牂柯郡
Multi tool useClash Royale CLAN TAG #URR8PPP 牂柯郡 地望 貴州省、 雲南省東部、 廣西西北部一帶 治所故且蘭縣(漢) 萬壽縣(晉) 牂柯縣(隋朝) 始置年代 前111年(西漢) 廢置年代 620年(唐) 別名 牂牁郡、牂州
牂柯郡 (牂,音臧,拼音:zāng,注音:ㄗㄤ),中國古郡名。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開西南夷而置。治故且蘭縣(今貴州省貴陽市附近,一說在福泉市一帶)。屬益州刺史部。南齊改為南牂柯郡,梁廢。隋大業中復置牂柯郡。唐置牂州,高宗永徽中再廢。
目录 1 郡名起源 2 建置 3 沿革 3.1 西漢 3.2 新莽、東漢 3.3 魏晉南北朝 3.4 隋唐五代 4 太守 5 人物 6 注釋及徵引文獻 郡名起源 牂柯 (牂,一從牜[1] 。柯一作牱、牁,當作柯[2] )之名始見於《管子》:“桓公曰:余乘車之會三,兵車之會六,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中略),南至吳、越、巴、牂柯 ...”[3] 。此處牂柯為國名。清人莫與儔云:“牂有壯大之意,柯猶大木枝之謂。”[2] 牂柯之本義為停泊時繫船用的木樁。《漢書》地理志牂柯郡條下顏師古注:“牂柯,係船杙也。《華陽國志》云,楚頃襄王[4] 時遣莊蹻伐夜郞,軍至且蘭,椓船於岸而步戰。旣滅夜郞,以且蘭有椓船牂柯處,乃改其名為牂柯。杙音弋。”《史記》西南夷列傳索隱引崔浩云:“牂柯,係船杙也,以為地名。”夜郎國境內又有牂柯江 (今貴州濛江[5] ,一說都江[6] ,另說北盤江[7] )。《史記》西南夷列傳引賈人言:“夜郎者,臨牂柯江。”應劭云:“(牂柯郡,)臨牂柯江也”,認為牂柯郡因牂柯江而得名。
建置 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朝廷遣唐蒙招撫夜郎侯,置犍為郡,治鄨縣,開始了對西南夷的經營。元朔年閒,漢朝與匈奴爭奪西北邊地,無暇顧及西南。但出於遏制南越的需要,朝廷在南夷、夜郎地區保留了兩縣一都尉的建制,“稍令犍為自保就”[8] 。元鼎年閒,在北邊和西北的戰事相繼取得勝利,朝廷得以全力解決南越問題。元鼎五年(前112年),南越丞相呂嘉反,武帝發兵五路攻南越,其中一路“使馳義侯因巴、蜀罪人,發夜郎兵,下牂柯江”[9] 。但是夜郎以東的部落首領且蘭君擔心遠征南越,會被鄰部南夷乘虛而入,遂起兵叛漢,殺漢使者與犍為太守。於是中郎將郭昌、衛廣率領原本要南下進攻南越的八校尉兵平定了且蘭部落。元鼎六年(前111年),從長沙國和豫章郡出發的兩路漢軍已滅南越。八校尉兵沒有按原計劃南下,而是攻滅了位于夜郎與滇國之間的頭蘭部落,又降服了牂柯江與勞水(一說即今黑水河)之閒的漏臥、句町等部落。夜郎侯請降,武帝封其為夜郎王,賜王印。於是分犍為郡南地置牂柯郡。
沿革 西漢 牂柯置郡之初,以犍為郡鄨縣來屬,又領且蘭、頭蘭、漏臥、句町等南夷地。元封二年(前109年),以滇國置益州郡,“割牂柯、越巂各數縣以配之”[10] 。
昭帝始元元年(前86年),益州郡姑繒等縣及牂柯郡之同並、談指等縣三萬餘人反。朝廷遣水衡都尉發蜀郡、犍為郡一萬餘人平叛。五年(前82年),昭帝以句町侯亡波參與平定益州郡叛亂有功,封其為句町王。元鳳五年(前76年),罷象郡,象郡毋歛縣一帶改屬牂柯。
成帝河平年閒,夜郎王興 與句町王禹 、漏臥侯俞 擧兵相攻。河平二年(前27年),牂柯太守陳立誅殺夜郎王,又平定了夜郎餘部的叛亂,句町、漏臥兩部降服。元延、綏和之際(約前8年),牂柯郡領17縣,其轄境大致相當於今貴州省大部,廣西西北部、雲南省東部及越南西北一隅。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牂柯郡有24219戶,153360人。[11]
西漢牂柯郡領縣 縣名 守尉治所 縣治所在地 王莽改名 備註 故且蘭縣 郡治 貴州省貴陽市附近 原為且蘭侯之城邑。 鐔封縣 鄨縣 貴州省遵義市一帶 有不狼山、鄨水。 漏臥縣 雲南省羅平縣一帶 原為漏臥國。 平夷縣 同並縣 雲南省彌勒縣一帶 原為同並國。 談指縣[12] 宛溫縣 毋斂縣 貴州省獨山縣、荔波縣一帶 有斂 夜郞縣 都尉治所 貴州省關嶺縣一帶 同亭 原為夜郎王之城邑。 毋單縣 漏江縣 西隨縣 雲南省元陽縣一帶 有麊水,東至麊泠。 都夢縣 有壺水,東至麊泠。 談稾縣 進桑縣 南部都尉治所 雲南省屏邊縣、河口縣一帶 有進桑關。 句町縣 雲南省文山州東部、廣西省百色市西部一帶 從化 原為句町國。
新莽、東漢 王莽時頻繁改易地名、官職,又隨意改變各族名號及其首領封號,以致邊疆動蕩,反抗蜂起。王莽改牂柯為同亭 。又貶句町王為句町侯。句町王邯 怨恨,被牂柯大尹(太守)周欽所殺。於是句町叛亂,州郡鎮壓不力,益州、越雟、巴、蜀騷動。王莽發益州、涼州兵擊之,死者數萬人。公孫述在蜀郡稱帝,牂柯郡功曹謝暹與當地龍氏、傅氏、尹氏、董氏等豪族保境以拒蜀兵。光武帝發兵平定公孫述後,西南諸郡歸附。東漢時牂柯郡轄境不變,唯省都夢一縣,領十六縣[13] 。
魏晉南北朝 蜀漢建興三年(225年),分牂柯郡南部置興古郡[14] ,治宛溫縣,轄漢興、漏臥、句町、鐔封、進乘、賁古、西豐、西隨等縣。西晉因之,牂柯郡移治萬壽縣。東晉時釐置夜郎郡。南齊改稱南牂柯郡 ,下辖且兰县、萬壽縣、毋敛县、晋乐县、丹南县、绥宁县。梁復為牂柯郡,大寳以後廢。
隋唐五代 隋置牂州。大業三年(607年)廢州,復置牂柯郡,治牂柯縣(今貴州省黃平縣西北)。轄境相當於今貴州金沙、平壩、紫云以東,餘慶、施秉、岑鞏以南、三穗、榕江以西地區及道真、正安、遵義市一帶。隋末,牂柯蠻頭領謝龍羽聚兵數萬,割據其地。
唐武德三年(620年)謝龍羽内附,唐以其地置牂州,授謝龍羽牂州刺史,封“夜郎郡公”[15] 。高宗永徽中廢牂州。此後成為黔州所領諸羈縻州。
五代时有牂牁蛮,在辰州之西一千五百里,以耕种为生,没有城郭聚落,屯聚而居。刻木为契。法令规定抢劫偷盗三倍还赃,杀人者出牛马三十头,可以赎死。其首领姓谢,謝龍羽的后裔。天成二年派使者清州八郡刺史宋朝化朝贡后唐,冠带如同中原,进贡草豆蔻二万个、硃砂五百两、蜡二百斤。宋朝仍为黔州所領諸羈縻州,东部田氏所领在南宋成为思州[16] 。
