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页岛

Multi tool use
Multi tool use
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Clash Royale CLAN TAG#URR8PPP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库页岛
Сахали́н (俄語)
樺太島 (日語)

Sakhalin (detail).PNG



库页岛在遠東聯邦管區的位置

库页岛

库页岛



库页島的位置


地理
位置
北太平洋
坐标
51°N 143°E / 51°N 143°E / 51; 143坐标:51°N 143°E / 51°N 143°E / 51; 143
总岛屿
1
面積
72,492平方公里(27,989平方英里)[1]
面积排名
23
最高海拔
1,609米(5,279英尺)


管轄

 俄羅斯

最大聚居地
樺太島(人口174,203)
人口统计
人口
580,000(2005年「平成17年」)
人口密度

8人/(人/mi2


 
族群
俄羅斯人、尼夫赫人、鄂羅克人、鄂温克族、雅库特人及阿伊努人

库页岛[2],俄语名为萨哈林岛(俄语:Сахали́н羅馬化:Sakhalin[3]、日语名为樺太岛(日语:樺太島からふととう Karafuto tō */?[4]是俄罗斯联邦最大的岛屿,位于北太平洋,日本以北,紧邻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属于萨哈林州。其地形南北狭长,外形像一條魚,有超過6000條河流及1600個湖泊,主要河流有特米河与波罗奈河。冬季气候寒冷,夏季短暫且凉爽多雾,地理處於地震帶。年降雨量平原地区500毫米,山地1200毫米。岛上拥有丰富的天然气、森林與石油、煤矿资源及漁業。


庫頁島面積約7.64萬平方公里,人口約49.3萬人(2010年1月1日估计)[5],居住在该岛上的主要民族有俄罗斯人、乌克兰人、鞑靼人、雅库特人和鄂溫克人等。其中俄罗斯人数量最多,占人口总数的80%以上。最大城市为南萨哈林斯克[6]


19世紀前,庫頁島原為當地遊牧民族居住地;並斷斷續續由中国中原王朝統治過,被称为苦葉苦兀、骨嵬或黑龍嶼。庫頁島被俄国稱為萨哈林,日本稱為北蝦夷地(指北海道以北)或樺太。十九世紀時清政府並未有效管轄該島,僅僅派員數年巡查一次。1858年,俄罗斯帝国通過《瑷珲条约》、《北京条约》使中国割让庫頁島。1905年,日本通過《樸資茅斯條約》獲得庫頁島南部(北緯50°以南)。1905年和1918年至1925年间,日本曾统治库页岛全境。1945年2月11日,英美領導人於《雅爾塔協定》中與蘇方達成協議,承諾使日本佔據的庫頁島南部歸還蘇聯,同年8月8日,苏联发动八月风暴行动,占领库页岛全境。日本在《舊金山和約》放棄庫頁島南部(北緯50°以南)和千島群島的主權,目前库页岛全部由俄羅斯控制。




目录





  • 1 名稱沿革


  • 2 地理

    • 2.1 气候



  • 3 人口


  • 4 歷史

    • 4.1 冰河时期


    • 4.2 唐代


    • 4.3 金朝時期


    • 4.4 元代


    • 4.5 明代


    • 4.6 清代


    • 4.7 日俄混據時期


    • 4.8 沙俄時期


    • 4.9 日俄南北分治時期


    • 4.10 蘇聯時期



  • 5 主要城市


  • 6 相关工程


  • 7 參看


  • 8 参考文献

    • 8.1 引用


    • 8.2 来源



  • 9 外部链接




名稱沿革


庫頁島在中国唐代称「窟說」(音悅)或「屈设」。唐朝把窟說部當作是靺鞨諸部之一,但是可能其實是阿伊努人,因爲今天俄語把千島群島稱爲庫頁群島(Курильские острова)。「窟」(кур、kur)被認爲音譯自阿伊努語的「人」。kur,也是阿伊努人的自稱。「說」(ил、il)(音悅)可能源自古阿伊努語的「地」,因爲今天阿伊努語ya的意思是陸地或岸。「窟說」(кур-ил、kur-il )即「吾等人的陸地」。古時外東北地区地名都與「黑夜」扯上關係,庫頁島曾經分為三國,「流鬼國」、「夜叉國」及「驅度寐國」,满语萨哈林是「黑」的意思,這跟北極的極夜現象有關,越往北冬天的夜長越長,所以是音譯與意譯相結合起了這麼些名字。


元代称「骨嵬」,明代称「苦夷」或「苦兀」。元代「骨嵬」和明代「苦兀」是指當時島上的原住民阿伊努人[7]


