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巾軍

Multi tool use![Creative The name of the picture]()

Clash Royale CLAN TAG#URR8PPP
紅巾軍,又稱作紅軍、紅巾賊,是中國歷史上元朝末年起來反抗元朝的主要起事力量,因樹立紅旗,頭綁紅巾,故稱作「紅巾」或「紅軍」,又因焚香聚眾,又稱作香軍。
背景
紅巾軍的背景,起於元顺帝在位期间朝纲敗壞、稅賦沉重,加上天災不斷。紅巾軍最初起於北方,以韓山童、劉福通等為首領,宣傳「彌勒佛下生,明王出世」等教義,預備造反。
过程
至正十一年(1351年)五月,元顺帝命工部尚书賈魯治黃河,動用大量民夫,造成不滿。白莲教主韩山童与地主刘福通、离职官僚杜遵道等人決定在颍上(今属安徽)发动起义,但事洩,韓山童被捕殺。劉福通、杜遵道帶韓山童之子韓林兒殺出重圍,韩林儿随母亲杨氏逃往武安,刘福通等佔領颍州(今安徽阜阳),許多人民紛紛加入,在安徽、河南一帶勢盛,而北方其他起事如徐州的芝麻李、彭大、濠州(今安徽凤阳)的郭子興等,均稱紅巾起義。
北方紅軍興起之後,南方長江流域也紛紛打著紅軍的旗號起事。如彭瑩玉、徐壽輝等在湖北起事,徐壽輝稱帝,國號天完。此外,王權在南陽地區的「北瑣紅軍」、孟海滿在荊州襄陽一帶的「南瑣紅軍」等。
元朝對於紅軍起事隨即展開鎮壓,由也先帖木兒率兵攻劉福通紅軍,獲得數次勝利,讚宰相脫脫督戰攻徐州,殺芝麻李,並由賈魯攻濠州,並由答失八都魯攻滅南北瑣紅軍,南方元軍與徐壽輝軍隊互有勝負。
至正十五年(1355年)戰局有所轉變,杜遵道、劉福通先立韓林兒為帝,号小明王,国号宋,都亳州,改元龙凤,杜遵道为丞相,后被刘福通所杀。其後數戰後,擊敗答失八都魯的軍隊,並展開反攻,甚至逼近元大都(今北京)。關鐸率領的部隊進入高麗並一度攻陷其都城開城。南方紅軍則在湖廣獲得勝利,朱元璋則繼承了病逝的郭子興的地位,渡過長江,佔領集慶(今江蘇南京)。
至正十七年(1357年)前後,在北方以察罕帖木兒(李察罕)、孛羅帖木兒、李思齊等為首的元軍將領,開始對北方紅軍展開反攻。但李思齊等人當時實際上已不聽中央統一號令,常常各自為政。与此同时,紅軍內部也發生爭執分裂,勢力漸弱。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北方紅軍在安豐之役中敗給新興並降元的張士誠,劉福通戰死,韓林兒投奔朱元璋,隨後溺斃於長江。南方紅軍將領陳友諒則於1360年,殺徐壽輝自代。
此後群雄稱王,各路諸侯相戰,已漸失去原本紅巾軍的性質。
参考文献
引用
来源
.mw-parser-output .refbeginfont-size:90%;margin-bottom:0.5em.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ullist-style-type:none;margin-left:0.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ul>li,.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dl>ddmargin-left:0;padding-left:3.2em;text-indent:-3.2em;list-style:none.mw-parser-output .refbegin-100font-size:100%
- 书籍
楊國楨、陳支平. 《明史新編》. 台北: 雲龍出版社. 1995 (中文).
权衡. 《庚申外史》 (中文).
