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国界记者

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Clash Royale CLAN TAG#URR8PPP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无国界记者

Reporters Sans Frontières

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png
成立時間
1985年,​33年前​(1985
創始人
羅勃·梅納、Rémy Loury、Jacques Molénat和Émilien Jubineau
類型
非營利組織、非政府组织,在联合国为顾问地位
總部
 法国 巴黎
秘书长

克里斯托夫·德卢瓦尔(自2012年7月起)
重要人物

Christian Mihr, CEO RWB Germany
Rubina Möhring, President RWB Austria
Thérèse Obrecht Hodler, President RWB Switzerland
預算

收入:420万欧元 (2011)
支出:460万欧元(2011)
員工

约120人
網站
rsf.org

無國界記者[1](法语:Reporters sans frontières,縮寫:RSF英语: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是一个致力保護記者免受迫害並推进新闻自由的政治性国际非政府组织,由羅伯特·梅納德(Robert Ménard)於1979年在法國巴黎創立。總部設於巴黎,並在亞、歐、美、非的15個國家設有16家辦事機構(在美國華盛頓與紐約有兩家機構)[2]


無國界記者是國際言論自由交流會英语International Freedom of Expression eXchangeIFEX)的成员。IFEX是由全球60多個非政府组织組成的网络,在世界范围内監察言论自由被侵犯的状况、促進並捍卫言論自由的权力[3]。在无国界记者发表的的报刊、出版物中,指出:“无国界记者捍卫全世界被囚禁的记者的权利以及新闻自由,即《世界人权宣言》中第19条描述的提供信息及获取信息的权利。”[4]


无国界记者在2005年獲欧洲议会授予自由精神萨哈罗夫奖[5]。而2012年3月8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撤除其參與資格,認為其「工作方式」令人質疑並違反新聞倫理。[6]




目录





  • 1 背景


  • 2 機構設置

    • 2.1 總秘書處


    • 2.2 分會


    • 2.3 辦事處



  • 3 出版物

    • 3.1 全球新闻自由指数


    • 3.2 新聞自由掠奪者


    • 3.3 記者和博客手冊


    • 3.4 互聯網公敵和受監視國家名單



  • 4 批评


  • 5 参考文献


  • 6 外部链接




背景


無國界記者始建於1985年,其創辦人為羅勃·梅納、雷米·洛瑞、雅克·莫萊納和艾米利亞·朱比諾,地點為法國蒙彼利埃[7],總部設於巴黎第二区。[8]


起初,無國界記者致力於促進獨立媒體,創辦人之間卻因此有意見分歧,結果只有羅勃·梅納留在無國界記者中。之後,羅勃·梅納決定將無國界記者的目的改為促進新聞自由。[7]梅納指出无国界记者的靈感係源自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第19條,即所有人均擁有「言論和表達自由的權利」。[9]


羅勃·梅納是无国界记者的首任秘書長。於2008年,讓-弗朗索瓦·茱莉亞接任秘書長一職。[10]克里斯托夫·德盧瓦爾於2012年7月接任秘书长一職。[11]


无国界记者的主要行動手段是通過信件、請願和新聞稿,呼籲各國政府關注新聞自由。透過遍布全球的150名通訊員,无国界记者能夠收集相關信息,並對違反新聞自由的區域進行調查。如有必要,无国界记者會要求通訊員評估一個特定國家工作條件。无国界记者亦會每年發佈一些出版物,如新闻自由指数。[7][12]


為對抗假新聞,無國界記者於2018年4月發起「新聞信任計畫」(Journalism Trust Initiative; JTI),旨在為全球的新聞工作者建立一套信任度及透明度標準。[13]



