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尔维亚
塞爾維亞共和國 Република Србија (塞爾維亞語) | |
---|---|
国旗 国徽 | |
国歌: Боже правде 《正義的上帝》 | |
塞爾維亞(綠色)和有爭議的領土科索沃(淺綠色) 於歐洲(灰色)內的位置 | |
首都 及最大城市 | 貝爾格萊德 |
官方语言 | 塞爾維亞語 |
官方文字 | 西里爾字母 |
族群(2011[1]) |
|
政府 | 單一制議會制共和立憲制 |
• 總統 | 亞歷山大·武契奇 |
• 總理 | 安娜·布爾納比奇 |
• 國民議會主席 | 瑪婭·戈伊科維奇 |
立法机构 | 國民議會 |
形成 | |
• 中世紀公國 | 公元8世紀後期 |
• 中世紀王國 | 1217年 |
• 塞爾維亞帝國 | 1346年 |
• 鄂圖曼帝國征服 | 1459年 |
• 塞爾維亞公國 | 1817年 |
• 國際承認 | 1878年 |
• 統一 | 1912年-1918年 |
• 南斯拉夫王國 | 1918年 - 1945年 |
• 南斯拉夫 | 1945年 - 1992年 |
• 南斯拉夫聯盟 | 1992年 - 2003年 |
• 塞爾維亞和黑山 | 2003年 - 2006年 |
• 塞爾維亞共和國 | 2006年至今 |
面积 | |
• 包括科索沃面積 | 88,361 km2(第111名) |
• 不包括科索沃面積 | 77,474平方公里 29,913平方英里[2] |
人口 | |
• 2017年估计 | 7,040,272(不包括科索沃)[3] |
• 密度 | 91.1/km2(第121名) |
GDP(PPP) | 2018年估计 |
• 总计 | 1,124.75億美元[4](第78名) |
• 人均 | 16,063美元(不包括科索沃)[4](第83名) |
GDP(国际汇率) | 2018年估计 |
• 总计 | 423.78億美元[4](第86名) |
• 人均 | 6,052美元(不包括科索沃)[4](第88名) |
基尼系数 | 0.296[5](2013年) 低 · 第72名 |
人类发展指数 | ▲ 0.787[6](2017年) 高 · 第67名 |
货币 | 塞爾維亞第納爾(RSD) |
时区 | UTC+1(歐洲中部時間) |
• 夏令时 | UTC+2(歐洲中部夏令時間) |
行驶方位 | 右邊 |
电话区号 | +381 |
ISO 3166码 | RS |
互联网顶级域 |
|
塞尔维亚共和国(塞爾維亞語:Република Србија/Republika Srbija),通稱塞爾維亞(Србија / Srbija),是一個巴爾幹半島的國家,位於歐洲東南部,巴爾幹半島中部的內陸國,與黑山、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克羅地亞、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馬其頓以及阿爾巴尼亞接壤。
目录
1 历史
2 地理
3 行政區劃
4 外交
4.1 與欧盟關係
4.2 與科索沃關係
5 政治
5.1 議會
5.2 總統及總理
5.3 選舉權
6 軍事
7 人口
7.1 语言
8 經濟
9 體育
10 教育和科學
11 相關條目
12 參考資料
13 外部链接
历史
塞尔维亚在六千年前已有村落,已是当时欧洲比较大型的村落。公元6~7世纪,南斯拉夫人的一支塞尔维亚人定居于巴尔干半岛萨瓦河中下游迤南至亚得里亚海沿岸一带。
斯拉夫民族於公元8世紀時來到現在的塞爾維亞共和國,並且在拜占庭帝國的影響下改信東正教。最早以「塞爾維亞」為名的國家是10世紀中葉由察斯拉夫·卡羅尼米洛維奇(塞爾維亞語:Кнез Часлав Клонимировић,拉丁語:Časlav Klonimirović)所建立。12世紀時尼曼雅王朝崛起,14世紀中葉的沙皇斯特凡·杜尚在位期間更是把塞爾維亞國家的發展推向巔峰。
鄂圖曼帝國於此時開始征服巴爾幹半島,並於1389年在科索沃戰役中擊潰塞爾維亞人(該戰役的結果現在尚有爭議),到15世紀末,鄂圖曼帝國已完全征服了塞爾維亞,開始了長達5個世紀的統治。
