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

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Clash Royale CLAN TAG#URR8PPP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李大钊

1930 Li Dazhao Chinese comintern.jpg
性别
出生
光緒十五年(1889年)10月6日
 大清直隶乐亭县
逝世
1927年4月28日(1927-04-28)(37歲)
中華民國京兆地方
国籍
中華民國
教育程度
北洋法政专门学校
早稻田大学政治科
职业
政治人物
活跃时期
20世纪
政党
中国社会党
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信仰

配偶
赵纫兰
亲属
长子 李葆华,长女李星华、次女李宴华


李大钊(1889年10月29日-1927年4月28日),字守常,河北乐亭人,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之一,是中国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之一,也是在国共第一次合作、国民革命军北伐時期推翻北洋政府的主要角色之一,同時為共产国际的成员及其在中国的代理人。1927年由西方國家授權下遭到逮捕,被捕後因裡通苏联颠覆中国政府遭張作霖控制的北洋政府處決。




目录





  • 1 生平


  • 2 死后

    • 2.1 纪念地



  • 3 家族


  • 4 参考文献


  • 5 研究書目


  • 6 外部链接




生平


早期

1913年8月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毕业,在校期间与同学郭须静一起加入中国社会党,毕业后到北平参加中国社会党活动。同年,中国社会党领袖陈翼龙被杀,社会党被查封,李大钊逃离北平,避难于家乡乐亭县的祥云岛,及後得到天津绅士孫洪伊的资助,赴日本留学。


入讀早稻田大学政治科後,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受到茅原華山影響甚深。[1]1914年组织神州学会,进行反袁世凱活动。次年为反对日本“二十一条”,以留日学生总会名义发出《警告全国父老》通电,号召国人以“破釜沉舟之决心”誓死反抗。


1916年5月回中国,在北京创办《晨钟报》,任总编辑。旋辞职,任《甲寅日刊》编辑,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1918年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其後擔任過经济系、历史等系教授,参与编辑《新青年》,並和陈独秀创办《每周评论》,推动共产主义。


组建中共

1920年,和陈独秀酝酿组建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10月,和邓中夏、高君宇、何孟雄等一同建立北京共产主义小组。 中共建党後,任二、三、四届中央委員。


1922年李大钊根据共产国际指示,赴上海会见孙中山;1923年但国民党北京地区党务负责人盧釗指稱李大釗为首鼠两端的骑墙人[2],指责李大釗假意国共合作,张继亦持相似看法。1924年参与“国共合作”,出席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任国民党第一屆中央執委。李大钊曾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演說:“本人原为苏联党员、第三国际共产党员……。”


李大钊代表中共立场,公开向北洋政府请愿,要求正式承认苏联政府,并且支持苏军驻兵外蒙古。


遭通緝逮捕及處決

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后,李大钊与赵世炎等人在北平组织5万余人的示威。李大钊因「假借共产学说,啸聚群众,屡肇事端」而被北洋政府下令通缉,遂逃入东交民巷蘇聯兵营。李大钊在热河主办的中共北方区委党校学习,在热河掀起了农民运动高潮。同年11月,李大钊在张家口主持召开农工兵大同盟成立大会,来自热河、察哈尔、绥远各地的200多名代表与会。大会选举李大钊、韩麟符、赵世炎、李裕智、王仲青、陈镜湖、郑丕烈为大同盟执行委员,李大钊任书记,韩麟符、赵世炎任副书记。[3][4][5]1926年3月,李大钊领导并参加了北平“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三一八运动。


1927年4月6日,在西方國家駐華公使團的授權下,张作霖派军警突袭搜查苏联大使馆,李大钊全家同时在苏联大使馆被捕,李大钊接受軍法審判。在此期間李大釗著有《獄中自述》。由於李大釗是北京大學教授,各方都有人試圖營救,張作霖面臨很大壓力,但是李大釗等人的罪行已經重到讓西方國家剝奪蘇聯外交豁免權。為此他給政府前方將領如張學良、張宗昌、孫傳芳等六位發電徵詢意見,除閻錫山沒有回復,其餘將領都主張立即正法。[6]南方的蒋介石发来密电,建议“速行处决,以免后患。”[7]


4月28日,李大钊等20名國共人員被以「和苏俄里通外国」为罪名绞刑處決,时年37岁。20名被處決者中,第一个受刑的就是李大钊,最后一名为张挹兰(女)。因刽子手缺乏经验,李大钊先后被绞了三次。[8]



死后




1989年苏联出版的李大钊邮票


李大钊被处决后,灵柩多年停放在宣武门外的一个庙宇内,直到1933年4月23日,他的家属和许多社会知名人士,为他举行葬礼,将灵柩安葬于香山万安公墓[9]。由于家属缺钱,北京大学教授为其葬礼捐款,一些社会人士也有捐助,如汪精卫一人就捐了1000元。在北平地下党组织的安排下,李大钊出殡成了声势浩大的政治示威。送葬队伍最前面是用白纸黑字写的一副巨大挽联,上联是“为革命而奋斗,为革命而牺牲,死固无恨”,下联是“在压迫下生活,在压迫下呻吟,生者何堪”,横批是“李大钊先烈精神不死”。1983年,万安公墓中闢出了李大钊烈士陵园,以供中国共产党党员宣誓和游人瞻仰。绞死李大钊的绞刑架1947年被送入天安门广场东侧的北平国家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展览大厅里,列为国家一级文物,编为0001号。


曾共同决定判处李大钊等20人死刑的特别法庭法官京师高等审判厅推事王振南,1955年12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以反革命罪逮捕,1957年12月13日由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10]



纪念地


  • 李大钊故居

  • 李大钊烈士陵园


家族


李大钊长子李葆华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亦出任要职,曾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长女李星华,女作家。



参考文献




  1. ^ 王遠義:〈李大釗到馬克思主義之路〉,《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13卷第4期(臺北:2001),頁477-513。


  2. ^ 李大钊:国民党右派痛恨的人


  3. ^ 韩麟符追烈始末,塞外赤峰,2013-12-05[永久失效連結]


  4. ^ 胡广志,北方英杰韩麟符(二),建平新闻网,2015-11-20


  5. ^ 八一南昌起义中的韩麟符,中国青年网,2012-07-26. [2018-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5). 


  6. ^ 张作霖杀害共产党创始人李大钊的复杂内幕(2)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3-12-30.


  7. ^ 李大钊遇害之谜 (2)


  8. ^ 大象公会. 李大钊为什么被绞了三次. 百度百家. 2014年2月24日. 


  9. ^ 李大钊纪念馆


  10. ^ http://www.lssdjt.com/d/19571213.htm



研究書目



  • Maurice Meisner著,謝蔭明譯. 《李大釗與中國馬克思主義的起源》. 北京: 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 1989. 

  • 石川祯浩:李大钊早期思想中的日本因素

  • 石川祯浩:五四时期李大钊的思想与茅原华山、陈溥贤


  • 王遠義:李大釗到馬克思主義之路〉,《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13卷第4期(臺北:2001),477-513頁。

  • 王遠義:惑在哪裡:新解胡適與李大釗「問題與主義」的論辯及其歷史意義


外部链接








  • 李大釗紀念館

  • 李大钊狱中“供词”

  • 沈云龙: 民十六北京搜查俄使馆之经过

  • 阿忆:李大钊死刑的真相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The Dalles, Oregon

“Thánh nhọ” Lee Kwang Soo chúc thi tốt, sĩ tử Việt Nam... có dám nhận hay không?

眉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