機構設置




无国界记者總秘書處



總秘書處



  • 法國巴黎(Reporters sans frontières):羅伯特·梅納德(Robert Ménard


分會


歐洲

  •  奥地利 維也納(Reporter ohne Grenzen


  •  比利時 布魯塞爾(Reporters sans frontières / Reporters zonder grenzen


  •  德國 柏林(Reporter ohne Grenzen


  •  義大利 米蘭(Reporters sans frontières


  •  西班牙 馬德里(Reporteros sin fronteras


  •  瑞典 斯德哥爾摩(Reportrar utan Gränser


  •  瑞士 日內瓦(Reporters sans frontières


  •  英國 倫敦(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

美洲

  •  加拿大 蒙特利爾(Reporters sans frontières
亞洲

  •  中華民國(臺灣)臺北
無國界記者於2017年4月7日臺灣言論自由日宣布選擇臺北成立第一個亞洲分支機構,其原因包括臺灣在東亞之樞紐位置、自在而便利的運作支援、軟實力及臺灣的新聞自由排名位居亞洲最佳等[14][15][16][17][18][19][20](2017年為第45名[21][22])。


辦事處



  •  科特迪瓦 阿比讓:(Reporters sans frontières


  •  日本 東京:無國境記者團(国境なき記者団


  •  俄羅斯 莫斯科:烈巴勒尤力-別斯-葛拉尼茲(Репортёры без границ


  •  泰國 曼谷:(องค์กรนักข่าวไร้พรมแดน


  •  美國 紐約:塔拉·都拉沙西(Tala Dowlatshahi


  •  美國 華盛頓:璐西·莫里永(Lucie Morilllon


出版物


无国界记者的出版物包括新聞稿、調查報告和定期刊物。這些出版物大多關於個別國家或地區的新聞發展,或關於某個特定的主題。[23]在每年的十二月,无国界记者都會公佈一份關於資訊自由和記者安全的年度概覽。[24]无国界记者的網站有六種語言版本(法語、英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漢語、波斯語),網站內有年度概覽的存檔。[4]



全球新闻自由指数






2014年全球新聞自由指數[25]

  極嚴重

  嚴重

  有問題

  正常

  良好

  無資料


无国界记者的新闻自由指数是本組織根據各國新聞自由的情況,每年整合出版的國家新聞自由排名。而小型國家如安道爾和梵蒂岡則不會被列入排名中。[26]


此排名是根據一份問卷調查而得。問卷的調查對象來自世界各地,其中包括百多位無國界記者及其夥伴組織的成員,以及相關的專家,例如研究員、法學家和人權活動家。[27]


問卷的問題主要針對記者和媒體被直接打擊的情況,次要針對出版自由在該國所面對的壓力。無國界記者指出,新闻自由指数僅限於新聞自由,因此不會衡量新聞工作的質量。此排名還會針對非政府組織向記者施加的壓力,例如西班牙的巴斯克軍事組織埃塔對當地記者施壓。[28]



新聞自由掠奪者



從2001年開始,无国界记者每年都會出版一份名為「新聞自由掠奪者」(Predators of Press Freedom)的列表。該列表列出該年嚴重違反新聞自由的人士。[29][30]


於2013年5月,无国界记者發表的「新聞自由掠奪者」列表中包含了39人和組織,其中包括中共中央總書記习近平、越共中央總書記阮富仲、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俄羅斯總統普京、伊朗總統马哈茂德·艾哈迈迪内贾德、沙特阿拉伯國王阿卜杜拉·本·阿卜杜勒-阿齐兹·阿勒沙特、敘利亞總統巴沙尔·阿萨德、以色列國防軍、穆斯林兄弟會等。[31]



記者和博客手冊


多年來,无国界记者已出版了好幾本《記者和博客手冊》,以向記者和博客提供援助,並提高公眾意識。以下為无国界记者曾出版的《記者和博客手冊》:[32]


  • 《博客和網絡持不同政見者手冊》(Handbook for Bloggers and Cyber-Dissidents,2005年9月)[33]

  • 《記者手冊》(Handbook for Journalists,2007年4月)[34]

  • 《被迫流亡國外的記者指南》(Guide for journalists who are forced to flee into exile,2012年6月)June 2012[35]

  • 《選舉期間的記者手冊》(Handbook for journalists during elections,2012年7月)[36]