塞爾維亞在1804年和1815年兩次革命當中獲得了高度自治。1878年,塞爾維亞在俄國的協助下獲得完全的獨立,1882年成立王國,其國土僅包括今塞爾維亞的中部。在1910年代初的第一次巴爾幹戰爭和第二次巴爾幹戰爭當中,塞爾維亞的國土向南擴展,收复了科索沃地区、並兼併了今馬其頓共和國等地區,但北部的伏伊伏丁那地區當時為奧匈帝國所管轄,不在塞爾維亞國土範圍之內。
- 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爱国青年加夫里若·普林西普在萨拉热窝街头用伯朗宁M1900型自动手枪连开七枪,刺杀了正在对萨拉热窝进行访问的奥匈帝国王储弗朗茨·斐迪南和他的妻子索菲。7月28日,奧匈帝國因此事向塞爾維亞宣戰,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塞爾維亞於1914年末成功地抵抗了奧匈帝國三次進攻,1915年,同盟國(包括奧匈帝國、德國、保加利亞)共同向塞爾維亞發動攻勢,佔領了全境。
- 1918年,同盟國戰敗,塞爾維亞得以復國。該年12月,塞爾維亞、鄰國蒙特內哥羅以及由原奧匈帝國所管轄的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波斯尼亞、伏伊伏丁那共同組建了塞爾維亞人、克羅地亞人和斯洛文尼亞人王國,即南斯拉夫王國的前身。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南斯拉夫三面受敵,除希臘外所有鄰國都是軸心國成員。1941年4月,軸心國侵入南斯拉夫,並將其瓜分,如伏伊伏丁那大體被匈牙利兼併,科索沃併入阿爾巴尼亞,塞爾維亞其餘部分則由德軍佔領。此時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在狄托的領導下開始反抗德國的佔領。- 1945年,蘇聯紅軍進入南斯拉夫,狄托在其幫助下成為國家最高領袖,建立了共產主義國家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南聯邦),但在1948年南聯邦與蘇聯決裂。1961年狄托和埃及總統納賽爾、印度總理尼赫魯共同創立了不結盟運動。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在狄托的領導下,推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著重各民族團結以及國家的統一。南斯拉夫在這個時期成為了東歐共產主義國家當中較富裕的國家。
狄托於1980年逝世後,民族矛盾開始激化,最終導致了南斯拉夫在1990年代初期解體。南斯拉夫的六個加盟共和國中的四個先後宣佈獨立。1992年之後,剩下塞爾維亞和黑山兩國,重組成立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南聯盟)。1999年,塞爾維亞共和國在科索沃戰爭中遭到北約的轟炸,戰爭以西方列強接管科索沃告終。- 2003年,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重新組建,將國名改為塞爾維亞和黑山。
- 2006年5月21日,黑山透過公民投票決定正式獨立,6月3日蒙特內哥羅議會正式宣佈獨立,6月5日塞爾維亞國會亦宣佈獨立並且成為塞蒙聯邦的法定繼承國,塞蒙聯邦因而解散。10月28日,塞爾維亞就是否接受新憲法草案舉行全民公決。結果顯示草案獲得通過。
- 2007年1月21日,塞爾維亞共和國舉行獨立後的首次議會選舉。塞爾維亞激進黨在議會250個席位中獲得81席,民主黨64席,塞爾維亞民主黨-新塞爾維亞黨聯盟47席,塞爾維亞名人黨19席,塞爾維亞社會黨16席,塞爾維亞自由民主黨為首的競選聯盟15席,另外8個議席由5個少數民族政黨和競選聯盟分享。
另外,塞爾維亞共和國南部的科索沃和梅托希亚自治省自1999年科索沃戰爭結束以來,就脫離了塞爾維亞共和國的實際管轄,並且成為了聯合國的保護地,由聯合國科索沃臨時行政當局特派團臨時管治。各方於2006年2月20日起就科索沃問題展開談判。科索沃於2008年2月17日,自行宣佈獨立,獨立為科索沃共和國。
地理
塞尔维亚原是位於巴爾幹半島的臨海國家,隨著南斯拉夫在1990年代的解體和2006年黑山及2008年科索沃的獨立而變成了內陸國。
塞尔维亚大部分地区山丘起伏。东、西部分别为斯塔拉山脉和迪纳拉山脉的延续;北部的伏伊伏丁那平原為多瑙河中游平原的组成部分,河网稠密,土壤肥沃;南部多山脈、丘陵,由科索沃盆地和梅托西亚盆地组成。塞爾維亞最高點位於阿爾巴尼亞和科索沃邊界的贾拉维察山,海拔2656米。