清代称「庫葉」、「庫野」或「庫頁」,都是音譯自同一詞。此島的俄語名称「薩哈林」来自于满语“ᠰᠠᡥᠠᠯᡳᠶᠠᠨ
ᡠᠯᠠ
ᠠᠩᡤᠠ
ᡥᠠᡩᠠ
”(sahaliyan ula angga hada),意为黑江嘴顶,俄文音譯为Сахали́н(萨哈林)皆是满语「黑」的意思。


在阿伊努語中,该岛称为kamuy-kar-put-ya-mosir,该名称的含义为「神在河口创造的岛」,而日語「樺太」的名稱則源自對kar-put音譯為からふと的對應漢字。


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的地图将之标记为「萨哈林岛(库页岛)」[8],但两岸三地的华人仍普遍称其为「库页岛」。



地理


库页岛南北长达950公里,面积7.64万平方公里,距离莫斯科10,500公里[9]。宽度26到948千米。库页岛位于阿穆尔河(黑龙江)出海口东部、东面和北面临鄂霍次克海、西隔鞑靼海峡与大陆相望、南隔拉彼鲁兹海峡(宗谷海峡)与日本北海道相对。北部地势较低,中南部多山,最高点海拔1609米。岛上富有石油、天然气、煤等资源,森林或灌木丛覆盖面积5万平方公里左右,林区占四分之一。在岛的北部和中部有4亿立方米蓄积量的云杉、松树和落叶松。在北部也有油井和天然气。煤在岛上分布很广,煤矿的蕴藏量共190亿吨,东岸的煤主要为褐煤[10]。漁業資源發達。库页岛海岸线弯曲较少,缺乏良港[11]。由於該島處於环太平洋地震帶因此地震頻繁。



气候


庫頁島屬於大陸性氣候,氣候寒冷,夏季短暫,冬季長達六個月,冬天的平均氣溫都在-19℃至-24℃之間,較北方的地區氣溫可低到-40℃。若干港口長期冰封。北部封凍達八個月之久。年降水量500-1200毫米。



人口


约49.3万人(2010年)



歷史




冰河时期


冰河时期的库页岛与大陆相连。岛上原住民是爱努族和尼夫赫人,以及以赫哲族和鄂伦春族为代表的通古斯人,主要靠打猎、捕鱼为生[12]



唐代


中國早在唐代就已經發現了堪察加半島和千島群島,並且沿着堪察加半島和千島群島航行。唐玄宗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唐朝在伯力(今哈巴羅夫斯克)設置黑水府,置黑水軍,對黑水靺鞨地區實施有效的行政管轄,並勘探了今天的堪察加半島和千島群島。《新唐書·北狄傳》記載:“黑水西北又有思慕部,益北行十日得郡利部,東北行十日得窟說部,亦號屈設,稍東南行十日得莫曳皆部。”。鄂霍次克海在中國被稱為“北海”或“少海”,而日本海在中國則被稱為“鯨海”,因為日本海經常有鯨魚出沒。


庫頁島在唐代屬於靺鞨窟說部,庫頁一词就來自於“窟說”、“屈說”。因為當時靺鞨部的勢力比較強大,「窟說」沒有直接向唐朝朝貢,而是附屬於靺鞨。在堪察加半島的流鬼國向唐朝進貢,其王子可也余志也來到唐朝都城長安,並且接受唐朝的冊封,唐朝賜可也余志騎都尉的官職。史書記載,流鬼國的使臣來到長安朝貢,“三譯而來朝貢”,要經過三種語言的翻譯才能知道流鬼國使者的話,庫頁島的窟說部把流鬼國的語言翻譯給黑水靺鞨,黑水靺鞨再把窟說部人翻譯的流鬼國語言翻譯成黑水靺鞨的語言,黑水靺鞨的人再翻譯成漢語,這就是“三譯而來朝貢”。



金朝時期


12世紀:库页岛属于金朝管辖[7]



元代


1264年,蒙古汗国派遣3,000人的軍隊攻佔庫頁島,當地住民骨嵬向蒙古汗国朝貢。1284年,骨嵬反元。1285年,元朝在奴儿干地方设置东征元帅府,随后隶属于辽阳等处行中书省,强化对黑龙江下游及库页岛等地的管理。1308年,骨嵬向元朝降伏,并每年缴纳毛皮税,以海东青、貂、水獭及海豹皮等为贡献。1368年,元朝滅亡,蒙古可汗敗走漠北,失去了對此島的控制[7]