太守 吳霸,字子公,山陽人。漢武帝、昭帝間為牂柯太守。[17] 陳立,字少遷,蜀郡臨邛人。成帝河平中為牂柯太守,發兵滅夜郎國。[18] 周欽,新莽時牂柯大尹。[8] 李□(其名不詳),東萊人。東漢初牂柯太守。[19] 張則,字元修,漢中南鄭人。靈帝時牂柯太守。[20] 劉寵,字世信,廣漢緜竹人。靈帝、獻帝之際為牂柯太守。與桓帝時會稽太守劉寵並非一人。[20] 向朗,字臣達,南郡宜城人。建安末劉備所置牂柯太守。[21] 費詩,字公舉,犍為南安人。建安末、章武初劉備所置牂柯太守。[22] 被條,漢代牂柯太守,年代不詳。[23] 朱褒,蜀汉后主建兴時牂柯太守,[24] 曾参与雍闿在南中发动的叛乱。 庞涣,西晋武帝太康年间任牂牁太守,为诸葛亮的外甥(大姐的儿子,庞父为庞山民)。謝恕,东晋成帝時牂柯太守,擊退成漢李壽來犯。 人物 盛覽,武帝時“牂柯名士”,從學于蜀人司馬相如[25] 。 尹珍,牂柯毋斂人,東漢經學家、教育家。受業於許慎、應奉,桓帝時官至荊州刺史。注釋及徵引文獻 ^ Unicode:04367 ^ 2.0 2.1 莫與儔《牂柯考》,見任乃強《華陽國志校補圖注》附錄二。 ^ 《管子》小匡第二十 ^ 今本《華陽國志》作楚威王 ^ 《中國歷史地圖集》第二分冊 ^ 新《辭海》,1979年第1版,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 颜建华,《牂柯江流何处寻?——〈史记〉中的牂柯江》,載《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卷01期,ISSN:1673-6133(2008)01-0039-03 ^ 8.0 8.1 《漢書》西南夷傳 ^ 《史記》南越列傳 ^ 范曄《後漢書》西南夷傳 ^ 《漢書》地理志 ^ 一作談挋縣,誤。見陳直《漢書新證》 ^ 司馬彪《續漢書》郡國志 ^ 《水經注》溫水 ^ 《舊唐書》南蠻傳 ^ 《新五代史·四夷附录第三》 ^ 《後漢書》西南夷傳、《華陽國志》南中志 ^ 《漢書》西南夷傳、天文志 ^ 洪适《隷釋》李翊碑:“翊,……,牂柯太守曾孫。” ^ 20.0 20.1 《華陽國志》南中志 ^ 《三國志》蜀志向朗傳 ^ 《三國志》蜀志費詩傳 ^ 《通志》氏族略引《風俗通義》姓氏篇 ^ 《三國志》蜀志黃李呂馬王張傳 ^ 《西京雜記》 书籍 王先謙,《後漢書集解》,中華書局影印虛受堂本 譚其驤等,1974,《中國歷史地圖集》,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 周振鶴,1987,《西漢政區地理》,北京:人民出版社 李曉傑,1999,《東漢政區地理》,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西汉行政区划
都城:京兆长安县
行部 郡、王國
司隸校尉部
三輔 渭南郡→右内史→京兆尹 | (河上郡+中地郡)→左内史→(左馮翊 +右扶風 )
三河 河南郡 | 河東郡 | 河內郡 | 弘農郡
豫州刺史部 潁川郡 (韓國) | 汝南郡 | 梁國 (碭郡、呂國) | 沛郡
兗州刺史部 淮陽國 (陳郡) | 陳留郡 (濟川郡、濟陽國) | 定陶國 (濟陰郡) | 山陽郡 (昌邑國) | 東郡 | 東平國 (濟東國、大河郡) | 泰山郡 | 城陽國 (劇郡)
青州刺史部 齊郡 | 濟南郡 (博陽郡、呂國、濟川國) | 濟北國 | 平原郡 | 千乘郡 | 菑川國 | 高密國 (膠西國) | 北海郡 | 膠東國 | 東萊郡
徐州刺史部 東海郡 | 泗水國 | 楚國 (彭城郡) | 魯國 (薛郡) | 琅邪郡 | 江都國 | 東陽郡 | 廣陵國 | 臨淮郡
冀州刺史部 趙國 (邯鄲郡) | 魏郡 | 廣平郡 (平干國) | 鉅鹿郡 | 信都郡 (廣川郡) | 河間國 | 清河郡 | 真定國 | 恆山郡→恆山國→常山郡 | 中山國
幽州刺史部
廣陽國(燕國) | 涿郡 | 勃海郡 | 上谷郡 | 漁陽郡 | 右北平郡 | 遼西郡 | 遼東郡 | 蒼海郡
朝鲜 樂浪郡 | 玄菟郡 | 真番郡 | 臨屯郡
并州刺史部 太原郡 (韩国) | 代郡 | 上黨郡 | 雲中郡 | 雁門郡 | 定襄郡
朔方刺史部 朔方郡 | 五原郡 | 西河郡 | 上郡 | 北地郡
涼州刺史部
隴右 隴西郡 | 天水郡 | 安定郡 | 金城郡 | 西海郡
河西 酒泉郡 | 張掖郡 | 敦煌郡 | 武威郡
益州刺史部 蜀郡 | 巴郡 | 漢中郡 | 廣漢郡 | 武都郡 | 犍為郡 | 越巂郡 | 汶山郡 | 沈黎郡 | 牂柯郡 | 益州郡 | 象郡
荊州刺史部 南郡 (臨江國) | 南陽郡 | 衡山郡 | 江夏郡 | 長沙國 | 桂陽郡 | 武陵郡 | 零陵郡
揚州刺史部 會稽郡 (荆國、吳國) | 丹楊郡 (鄣郡或故鄣郡) | 九江郡 | 淮南國 | 廬江郡 | 六安國 | 豫章郡
交趾刺史部 南海郡 | 蒼梧郡 | 合浦郡 | 鬱林郡 | 交阯郡 | 九真郡 | 日南郡 | 珠崖郡 | 儋耳郡
其他郡、国 太常郡 | 廣德國 | 廣世國(廣川國) | 廣宗國
西域 西域都护府
注1:本模板列出西漢郡国制下所有見於史籍的郡、王國。帶
下划线 者為西汉末期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的103個郡、國当时的名称。
注2:地望大致相同但名稱不同的郡、國,以其最後使用的名稱為準,並括注曾用名稱。郡、國同名者,只列出最後使用的名稱。
注3:漢初尚存的西楚所封諸國、西域諸國從略。
東漢行政區劃
都城:洛陽 → 長安 → 洛陽 → 许昌
行部 郡、王國
司隸校尉部
三輔 京兆尹 | 左馮翊 | 右扶風 | 左內史郡# | 漢興郡#(漢安郡)
三河 河南尹 | 河內郡 | 河東郡 | 弘農郡
豫州刺史部 潁川郡 | 汝南郡 | 梁國 (梁郡) | 沛國 (沛郡) | 陳郡 (淮陽國→陳國→陳郡) | 魯國 (魯郡) | 西平國 | 譙郡
冀州刺史部 魏郡 | 鉅鹿郡 | 常山國 (常山郡) | 中山國 (中山郡) | 安平國 (信都郡、樂成國) | 河間國 | 清河國 (甘陵國) | 趙國 (趙郡) | 勃海郡 | 廣川國 | 廣平國 | 博陵郡
兗州刺史部 陳留郡 | 東郡 | 東平國 (東平郡) | 任城國 | 泰山郡 | 山陽郡 | 濟陰郡 (濟陰國) | 濟北國
徐州刺史部 東海郡 (東海國) | 琅邪國 (琅邪郡) | 彭城國 (楚郡、楚國) | 廣陵郡 | 下邳國 (臨淮郡) | 利城郡 | 城陽郡 | 東莞郡 | 東安郡 | 東城郡
青州刺史部 濟南郡 (濟南國) | 平原郡 (平原國) | 樂安國 (千乘郡、千乘國) | 北海國 (北海郡) | 東萊郡 | 齊國 (齊郡) | 樂陵郡 | 長廣郡
荊州刺史部 南陽郡 | 南郡 (江陵國) | 江夏郡 | 零陵郡 | 桂陽郡 | 武陵郡 | 長沙國 (長沙郡) | 章陵郡 | 南鄉郡 | 襄陽郡 | 宜都郡 | 新城郡 | 漢昌郡 | 臨江郡 | 西陵郡 | 固陵郡
揚州刺史部 九江郡 | 丹楊郡 | 廬江郡 (六安國) | 會稽郡 | 吳郡 | 豫章郡 | 新都郡 | 臨川郡 | 鄱陽郡 | 廬陵郡 | 彭澤郡
益州刺史部 漢中郡 (漢寧郡) | 巴郡 (巴西郡) | 廣漢郡 | 蜀郡 | 犍為郡 | 牂柯郡 | 越巂郡 | 益州郡 | 永昌郡 | 廣漢屬國 | 蜀郡屬國 (漢嘉郡) | 犍為屬國 (朱提郡) | 巴東屬國 | 上庸郡 | 房陵郡 | 永寧郡(巴郡) | 固陵郡(巴東郡) | 梓潼郡 | 汶山郡 | 江陽郡
涼州刺史部
