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摇篮
Clash Royale CLAN TAG#URR8PPP
四大文明古国,或稱四大古文明,是流行於漢語文化圈的一個概念,一般指古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古巴比倫位於今伊拉克)、古印度及中國此四處人类文明最早誕生的地區。[1]四大文明古國是四大古文明的舊稱,而四大古文明也是比較合理的說法,其中四大古文明的意義並不在時間的先後,而在於他們為現在文明的發源地,亦可以說是一個創造點。
西方历史学也有相当于“四大文明古国”的概念,[2]或者诸如“文明的摇篮”等的类似概念。[3]
目录
1 概念的起源和内容
2 西亞古文明(巴比伦/美索不達米亞)
3 古埃及
4 古印度
5 中國
6 参见
7 注释
8 參考文獻
概念的起源和内容
梁启超在其写于1900年的《二十世纪太平洋歌》中,认为“地球上古文明祖国有四:中国、印度、埃及、小亚细亚是也”。[4]但四大文明古国的说法不是梁启超发明的,西方国家很早就有four major early (ancient) civilizations的说法,在美国一些历史教科书中也有这种说法。[5]英国BBC广播公司的大型记录片《文明的轨迹》里,将古中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称作世界四大古文明。
學者認為四大文明古國都是建立在河川臺地附近,原因是有固定的水源使農業和商業較容易發展。人類固然離不開水,不過,歷史學家認為,中國文明之初,先發生于山嶽,然後擴展到河域。[6]在距今7000年-5000年前,在北半球的两河流域、尼罗河、印度河、恒河流域以及黄河、长江流域相继产生了世界四大文明,相继由新石器时代进入青铜器时代,而后步入金屬器时代。人类今天所拥有的很多哲学、科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一般都可以追溯到这些古老文明的贡献。
四大文明古國的社會制度,巴比倫採用奴隸制,印度實行種姓制度,中國在春秋戰國以前採用封建制和井田制。都有自己的神话传说。國家政權則較晚誕生,古代都利用宗教神话来加强君主统治,巴比伦的统治者汉谟拉比自称“月神的后裔”,古埃及的法老自称是“太阳神的儿子”,中国的君主自称“天子”。
四大文明古国都有自己的历法,一年都分12个月并且有闰月。各个文明都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印度河、黄河、两河流域的文明都使用陶轮制陶,埃及和两河流域都较早的计算了圆周率,中国较早发现了勾股定理或其实际应用(“勾三股四弦五”),印度则发明了印度數字(阿拉伯数字)。[7]
西亞古文明(巴比伦/美索不達米亞)
西元前7000年左右,[蘇美人]開始了耕種,西元前3500年出現原始城邦並形成[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是古[希臘文],意為“兩條河中間的地方”,故又稱為[兩河流域]。兩河指的是[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先後有[蘇美人]、[巴比倫人]等建立的文明。在這个平原上發展了目前歐亞大陸考古已知的世界上第一個城市,頒佈了歐亞大陸第一部完整的法典[漢摩拉比法典],苏美人发明了[楔形文字],将一年分为十二个月,定七天为一个星期。他们懂得六十进位法,如一分六十秒,圆周360`等。还发明了车轮,方便交通运输。他们已知使用阴历。
古埃及
西元前7000年左右,人们在尼罗河河谷定居,开始在岸边建立房屋,并进行农业和畜牧业生产活动。埃及尼羅河流域文明大約開始於公元前4500年左右,象形文字也在这个时候出现,并沿用了4000餘年并出现大量城邦。公元前3500年左右在尼罗河上游河谷地区和尼罗河入海口三角洲地区分别形成了上埃及和下埃及两个国家。公元前47年,凯撒大帝進攻埃及的時候,戰火波及亞歷山大里亞城圖書館。數十萬冊以古埃及文字書寫的經卷付之一炬,其中包括當時最完整的埃及史。這部史書是亞歷山大大帝去世後,在大使自立為王的將軍托勒密要求埃及的祭司兼學者馬內托(Manetho)所寫的。這部當時最完整的埃及史,卻在凱撒大帝進攻埃及時付之一炬。這部「埃及史」被燒毀,實為無法彌補之損失。幸而當時有些其他著作引用了一些這本書的內容,人們才能知道古埃及歷史的一些片段。直到目前,埃及學者仍然沿用馬內托對埃及史的劃分,但對許多帝王的興衰更替,以及確實的年代,仍有許多不清楚的地方。