参见
元朝歷史
|
---|
| 大蒙古国 | 蒙兀国 · 蒙古统一(打败蔑儿乞人 · 消灭泰赤乌部 · 十三翼之战 · 塔塔儿部叛金 · 塔里忽台被杀 · 帖尼河之战 · 阔亦田之战) · 成吉思汗 · 建立蒙古帝国 · 蒙古攻西辽之战 · 蒙古征服花剌子模(撒马尔罕之战 · 玉龙杰赤之战 · 大败札兰丁 · 长春真人西行 · 一言止杀) · 蒙古滅西夏之戰 · 蒙金戰爭(野狐嶺戰役 · 成吉思汗三路攻金之战 · 耶律楚材归顺 · 木华黎治理汉地 · 三峰山之战 · 蔡州之战) · 蒙古入侵高丽(蒙古第二次攻高丽 · 蒙古第三次攻高丽 · 蒙古第五次攻高丽 · 征东行省 · 也顿村之战) · 戊戌选试 · 蒙古第二次西征(钦察草原 · 基辅罗斯等各公国 · 蒙古征服俄罗斯 · 匈牙利 · 摩尔达维亚 · 波兰 · 立陶宛大公国 · 波希米亚 · 捷克 · 摩拉維亞 · 斯洛伐克 · 威尼斯共和国 · 原南斯拉夫地区 · 保加利亚第二帝国 · 拉什卡 · 神圣罗马帝国) · 凉州会盟 · 蒙古第三次西征(征战木剌夷国 · 征战阿拔斯王朝 · 征战叙利亚阿尤布王朝 · 蒙古入侵叙利亚) · 窝阔台攻宋之战(沔州之战 · 真州之战 · 阳平关之战 · 江陵之戰 · 黄州之战 · 庐州之战 · 京襄之战 · 大垭寨之战 · 余玠防蜀之战 · 壽春之戰 ) · 蒙古征服吐蕃 · 乃马真后称制 · 海迷失后称制 · 蒙古灭大理之战 · 蒙哥攻宋之戰(蒙古攻四川之战 · 釣魚城之戰 · 鄂州之战) · 蒙古四大汗国(金帳汗國 · 察合台汗國 · 窩闊台汗國 · 伊兒汗國)
|
---|
| 元朝 | 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的爭位戰爭 · 建号大元(建国号诏 · 营建大都) · 李璮叛亂 · 宋元战争(襄樊之战 · 丁家洲之战 · 潭州之战 · 文天祥抗元 · 崖山海战 · 宋幼主投海) · 马可·波罗来华 · 元曲勃兴(《窦娥冤》 · 《拜月亭》 · 《汉宫秋》 · 《梧桐雨》 · 《西厢记》 · 《倩女离魂》) · 忽必烈改制(一省制 · 行中书省 · 治理西藏 · 宣政院 · 开凿通惠河 · 宗王出镇 · 八思巴文) · 塔拉斯河庫里爾台大會 · 蒙越戰爭 · 四等人制 · 元日战争(文永之役 · 白江口之役 · 元寇防壘 · 弘安之役) · 元缅战争 · 元爪战争 · 海都之亂 · 阿合马理财 · 重新成為四大汗國宗主 · 瓜分窩闊台汗國 · 大都政變 · 武宗继统 · 武仁之約 · 仁宗继立 · 延祐經理 · 延祐復科 · 击败也先不花 · 外放和世琜 · 放逐图帖睦尔 · 英宗改制 · 拔除铁木迭儿 · 大元通制 · 南坡之变 · 泰定称帝 · 天顺帝失踪 · 文宗即位 · 明宗即位 · 天曆之變 · 设立奎章阁 · 顺帝继立 · 至正新政(脱脱更化 · 至正条格 · 脱脱修史(宋史、辽史、金史) · 大兴国子监) · 贾鲁治黄河 · 元末民变 · 红巾军起义(韩山童被杀 · 韩林儿起义 · 徐寿辉起义 · 郭子兴起义 · 张士诚起事) · 亦思巴奚兵乱 · 朱元璋崛起(鄱陽湖之戰) · 明灭元之战
|
---|
| 北元 | 洪武北伐(明太祖第一次北征 · 明太祖第二次北伐 · 明太祖第三次北伐 · 明太祖第四次北伐 · 明太祖第五次北伐 · 明太祖第六次北伐 · 明太祖第七次北伐 · 明太祖第八次北伐) · 明军攻克上都 · 惠宗逝世 · 昭宗继统 · 李文忠攻克应昌 · 明军收取甘肃 · 纳哈出投降 · 明平云南之战 · 金山之戰 · 捕魚兒海之戰 · 天元帝遇害 · 鬼力赤篡位
|
---|
| 鞑靼 | 也速迭儿夺位 · 蒙古分裂(鞑靼 · 瓦剌) · 饮马河之捷 · 脱欢统一瓦剌 · 击败阿鲁台 · 瓦剌攻明之战(大同之战 · 土木堡之变 · 景泰继统 · 京师保卫战) · 也先称汗 · 瓦剌衰落 · 达延汗中兴(灭亦思马因 · 征讨鄂尔多斯 · 收服喀尔喀 · 击败兀良哈) · 俺答称汗 · 察哈尔东迁 · 庚戌之变 · 俺答封贡 · 努尔哈赤攻打蒙古 · 后金攻察哈尔蒙古之战
|
---|
