷信,中止了相關音樂的發展[8]


中華人民共和國杭州師範大學音樂學院在2009年開始現代雅樂復興計畫[3]



中華民國


為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大革命中打倒孔家店、毀壞孔門文物形成反差的政治宣傳意義,1966年中華民國由官方發起的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包括對孔廟雅樂的製作與研究,採用古制並禁止琵琶、胡琴參與祭樂[5]


官方動員創制出來的現代仿古新制禮樂,於臺北孔廟試行後,逐漸往台灣各地孔廟的祭孔推行,唯臺南孔廟仍承清朝之制,未使用臺北的近於明制,形成臺灣祀孔禮樂文化圈「南清、北明」之特色[5]



朝鲜雅乐



朝鮮雅樂最初于1116年经由中国宋朝皇帝宋徽宗赠与的乐器以及中國雅樂樂譜引入高麗王朝,一度十分流行,起初有不少于456种不同曲调。在1430年朝鮮王朝初期,基于旧曲调的重整,它再度复兴。現時主要於祭孔和宗廟祭禮中演奏。



日本雅乐



日本雅乐(ががく)經由絲路从中国、朝鲜、印度及越南传入。日本大宝元年(701年)设立雅乐寮,作为培养雅乐人才的基地。雅乐是中文“雅曲正舞”、“雅正之乐”的意思。如同朝鲜一样,它根据儒教的礼乐思想编制而成,在中国为祭祀宗庙之乐。但是日本的雅乐却与中国的雅乐有所不同。日本中央政府(天皇所擁有)的雅乐在應仁(応仁)之亂中曾面臨失传危機,但是奈良的南都樂府及大阪的四天王寺所屬雅樂樂師因與首都的京都有段距離的關係免於斷絕的危機,现在的日本雅乐多是江户时代由德川幕府复原再兴之作。[9][10]


仁明天皇时,日本人将雅乐重新编入左(唐乐、林邑乐及部分由印度传入的乐)、右(高丽乐等由朝鲜传入的乐)两部。演奏雅乐者多为皇室近侍队。



琉球雅樂



琉球王國時代,曾有中國曲風於其宮廷風行,專為琉球國王、中國冊封使、幕府將軍和薩摩藩主等所演奏,叫做「御座樂」,其中「御」是尊敬語,因為坐著演奏稱為御座樂[11]琉球雅樂是琉球宮廷音樂的一類,分為御座樂和路次樂。[來源請求]



越南雅樂



越南雅樂(越南語:Nhã nhạc),是越南宫廷所奏的雅乐,又名林邑樂。其中阮朝的雅樂已經以順化宮廷雅樂之名列入2003年第二批聯合國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裡。



臺灣雅樂



日治時期台灣音樂中的雅樂包含孔子廟音樂、十三腔[4]


臺灣方面,溯承北宋的宮廷雅樂「大晟樂」與府城的「雅樂十三音」。宋徽宗將此套宮廷雅樂樂譜贈予高麗王朝。臺灣南華大學、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與全台各地的釋奠司禮團體等,為目前雅樂主要傳承單位。南華大學民族音樂學系的南華大學雅樂團所演奏的雅樂以「大晟樂」為基礎。加上系主任周純一與中國古樂專家的蒐集、考證,從上古的巫儺樂舞到明萬曆的十番鑼鼓,都已經考證得十分純熟。甚至其中以編鐘演奏的「歌鐘鳴舞」。
目前臺灣每年的釋奠典禮便是採取「雅樂十三音」與「大成樂章」演奏。
[來源請求]



參考资料




  1. ^ 黃炳寅,1982,《中國音樂與文學史話集》“旣謂雅歌自有雅樂,這些音樂在早年乃是六藝基本課之一,士大夫書香子弟齠齡學樂誦詩,習以爲常,所以研究廟樂郊祀,民歌整理過程時每見歷代帝王什九深諳這些學問。孔子興禮樂在樂器方面極爲講究,鐘鼓絲弦金石與跑竹管革之區别甚至用尊卑觀念加以認定。”


  2. ^ 2.02.1 李時銘. 「鄭聲淫」在經學上的糾葛及其音樂問題 (PDF). 逢甲人文社會學報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2001年5月, 2: 第 39-71 頁. 「鄭聲」是相對於雅樂的一個具有負面價值意義的概念。....我們由此可以見出他主要的改變在於認識到詩有「雅鄭邪正」之別,這當是由於「鄭聲淫」一語所引發。....因此雅樂與俗樂實在是有著一種相互沿變的關係,也就是血緣關係。各地流傳的民間歌謠,其曲調各具風格,或則歡忭輕靈,或則咽音苦噫,情態各殊,不宜薦見宗廟,施於朝廷。無論是采詩或獻詩,為了要用之宗廟祭獻、朝廷燕享,必須經過改造,亦即「正樂」,《詩經》所採集的地區,主要在黃河、漢江流域,這些地區的音樂,大抵以五聲音階為主,或雜以二變,而五聲通常構成了旋律的骨幹音,在雅化的過程中,去其繁聲,保留骨幹音,節奏上使其嘽緩工整平易,如此就很容易得到風格的統一。 


  3. ^ 3.03.1 杭州師範大學雅樂復興之研究


  4. ^ 4.04.1 王櫻芬. 聽見殖民地 黑澤隆朝與戰時臺灣音樂調查(1943).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2008: 264. ISBN 978-986-01-3283-0. 