多瑙河在此与支流萨瓦河、蒂萨河汇合后,折向东南流,构成与罗马尼亚的界河;另一支流大摩拉瓦河南流纵贯。
塞爾維亞大部分地區屬於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天寒冷夏天热,年降水量550~750毫米。
行政區劃
塞爾維亞共和國有科索沃、伏伊伏丁那兩個自治省,其中科索沃僅在法律上為塞爾維亞共和國的一部分,科索沃戰爭後實際上由聯合國管轄,並已於2008年2月17日自行宣佈獨立。而塞爾維亞共和國其餘地區通稱「中塞爾維亞」,但是該地區沒有相應的行政建制。
塞爾維亞共和國分為29州和一個直轄市,其中科索沃5州(已獨立),伏伊伏丁那7州(自治),中塞爾維亞17州,首都貝爾格萊德為唯一的直轄市。州下再分區,全國有108區,其中科索沃有30區,伏伊伏丁那有54區。
塞爾維亞由中塞爾維亞、科索沃及伏伊伏丁那共分為29個州、及直轄市貝爾格萊德所組成,其中中塞爾維亞可依地區分為舒馬迪亞和西塞爾維亞及東南塞爾維亞兩區,州及直轄市下可再分為150個縣及24個市。雖然塞爾維亞聲稱科索沃共和国為該國境內之領土,但科索沃自1999年以来就已经脱离了塞爾維亞的实际管辖,并于2008年2月17日自行宣布独立。
外交
與欧盟關係
目前,塞尔维亚正积极申请加入歐洲聯盟,但欧盟方面对塞尔维亚加入设定了多个前提条件,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塞尔维亚必须先承认科索沃的独立地位,或实现与科索沃关系正常化。而目前塞尔维亚并不愿对此作出妥协,这就使得其加入欧盟的前景变得渺茫。不過在2014年年初,塞爾維亞終於願意和科索沃關係正常化,向邁進歐盟的路又更進一步,且塞尔维亚希望可以在2020年前加入歐盟,而歐盟也評「雄心勃勃,但並非沒有可能」。
與科索沃關係
2008年2月17日,科索沃單方面宣佈從塞爾維亞獨立,建立科索沃共和國。塞爾維亞共和國、俄羅斯、中華人民共和國、阿爾及利亞、摩洛哥、希臘、墨西哥、巴基斯坦、羅馬尼亞、烏克蘭、西班牙、印度、巴西、尼日利亞、南非、阿根廷、白俄羅斯、巴勒斯坦、玻利維亞等國家拒絕承認科索沃的獨立地位。塞爾維亞亦正在阻止科索沃加入其它國際組織。科索沃共和國現時尚未是聯合國成員國。目前共有111個聯合國成員國、馬耳他騎士團、紐埃以及庫克群島承認科索沃的獨立地位。儘管如此,由於來自俄羅斯以及中國方面的強大壓力,科索沃成為聯合國成員國的可能性依然渺茫。[7]
塞爾維亞方面對承認科索沃獨立的國家,則採取撤回大使的方式以示抗議。[8]這些國家包括美國、阿爾巴尼亞、保加利亞、馬其頓共和國、哥倫比亞、克羅地亞、法國、德國、匈牙利、土耳其、斯洛文尼亞以及英國。
政治
議會
總統及總理
選舉權
軍事
1999年塞爾維亞共和軍在科索沃戰爭中遭到北約的轟炸,戰爭以西方列強接管科索沃告終。塞爾維亞此後軍事受到西方圍堵,只能採用俄式武器為主,空軍僅由四架米格29、十一架米格21、26架J22及二十架G-4 Super galeb組成。
人口
全國人口約700萬左右(2017年),近年塞爾維亞人口有加快下跌趨勢,主要是因為生育率低和人口遷移所致。而當中塞爾維亞族為整個塞爾維亞的主要民族,其他少數民族包括阿爾巴尼亞人、匈牙利人、波斯尼亞克人(穆斯林族)、羅姆族、克羅地亞人、斯洛伐克人、保加利亞人、羅馬尼亞人、土耳其人等。其中,阿爾巴尼亞人主要居住在科索沃(從2008年2月17日起單方面宣佈獨立),匈牙利人則主要居住在伏伊伏丁那自治省,但並不在該省佔絕對多數。
大部分塞爾維亞族信奉東正教,其他少數民族信奉伊斯蘭教、天主教。
塞尔维亚最大城市排名 [9] | |||||||||
---|---|---|---|---|---|---|---|---|---|
排名 | 城市名稱 | 州 | 人口 | 排名 | 城市名稱 | 州 | 人口 | ||
贝尔格莱德
| 1 | 贝尔格莱德 | 贝尔格莱德 | 1,233,796 | 11 | 斯梅代雷沃 | 波杜那瓦州 | 64,175 | 尼什
|
2 | 诺维萨德 | 南巴奇卡州 | 277,522 | 12 | 莱斯科瓦茨 | 雅布兰尼卡州 | 60,288 | ||
3 | 尼什 | 尼沙瓦州 | 187,544 | 13 | 瓦列沃 | 科卢巴拉州 | 58,932 | ||
4 | 克拉古耶瓦茨 | 舒马迪亚州 | 150,835 | 14 | 克鲁舍瓦茨 | 拉辛那州 | 58,745 | ||