隴右 隴西郡 | 漢陽郡 (天水郡) | 武都郡 | 金城郡 | 安定郡 | 北地郡 | 南安郡 | 新平郡 | 永陽郡 | 西平郡
河西 武威郡 | 張掖郡 | 酒泉郡 | 敦煌郡 | 張掖屬國 | 張掖居延屬國 (西海郡) | 西郡
并州刺史部 太原郡 | 上黨郡 | 上郡 | 西河郡 | 五原郡 | 雲中郡 | 雁門郡 | 定襄郡 | 朔方郡 | 新興郡 | 樂平郡
幽州刺史部 廣陽郡 | 涿郡 | 代郡 | 上谷郡 | 漁陽郡 | 右北平郡 | 遼西郡 | 遼東郡 | 樂浪郡 | 玄菟郡 | 遼東屬國
交州刺史部 南海郡 | 蒼梧郡 | 合浦郡 | 鬱林郡 | 交趾郡 | 九真郡 | 日南郡 | 高涼郡
雍州刺史部 武威郡 | 張掖郡 | 酒泉郡 | 敦煌郡 | 西海郡 | 西平郡 | 西郡
西域 西域都护府 → 西域长史府
注1 :列出東漢時期所有的州及郡、國。加下劃線者為《後漢書·郡國志》記載的州及郡、國。注2 :地望大致相同但名稱不同的郡、國,取最後使用的名稱,括注曾用名。
三國行政區劃
曹魏
司隸
河南郡 | 弘農郡 | 河東郡(河东國 222-225) | 平陽郡 | 河內郡 | 魏郡 | 廣平郡(廣平國 222-223) | 陽平郡 | 原武郡 | 野王郡 | 滎陽郡 * | 朝歌郡 *
幽州
涿郡 | 燕國(廣陽郡 220-232) | 漁陽郡 | 右北平郡 | 上谷郡 | 代郡 | 遼西郡 | 昌黎郡(遼東屬國 244-?) | 遼東郡 | 玄菟郡 | 樂浪郡(樂浪國 233-237) | 帶方郡
冀州
鉅鹿郡 | 趙國(趙郡 220-232) | 安平國(安平郡 220-264) | 博陵郡 | 中山國(中山郡 220-232) | 河間郡(河間國 222-224) | 勃海郡 | 常山郡 | 平原郡(平原國 222-226) | 樂陵國(樂陵郡 220-244) | 清河郡(清河國 222-223) | 曲陽國 * | 章武郡 *
并州
太原郡 | 西河郡 | 上黨郡 | 樂平郡 | 雁門郡 | 新興郡 | 朔方郡 *
青州
北海郡(北海國 222-224,232-233) | 東萊郡 | 齊國(齊郡 220-235,239-254) | 濟南國(濟南郡 220-246) | 樂安郡 | 城陽郡
徐州
彭城國(彭城郡 220-232) | 下邳郡(下邳國 222-224) | 廣陵郡 | 東海國(東海郡 220-232) | 琅邪國(琅邪郡 220-232) | 東莞郡 * | 利城郡 * | 平昌郡 *
兗州
陳留國(陳留郡 220-222,224-232) | 東郡 | 濟北國(濟北郡 220-232) | 東平國(東平郡 220-223、224-232,壽張國 223-224) | 濟陰郡(濟陰國 222-224) | 泰山郡 | 山陽郡 | 任城郡(任城國 222-224,232-246)
豫州
潁川郡 | 汝南郡 | 弋陽郡(弋陽國 222) | 陳郡(陳國 223-224,232) | 魯國(魯郡 220-232) | 沛國(沛郡 220-232) | 譙郡(譙國 222-224) | 梁國(梁郡 220-232) | 襄城郡 | 汝陰郡 *
雍州
京兆郡(秦國 221-222、235-244,京兆國 222-225) | 馮翊郡 | 扶風郡 | 新平郡 | 北地郡 | 安定郡 | 廣魏郡 | 天水郡 | 南安郡 | 隴西郡 | 武都郡 | 撫夷護軍#
涼州
武威郡 | 金城郡 | 西平郡 | 張掖郡 | 西郡 | 酒泉郡 | 敦煌郡 | 西海郡
荊州
南陽郡 | 南鄉郡 | 襄陽郡 | 江夏郡 | 魏興郡(西城郡 220-221) | 上庸郡 | 新城郡 | 章陵國 * | 房陵郡 * | 義陽國 * | 錫郡 * | 襄陽南部都尉 *
楊州
淮南郡(九江郡 220-221,淮南國 221-223,楚國 232-249) | 廬江郡(廬江國 222-223) | 安豐郡 *
梁州
漢中郡 | 梓潼郡 | 廣漢郡 | 涪陵郡 | 巴郡 | 巴東郡 | 巴西郡 | 東廣漢郡 * | 陰平郡 *
益州
蜀郡 | 汶山郡 | 犍為郡 | 江陽郡 | 漢嘉郡 | 朱提郡 | 越巂郡 | 牂柯郡 | 建寧郡 | 永昌郡 | 雲南郡 | 興古郡
西域长史府
西域
蜀漢
益州
蜀郡 | 汶山郡 | 犍為郡 | 江陽郡 | 漢嘉郡 | 廣漢郡 | 東廣漢郡 | 梓潼郡 | 巴西郡 | 巴郡 | 巴東郡(固陵郡 220-221) | 涪陵郡 | 涪陵屬國# | 漢中郡 | 武都郡 | 陰平郡 | 宕渠郡 *
庲降都督
朱提郡 | 越巂郡 | 牂柯郡 | 建寧郡(益州郡 220-225) | 永昌郡 | 雲南郡 | 興古郡 | 南廣郡 *
孫吳
楊州
廬江郡 | 蘄春郡 | 丹楊郡 | 新都郡 | 吳郡 | 毗陵典農校尉 | 吳興郡 | 會稽郡(會稽國 258-260) | 東陽郡 | 臨海郡 | 建安郡 | 豫章郡(豫章國 264-265) | 鄱陽郡 | 廬陵郡 | 廬陵南部都尉# | 臨川郡 | 安成郡 | 彭澤郡 * | 臨川郡 * | 東安郡 * | 故鄣郡 * | 巴丘郡 * | 雲陽郡 *
荊州
南郡 | 宜都郡 | 建平郡 | 江夏郡 | 武陵郡 | 天門郡 | 長沙郡 | 衡陽郡 | 湘東郡 | 零陵郡 | 始安郡 | 昭陵郡 | 桂陽郡 | 始興郡 | 臨賀郡 | 西陵郡 * | 固陵郡 * | 武昌郡 * | 營陽郡 *
廣州
南海郡 | 蒼梧郡 | 鬱林郡 | 桂林郡 | 高涼郡 | 高興郡
交州
合浦郡(珠官郡 228-252?) | 合浦北部都尉# | 珠崖郡 | 交趾郡 | 新昌郡 | 武平郡 | 九真郡 | 九德郡(九真屬國 271-278) | 日南屬國# | 寧浦郡 * | 日南郡 *
注释
注1 :列出曹魏咸熙二年(265年)、蜀漢炎興元年(263年)、孫吳天紀四年(280年)所有可考証的郡、國。标“*”者為曾置後廢的郡、國。標“#”者為特殊政區。 注2 :地望大致相同但名稱不同的郡、國,取最後使用的名稱,並括注明曾用名。
晉朝行政區劃
西晉
司州(司隶 265–280)
河南郡 | 滎陽郡 | 弘農郡 | 上洛國(上洛郡 265–314) | 平陽郡 | 河東郡 | 汲郡 | 河內郡 | 廣平郡 | 陽平郡 | 魏郡 | 頓丘郡 | 野王郡 # | 原武郡 # | 陽翟郡 #
兗州
陳留國 | 濮陽郡(東郡 265–277;濮陽國 277–289) | 濟陰國(濟陰郡 265–?) | 濟北國 | 東平國 | 任城國(任城郡 265–277) | 泰山郡 | 高平國 | 東燕郡#(東燕國 306–307) | 济阳郡#(济阳國 300–302) | 廣陽國 #
豫州
潁川郡 | 襄城郡 | 汝南國(汝南郡 265-270) | 汝陰郡(汝陰國 265-277,?-286,300-301) | 梁國 | 沛國 | 譙國 | 魯國 | 弋陽郡 | 安豐郡 | 新蔡國#(新蔡郡 ?-307) | 陳郡#(陳國 265-277) | 南頓國# | 西陽國#
