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
Clash Royale CLAN TAG#URR8PPP
丞相,是中国古代官名。一般指帝王下面的最高行政官員,輔佐皇帝總理政事的百官之長。[1]在战国、秦朝、漢朝直至明朝初年,是辅佐君主的次高官吏。在漢朝僅次於相邦(後避漢高祖諱,史料均改稱相國)。相與僕射皆為先秦禮儀如射禮酒禮中輔助儀式之人。
中國歷史上設立丞相制度,東周戰國時代的秦武王是為濫觴。丞相制度在中國有長達數千年的歷史。
目录
1 中國
2 日本
3 担任丞相者
4 参见
5 脚注
中國
宰相不一定是丞相,宰相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官职对应。比如在唐玄宗时期改尚书仆射为丞相,当时的丞相就不是宰相之职;元朝的行省丞相則為地方官,亦非宰相。
丞相之名起源于战国,为百官之长。秦国从秦武王开始,设左、右丞相,但有时也设相邦。[2]秦朝统一后只设左、右丞相。秦汉之前,右丞相高于左丞相,魏晋以后,右丞相次于左丞相。宦官(中人)任丞相称为「中丞相」。
西汉初期,萧何为丞相,后迁为相国。漢惠帝、吕雉到漢文帝初年,设左、右丞相,以后只设一丞相。西漢分外朝、中朝(即內朝),權力中樞在內朝,以大司馬、左、右、前、後將軍、侍中、常侍、散騎為主的中朝權力壓制外朝,丞相、御史大夫、九卿至六百石為外朝。
汉初各諸侯王王国拟制中央,也在其封国中各设丞相或者相国。漢景帝中元五年(前145年)改称为相(諸侯相)。
漢哀帝元寿二年丞相改称大司徒,丞相名称废除。曹魏奠基者曹操在東漢建安十三年復設丞相。
三国時代蜀漢、吴国设置丞相。蜀汉諸葛亮死後,丞相一職不再设立。曹魏到末期才由司馬懿任丞相,但并未接受,只是死后追封为相国。後其子司馬昭任相国,司馬昭的儿子司馬炎簒奪曹魏。
魏晋南北朝有时也设丞相或相国,并非正常官制。唐、宋以后尚书省或中书省有时设左、右丞相,相当于原来的尚书左右仆射,位居尚书令或中书令之次,握有实权。明朝初期仿效元朝设中书省但无令,仅设左、右丞相,权极重,后为明太祖所忌惮借胡惟庸案废除。丞相制度廢除,即使之後設內閣首輔及軍機處等,但並不等同丞相的權力。
日本
日本飛鳥時代末期仿效中国实行律令制。设置最高国家机关太政官,長官左大臣、右大臣的唐名为「左丞相」、「右丞相」。比如,右大臣菅原道真号称「菅丞相」。
担任丞相者
|
|
|
|
|
|
参见
- 宰相
- 首相
- 相国
- 令尹
- 宮相
脚注
^ 應劭曰。丞者、承也。相者、助也。按漢凡官多有丞者皆以輔之。
^ 《史记·秦本纪》:秦武王二年,初置丞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