明代


1412年,明朝征服苦兀,在库页岛北部近海处设立囊哈儿卫,在中部波罗奈河流域设波罗河卫,东部驽烈河流域设兀烈河卫,隶属于奴尔干都司。为了更有效地管理黑龙江下游以及库页岛等地区,明朝曾先后十次派太监亦失哈出巡奴儿干地方,在当地建立永宁寺,并树立永宁寺碑,以记载管理当地之事。亦失哈又于1413年视察了库页岛。1430年,明宣宗派都指挥康旺、王肇舟及佟答敕哈等人前往奴儿干都司,抚恤军民[7]。但奴儿干都司于宣德九年(1434年)正式废弃,只持续短短25年。



清代


1616年,根据魏源所著《圣武记》记载:「清太祖遣兵四百收濒海散各部,其岛居负险者刳小舟二百往取,库页内附,岁贡貂皮,设姓长、乡长子弟以统之。」。清朝建立后,库页岛先被划归宁古塔副都统管理,1715年后,又归三姓副都统管辖。岛上居民需每年到黑龙江下游的普禄乡向清廷进贡貂皮[7]


1635年,江户幕府松前藩藩主松前公廣派村上掃部左衛門巡視库页島。此后又于1650年、1689年及1700年先后派家臣巡视该岛[4]。1644年,松前藩绘制全國地圖《正保御國繪圖》时,首次将北海道与庫頁島等原住民居住地納为日本領土。1679年,松前藩在库页岛的久春古丹建造临时性的渔民居住所,并开始与当地爱努族居民进行贸易[4]


1689年,清朝与沙皇俄国签定《尼布楚条约》,规定外兴安岭以南为中国领土,但当时俄国人并不知晓库页岛的存在。1709年,康熙帝派遣三位耶穌會修士測量全國版圖,耶穌會士得知有一大島,翌年第二支由滿人組成的測量隊成功地橫渡韃靼海峽到了庫頁島。1738年至1739年,探索日本航线的沙俄中尉什潘别尔克从虾夷人处得知了库页岛的存在。1742年:俄国探险者舍利京克勘探了几近整个库页岛的东海岸,沙俄開始意识到库页岛在远东地区的重要性。1783年至1787年,法国航海家拉彼鲁兹对黑龙江口和库页岛进行了勘察其间发现了宗谷海峡(拉彼鲁兹海峡)[4]。1785年,江户幕府派遣工部吏山口铁五郎等五人及随从人员分两路勘察千岛群岛和库页岛,得出结论:「库页岛的北部是隶属于清朝的。」[4]



日俄混據時期


1799年,沙皇俄国批准成立俄美公司,其任务是巩固沙俄在北太平洋地区的领土以及夺取黑龙江口、库页岛地区。1806年10月10日,俄美公司军官赫沃斯托夫的舰队在库页岛南端的久春古丹袭击了松前藩藩主的税务所,焚烧仓库,并宣布将库页岛收归俄国所有。次年,江户幕府派远山景晋赶赴库页岛,将库页岛收归幕府直辖,又命令仙台及会津两藩派兵驻守库页岛,直到1814年才将对该岛的管辖权交还松前藩[4]


1808年:江户幕府发布「俄船驱逐令」,指令沿海各地:「今后无论在何处海面发现俄船,应即严加驱逐,如敢靠岸,应迅即逮捕或处死。」。同年,江户幕府相继派遣最上德内、松田傳十郎、间宫林藏到库页岛勘察,初步得出库页岛是一个岛屿的结论。松田傳十郎在库页岛最西端建立「大日本國國境」之國境標。1809年,间宫林藏再次勘察库页岛,并沿黑龙江溯流而上,访问了清朝在黑龙江下游德楞设立的地方政府[7]。由此,日本人第一次确切地得知库页岛是一个岛屿,将之命名为「北虾夷」。


1850年8月1日,涅维尔斯科伊到达库页岛北部的库艾格达岬,升起俄国国旗並宣布:「现在阿穆尔河口、萨哈林和鞑靼海峡沿岸地带已纳入俄国版图,它们不可侵犯并受到武力保护。」[4]。1853年4月,沙皇尼古拉一世命令俄美公司占领库页岛,并命令涅维尔斯科伊在库页岛东西两岸各建立一个哨所。同年8月,涅维尔斯科伊在库页岛东岸登陆,建立了以沙俄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命名的哨所,并宣布库页岛主权为俄国所有[7]