冀州
趙郡(趙國 277-301) | 鉅鹿國 | 長樂國(安平國 265-284) | 平原國 | 樂陵國 | 勃海郡(勃海國 265-277) | 章武國(章武郡 265-277) | 河間郡(河間國 265-306) | 高陽國 | 博陵國(博陵郡 265-277) | 清河國(清河郡 265-277) | 中山郡(中山國 265-304) | 常山郡(常山國 265–275?,291–301) | 中丘國# | 武邑郡#(武邑國 289-?) | 廣川郡#(廣川國 ?-307)
幽州
范陽國 | 燕國(燕郡 302-306) | 北平郡 | 上谷郡(上谷國 291-301) | 廣寧郡 | 代郡(代國 289–?;中都國 ?–306) | 遼西國(遼西郡 265–303) | 漁陽郡 #
平州
昌黎郡 | 遼東郡(遼東國 277–283) | 樂浪郡 | 玄菟郡 | 帶方郡
并州
太原郡(太原國 265–291?) | 上黨郡 | 西河國(西河郡 265–277) | 樂平郡(樂平國 280) | 雁門郡 | 晉昌郡(新興郡 265–290)
雍州
京兆郡 | 馮翊郡 | 扶風郡(扶風國 265–289;秦國 289–312) | 安定郡 | 北地郡 | 始平郡(始平國 277–289) | 新平郡
涼州
金城郡 | 西平國(西平郡 265–314) | 武威郡 | 張掖郡 | 西郡 | 酒泉國(酒泉郡 265–311) | 敦煌郡 | 西海郡 | 晉昌郡# | 武興郡 # | 晉興郡 #
秦州
隴西郡(隴西國265-296) | 南安郡 | 天水郡 | 略陽郡(廣魏郡265-266) | 武都郡 | 陰平郡 | 狄道郡# | 秦川郡 #
梁州
漢國(漢中郡 265–289) | 梓潼郡 | 廣漢郡(廣漢國 277–280) | 新都郡 (新都國 277–283) | 巴西郡 | 宕渠郡# | 新城國(新城郡 265–306) | 魏興郡 | 上庸郡(上庸國 ?–306)
益州
成都國(蜀郡 265–289) | 犍為郡 | 汶山郡 | 漢嘉郡 | 江陽郡 | 涪陵郡 | 巴郡 | 巴東郡
寧州
雲南郡 | 興古郡 | 建寧郡 | 永昌郡 | 朱提郡 | 越巂郡 | 牂柯郡 | 晉寧郡#(益州郡 302–311)# | 平夷郡# | 夜郎郡# | 河陽郡#
青州
齊國(齊郡 302-303) | 濟南國(濟南郡 277–?) | 北海郡(北海國 265–277,283–302) | 樂安郡(樂安國 265–302) | 城陽郡(城陽國 269–273) | 東萊郡(東萊國 283–301) | 長廣郡 | 平昌郡# | 高密國# | 壯武國 #
徐州
彭城國 | 下邳國 | 東海國(東海郡 265–273,277–291) | 琅邪國 | 東莞郡(東莞國 265-277) | 廣陵國(廣陵郡 265-300) | 臨淮國(臨淮郡 280-308) | 廣陵郡(廣陵國 289-290) | 東安國#(東安郡 291-301) | 蘭陵郡(蘭陵國 291-306?)# | 淮陵國#(淮陵郡 297-301) | 堂邑郡#
荊州
江夏國(江夏郡265-306?) | 南郡 | 襄陽國(襄陽郡 265-300) | 南陽國(南陽郡 265-277,289-306) | 順陽國(南鄉郡 265-289) | 義陽郡(義陽國 265-301) | 建平郡 | 宜都郡(宜都國 301-?) | 南平郡(南平國 ?-301) | 武陵國(武陵郡 280-304) | 天門郡 | 隋國# | 新野國# | 竟陵國#(竟陵郡 299-307) | 建昌郡# | 成都國#
楊州
丹楊郡 | 宣城郡 | 淮南國(淮南郡 265-289,302-?) | 廬江郡(廬江國304-306) | 晉陵郡(毗陵郡 281-289,291-311,毗陵國 289-291) | 吳國(吳郡 280-289,300-301) | 吳興郡 | 會稽國 | 東陽郡 | 新安郡 | 臨海郡 | 歷陽郡# | 義興郡#
交州
合浦郡 | 交趾郡 | 新昌郡 | 武平郡 | 九真郡 | 九德郡 | 日南郡
廣州
南海郡 | 蒼梧郡 | 鬱林郡 | 桂林郡 | 高涼郡 | 高興郡 | 寧浦郡 | 晉興郡
江州#
豫章郡(豫章國 289-304,306-311) | 鄱陽郡 | 廬陵郡 | 臨川郡 | 南康郡 | 建安郡 | 晉安郡 | 武昌郡 | 桂陽郡 | 安成郡 | 尋陽郡#
湘州#
長沙國(長沙郡280-289,291-301) | 衡陽郡 | 湘東郡 | 零陵郡 | 邵陵郡 | 始安郡 | 始興郡 | 臨賀郡
東晉
楊州
丹楊郡 | 宣城郡 | 吳郡(吳國 317-418) | 吳興郡 | 會稽郡(會稽國 317-417) | 東陽郡 | 新安郡 | 臨海郡 | 永嘉郡 | 義興郡 | 晉陵郡 | 淮南郡 | 琅邪郡 (琅邪國 320-418) | 高平郡 (相377-420)
徐州
廣陵郡(相 317-420) | 海陵郡 | 盱眙郡 | 鍾離郡 | 山陽郡 | 秦郡
北徐州
彭城國 | 沛郡 | 下邳郡 | 東海郡 | 東莞郡(相 415-420) | 譙郡(譙國 317-402,405-415) | 梁郡(梁國 317-371,387-417) | 琅邪郡(琅邪國409-418) | 蘭陵郡 | 宿預郡 | 淮陽國
兗州
濮陽郡 | 泰山郡 | 高平郡 | 魯郡 | 東燕郡 | 陳留國 | 東平郡 | 濟陰郡 | 濟陽郡
豫州
汝南國 | 汝陰郡 | 新蔡國 | 陳郡 | 南頓郡 | 潁川郡 | 弋陽郡 | 歷陽郡 | 馬頭郡 | 晉熙郡 | 廬江郡 | 廬江郡 | 西陽郡
北青州
齊國 | 濟南郡 | 樂安郡 | 高密國 | 平昌郡 | 北海郡 | 東萊郡 | 長廣郡
司州
河南郡 | 滎陽郡 | 弘農郡 | 河北郡
北雍州
北京兆郡 | 馮翊郡 | 扶風郡 | 咸陽郡 | 始平郡 | 安定郡 | 新平郡
荊州
南郡(相 360-403,412-420) | 南平郡(相 406-412) | 武寧郡 | 江夏郡(相 317-420) | 竟陵郡 | 襄陽郡 | 南陽郡(相 413-415) | 順陽郡 | 義陽郡 | 隋郡 | 新野郡 | | 建平郡 | 宜都郡 | 武陵國(武陵郡 371-387) | 天門郡 | 巴東郡 | 臨賀郡(相 348-360) | 始興郡(相 324-420) | 始安郡(相 329-420) | 長沙郡(相329-420) | 衡陽郡 | 湘東郡 | 零陵郡 | 營陽郡 | 邵陵郡 | 桂陽郡 | 新蔡國 | 河東郡
江州
尋陽郡 | 豫章郡(相 402-403,406-416) | 鄱陽郡 | 廬陵郡(相385-420) | 臨川郡(內史 384-420) | 南康郡(相385-420) | 建安郡 | 晉安郡 | 武昌郡(相 322-324) | 安成郡(相406-420)