| 中國歷史事件 傳疑時代 → 夏朝 → 商朝 → 西周 → 東周(春秋 → 戰國) → 秦朝 → 漢朝 → 三國 → 晉朝/十六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國 → 宋朝/遼金夏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中華民國/中华人民共和国 |
|
明朝歷史
|
---|
| 前期 | 元末民变 · 红巾军起义(韩山童被杀、韩林儿起义、徐寿辉起义、郭子兴起义、张士诚起事) · 二十四将 · 三打集庆 · 统一江南(灭陈友谅、洪都保卫战、鄱陽湖之戰 · 灭张士诚 · 灭方国珍 · 平定闽、广) · 北伐和统一(徐达北伐、洪武北伐、攻取河南和山东、攻克河北和上都、平定山西与收复甘肃、平定云南、平定四川、收回燕雲十六州、平定辽东、金山之戰、捕魚兒海之戰) · 进军西藏(烏思藏行都指揮使司、朵甘行都指揮使司、俄力思軍民元帥府) · 创建衛所制 · 建都之议 · 洪武之治 · 洪武大移民(洪洞大槐树、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 · 茶马贸易 · 废中书省 · 都布按三司(都指揮使司、布政使司、按察使司) · 海運弛禁 · 朱元璋反腐 · 明初四大案(胡惟庸案、空印案、郭桓案、藍玉案) · 南北榜案 · 建文改制 · 靖难之役 · 壬午之难 · 永乐迁都(順天府、故宫) · 永乐盛世 · 内阁建制 · 厂卫( 锦衣卫、东厂、西厂、內行廠) · 郑和下西洋 · 经营南海(永乐群岛、永樂环礁、宣德群岛、永乐龙洞、郑和群礁、于锡兰山国之战、舊港宣慰司) · 万国来朝(朝鲜、安南、琉球、占城国、暹罗国、爪哇国、浡泥、呂宋、苏禄、合猫裹、美洛居、婆罗、古麻剌朗、冯嘉施兰、真腊、帖木兒等) · 确立宗藩 · 三大营(五軍營、三千營、神机营) · 南征安南 · 統治安南(交趾等處承宣布政使司、蓝山起义) · 贵州建制 · 三宣六慰 · 唐赛儿民变 · 明成祖北伐 · 经营东北(设立奴儿干都司、亦失哈巡视东北、奴儿干城、永宁寺、永宁寺碑、建州三衛、辽东都司) · 陈诚出使西域(《西域番国志》、《西域行程记》) · 永乐大典 · 朱高熾監國 · 高煦之亂 · 仁宣之治 · 三杨辅政 · 宣宗廢后 · 票拟制度 · 建立哈密卫
|
---|
| 中期 | 王振擅政 · 麓川之役 · 浙閩民變 · 大同之战 · 土木之变 · 景泰继统 · 午門血案 · 京师保卫战 · 易储之争 · 夺门之变 · 曹石之變 · 重修《寰宇通志》 · 汪直擅政 · 鄖陽民變 · 藤峽盜亂 · 哈密之爭 · 固原盜亂 · 河套之患 · 成化新风 · 王文素与《新集通證古今算學寶鑑》 · 弘治中兴 · 九邊建制 · 南徽北晋 · 滿倉兒案 · 海運嚴禁 · 郑旺妖言案 · 劉瑾擅政 · 安化王之乱 · 寘鐇之亂 · 劉六劉七民變 · 川蜀盜亂 · 武宗南巡 · 应州大捷 · 寧王之亂 · 南贛盜亂 · 江彬擅政 · 王阳明与阳明学 · 世宗继统 · 大禮議 · 佛朗機〔葡萄牙〕人東來(葡佔屯門、屯門海戰、西草灣之戰、雙嶼港、租借澳門) · 大同兵變 · 更定祀典 · 嘉靖南巡 · 迁陵之议 · 岑猛之亂 · 壬寅宮變 · 嘉靖中兴 · 楚藩宮變 · 嚴嵩擅政 · 北虜南倭 · 戚继光抗倭 · 李福達之獄 · 议复河套 · 庚戌之变 · 嘉靖大地震 ·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
---|
| 晚期 | 隆慶新政(隆庆开关、 俺答封贡、開中法) · 张居正辅政(一条鞭法、考成法、王国光著《万历会计录》、潘季驯治河) · 萬曆中興 · 重修长城 · 萬曆三大征(寧夏之役、朝鮮之役、播州之役) · 秦良玉与白桿兵 · 國本之爭 · 萬曆怠政 · 齐楚浙党 · 朱載堉与十二平均律 · 伊利亞〔西班牙〕人東來(呂宋大屠殺 · 明西聯軍滅林鳳) · 明缅战争 · 礦稅之弊 · 妖書案(第一次妖書案、第二次妖書案) · 楚藩案(楚太子案、楚宗劫槓案) · 明末三大案(梃擊案、紅丸案、移宮案) · 東林黨爭 · 光宗中兴 · 和蘭〔荷蘭〕人東來(沈有容諭退紅毛番、澎湖之戰、崇祯明荷海战) · 天主教再次传入(西學東漸、利玛窦、聖教三柱石、南京教案、《崇祯历书》、《几何原本》、红夷大炮) · 