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

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Clash Royale CLAN TAG#URR8PPP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ICERD
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
地點
纽约[1]
生效日
1969年1月4日[1]
條件
被27国签署并批准[2]
簽署者
88[1]
締約方
177[1]
保存處
联合国秘书长[3]
語言
中文、英文、法文、俄文、西班牙文[4]

收錄於維基文庫的條約原文:
ICERD

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國際公約的參與國

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國際公約的參與國:

  承認第14條效力的簽約國

  不承認第14條效力的簽約國

  簽署但未批准

  未簽署也未批准



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英语:Convention on the Elimination of All Forms of Racial Discrimination, ICERD)是一項联合国公约。作为第三代人权文件,公约要求其缔约国消除种族歧视和促进所有种族间的谅解。該公約也要求各国以法律禁止仇恨言论,并以刑事手段惩治种族主义组织。[5]


该公约由联合国大会于1965年12月21日通过并开放签约[6] ,1969年1月4日正式生效。至2013年1月,已有88个签约国,177个缔约国[1],並設有聯合國消除種族歧視委員會英语Committee on the Elimination of Racial Discrimination(CERD)監督。




目录





  • 1 緣起


  • 2 概要

    • 2.1 第一部分(第1 - 7條)


    • 2.2 第2部分(第8 - 16條)


    • 2.3 第3部分(第17條 - 25條)



  • 3 相關條目


  • 4 參考資料




緣起


1960年12月,在世界一些地區相繼發生反猶太主義事件之後,[7]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譴責“一切形式的種族,宗教和民族仇恨與行為”,認為此違反聯合國憲章和世界人權宣言,並呼籲所有國家的政府“採取一切必要措施,防止各種形式的種族、宗教和民族仇恨。”[8]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依此起草了一決議針對“種族偏見、民族和宗教不寬容的表現“,呼籲各國政府教育公眾反對不寬容並廢除歧視性的法律。[9]由於時間緊迫,該決議未能在1961年的大會通過[10],在隔年的大會才順利通過。[9]


在這項決議初期的辯論中,以中非共和國、查德、達荷美共和國(今貝南)、幾內亞、象牙海岸、馬利、毛里塔尼亞和上伏塔(今布吉納法索)為首的非洲國家推動更具體的行動,提議以國際公約的形式對抗種族歧視[11],而一些國家則較偏好聲明,而不是具約束力的公約。也有一些國家想在同一份文件中同時處理種族歧視與宗教不寬容,[12]不過由於阿拉伯國家政治上的反對,加上其他國家認為宗教不寬容的部分沒有那麼急迫[13],最終各方達成妥協,兩項決議分開處理,一項是旨在消除種族歧視的宣言和公約草案,[14] 另一項則是針對宗教不寬容的宣言和公約草案。[15]


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宣言草案於1963年11月20日在大會通過,[16]同一天,大會呼籲經濟及社會理事會與人權委員會應絕對優先依此宣言草案制定公約草案。[17]公約草案於1964年年中完成,[18]但因為大會的拖延而無法在該年通過。[13] 公約草案最終在1965年12月21日通過。[6]



概要


公約遵循世界人權宣言、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和與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的架構,序言中提及國際勞工組織第111號公約英语Discrimination (Employment and Occupation) Convention反教育歧視公約英语Convention against Discrimination in Education,內容共有25條,分為三個部分。[19]



第一部分(第1 - 7條)


各締約方承諾消除一切形式的種族歧視和促進各種族之間的了解(第2條)。各締約方有義務不因種族而有歧視、不贊助或維護種族主義,以及禁止其管轄範圍內的種族歧視。他們還必須審查其法律和政策,以確保他們不會因種族而有差別待遇,並承諾修改或廢除涉及歧視的法律與政策。必須消除歧視的具體領域,列在第5條。


該公約各締約方具體承諾消除種族隔離,以及其管轄範圍內的種族隔離罪行(第3條)。各締約方還需要將煽動種族仇恨視為刑事犯罪(第4條),確保司法救濟種族歧視(第6條),並從事公眾教育,以促進理解和寬容(第7條)。



第2部分(第8 - 16條)


規範公約的報告和監督,為落實公約各締約方應採取的步驟。包括建立聯合國消除種族歧視委員會(CERD)英语聯合國消除種族歧視委員會 ,並授權其對聯合國大會做一般性建議。[20]它也建立了各締約方之間的爭議解決機制(第11 - 13條),允許各締約方承認委員會有權聽取個人對於侵犯公約所保障權利的投訴(第14條)。



第3部分(第17條 - 25條)


關於公約的批准、生效及修訂。



相關條目


  • 聯合國消除種族歧視委員會英语Committee on the Elimination of Racial Discrimination

  • 防止及惩治灭绝种族罪公约


  • 种族灭绝、文化滅絕、反人類罪

  • 普遍管轄

  • 反ICERD大集会


參考資料




  1. ^ 1.01.11.21.31.4 Parties to the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on the Elimination of All Forms of Racial Discrimination. United Nations Treaty Collection. [2009-10-08]. 


  2. ^ 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 第19条.


  3. ^ 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 第18条.


  4. ^ 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 第25条.


  5. ^ 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 第14条.


  6. ^ 6.06.1 United Nations General Assembly Resolution 2106 (XX), 21 December 1965.


  7. ^ Lérner, Natán. The U.N. Convention on the Elimination of All Forms of Racial Discrimination. Sijthoff & Noordhoff International. 1980: 1. ISBN 90-286-0160-0. 


  8. ^ United Nations General Assembly Resolution 1510 (XV), 12 December 1960.


  9. ^ 9.09.1 United Nations General Assembly Resolution 1779 (XVII), 7 December 1962.


  10. ^ United Nations General Assembly Resolution 1684 (XVI), 18 December 1961.


  11. ^ Lérner, p. 2.


  12. ^ Schwelb, Egon. The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on the Elimination of All Forms of Racial Discrimination. International & Comparative Law Quarterly. 1966, 15: 996–1068. doi:10.1093/iclqaj/15.4.996. 


  13. ^ 13.013.1 Schwelb, p. 999.


  14. ^ United Nations General Assembly Resolution 1780 (XVII), 7 December 1962.


  15. ^ United Nations General Assembly Resolution 1781 (XVII), 7 December 1962.


  16. ^ United Nations General Assembly Resolution 1904 (XVIII), 20 November 1963.


  17. ^ United Nations General Assembly Resolution 1906 (XVIII), 20 November 1963.


  18. ^ Lérner, p. 5.


  19. ^ The following section summarizes the text of the Convention.


  20. ^ ICERD, Article 9.2.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The Dalles, Oregon

眉山市

清晰法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