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

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Clash Royale CLAN TAG#URR8PPP



文學

Liji2 no bg.png

散文 - 韻文 - 駢文

詩 - 詞 - 曲 - 歌詞

小說(長篇小說) - 戲劇 - 傳記

兒童文學 - 文學流派

西方文學理論 - 文學史

地域文學

古希腊文学 - 古罗马文学

古埃及文學 - 爱尔兰文学

美国文学 - 英國文學

義大利文學 - 非洲文學

西班牙文學 - 印度文學

中文文学 - 臺灣文學

香港文學 - 朝鲜文学

朝鲜文学 - 韓國文學

德國文學 - 伊朗文学

日本文學 - 法國文學

拉美文学 - 俄国文学

作家

小說家 - 隨筆家

剧作家 - 評論家

詩人 - 詞人
作曲家 - 填詞人

散文家 - 網路作家

分類

文學 - 各國文學

文學類型 - 文學體裁

作家 - 登場人物

文学流派

诗歌是一种有节奏和韵律、表达凝练、结构多样、用于反映生活和表达情感的文学体裁。[1]


诗歌被认为是文学最初的起源,其最初发生于尚未有文字的人类社会,以口语的形式流传,并与音乐、舞蹈结合[2][1]。最早的诗歌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非洲的狩猎诗[3]。较为早期的诗歌包括:中国的古代民歌《诗经》;建于公元前25世纪的非洲金字塔中发现的金字塔铭文;西亚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吉尔伽美什史诗》;梵语文学中的吠陀;祆教文学里的伽薩;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亞里斯多德的《詩學》曾企圖界定詩歌,主要聚焦於修辭以及戲劇、歌曲與喜劇中措辭的運用。後來人們認為詩的特點在於可以吟誦,以及如字句段落的格式與韻律的要求,並強調詩的美感,稱為韻文,以此與散文相區別。至二十世紀中期,詩的定義轉為寬鬆,即以語言作的基本創作。


詩能夠自成一格,也能與其他藝術相結合,如詩劇、歌詞或散文詩,文字配上音樂則稱為歌[來源請求]。诗歌将观察、意识等结合,以正式或者非正式的、有韵律的形式表达。诗歌所表达的内容与情感范围很广,包含敘述性、戲劇性、諷刺性、訓誡式、情色和個人形式等。[4]




目录





  • 1 歷史


  • 2 原理

    • 2.1 節奏


    • 2.2 韻律


    • 2.3 結構


    • 2.4 技巧



  • 3 形式


  • 4 体裁


  • 5 現代詩爭論


  • 6 延伸阅读


  • 7 参考文献




歷史



詩来源于上古人类的原始宗教、神话及口传文学、劳动号子和民歌。古時很多詩是可以歌唱的,诗常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因此亦稱为「诗歌」。


最早有紀載的詩歌是印度的《吠陀》(1700-1200 BC) 。欧洲在古希腊時期開始有詩歌,著名的诗人有荷马、萨福和平达等。古罗马時間著名的詩人有卡图鲁斯、维尔吉和贺拉斯等。一些長篇的詩歌描述了歷史和神話故事,又稱為史詩。亞里斯多德的《詩學》開始對詩作出論述,其著作對後來歐洲和中東的詩歌都有影響。中世紀時基督教的儀式中常常會吟誦聖詩,民間亦常常有遊吟詩人到處唱誦詩歌。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有著名詩人和劇作家莎士比亞(1564-1616)創作了不少十四行詩,在他的戲劇中也有不少詩歌。之後產生了抒情詩、田園詩等類型,直到二十世紀中期,現代詩的定義轉為寬鬆,即以語言作的基本創作。近代更有數字詩興起。現在詩常常發表於專門雜誌(如西方最古老的《詩》與《牛津詩歌》)、個人作品集、眾作家詩選集、與英美詩歌翻譯選輯[1][永久失效連結]等。


中国诗很多時稱為「詩詞」或「詩詞歌賦」。中國的詩詞有悠久的历史,早期的詩詞有《诗经》、《楚辞》和汉《乐府》等。據趙翼統計《左傳》引《诗经》有二百一十七處[5]。詩詞有一定的格律要求,據考證有不少詩詞本來是可以歌唱的,但大多數音樂已經失傳。