古印度
早在西元前約3200年,在現今巴基斯坦,文明即已滋生,古城哈拉帕及摩亨佐-达罗的遺跡留有許多這早期文明的烙印。居民已有度量衡及文字,並挖溝渠及運河,在堡壘之下的城市是在一嚴謹計劃下築成的,神廟、住宅、浴室、街道,幾何形的格局及衛生系統的設計排水溝、運河等。出土的遺物非常豐富,包括黃金首飾和寶石、經雕刻過的石頭、青銅和土塑小雕像等。黃銅和青銅多半用於製造器具和武器。陶器通常以輪狀捏製,用火燒成,並繪上幾何、花卉及動物等圖案。[8]
中國
中國主體文明起源於黃河流域。中原地區考古(如裴李崗遺址、賈湖遺址、大地灣遗址)發現了西元前約6000年農耕文化遺留下來的小米、稻穀、釀酒、樂器、稷和最早的文字雏形、宫殿式建築、繪畫、十進制等。根据红山文化遗址西元前4000年出現最早的城市並發生階級分化,西元前3500年之後出現階級社會和最早的原始邦國、銅綠等表示著中國文明的形成。根据龍山文化遗址發掘出西元前2600年左右50多個城邦與280萬平方公尺的城市、骨刻文和銅器、光澤透明的玉器、薄如蛋殼的黑陶等。與其同期的还有良渚遗址发現的亞洲最大的城市良渚古城和三星堆遗址发現的2米多高的青銅人像等。至西元前2700多年的黃帝時代華族兼并夏族、黎族、夷族等。形成了華夏族,在西元前约2100余年出現夏、商、周。周分西周和東周,東周又分為春秋時代和戰國時代。夏、商、周皆采用封建制,周朝時封建制比較完善,人口以庶民為主。春秋戰國時代,中國封建制度逐漸瓦解,原本的封建時代的世襲階級逐漸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高度统一的中央集權世襲王朝。秦之後華夏族融合其他周邊民族形成漢族。
参见
爱琴文明 (和四大文明古国同时期的另一支古文明)- 瑪雅文明
注释
^ 文化經濟互動 發展文化旅遊[永久失效連結]
^ Andrew Marr. A History of the World. Macmillan. 2012: 100. ISBN 9780230755956.All of these are interesting and much studied stories, but are less important tha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our essential hubs of advancing humanity, those to be found on the plains of China, accross northern India, in Persia and the Near East, and around the Mediterranean.
^ “文明的摇篮”,参见英语版Cradle of civilization
^ 二十世纪太平洋歌
^ Early River Valley Civilizations
^ 「世多謂文明起源於河流,吾謂吾國文明,實先發生于山嶽。蓋吾國地居大陸,人種之生,本不限於一地,其擁部眾而施號令者,必具居高臨下之勢,始可以控制多方。...其後漸次混合,謀便交通,始有開闢河流,製作舟楫之事。此事實之次序,固可以理測度者也。」見:《中國文化史》(柳詒徵)第一章 中國人種之起源
^ 天文学家的发明 阿拉伯数字起源于印度
^ 四大文明:印度,NHK製作。
參考文獻
.mw-parser-output .refbeginfont-size:90%;margin-bottom:0.5em.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ullist-style-type:none;margin-left:0.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ul>li,.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dl>ddmargin-left:0;padding-left:3.2em;text-indent:-3.2em;list-style:none.mw-parser-output .refbegin-100font-size:100%
- 世界四大文明故事,許順峰編;韓傑繪圖;都勇譯,中和:漢湘文化事業;香港:和平圖書,2004 ISBN 978-962-238-376-0
- 世界文化史通論,莊錫昌著,杭州:浙江人民,1989 ISBN 978-7-213-003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