互聯網公敵和受監視國家名單


於2006年,无国界记者發佈了一份名為「互聯網公敵」(Enemies of the Internet)的名單。[37]該名單上的國家「不但審查網上新聞和信息,還系統性地鎮壓互聯網系統。」[38]於2007年,无国界记者發佈了另一份名為「受監視國家」(Countries Under Surveillance)的名單。「受監視國家」上的國家雖然非「互聯網公敵」,但其部份行為違反了新聞自由的原則,故需受監視。[39]


2012年,為了配合世界反對網絡審查日,无国界记者更新了其「互聯網公敵」和「受監視國家」名單。[40]








互聯網公敵:[41]



  •  巴林


  •  白俄羅斯


  •  緬甸


  • 美國 美利坚合众国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古巴


  •  伊朗




  •  朝鲜


  •  沙烏地阿拉伯


  •  叙利亚


  •  土库曼斯坦


  •  乌兹别克斯坦


  •  越南

受監視國家:[41]



  •  澳大利亚


  •  埃及


  •  厄立特里亚


  •  法国


  •  印度


  •  哈萨克斯坦


  •  马来西亚




  •  俄羅斯


  •  韩国


  •  斯里蘭卡


  •  泰國


  •  突尼西亞


  •  土耳其


  •  阿联酋



批评


无国界记者的公正性受到某些质疑,无国界记者声称自己是独立机构,沒有收取任何国家的赞助,它的收入是来自销售图片和书籍,同时,无国界记者也會针对西方进行过批评。可是星島日報報導,2005年,羅勃·梅納承认,无国界记者收受美国的金钱,但他认为“这完全没有问题”,因為无国界记者网站上清楚列明运作资金来源于美国、法国和一些西方国家的政府和政党机构资助,资助者包括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开放社会基金会和自由古巴中心英语Center for a Free Cuba[42]。无国界记者也被古巴同情者视为带有明显偏见的反对菲德尔·卡斯特罗。无国界记者也曾被指责支持伊拉克战争[43]


無國界記者的一些專案計畫帶有不透明的政治關聯運作,因此有人質疑該組織的中立性及政治目的[44]


200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原本要與無國界記者合辦「網路自由日」,但最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緊急撤回合作關係。2012年3月8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執行委員會正式決議,撤銷無國界記者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參與執行國際NGO事務的地位,理由是無國界記者違背新聞倫理,而且「工作方法」尤其令人質疑。美國女記者黛安娜·巴拉赫娜(Diana Barahona)經過長期調查後指出,無國界記者長期接受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與中央情報局的供養,無國界記者所作的人權報告必須經過美國政府的指引和審核[45]



参考文献




  1. ^ 該名稱為其官方中文網站標明,也有譯為記者無國界,其名稱仿照一家國際人道救助機構「無國界醫生」(Médecins sans frontières),不過這兩個機構並無關聯。


  2. ^ Introduction. Reports Without Borders. [3 March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21). 


  3. ^ Ireland tops press freedom index. The Irish Times. 10 October 2009. 


  4. ^ 4.04.1 "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 : For Freedom of Informat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rochure, 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 16 April 2012


  5. ^ "Ladies, Ibrahim and Reporters joint Sakharov prize winners", European Parliament, 27 June 2006


  6. ^ 非政府組織被政府操控 干政引內戰


  7. ^ 7.07.17.2 "Who We Ar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 12 September 2012, retrieved 8 March 2013


  8. ^ Contact us. Reports Without Borders. [31 July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04). 


  9. ^ Ai Weiwei – ambassador for 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 - Reporters sans frontières


  10. ^ Charlotte Menegaux. Robert Ménard 'se passera très bien des médias'. Le Figaro. AFP. 26 September 2008 [24 December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24) (法语).  English translation: "Robert Ménard 'will be fine media' "


  11. ^ "Christophe Deloire appointed 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 director-general", 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 21 May 2012


  12. ^ 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 provides funding for journalists and media in danger. Reports Without Borders. 13 July 2009 [3 March 2012]. 