5 | 苏博蒂察 | 北巴奇卡州 | 105,681 | 15 | 弗拉涅 | 普奇尼亚州 | 55,138 | ||
6 | 兹雷尼亚宁 | 中巴纳特州 | 76,511 | 16 | 沙巴茨 | 马切万州 | 53,919 | ||
7 | 潘切沃 | 南巴纳特州 | 76,203 | 17 | 乌日策 | 兹拉提波尔州 | 52,646 | ||
8 | 查查克 | 莫拉瓦州 | 73,331 | 18 | 松博尔 | 西巴奇卡州 | 47,623 | ||
9 | 新帕扎尔 | 拉什卡州 | 66,527 | 19 | 波扎雷瓦茨 | 布兰尼切夫州 | 44,183 | ||
10 | 克拉列沃 | 拉什卡州 | 64,175 | 20 | 皮罗特 | 皮罗特州 | 38,785 |
语言
塞尔维亚官方语言为塞尔维亚语,为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的标准形式,88%的塞尔维亚人口使用这一语言[10]。塞尔维亚是全欧洲唯一仍旧使用双文制的国家,西里尔字母和拉丁字母均得到使用。塞尔维亚语西里尔字母为该国官方文字[11]。
受官方承认的少数语言包括匈牙利语、斯洛伐克语、阿尔巴尼亚语、罗马尼亚语、保加利亚语和卢森尼亚语,以及另两种标准化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言:波斯尼亚语和克罗地亚语。在所有相应少数族裔人口占总人口超过15%的市镇,这些语言均为官方语言[12]。
經濟
塞爾維亞共和國的經濟主要以服務業為主。在2008年服務業佔了國民生產總值的63%,而製造業和農業則佔了24.2%和12.3%。
現時塞爾維亞整體經濟狀況較中西歐及部分巴爾幹半島國家(如克羅地亞、羅馬尼亞、斯洛文尼亞)為差,但較阿爾巴尼亞及摩爾多瓦為好。
體育
排球最突出 有博斯科維奇 米哈伊洛維奇
近年塞爾維亞共和國的網球运动員表現突出,包括首個男子單打大滿貫得主以及世界排名第一诺瓦克·德约科维奇、首個女子單打大滿貫得主及世界排名第一安娜·伊萬諾維奇、前女子世界排名第一耶萊娜·揚科維奇、揚科·蒂普薩雷維奇、男子雙打大滿貫得主及前世界第一內納德·齊莫尼奇等。
足球是塞爾維亞人最為熱衷的集體運動項目,塞爾維亞國家足球隊亦是歐洲足壇的一支勁旅,著名球員包括曾經效力英超班霸曼聯的维迪奇、現在効力曼聯的馬迪,效力意甲勁旅國際米蘭的斯坦科维奇以及费内巴切的克拉西奇、曾經效力切爾西的伊萬諾維奇等。
教育和科學
相關條目
- 南斯拉夫
參考資料
^ 存档副本 (PDF). [2015-03-03].
^ The World Factbook: Serbia. 中情局. 2014-06-20 [2014-12-18].
^ Official population projection for Serbia (2016). Republic of Serbia Statistical Bureau. [2016-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2月2日).
^ 4.04.14.24.3 Serbia.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 2016-04 [2016-06-10].
^ Country Comparison :: Distribution of Family Income – Gini Index. cia.gov.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2014-08-30].
^ Human Development Index and its components (PDF).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 Rift Emerges at the United Nations Over Kosovo. New York Sun. 2008-02-19.
^ PROTEST CONVEYED TO FRANCE, BRITAIN, COSTA RICA, AUSTRALIA, ALBANIA,存档于互联网档案馆(存檔 index)
^ V. Mijatović – B. Hadžić. I Kinezi napuštaju Srbiju. Novosti.rs.