1852年5月,沙俄远东政策委员会派普提雅廷为代表赴日进行谈判。1855年2月7日,日俄双方在伊豆下田签订《日俄和親通好條約》,规定千岛群岛中择捉岛以南归日本领有,以北为俄国领有;库页岛维持原状,不另定国界[4]。1854年,忙于克里米亚战争的沙俄暂时从库页岛撤军。


克里米亚战争结束後,沙俄趁英國及法國對華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机,于1856年派兵重占库页岛,并将该岛划归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直辖。1859年8月,沙俄远东总督姆拉维约夫率九艘军舰抵达日本,提出千岛群岛以北纬48°线划界,库页岛整体为沙皇俄国所有,江户幕府予以拒绝[7]。1860年11月14日:鸦片战争后,清廷走向衰落。在强迫中国签订《瑷珲条约》后,沙俄又以调停第二次鸦片战争为借口,强迫中国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将黑龙江以北及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合共1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割让于俄国。


1862年,江户幕府派竹内保德使团赴圣彼得堡进行谈判,并提出库页岛以北纬50°线划分日俄边界,而俄方坚持千岛群岛以北纬48°线划界,库页岛整体为沙皇俄国所有,谈判未获成功。1866年,江户幕府再次派遣箱馆奉行小出秀实赴俄谈判。1867年3月30日,日俄双方在圣彼得堡草签《日俄樺太島假規則》,其中规定俄国把俄属千岛群岛中的得抚岛、知理保以岛等四岛割让与日本;库页岛整体为沙皇俄国所有;允许日本国民在库页岛居住。但是日本幕府拒绝批准此条约并告之俄方,库页岛继续保持原来的杂居状态[7]。沙俄亦开发岛上资源;例如華工經由香港(不一定代表這些華人苦力來自香港)往庫頁島的西岸參與煤礦的開採。[來源請求]



沙俄時期


1875年5月7日:日本與沙俄簽訂《庫頁島千島群島交換條約》,俄国把千岛列岛北部给予日本,换取日本不再宣示对本島的权利。日本宣布完全放棄本島的領有權,全島歸由沙俄管治。1890年,俄羅斯作家契诃夫只身一人来到政治犯流放地庫頁島进行实地考察: 库页岛被形容為地狱般的惨状。[13][14]报告文学《库页岛旅行记》均是这次考察之后的产物。



日俄南北分治時期





樺太之戰中正在登陸的日本軍隊



1905年,日俄戰爭爆发,日軍全面佔領庫頁島。1905年9月5日:根據日俄戰爭後的《樸茨茅斯和約》,俄國需割讓本島北緯50度以南的領土與日本。日本在割讓地設立樺太民政署。1907年3月15日,樺太民政署升格成為樺太廳。1908年3月31日,日本内務省發出告示《樺太地名改正》,指示地名的日本語式漢字表記的轉變。


1909年,沙俄在库页岛北部建立州,首府为亞歷山德羅夫斯克。


1915年6月26日,日本發表《勅令第101號樺太ノ郡町村編制ニ關スル件》,在庫頁島南部設立17郡4町58村。1918年,日本趁俄國十月革命發生時,向西伯利亞再次出兵,並佔領庫頁島北部,直到1925年1月24日,在北京签订了《日苏基本条约》(另称日苏北京条约),日本才撤兵,日苏两国建交,但苏联依照条约把北库页岛的石油开采与煤炭开采权限让渡给日本45年。即「北库页岛利权」。由日本五大企业成立北辰会(辛迪加)开采。1929年,日本設置拓務省,「樺太廳」編入拓務省。1929年3月26日,樺太廳町村制进行公示,町村开始自治制。


1941年4月签订《日苏中立条约》前的谈判中,苏联要求日本书面承诺在数月内放弃「北库页岛利权」。随后苏德战争爆发,日本未履行承诺。1943年日本战局不利,为防止苏联放弃中立,日本主动要求与苏联谈判放弃「北库页岛利权」,1944年3月30日双方签署议定书,北库页的日方企业资产作价500万卢布,并于随后五年每年提供五万吨石油。1942年11月1日,日本拓務省與其他省廳因為一元化計劃而合併成為大東亞省。樺太廳改為隸屬于内務省之下。1943年4月1日,庫頁島編入日本本土,屬於北海地方。