梁州
漢中郡 | 魏興郡 | 新城郡 | 上庸郡 | 梓潼郡 | 晉壽郡 | 廣漢郡 | 遂寧郡 | 汶陽郡 | 巴郡 | 宕渠郡 | 新巴郡 | 北巴西郡 | 陰平郡
益州
蜀郡 | 沈黎郡 | 晉原郡 | 犍為郡 | 汶山郡 | 東江陽郡 | 越巂郡 | 寧蜀郡
寧州
建寧郡 | 牂柯郡 | 夜郎郡 | 朱提郡 | 平蠻郡 | 南廣郡 | 建都郡 | 興古郡 | 晉寧郡 | 西平郡 | 梁水郡 | 雲南郡 | 興寧郡 | 河陽郡 | 西河郡
廣州
南海郡 | 東官郡 | 蒼梧郡 | 晉康郡 | 新寧郡(內史 381-387) | 永平郡 | 鬱林郡 | 晉興郡 | 桂林郡 | 高涼郡 | 寧浦郡 | 義安郡
交州
交趾郡 | 合浦郡 | 新昌郡 | 武平郡 | 九真郡 | 九德郡 | 日南郡
注釋
注1 :列出西晉建興四年(316年)(此前已淪陷者列出淪陷前的名稱)及東晉義熙十四年(418年)的郡、國。帶#者為《晉書地理志》未列出的州、郡;斜體字者為西晉所廢置的州、郡;下劃線者為東、西晉所設置的僑郡。注2 :地望大致相同但名稱不同的郡、國,取最後使用的名稱(永嘉五年(311年)遇害的王、公、侯,由於史無記載其封國何時被撤銷,其封地在西晉末的建置仍按“國”處理),並括注明曾用名。注3 :東晉郡王、開國郡公的封地分別括注「內史」、「相」及其設置時間。
南朝行政區劃
宋
楊州
丹楊郡 | 吳郡 | 吳興郡 | 義興郡
東楊州
會稽郡 | 東陽郡 | 新安郡(內史460-465) | 臨海郡(內史461-466) | 永嘉郡(內史461-466)
南徐州
晉陵郡(內史462) | 南東海郡 | 南琅邪郡
南兗州
廣陵郡(內史443-449) | 海陵郡(內史455-461) | 盱眙郡 | 鍾離郡 | 山陽郡 (內史455-468) | 臨江郡
徐州
彭城郡(內史420-445) | 沛郡 | 下邳郡 | 東海郡(內史445-468) | 東莞郡 | 琅邪郡 | 蘭陵郡 | 東安郡 | 宿預郡 | 淮陽郡 (內史448-452) | 濟陰郡 | 北濟陰郡
兗州
泰山郡 | 高平郡 | 魯郡 | 濟北郡 | 東平郡(內史454-470)
豫州
汝南新蔡二郡 | 汝陽郡 | 汝陰郡(內史447-452) | 陳南頓二郡 | 潁川郡 | 譙郡 | 梁郡
南豫州
歷陽郡(內史460-461) | 南譙郡 (內史432-453) | 廬江郡(內史468-469) | 馬頭郡 | 晉熙郡(內史467-479) | 弋陽郡 | 宣城郡 | 義陽郡(內史445-467) | 南汝陰郡 | 淮南郡 (內史463-466)
青州
齊郡 | 濟南郡 | 樂安郡 | 東萊郡 | 高密郡 | 平昌郡 | 長廣郡 | 北海郡 | 太原郡
荊州
南郡(內史453-454) | 南平郡(內史439-479) | 武寧郡 | 宜都郡(內史420-424) | 巴東郡(相460-479) | 建平郡(內史444-476) | 汶陽郡 | 河東郡
郢州
江夏郡(內史424-479) | 安陸郡(內史458-465,相478) | 竟陵郡(內史424-432、453-459,相477-479) | 隋陽郡(隋郡420-478)(內史449-453、478-479) | 武陵郡(內史435-453、470-479) | 天門郡 | 巴陵郡(內史456-479) | 武昌郡(內史452-455) | 西陽郡 (內史456-461)
湘州
長沙郡(內史420-479) | 衡陽郡(內史424-479) | 湘東郡(內史452-465) | 廣興郡(始興郡420-472)(內史436-453,相453-471、473-479) | 邵陵郡(內史462-466、474-479) | 零陵郡(內史420-479) | 桂陽郡(內史457-474) | 臨賀郡(臨慶郡470-471)(內史463-465、470-471) | 始建郡(始安郡420-466)(內史461-466、476-479) | 營陽郡
雍州
襄陽郡(內史460,相478-479) | 南陽郡(內史476-478) | 順陽郡(內史456-457) | 新野郡 | 京兆郡 | 始平郡 (內史465-479) | 扶風郡 | 河南郡 | 廣平郡 | 馮翊郡 | 華山郡
江州
尋陽郡(內史460-466) | 豫章郡(內史461-465) | 鄱陽郡(內史455-471) | 廬陵郡(內史420-424、426-477) | 臨川郡(內史420-479) | 南康郡(相420-479) | 建安郡(內史452-471) | 晉平郡(晉安郡420-468)(相454-460,內史460-466、468-471) | 安成郡(相420-460?,內史466、471-477) | 南新蔡郡
梁州
漢中郡 | 魏興郡 | 新城郡 | 上庸郡 | 晉壽郡 | 新巴郡 | 北巴西郡 | 巴渠郡 | 宋熙郡 | 懷漢郡 | 新興郡(內史476-479)
益州
蜀郡 | 晉原郡 | 沈黎郡 | 犍為郡 | 汶山郡 | 東江陽郡 | 越巂郡 | 巴西梓潼二郡 | 廣漢郡 | 遂寧郡 | 巴郡 | 南宕渠郡 | 新城郡 | 南陰平郡 | 寧蜀郡
寧州
建寧郡 | 牂柯郡 | 夜郎郡 | 平蠻郡 | 南廣郡 | 建都郡 | 興古郡 | 晉寧郡 | 西平郡 | 梁水郡 | 雲南郡 | 興寧郡 | 東河陽郡 | 西河郡
廣州
南海郡(內史463-465) | 東官郡 | 新會郡 | 蒼梧郡(相471-473) | 晉康郡 | 新寧郡 | 永平郡 | 鬱林郡 | 晉興郡 | 桂林郡 | 高涼郡 | 寧浦郡 | 義安郡 | 宋康郡 | 綏建郡 | 海昌郡 | 宋熙郡 | 樂昌郡 | 臨漳郡
交州
交趾郡 | 合浦郡 | 武平郡 | 新昌郡 | 九真郡 | 九德郡 | 宋平郡 | 宋壽郡
齊
楊州
丹楊郡 | 會稽郡 | 吳郡 | 吳興郡 | 東陽郡 | 新安郡(內史493-494) | 臨海郡(內史493-495) | 永嘉郡(內史493-495) | 義興郡
南徐州
南東海郡 | 晉陵郡 | 南琅邪郡
豫州
南汝陰郡 (內史479-502) | 晉熙郡(內史486-494、?-502) | 弋陽郡 | 安豐郡 | 光城左郡 | 邊城郡 | 建寧郡 | 齊昌郡
南豫州
淮南郡 | 宣城郡(內史489-490、494,相494) | 歷陽郡 | 廬江郡 | 臨江郡
南兗州
廣陵郡 | 海陵郡 | 山陽郡 | 盱眙郡
北徐州
鍾離郡 | 馬頭郡 | 新昌郡
冀州
北東海郡
青州
北海郡 | 東莞琅邪二郡
江州
尋陽郡(相479-498) | 豫章郡(內史479-502) | 臨川郡(內史479-502) | 廬陵郡(內史482-502) | 鄱陽郡(內史479-494、501-502,相494-500) | 安成郡(內史479-502) | 南康郡(相479-490、內史490-500) | 南新蔡郡 | 建安郡(內史494-501,相501-502) | 晉安郡(內史482-502)