^ 存档副本 (PDF). [2016-12-17].
^ Ronelle Alexander. Bosnian, Croatian, Serbian, a Grammar: With Sociolinguistic Commentary. Univ of Wisconsin Press. 2006-08-15: 1–2. ISBN 978-0-299-21193-6.
^ Application of the Charter in Serbia (PDF). European Charter for Regional or Minority Languages. 2013-06-11.
外部链接
- 官方网站
开放式目录计划中和塞尔维亚相关的内容
維基媒體的塞尔维亚地圖集
OpenStreetMap上有關塞尔维亚的地理信息- 《世界概况》上有关塞尔维亚的条目
克罗地亚 | 匈牙利 | 羅馬尼亞 | ||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 保加利亚 | |||
| ||||
蒙特內哥羅 科索沃 | 阿尔巴尼亚 科索沃 | 馬其頓 |
|
|
不结盟运动 | |||||||
---|---|---|---|---|---|---|---|
成員國 |
| ||||||
觀察員 |
|
|
南斯拉夫历史 | |||||||||||
---|---|---|---|---|---|---|---|---|---|---|---|
1918以前 | 1918–1929 | 1929–1945 | 1941–1945 | 1945–1946 | 1946–1963 | 1963–1992 | 1991/1992–2003 | 2003–2006 | 2006–2008 | 2008– | |
斯洛文尼亚 | 奥匈帝国 的一部分 科托尔湾 参见 克罗地亚-斯拉沃尼亚王国 1868–1918 达尔马提亚王国 1815–1918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共管地 1878–1918 | 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王国 (1918–1929) 南斯拉夫王国 (1929–1945) 参见 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国 1918 普雷克穆列共和国 1919 Banat, Bačka and Baranja 1918–1919 阜姆自由邦 1920–1924 1924–1945 意大利行省扎达尔 1920–1947 | 附属于a 法西斯意大利 和 纳粹德国 | 南斯拉夫民主联邦 1945–1946 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 1946–1963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共和国联邦 1963–1992 由 斯洛文尼亚(1945–1991) 克罗地亚(1945–1991) 波黑(1945–1992) 塞尔维亚 (1945–1992) (包括伏伊伏丁那和科索沃自治省) 黑山(1945–1992) 马其顿(1945–1991) 社会主义共和国组成 参见 的里雅斯特自由区 (1947–1954) j | 斯洛文尼亚共和国 十日战争 (斯洛文尼亚) | ||||||
达尔马提亚 | 克罗地亚独立国 1941–1945 纳粹德国傀儡政权 部分附属于法西斯意大利。 梅吉穆列县和巴兰尼亚附属于匈牙利。 | 克罗地亚共和国b 克罗地亚独立战争 | |||||||||
斯拉沃尼亚 | |||||||||||
克罗地亚本部 | |||||||||||
波斯尼亚 |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c 波斯尼亚战争 由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联邦(1995–), 塞族共和国(1995–)和布尔奇科特区(2000–)组成 | ||||||||||
黑塞哥维那 | |||||||||||
伏伊伏丁那 | 匈牙利德尔维德克地区的一部分 | Autonomous Banatd (德国 塞尔维亚救国政府的一部分) | 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由 塞尔维亚共和国 (1990年-2006年)(1990–2006) 和 黑山共和国 (1992–2006)(1992–2006)组成 | 塞尔维亚和黑山 | 塞尔维亚共和国 包括伏伊伏丁那自治省和联合国科索沃临时行政当局特派团托管下的科索沃和梅托希亚自治省 | 塞尔维亚共和国 包括伏伊伏丁那自治省 | |||||
中塞尔维亚 | 塞尔维亚王国 1882–1918 | 塞尔维亚救国政府 1941–1944 e | |||||||||
科索沃 | 塞尔维亚王国 的一部分 1912–1918 | 大部分附属于阿尔巴尼亚王国 (1939年-1943年) 1941–1944 与西马其顿和东南黑山一起 | 科索沃共和国g | ||||||||
梅托希亚 | 黑山王国 1910–1918 梅托希亚由奥匈帝国控制1915–1918 | ||||||||||
黑山 | 意大利黑山省f 1941–1944 | 蒙特內哥羅 | |||||||||
马其顿共和国 | 塞尔维亚王国的一部分 1912–1918 | 附属于 保加利亚王国 1941–1944 | 马其顿共和国h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