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巴尔干战争

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Clash Royale CLAN TAG#URR8PPP














第一次巴爾幹戰爭

巴爾幹戰爭的一部分

Prima guerra balcanica.png
第一次巴爾幹戰爭後的領土變更(1913年4月)






日期1912年10月8日─1913年3月30日
地点巴爾幹半島
结果
巴爾幹同盟勝利,1913年倫敦和會
参战方

Ottoman flag.svg鄂圖曼帝國

巴爾幹同盟
Flag of Bulgaria.svg 保加利亞王國
State Flag of Greece (1863-1924 and 1935-1973).svg 希臘王國
Flag of Montenegro (1905–1918).svg 蒙特內哥羅王國
Civil Flag of Serbia.svg 塞爾維亞王國
指挥官和领导者

Nazim Pasha, Zekki Pasha, Esat Pasha, Abdullah Pasha, Ali Rizah Pasha

保加利亞:Vladimir Vazov, Vasil Kutinchev, Nikola Ivanov, Radko Dimitriev
塞爾維亞:拉多米爾·普特尼克, Petar Bojović, Stepa Stepanović
希臘:康斯坦丁王儲, Panagiotis Danglis, Pavlos Kountouriotis
蒙特利哥羅:尼古拉一世, Prince Danilo Petrović, Mitar Martinović, Janko Vukotić
兵力

350,000人

300,000名保軍
220,000名塞軍
115,000名希軍
35,000名门軍

第一次巴爾幹戰爭是20世紀初期,歐洲地區的軍事衝突及對抗的開端,標誌著解決東方問題的第一步。




目录





  • 1 战争原因


  • 2 戰爭爆發


  • 3 結果


  • 4 新武器


  • 5 參見




战争原因


巴爾幹半島民族繁多,自從奥斯曼帝国在1389年的科索沃戰役中擊敗巴爾幹聯軍,以武力占领整個巴爾幹半島後,南斯拉夫民族便長期受奥斯曼帝國統治。18世紀開始,奧斯曼帝國開始衰落,亦多次與俄羅斯交戰中戰敗。至19世紀初,受奧曼斯帝國統治多年的塞爾維亞人發動兩次革命成功取得自治,及1830年希臘王国成功脫離奧斯曼帝國取得獨立,都大大鼓舞了南斯拉夫各民族,各族的民族主義者不斷發動武裝起義,力圖擺脫奥斯曼帝國獨立。


至於帝俄也一直為了奪取地中海出海口,多次向奥斯曼帝国發動戰爭。至1875年,被奧斯曼統治,位於巴爾幹半島中央的波斯尼亞因饑荒發現動亂,不久動亂蔓延至保加利亞,1877年,俄羅斯乘保加利亞動亂再次向奧斯曼帝國開戰,奧斯曼戰敗求和,簽訂《聖斯特凡諾條約》當中獲准塞爾維亞、黑山獨立,羅馬尼亞則由瓦拉幾亞及摩爾多瓦合併,另外建立一個大保加利亞公國,但有關安排引起英國,奧匈等國不滿。1878年,列強舉行議定巴爾幹秩序的柏林會議,雖塞爾維亞、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等國的獨立地位獲國際承認,但保加利亞的版圖大大縮小,波斯尼亞則交由奧匈帝國託管,奧斯曼帝國仍維持統治阿爾巴尼亞、科索沃、馬其頓等巴爾幹中部的地區。


1908年,奧斯曼帝國發生年青土耳其革命,奧匈帝國趁機吞併波斯尼亞,奧斯曼帝國無力阻止。奧斯曼帝國在波斯尼亞問題上的軟弱無能,加深巴爾幹各國對奧斯曼的輕視,加上本來一心想併吞波斯尼亞的塞爾維亞,因奧匈併吞波斯尼亞後,改為計劃向南擴展,以圖奪取阿爾巴尼亞的出海通道,故多國組成巴爾幹聯盟,向奧斯曼宣戰。



戰爭爆發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军事行动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保加利亚军事行动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希腊军事行动

在俄羅斯支持下,泛斯拉夫主義成為巴爾幹半島主流思想,巴爾幹半島諸國也積極擴軍及進行外交工作,謀求得到欧洲列強的支持,希望奪取奥斯曼帝国在巴爾幹半島的領土。1912年3月,塞爾維亞和保加利亞結盟;5月、蒙特內哥羅和希臘也參加;組成巴爾幹同盟。


1912年10月8日,蒙特內哥羅向奥斯曼帝国宣戰,10月14日塞爾維亞、保加利亞、希臘聯合向奥斯曼帝國發出最後通牒,10月17日奥斯曼帝国向保加利亞和塞爾維亞宣戰,10月18日希臘向奥斯曼帝国宣戰。結果奥斯曼帝国被巴爾幹聯盟打敗。



結果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之后最终领土划分

由於列強干涉,1913年5月30日雙方在倫敦召開和會,原屬奧斯曼的馬其頓被塞爾維亞、保加利亞及希臘瓜分,塞薩洛尼基則被併入希臘,隨後奧匈帝國加入和會,奧匈恐怕塞爾維亞得到阿爾巴尼亞後得到出海通道,會變得更加強大,堅持阿爾巴尼亞必須獨立,奧匈的動議正與塞爾維亞一直希望透過奪取奥斯曼帝国在歐洲的領土建立一個包含塞爾維亞、門特利哥羅、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及阿爾巴尼亞的『大塞爾維亞』夢想違背。此後,塞爾維亞國內更加怨恨奧匈,成為奧塞戰爭以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主因。同時,阿爾巴尼亞雖在戰後取得獨立,但有大量阿爾巴尼亞人居住的科索沃在戰後併入塞爾維亞,成為二十年紀未科索沃問題的根源。


另一方面,塞爾維亞和保加利亞就馬其頓的統治權產生分歧,6月第二次巴爾幹戰爭爆發,巴爾幹同盟結束。



新武器




第一次巴爾幹戰爭的奧斯曼軍隊


塞爾維亞在巴爾幹戰場率先使用了機關槍。



參見


  • 第一次摩洛哥危機

  • 第二次摩洛哥危機

  • 波士尼亞危機

  • 第二次巴爾幹戰爭

  • 塞拉耶佛事件

  • 第一次世界大戰

  • 土耳其帝國

  • 1913年倫敦條約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The Dalles, Oregon

眉山市

清晰法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