徐光启与《农政全书》 · 建州女真叛明 · 薩爾滸之戰 · 三饷加派 · 奢安之亂 · 徐鴻儒民變 · 熊廷弼和孙承宗抗金 · 魏忠賢擅政(阉党) · 复社之兴 · 王恭廠大爆炸 · 袁崇焕督師薊、遼(关宁锦防线、宁远之战、宁锦之战、诛杀毛文龙) · 崇禎治亂 · 寧遠兵變 · 清兵入塞(京畿之戰、遵永大捷、宣大之戰、第二次京畿之戰、北直隸山東之戰、第二次北直隸山東之战) · 第一次皮岛海战 · 第二次皮岛海战 · 走西口 · 己巳之變 · 沙定洲之亂 · 吳橋兵變 · 英格蘭〔英國〕人東來(伊丽莎白一世与万历帝书、虎門之戰) · 《天工开物》 · 徐霞客遊記 · 天灾不断(低温、鼠疫、水灾、旱灾、蝗灾) · 吳有性与《温疫论》 · 松錦之戰(洪承畴降清、祖大寿降清) · 明末民變(王二起義、張獻忠起義、李自成起義、朱仙鎮之戰、凤阳之战、荥阳大会、开封之战、瑪瑙山之戰、襄阳之战) · 孙传庭抗击大顺军 · 盧象昇練天雄军 · 「四正六隅」灭流寇 · 曹文詔殉国 · 三顺王(恭顺王孔有德、怀顺王耿仲明、智顺王尚可喜) · 南迁之议 · 甲申之變 · 一片石之战 · 李自成称帝 · 吴三桂降清
|
---|
| 南明 與 明鄭
| 南明紛立(弘光、魯王、隆武、紹武、永曆) · 入關戰爭 · 江北四鎮(高杰、黃得功、劉澤清、劉良佐) · 青州之变 · 大顺军灭亡(潼关战役、陕北战役、李自成被杀) · 南渡三案(大悲案、假太子案、童妃案) · 马、阮党争 · 左良玉清君側 · 联虏平寇 · 睢州之变 · 潞王监国 · 张献忠称帝 · 剃髮易服 · 圈地投充 · 满清大屠杀(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阴八十一日、南昌之屠、大同之屠、四川大屠殺、廣州之屠) · 反清复明(金声桓、王得仁江西反正 · 李成栋广东反正 · 姜瓖大同反正 · 米喇印、丁国栋甘肃回民反清起义 · 谢迁反清起义 · 榆园军反清起义 · 王永强陕北反清起义 · 贺珍、孫守法、武大定反清起义 · 王光恩、王光泰、王昌反清起义) · 聯寇抗清 · 黄道周北伐 · 靖藩之变 · 农民军抗清(忠贞营、夔東十三家、摇黄十三家、西山十三家、停溪大捷、叙州大捷、辰州大捷、湖南之役、桂林大捷、衡阳大捷、保宁之战) · 何腾蛟经营湖南 · 瞿式耜、张同敞殉国 · 沙定洲之亂 · 大西军经营云南 · 李定國兩蹶名王 · 张煌言抗清 · 洪承畴经略江南 · 肇庆之役 · 新会之战 · 十八人之獄 · 曲靖之战 · 宝庆之败 · 孫可望投清 · 重庆之役 · 磨盤山血戰 · 南明消亡(福建沦陷、湖南沦陷、贵州沦陷、云南沦陷) · 大西灭亡 · 舟山之役 · 一官党 · 郑芝龙降清 · 鄭成功抗清(郑家军、鄭成功北伐、郑成功长江之役、同安之役、潮州之役、泉州大捷、厦门大捷、思明州、海澄战役、鄭成功征台) · 郑、施交恶(曾德事件) · 鲁监国浙闽抗清 · 咒水之難 · 德勒之战 · 逼死坡 · 夔东会战 · 茅麓山战役 · 明鄭王朝(鄭經嗣位之爭、鄭泰事件、清荷联军攻鄭、東寧之變) · 迁界禁海 · 明郑灭亡 · 朱术桂殉国 · 安南明鄉人
|
---|
| 專門史 | 历史 · 政治 · 军事 · 外交 · 经济 · 文化 · 科技 · 君主
|
---|
| 【说明: 绿色为西方人来华事件】 中國歷史事件 傳疑時代 → 夏朝 → 商朝 → 西周 → 東周(春秋 → 戰國) → 秦朝 → 漢朝 → 三國 → 晉朝/十六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國 → 宋朝/遼金夏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中華民國/中华人民共和国 |
|