廣州
南海郡(內史483-495) | 東官郡 | 義安郡(內史489-?) | 新寧郡 | 蒼梧郡 | 高涼郡 | 永平郡 | 晉康郡 | 新會郡 | 廣熙郡 | 宋康郡 | 宋隆郡 | 海昌郡 | 綏建郡 | 樂昌郡 | 鬱林郡 | 桂林郡 | 寧浦郡 | 晉興郡 | 齊樂郡 | 齊康郡 | 齊建郡 | 齊熙郡 | 黃水郡
交州
九真郡 | 武平郡 | 新昌郡 | 九德郡 | 交趾郡 | 宋平郡 | 宋壽郡
越州
臨漳郡 | 合浦郡 | 永寧郡 | 百梁郡 | 安昌郡 | 南流郡 | 北流郡 | 龍蘇郡 | 富昌郡 | 高興郡 | 思筑郡 | 鹽田郡 | 定川郡 | 陸川郡 | 齊寧郡 | 越中郡 | 馬門郡 | 封山郡 | 吳春俚郡 | 齊安郡 | 齊康郡
荊州
南郡(內史479-493、497-498) | 天門郡 | 宜都郡(內史483-494) | 汶陽郡 | 武寧郡 | 巴東郡(內史488-490,相490-502) | 建平郡 | 河東郡 (內史486-498)
郢州
江夏郡(內史481-500) | 安陸郡(內史482-499) | 竟陵郡(內史482-499) | 武陵郡(內史479-502) | 巴陵郡(內史484-502) | 武昌郡(內史483-485) | 西陽郡 (內史485-498) | 齊興郡 | 方城左郡 | 北新陽郡 | 義安左郡 | 南新陽左郡 | 北遂安左郡 | 新平左郡 | 宜人左郡 | 建安左郡
司州
南義陽郡 | 北義陽郡 | 隋郡(內史482-499) | 齊安郡 | 淮南郡 | 宋安左郡 | 安蠻左郡 | 永寧左郡 | 東義陽左郡 | 東新安左郡 | 新城左郡 | 圍山左郡 | 北淮安左郡 | 南淮安左郡 | 北隨安左郡 | 東隨安左郡
雍州
襄陽郡(相479-483) | 南陽郡 | 新野郡 | 始平郡 | 廣平郡 | 京兆郡 | 扶風郡 | 馮翊郡 | 河南郡 | 華山郡 | 順陽郡 | 齊安郡 | 齊康郡 | 招義郡 | 西汝南北義陽二郡
平蠻府
西新安郡 | 義寧郡 | 南襄郡 | 北建武郡 | 蔡陽郡 | 永安郡 | 安定郡 | 懷化郡 | 武寧郡 | 新陽郡 | 義安郡 | 高安左郡 | 義陽郡 | 南襄城郡 | 廣昌郡 | 東襄城郡 | 北襄城郡 | 懷安郡 | 弘農郡 | 西弘農郡 | 析陽郡 | 漢廣郡 | 中襄城郡
湘州
長沙郡(內史479-502) | 衡陽郡(內史479-494、495-502,相494-495) | 桂陽郡(內史479-502) | 零陵郡(內史479-502) | 永陽郡(營陽郡)(內史?-498) | 湘東郡(內史490-502) | 邵陵郡(內史486-502) | 始興郡(廣興郡)(內史479-502) | 臨賀郡(內史489-498) | 始安郡(內史479-502)
梁州
漢中郡 | 魏興郡 | 南新城郡 | 上庸郡 | 晉壽郡 | 新巴郡 | 北巴西郡 | 巴渠郡 | 宋熙郡 | 涪陵郡 | 安康郡 | 懷漢郡 | 齊興郡 | 弘農郡 | 東昌魏郡 | 略陽郡 | 北梓潼郡 | 廣長郡 | 弎水郡 | 思安郡 | 宋昌郡 | 建寧郡 | 南泉郡 | 三巴郡 | 江陵郡 | 懷化郡 | 歸寧郡 | 東楗郡 | 宋康郡 | 南漢郡 | 南梓潼郡 | 始寧郡 | 江陽郡 | 南部郡 | 南安郡 | 建安郡(內史482-494) | 壽陽郡 | 南陽郡 | 宋寧郡 | 歸化郡 | 始安郡 | 平南郡 | 懷寧郡 | 新興郡 | 南平郡(內史483-495) | 齊兆郡 | 齊昌郡 | 新化郡 | 寧章郡 | 鄰溪郡 | 京兆郡 | 義陽郡 | 歸復郡 | 安寧郡 | 東宕渠郡 | 宋安郡 | 齊安郡 | 北水郡
益州
蜀郡(內史489-495) | 廣漢郡(內史489-495) | 晉原郡 | 寧蜀郡 | 汶山郡 | 南陰平郡 | 東遂寧郡 | 西遂寧郡 | 犍為郡 | 巴西梓潼二郡 | 東江陽郡 | 巴郡 | 新城郡 | 北部都尉 | 越巂獠郡 | 沈黎獠郡 | 甘松獠郡 | 始平獠郡 | 齊開左郡 | 齊通左郡 | 齊樂郡 | 齊基郡
寧州
建寧郡 | 南廣郡 | 南朱提郡 | 南牂柯郡 | 梁水郡 | 建都郡 | 晉寧郡 | 雲南郡 | 西平郡 | 夜郎郡 | 東河陽郡 | 西河郡 | 平蠻郡 | 興古郡 | 興寧郡 | 西河陽郡 | 北朱提郡 | 永昌郡 | 益寧郡 | 南犍為郡 | 西益郡 | 江陽郡 | 犍為郡 | 永興郡 | 永寧郡 | 安寧郡 | 東朱提郡 | 安上郡
梁
江表地區
楊州
丹楊郡 | 南丹楊郡 | 淮南郡 | 宣城郡(內史532-549) | 吳郡 | 吳興郡 | 南陵郡
東楊州
會稽郡 | 臨海郡 | 赤城郡 | 新安郡 | 東陽郡 | 永嘉郡(內史552-557) | 建安郡
南徐州
蘭陵郡 | 晉陵郡 | 信義郡 | 義興郡(相556-557) | 南琅邪郡 | 南彭城郡
江州
尋陽郡 | 太原郡 | 豫章郡(內史504-525、531-551) | 廬陵郡(內史509-557) | 南康郡(內史508-557) | 晉安郡(內史506-531、552-555) | 南安郡 | 鄱陽郡(內史502-557) | 臨川郡(內史502-557) | 安成郡 | 巴山郡
淮南地區
南兗州
廣陵郡 | 海陵郡 | 秦郡 | 神農郡 | 盱眙郡
涇州
涇城郡 | 東陽郡
北兗州
山陽郡 | 淮陰郡
南豫州
歷陽郡 | 江都郡
豫州
南梁郡 | 武安郡
南譙州
新昌郡 | 高塘郡 | 南梁郡
豫州
晉熙郡(內史552-554) | 樅陽郡
湘州
廬江郡
霍州
岳安郡 | 北沛郡
安豐州
安豐郡
義州
義城郡 | 邊城郡
北徐州
鍾離郡 | 馬頭郡 | 淮陵郡 | 九江郡
安州
定遠郡 | 西沛郡
建州
高平郡 | 新城郡
光州
光城郡 | 北光城郡 | 弋陽郡 | 宋安郡 | 梁安郡 | 長陵郡
朔州
-
郢州
定城郡
淮北地區
武州
下邳郡 | 武安郡
西徐州
南譙郡 | 龍亢郡 | 蘄城郡 | 臨渙郡 | 蒙郡 | 陽夏郡
東徐州
宿預郡 | 淮陽郡 | 朝陽郡 | 臨沐郡 | 晉寧郡 | 高平郡 | 朱沛郡 | 修儀郡 | 安豐郡 | 綏化郡 | 呂梁郡 | 恩撫郡 | 西淮郡 | 扶風郡 | 蘭陵郡 | 清河郡 | 巨鹿郡 | 太山郡 | 東平郡 | 陽平郡 | 歸義郡
仁州
-
睢州
南濟陰郡 | 沛郡
潼州
-
陳州
汝陰郡(內史502-557) | 弋陽郡 | 財丘郡 | 梁興郡 | 西恆農郡 | 陳南郡 | 清河郡 | 南陽郡 | 汝南郡 | 太原郡 | 東恆農郡 | 新蔡郡 | 南陳留郡 | 滎陽郡 | 北通郡 | 新興郡 | 東郡
青冀二州
北海郡 | 東彭城郡 | 北譙郡 | 北東海郡 | 僮陽郡
南北二青州
-
汴州
汴郡 | 淮陽郡
河南地區
江漢地區
楚州