  13. ^ RSF and its partners unveil the Journalism Trust Initiative to combat Disinformation. Reports Without Borders, 3 April 2018. [2018-07-05]. 


  14. ^ 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 (RSF) opens its first Asia bureau in Taipei, 無國界記者, 2017-04-24


  15. ^ 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 Picks Taiwan for Asian Bureau. New York Times. [7 April 2017]. 


  16. ^ 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 opens first Asia office in Taiwan. 法新社. [7 April 2017]. 


  17. ^ 新聞自由勝出!無國界記者組織棄香港駐紮台北, 新頭殼,2017-04-07


  18. ^ 無國界記者駐台北 看中軟體及新聞自由(影), 中央通訊社,2017-04-07


  19. ^ 無國界記者組織設總部 政院:肯定台灣言論自由, 自由時報,2017-04-07


  20. ^ 無國界記者組織來台設行政中心 行政院:凸顯我國民主成果


  21. ^ 2017新聞自由指數排名 台灣第45名居亞洲之冠, 自由時報,2017-04-26


  22. ^ Taiwan, 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 April 2017


  23. ^ "Mission Report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 retrieved 21 March 2013


  24. ^ "Overview"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 retrieved 21 March 2013


  25. ^ "Press Freedom Index 201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 11 May 2014


  26. ^ 2013 World Press Freedom Index Questionnair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 2013


  27. ^ 2013 "World Press Freedom Index - Methodolog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 31 January 2013


  28. ^ How the index was compiled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eporters Without Border, 2013


  29. ^ en.rsf.org Artists Stephen Shanabrook and Veronika Georgieva with Saatchi and Saatchi for 25th anniversary campaign, 2010, for 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ncluding youtube.com tv commercial. The campaign was nominated for an award at canneslions.com 57th Cannes Lions International Advertising Festival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0. ^ "Predators of Freedom of Information in 201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 3 May 2013


  31. ^ The enemies of press freedom 2013 World DW.DE


  32. ^ "Handbook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 retrieved 21 March 2013


  33. ^ Handbook for bloggers and cyber-dissidents (PDF). 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 March 2008 [3 March 201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2-02-27). 


  34. ^ Handbook for Journalists - January 2010 update. 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 17 April 2009, updated 19 February 2013 [8 March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24).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35. ^ Guidelines for exiled journalists (PDF). 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 June 2009, updated June 2012 [10 November 201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2-04-10).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36. ^ Handbook for journalists during elections. 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 June 2009, updated June 2012 [21 March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20).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 (帮助)


  37. ^ List of the 13 Internet enemie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 (Paris), 11 July 2006.


  38. ^ "Internet enemie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 (Paris), 12 March 2009.


  39. ^ Web 2.0 versus Control 2.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 (Paris), 18 March 2010.


  40. ^ First Online Free Expression Day launched on 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 website. Reports Without Borders. 12 March 2008 [31 July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16). 


  41. ^ 41.041.1 Internet Enemie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 (Paris), 12 March 2012


  42. ^ 《在刘淇背后拉开黑色五环旗的“无国界记者”组织》,香港中国通讯社引述《星岛日报》,2008年04月12日


  43. ^ [1],無國界記者,2008年2月1日


  44. ^ 相关质疑参见:
    • 2005年3月11日,The Newspaper Guild,Diana Barahona,Government funds color press group's objectivity(政府資助有色新聞團體之動機)

    • 2005年5月13日,ZNet,Salim Lamrani,The 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 Fraud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無國界記者之詐騙)

    • 2005年5月17日,CounterPunch,Diana Barahona,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 Unmasked(無國界記者內幕)

    • 2005年5月19日,The Guardian(衛報),Duncan Campbell,Bias claim against reporters' group(記者團體被控有偏頗立場)




  45. ^ 林深靖. 普世價值或淺薄的舒適?「無國界記者」與台灣. 苦勞網. 2017-05-15 [2017-05-27] (中文(台灣)‎). 



外部链接



  • 无国界记者官方网站(法文)(英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阿拉伯文)(波斯文)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The Dalles, Oregon

眉山市

清晰法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