  5. ^ 5.05.15.2 台灣史料研究 (PDF). 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2008 (中文(台灣)‎). 1968 年 1 月報載國家建設計劃委員會決策邀請中央研究院、中華國樂會及孔廟管理委員會集中研究祭孔禮樂。文化界人士表示:因孔子哲學思想影響我國數千年來的文化與民族性,且祭孔又是傳統國家大典之一,我們應盡力設法採用古制,在音樂方面禁止琵琶、胡琴參與祭樂,服裝、樂器及禮儀方面亦應追求復古。在閎揚中華文化的今天,首應注意我傳統可發揮、保留及介紹的文化,對於祭孔一事切勿草草應「對於孔廟雅樂,祀孔廟樂器,舞蹈、付。89 同年 2 月 22 日蔣中正總統手諭:服裝之製作與研究,應加以注意,以恢復我國古有禮樂之基礎。」 90 時任故宮博物院院長的蔣復璁在〈對外文化宣傳意見〉中亦建議「研究改進孔廟祭孔雅樂」。 91同年由教育部文化局、內政部、臺灣省政府民政廳、教育廳、臺北市政府民政局、教育局和奉祀官孔德成及莊本立、辜偉甫等人士組成「祀孔禮樂工作委員會」,由蔣復璁擔任主任委員。第一年改進的項目以樂舞為主。參與人士之一的莊本立 1969 年增聘歷史博物館館長王宇清為服裝研究小組召集人、歷史學者方豪為儀節研究小組召集人。1970 年增設祀孔祭器研究小組,由孔德成任召集人、祀孔樂舞研究小組由莊本立兼召集人,再由孔德成擔任總召集人,細分為祀孔禮儀、服裝、祭器和樂舞四部分繼續加以研究。整個祀孔禮樂改進,歷時三年並在北市大龍峒孔子廟舉行共計三次習儀...
    1970 年告成。... 顯見其與中國大陸文化大革命風潮中打倒孔家店、毀壞孔門文物等對比過後在政治宣傳上的意義。以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此一官方動員為背景而被創制出來的新制禮樂,在臺北孔廟試行之後,也逐漸往各地孔廟的祭孔推行,唯臺南孔廟因有專屬的民間樂團「以成書院」,故規制仍承清朝之制,而未使用臺北的近於明制,形成臺灣祀孔禮樂文化圈「南清、北明」之特色。 98 出身中國的學者封從德曾指出:「臺灣孔廟的釋奠禮,是當今世界上僅存的官方祀孔儀式。」,他針對臺北與臺南的祀孔典禮進行比較時指出:前者與後者是分別代表著現代與傳統、官方與民間兩種不同的傾向。
      参数|quote=值左起第573位存在換行符 (帮助)



  6. ^ 陳焜晉 ,世紀文化工程 琉球宮廷音樂(御座樂)樂器的復原


  7. ^ “郑卫之音”与商周政治文化演革 -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 ^ 舞台艺朮. 中囯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2003: 66 (中文(中国大陆)‎). 朝鲜族传统音乐与其他民族的传统音乐一样没能躲过"文化大革命"的厄运,传统音乐活动被当作封建迷信被勒令停止,民间艺人被打成牛鬼蛇神下放到农村接受教育改造, 所收集 ... 而其他的仪式乐、歌乐以及雅乐所占的比例不仅很小,在民间也很难见到。 


  9. ^ 吉川英史,1984,音楽之友社《邦楽百科辞典:雅楽から民謡まで》“現行のものは、宽永三(一さ六)年に将軍徳川家光が上洛してニ条城で管絃の会を催したさいに、古譜をもとに《伊勢の海》を復元、そののち逐次復元(再興という)されていったものである。現在、宮内庁楽部の撰定曲として、いVうみころもがえあなとう《伊勢の海》。”


  10. ^ 1985《平凡社大百科事典》"その後,逐次,復元再興し,明治期の宮内庁楽部の選定曲(正式のレバ-トリ- )としては以下の6曲を数え,現在に至った。《伊勢海》《更衣おウぐ》《安名尊れ》《バ山城び》《美濃山》《席田》の6曲であり,ほかに,大正期になつてから復元か" ^みられた《西寺お》."


  11. ^ [1]



外部链接


  • 日本雅樂名曲《越天樂》

  • 韓國雅樂名曲《壽齊天》

  • 臺灣雅樂名曲《釋奠大成樂章》

P6zc846J7m8R,Zhw2f,7To0TZz5qM9,RLC3 7LDt0pDvfI0fOBoWEG0bM,3hM02TTK,Qr OAmtMVkoiH46ijw4h086 c9N3XaLbmfX
Q1 zi5B7ru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The Dalles, Oregon

영화 미래의 미라이 다시보기 (2018) 다운로드 링크 무료보기

Chuyện tình của sao nam Cbiz đem lòng yêu quản lý: Người tìm được chân ái, kẻ vẫn chưa chịu thừa nhậ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