城陽郡 | 西汝南郡 | 汝陽郡 | 仵城郡
華州
上川郡 | 西義陽郡
荊州
南郡 | 南平郡(內史518-557) | 天門郡 | 汶陽郡 | 武寧郡 | 南安湘郡 | 義陽郡 (內史537) | 河東郡 (內史531-550)
宜州
宜都郡
郢州
江夏郡 | 沔陽郡 | 營陽郡 | 州城郡 | 武昌郡(內史537-546) | 西陽郡 | 建安郡(內史502-518,相555-557) | 上雋郡 | 武陵郡(內史514-552) | 巴陵郡(內史502-557) | 南陽郡 | 夜郎郡
新州
梁寧郡
北新州
竟陵郡 | 齊興郡
土州
東永寧郡 | 西永寧郡 | 真陽郡
富州
-
洄州
-
泉州
-
豪州
-
北司州
北義陽郡 | 隨郡 | 曲陽郡 | 齊安郡 | 北隨郡 | 崇義郡
南司州
安陸郡
應州
平靖郡
北郢州
上明郡
定州
建寧郡
北江州
永安郡 | 陰平郡 | 齊昌郡 | 梁安郡
湘州
安蠻郡 | 梁寧郡
雍州
襄陽郡 | 德廣郡 | 始平郡 | 華山郡 | 興國郡 | 秦南郡 | 沔東郡 | 廣平郡
嶺南地區
廣州
南海郡 | 東官郡 | 綏建郡 | 梁化郡 | 齊康郡 | 高要郡 | 樂昌郡 | 新會郡 | 宋隆郡 | 晉康郡 | 梁泰郡
瀛州
義安郡
新州
新寧郡
高州
高涼郡 | 電白郡 | 杜陵郡 | 宋康郡 | 海昌郡 | 齊安郡 | 連江郡 | 南巴郡 | 陽春郡
成州
梁信郡 | 蒼梧郡
合州
齊康郡
建州
廣熙郡
雙州
平原郡 | 開陽郡 | 羅陽郡
崖州
珠崖郡
石州
永平郡 | 建陵郡 | 陰石郡 | 梁德郡
東寧州
齊熙郡 | 黃水郡 | 梁化郡
龍州
馬平郡
靜州
梁壽靜慰二郡 | 武城郡 | 開江郡 | 南靜郡
南定州
鬱林郡 | 寧浦郡 | 簡陽郡 | 樂陽郡 | 嶺山郡 | 桂平郡
桂州
始安郡(相525,內史552-554) | 桂林郡 | 安成郡(內史502-557) | 領方郡 | 晉興郡 | 韶陽郡 | 象郡
交州
交趾郡 | 宋平郡 | 武平郡
興州
新昌郡
愛州
九真郡
黃州
寧海郡
利州
-
明州
-
德州
九德郡
安州
宋壽郡 | 安京郡 | 宋廣郡
越州
合浦郡 | 龍蘇郡 | 陸川郡 | 百梁郡 | 封山郡 | 定川郡
羅州
石龍郡 | 高興郡 | 永寧郡(相552-555)
衡州
清遠郡 | 臨賀郡(內史532-548) | 陽山郡 | 始興郡(內史502-557) | 安遠郡 | 梁樂郡 | 齊樂郡 | 桂陽郡(內史502-557)
沅湘地區
湘州
長沙郡(內史502-557) | 湘東郡(內史514-552) | 衡陽郡(內史502-557) | 零陵郡 | 永陽郡(內史502-557) | 樂梁郡 | 邵陵郡(內史514-557) | 岳陽郡(內史531-550) | 藥山郡
巴漢地區
北梁州
漢中郡
東梁州
魏興郡 | 魏明郡 | 豐寧郡 | 齊興郡 | 廣福郡 | 涪陵郡 | 安康郡
南梁州
-
北巴州
北巴西郡 | 白馬郡 | 義陽郡 | 南部郡 | 木蘭郡 | 輔劍郡 | 掌天郡
黎州
東晉壽郡 | 西晉壽郡 | 宋熙郡
南洛州
上津郡
洵州
洵陽郡
岐州
新城郡 | 上庸郡
綏州
-
北益州
平興郡 | 除口郡 | 平武郡
華州
-
巴州
大谷郡 | 歸化郡 | 哀戎郡 | 遂寧郡 | 義陽郡 | 木門郡 | 北水郡 | 伏虞郡 | 隆城郡 | 義安郡 | 梓潼郡 | 新興郡
東巴州
安寧郡 | 敬水郡 | 平南郡
渠州
北宕渠郡
鄰州
-
萬州
東關郡 | 開巴郡 | 新安郡 | 寧巴郡 | 壽陽郡 | 巴中郡 | 萬榮郡
并州
南晉郡 | 臨江郡
蜀中南中地區
益州
蜀郡 | 廣漢郡 | 始康郡 | 江原郡 | 寧蜀郡 | 汶山郡 | 齊基郡 | 西遂寧郡 | 巴郡 | 東陽郡 | 新城郡 | 始平郡 | 西宕渠郡 | 東遂寧郡 | 普慈郡 | 齊通郡 | 懷仁郡 | 席郡 | 巴西梓潼二郡 | 南陰平郡
東益州
-
戎州
六同郡
信州
巴東郡(相502-553) | 信陵郡 | 建平郡
瀘州
東江陽郡
繩州
北部郡 | 汶山郡
巂州
越巂郡
寧州
建平郡 | 南廣郡 | 朱提郡 | 牂柯郡 | 梁水郡 | 建都郡 | 雲南郡 | 西平郡 | 夜郎郡 | 東河陽郡 | 西河郡 | 平蠻郡 | 興古郡 | 興寧郡 | 西河陽郡 | 永昌郡
南寧州
晉寧郡
後梁
荊州
南郡
鄀州
武寧郡 | 永寧郡
基州
章山郡 | 上黃郡 | 汶陽郡
平州
漳川郡 | 安遠郡(河東郡 )
陳
江表地區
楊州
丹楊郡 | 南琅邪郡 | 彭城郡
吳州
吳郡(內史588-589) | 錢唐郡(內史588-589) | 吳興郡(內史588-589)
東楊州
會稽郡(內史586-589) | 臨海郡(內史568-589) | 新安郡(內史565-582) | 東陽郡(內史588-589) | 永嘉郡(內史583-589)
豐州
晉安郡(內史565-589) | 建安郡(內史572-589) | 南安郡(內史583-589)
南徐州
東海郡 | 晉陵郡 | 義興郡 | 江陰郡(內史557-589) | 信義郡(內史583-589)
南豫州
淮南郡 (內史576-589) | 宣城郡
北江州
南陵郡
江州
尋陽郡(內史582-589) | 鄱陽郡(內史560-589) | 太原郡 (內史588-589) | 豫章郡(內史569-589) | 廬陵郡(內史565-589) | 南康郡(內史557-589) | 巴山郡(內史582-589) | 豫寧郡 | 臨川郡(內史557-559) | 安成郡(內史559-569) | 廣豐郡 | 安樂郡
沅湘地區
郢州
江夏郡(內史565-589) | 上雋郡 | 武昌郡(內史582-589) | 西陽郡(內史583-589)
巴州
巴陵郡(內史557-589)
湘州
長沙郡(內史569-589) | 湘東郡(相560-?,內史583-589) | 衡陽郡(內史560-589) | 邵陵郡(相566-585,內史587-589) | 岳陽郡(內史582-589) | 零陵郡(相557-589) | 永陽郡(內史568-589) | 綏越郡(相584-589) | 樂梁郡
武州
武陵郡(內史565-589) | 南陽郡 | 沅陵郡(內史583-589) | 藥山郡 | 夜郎郡
荊州
南郡 (內史583-589) | 河東郡 (內史573-589) | 南平郡(相573-578,內史583-589) | 天門郡 | 義陽郡 (相573-?,內史582-589)
祐州
宜都郡(內史573-589)
信州
-
嶺南地區
廣州
南海郡(內史583-589) | 東官郡 | 高要郡 | 晉康郡 | 宋隆郡 | 梁泰郡 | 清遠郡(相560) | 樂昌郡 | 梁化郡 | 義安郡 | 綏建郡(相582-589)
新州
新寧郡(內史586-589) | 新會郡(內史586-589)
高州
高涼郡 | 杜陵郡 | 海昌郡 | 永寧郡 | 宋康郡 | 齊安郡 | 陽春郡 | 連江郡 | 南巴郡 | 電白郡