原理


詩除了表達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亦反映社会文化,富於想象,語言具有節奏韻律,傳統的詩歌亦常常對結構格式有一定要求。詩的特點在於除了可以閱讀,亦宜於吟誦,又或者和其它藝術形式結合表演。詩常透過特定的形象和技巧,讓字詞除了表面意義之外,蘊含另一層意義,或喚起情感共鳴。



節奏


傳統的詩被稱作韻文(verse),和散文(prose)不同之處在於有獨特的結構、節奏和韻律。歐洲語言的字詞本身有重輕音節的區別,因此西方的詩也特別著重字詞的節奏(rhythm)。從希臘時代開始,不少的詩由輕重格(抑揚格,iamb)或重輕格(揚抑格,trochee)等的節拍(meter)組成。而在中國,由於中文的詞語本身可以由兩字或三字等組合而成,例如一句七字句的詩詞常常可以分作「四、三」或「二、二、三」的詞組。由於這種特性,每個詞組之間唸起來自然形成短的停頓,形成中國詩詞獨特的節奏感。



韻律


無論西方或中國的詩都著重字詞的聲韻,常常利用押韻將句子的結尾關聯起來。漢語本身有平仄聲調的分別,因此不少詩詞對字句的聲調有一定的格式要求,稱為格律。



結構


傳統詩對每一句的字節的數目,以及句子的數目都有一定的格式要求,利用整齊的句子或不規則的長短句來達致節奏上的美感,如西方的十四行詩,和中國的近體詩有五言绝句、七言律詩等格式。



技巧


詩常常會利用字詞、句子和段落的組合來賦予涵義的層次性和關聯,亦會透過對仗、排比、疊字、疊句等技巧來表現美感。押韻和節奏除了營造音樂般的效果,亦可以達到聯想和共鳴的功用。


在內容上詩歌常常運用隱喻、譬喻與借喻等等手法來暗示一些文字以外的意義,透過對景物的描寫來加強想像,甚至可以創造兩個迴然相異的意象互相輝映,如運用歧義、象徵、反諷等「詩的語言」的文體手法,使詩作遺留多樣、自由的解釋空間。



形式


  • 古体诗

  • 近体诗

  • 十四行诗

  • 维拉内拉诗

  • 五行打油诗

  • 短歌

  • 俳句

  • 颂歌

  • 泰诗


体裁


  • 叙事诗

  • 抒情诗

  • 史诗

  • 讽刺诗

  • 挽歌

  • 散文诗

  • 寓言诗


現代詩爭論


傳統詩歌對詩的形式非常看重, 形式的運用與發展基本是為了體現詩歌的美感、利於吟誦、和使內容更深刻。但現代詩歌多對格式要求有所放鬆,一般至少還保留著分行與押韻,或只剩分行。有些分行的“詩歌”,去掉分行後可能僅僅就是篇散文。完全不顧格式的詩歌,實際上已很難認定為詩歌,當然,這牽扯到詩歌的定義及其定義的發展。[6]



延伸阅读


  • 詩歌

  • 诗人

  • 修辞

  • 文學

  • 中國文學

  • 中国古典诗歌


参考文献




  1. ^ 1.01.1 刘甫田; 徐景熙; 张德礼; 柳和勇. 文学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 78-84. ISBN 9787040241181. 


  2. ^ 老舍. 文学概论讲义. 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出版社. : 93. ISBN 9787200106633. 


  3. ^ Oral Literature in Africa, Ruth Finnegan, Open Book Publishers, 2012


  4. ^ 藝術與建築索引典—詩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1-12-17. 於2011年3月17日查閱


  5. ^ 趙翼:《陔餘叢考》卷二


  6. ^ Google. 论网络文学发展的快餐文化下,现代诗歌当前现状如何?. 佚名. 2015-03-30 [2016-10-10] (中文(中国大陆)‎). 众所周知,中国现代新诗是指五四前后出现的白话诗歌,与古典诗歌相对而言,一般不拘格式和韵律。中国现代诗的发现最早追源到清末,当时,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一些从西方引进的诗作已开始用白话进行翻译,但是这些作品量还是不足,后期也是因为受这些翻译品的影响,产生思潮,才逐渐由越来越多的人独立创作。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The Dalles, Oregon

眉山市

清晰法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