v MvkH9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The Dalles, Oregon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This article is about the city in Oregon. For the nearby geological formation, see Celilo Falls. For other uses, see Dalles. Not to be confused with the town of Dallas, Oregon. City in Wasco County The Dalles City The Dalles and the Columbia River in November 2008 Flag Seal Motto(s): "Cognito timor Vincit" (Latin), "Knowledge Conquers Fear" (English) Location in Oregon Coordinates: 45°36′4″N 121°10′58″W / 45.60111°N 121.18278°W / 45.60111; -121.18278 Coordinates: 45°36′4″N 121°10′58″W / 45.60111°N 121.18278°W / 45.60111; -121.18278 County Wasco County Incorporated 1857 Government • Mayor Stephen Elliott Lawrence (D) [1] [2] Area [3] • Total 6.61 sq mi (17.12...
Clash Royale CLAN TAG #URR8PPP 영화 미래의 미라이 다시보기 (2018) 다운로드 링크 무료보기 클릭 링크 → https://bit.ly/2IpD1bZ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영화 다운로드 2018 무료영화 ...
Giới giải trí có không thiếu những câu chuyện cổ tích về những mối tình nghệ sĩ – người quản lý. Hầu như họ đều yêu thương nhau từ sự đồng cảm, từ thời gian, từ "lâu ngày sinh tình". Cổ Cự Cơ, Trương Chấn, Trương Vỹ đều là những người đàn ông đã yêu và kết hôn với người quản lý xinh đẹp. Trong khi Tiêu Kính Đằng vẫn úp mở còn Trương Bân Bân lại hoàn toàn phủ nhận. 1. Tiêu Kính Đằng Mới chỉ hợp tác một thời gian ngắn, Tiêu Kính Đằng và người quản lý tên Lâm Hữu Tuệ (Summer) đã vướng phải tin đồn hẹn hò. Khi đó, Summer vừa chia tay với người bạn trai xã hội đen, còn Tiêu Kính Đằng vẫn đang độc thân, cặp đôi đến với nhau vì những sự đồng cảm trong tâm hồn. Summer từng chia sẻ về nam ca sĩ họ Tiêu: "Tính cách của anh ấy vẫn luôn quan tâm người khác, có đôi khi còn có thể cùng nhau lái xe, cùng ăn một bát mỳ gói". Tiêu Kính Đằng và Lâm Hữu Tuệ (Summer). Summer hơn nam nghệ sĩ tới 13 tuổi, từng là bạn gái của một ông trùm xã hội đen Tuy chưa từng xác nhận tình cảm trước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