南合州
齊康郡
羅州
石龍郡 | 高興郡
越州
合浦郡 | 封山郡 | 龍蘇郡 | 定川郡 | 抱郡 | 百梁郡
興州
新昌郡(內史588-589)
桂州
始安郡(相573-?,內史583-589) | 桂林郡 | 象郡 | 韶陽郡 | 安成郡 | 領方郡 | 晉興郡
東衡州
始興郡(內史557-589) | 安遠郡 | 盧陽郡
西衡州
陽山郡(相559-569,內史583-589) | 梁樂郡 | 桂陽郡(相560-563,內史568-589) | 齊樂郡 | 臨賀郡(內史583-589)
東寧州
齊熙郡 | 黃水郡 | 梁化郡
成州
梁信郡(相582-589) | 蒼梧郡
靜州
梁壽靜慰二郡 | 南靜郡 | 開江郡 | 逍遙(相582-589)武城二郡
建州
廣熙郡
雙州
平原郡 | 開陽郡 | 羅陽郡
石州
永平郡 | 陰石郡 | 梁德郡 | 建陵郡 | 永業郡
南定州
鬱林郡 | 石南郡 | 桂平郡 | 寧浦郡 | 簡陽郡 | 樂陽郡 | 嶺山郡
安州
宋壽郡 | 宋廣郡 | 安京郡
龍州
馬平郡
崖州
珠崖郡
宜州
-
黃州
寧海郡
利州
-
明州
-
交州
交趾郡 | 宋平郡 | 武平郡
愛州
九真郡
德州
九德郡
位置不詳
新蔡郡 (內史575-589) | 晉熙郡 (內史575-589) | 巴東郡 (內史586-589) | 臨江郡 (內史586-589) | 新興郡 (內史583-589) | 岳山郡(內史583-589) | 梁城郡(相576-589)
注釋
注1 :列出宋大明八年(464年)、齊建武四年(497年)、梁中大同元年(546年)、後梁广运元年(586年)、陳禎明二年(588年)的實州、實郡。下劃線者為南朝所設置的僑郡。注2 :地望大致相同但名稱不同的郡,取最後使用的名稱,並括注明曾用名。注3 :郡王、開國郡公的封地分別括註「內史」、「相」及其設置時間。
Template:Navbox with collapsible groups Template:FiveDynasties-song-liao-jin
8E6 TJI u65hzhQanlpz8Gki,L,NXqSXj JggyRgHVWOZnlpUZpNZe0h4tiJ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The Dalles, Oregon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This article is about the city in Oregon. For the nearby geological formation, see Celilo Falls. For other uses, see Dalles. Not to be confused with the town of Dallas, Oregon. City in Wasco County The Dalles City The Dalles and the Columbia River in November 2008 Flag Seal Motto(s): "Cognito timor Vincit" (Latin), "Knowledge Conquers Fear" (English) Location in Oregon Coordinates: 45°36′4″N 121°10′58″W / 45.60111°N 121.18278°W / 45.60111; -121.18278 Coordinates: 45°36′4″N 121°10′58″W / 45.60111°N 121.18278°W / 45.60111; -121.18278 County Wasco County Incorporated 1857 Government • Mayor Stephen Elliott Lawrence (D) [1] [2] Area [3] • Total 6.61 sq mi (17.12...
Clash Royale CLAN TAG #URR8PPP 영화 미래의 미라이 다시보기 (2018) 다운로드 링크 무료보기 클릭 링크 → https://bit.ly/2IpD1bZ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영화 다운로드 2018 무료영화 ...
Giới giải trí có không thiếu những câu chuyện cổ tích về những mối tình nghệ sĩ – người quản lý. Hầu như họ đều yêu thương nhau từ sự đồng cảm, từ thời gian, từ "lâu ngày sinh tình". Cổ Cự Cơ, Trương Chấn, Trương Vỹ đều là những người đàn ông đã yêu và kết hôn với người quản lý xinh đẹp. Trong khi Tiêu Kính Đằng vẫn úp mở còn Trương Bân Bân lại hoàn toàn phủ nhận. 1. Tiêu Kính Đằng Mới chỉ hợp tác một thời gian ngắn, Tiêu Kính Đằng và người quản lý tên Lâm Hữu Tuệ (Summer) đã vướng phải tin đồn hẹn hò. Khi đó, Summer vừa chia tay với người bạn trai xã hội đen, còn Tiêu Kính Đằng vẫn đang độc thân, cặp đôi đến với nhau vì những sự đồng cảm trong tâm hồn. Summer từng chia sẻ về nam ca sĩ họ Tiêu: "Tính cách của anh ấy vẫn luôn quan tâm người khác, có đôi khi còn có thể cùng nhau lái xe, cùng ăn một bát mỳ gói". Tiêu Kính Đằng và Lâm Hữu Tuệ (Summer). Summer hơn nam nghệ sĩ tới 13 tuổi, từng là bạn gái của một ông trùm xã hội đen Tuy chưa từng xác nhận tình cảm trước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