蘇聯時期


1945年2月11日,英美於《雅爾塔協定》中承諾將庫頁島南部歸還蘇聯,1945年8月8日日蘇戰爭爆發,蘇軍進攻库页岛,於8月28日全面控制本島。1946年2月2日:蘇聯發表宣言,宣布占有库页岛全島及千島群島,又在島南部和千島群島建立南薩哈林州。1947年1月2日:苏联将库页岛北部与南萨哈林州合并为萨哈林州,并改由联邦直接管辖。1951年9月8日:日本舊金山和会上發表宣言,宣布全面放棄對千島群島、1905年9月5日獲得之庫頁島南部,以及鄰近各島嶼的一切權利、權利名義與要求。1983年9月1日:大韓航空007號班機在庫頁島西南方的公海被蘇聯國土防空軍的Su-15攔截機擊落,導致269人死亡。



主要城市



  • 南萨哈林斯克

  • 亚历山德罗夫斯克 (萨哈林州)

  • 科尔萨科夫

  • 霍尔姆斯克

  • 奥哈

  • 涅韦尔斯克

  • 波罗奈斯克

  • 乌格列戈尔斯克

  • 多林斯克



相关工程


普京于2018年7月24日下令修筑连接库页岛及俄罗斯本土的跨海大桥,大桥设计全长580公里,落成后将是全球最长的大桥,预料成本至少达数十亿美元[15]



參看


  • 萨哈林州

  • 樺太廳


参考文献



引用




  1. ^ Islands by Land Area. Island Directory.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1998-02-18 [2010-06-16]. 


  2. ^ 中華百科全書,庫頁島一文


  3. ^ 《外国地名译名手册》(中型本),中国地名委员会编,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ISBN 7-100-00798-4


  4. ^ 4.04.14.24.34.44.54.64.7 高福顺; 李明娟. 日俄对库页岛的争夺. 东北史地. 2008, (1): 45–49.  引文使用过时参数coauthors (帮助); 使用|accessdate=需要含有|url= (帮助)


  5. ^ Численность населения Сахалина и Курил составляет 510,9 тыс. человек. sakhalin.info. 2010-02-03 [2010-10-03] (俄语). 


  6. ^ 中国—俄罗斯博览会. 俄罗斯萨哈林州. 中国—俄罗斯博览会. 2007-06-04 [2016-06-02]. 


  7. ^ 7.07.17.27.37.47.57.67.77.8 高福顺. 库页岛的地理发现与日俄对库页岛的争夺.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3月, 21 (1): 22–25.  使用|accessdate=需要含有|url= (帮助)


  8. ^ 《世界地图册·地形版》,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 ISBN 978-7-5031-7309-7


  9. ^ 柯尔比,上海师范大学译 pp.235


  10. ^ 柯尔比,上海师范大学译 pp.236-237


  11. ^ 柯尔比,上海师范大学译 pp.236


  12. ^ 愛努文化的解說


  13. ^ Haviland, Charles, Sri Lanka commemorates its Chekhov connection, bbc.com, December 29, 2010 : 離開庫頁島後,契訶夫乘船經香港、星加坡,11月到達科伦坡。


  14. ^ Kamalakaran, Ajay, Sakhalin to Moscow: How a brief Asia trip revived Chekhov’s sagging spirits, Russia Beyond the Headlines, June 3, 2016 : 離開庫頁島後,契訶夫乘船從海參崴出發,經香港、星加坡,到達科伦坡。


  15. ^ 普京下令兴建库页岛跨海大桥,全长580公里势成全球最长 东方头条 2018-07-25



来源


.mw-parser-output .refbeginfont-size:90%;margin-bottom:0.5em.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ullist-style-type:none;margin-left:0.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ul>li,.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dl>ddmargin-left:0;padding-left:3.2em;text-indent:-3.2em;list-style:none.mw-parser-output .refbegin-100font-size:100%

书籍

  • (中文) 斯图尔特·柯尔比:《苏联的远东地区》,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地理系 翻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6年 内部发行,统一书号 12171.12


外部链接



维基文库标志


维基文库中相关的原始文献:
樺太地名改正(日文)









  • Map of the Sakhalin Hydrocarbon Region—at Blackbourn Geoconsulting


  • TransGlobal Highway—Proposed Sakhalin-Hokkaidō Friendship Tunnel

  • Steam and the Railways of Sakhalin

  • 虾夷、库页岛和千岛群岛的地图



p3ST3,Mor,Rv5sEYUQXiBefo3H2fU9 p9PfXxhr7bLgpK2qs5AdNs88AP3ey7 ZbEmdWoM K8Qy2uJV,pjGa5zf
joaTdtnITxlxV5,ef6qLrAGSG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The Dalles, Oregon

영화 미래의 미라이 다시보기 (2018) 다운로드 링크 무료보기

Chuyện tình của sao nam Cbiz đem lòng yêu quản lý: Người tìm được chân ái, kẻ vẫn chưa chịu thừa nhậ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