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基辛格

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Clash Royale CLAN TAG#URR8PPP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亨利·基辛格
Henry Kissinger

DIG13877 jjg-318.jpg



第56任美国国务卿

任期
1973年9月22日-1977年1月20日
总统
理查德·尼克松
杰拉尔德·福特
副职
肯尼思·拉什英语Kenneth Rush
罗伯特·因格索尔英语Robert S. Ingersoll
查尔斯·罗宾逊英语Charles W. Robinson
前任
威廉·罗杰斯
继任
赛勒斯·万斯
第8任国家安全顾问

任期
1969年1月20日-1975年11月3日
总统
理查德·尼克松
杰拉尔德·福特
副职
理查德·阿伦英语Richard V. Allen
亚历山大·黑格
布伦特·斯考克罗夫特英语Brent Scowcroft
前任
沃尔特·罗斯托英语Walt Whitman Rostow
继任
布伦特·斯考克罗夫特英语Brent Scowcroft
个人资料
出生
海因茨·阿尔弗雷德·基辛格
Heinz Alfred Kissinger

(1923-05-27) 1923年5月27日(95歲)
德国 德国菲尔特
政党
共和党
配偶
安妮·弗莱舍尔(1949年–1964年)
南希·麦金尼斯(1974年至今)
儿女
伊丽莎白
戴维
母校
纽约市立学院
拉法耶特学院英语Lafayette College
哈佛大学
获奖
诺贝尔和平奖
签名
军事背景
效忠
 美國
服役
 美國陸軍
军衔
中士
部队
第970反情报军团
参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军事奖励
Bronze Star Medal ribbon.svg 铜星勋章

亨利·阿尔弗雷德·基辛格英语:Henry Alfred Kissinger),本名海因茨·阿尔弗雷德·基辛尔(德語:Heinz Alfred Kissinger),1923年5月27日) ,是一位出生於德國的美國猶太裔外交官,与越南政治家黎德寿一同为1973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原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后担任尼克松政府的国务卿並在水门事件之后继续在福特政府中担任此职。作为一位现实政治的支持者,基辛格在1969年到1977年之间在美国外交政策中发挥了中心作用。在这段时期内,他倡导缓和政策,使美苏之间紧张的关系得到缓解,並在1972年和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会谈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促成了中国的开放和新的战略性的反苏中美联盟的形成。


基辛格被公认为是国际政治学均势理论大师,其理论重点关注在美苏两极对抗的国际环境下如何运用国家外交手段,建立政治联盟,对抗苏联一极的压力;即在美国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联合各种力量遏制苏联的强势状态,从而达到两极力量的相对的平衡。基辛格理论为西方在冷战中取得最后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后来被广泛运用于国家外交活动中、作为国家对外关系的理论来源;典型的表现在美国总统尼克松和里根的外交政策之中。




目录





  • 1 個人背景

    • 1.1 亚洲

      • 1.1.1 缓和苏联与中美建交


      • 1.1.2 越南化政策和轰炸柬埔寨


      • 1.1.3 孟加拉国(东巴基斯坦)战争


      • 1.1.4 東帝汶战争


      • 1.1.5 第四次中东战争



    • 1.2 拉丁美洲

      • 1.2.1 奥古斯托·皮诺切特军事政变


      • 1.2.2 与古巴的关系


      • 1.2.3 阿根廷军事独裁政权



    • 1.3 非洲

      • 1.3.1 羅德西亞布什戰爭




  • 2 后期职责


  • 3 个人与社会影响


  • 4 相關條目


  • 5 內文註解


  • 6 参考文献




個人背景


基辛格出生於德國巴伐利亞州菲爾特市猶太人家庭,父亲是一所女子Gymnasium (Helene Lange Gymnasium (Fürth))的历史、地理教师。1938年,為了逃避阿道夫·希特勒迫害舉家移居到紐約市。基辛格在1943年6月19日歸化成為美國公民。


儘管中學年代在曼哈頓北部華盛頓高地度過,但他始終保留著顯著德語口音。基辛格晚上在喬治·華盛頓高中上學,白天則在一家剃鬚刷工廠打工,高中毕业之后一边在工厂工作一边临近的在纽约城市学院经营、行政管理学院用空闲时间学习。1943年,當他就讀於紐約城市學院的時候,應徵加入陸軍,在第970反情報軍團擔任德語翻譯,以谍报部队士官的身份被派遣到欧洲战场,于战略情报局所属。在部队中,他优越的洞察力被赏识,成为了北约间谍学校的教官。这也为越南战争时期他在国家安全保障会议下自设谍报委员会埋下伏笔。


1946年回国复员后,进入哈佛大學学习,在1950年以一等荣誉取得政治学学士学位。他分別於1952年及1954年獲得哈佛大學的哲學碩士和哲學博士。他題為《被修復的世界:梅特涅、卡蘇里及和平的問題1812—22(A World Restored: Metternich, Castlereagh and the Problems of Peace 1812-22.)》的19世纪的欧洲外交史研究,常被說為是哈佛博士論文中最長的一篇(Weidenfeld & Nicolson出版長達365頁)。论文主要观点是认为1809年维也纳和约之后的欧洲协调国际秩序下百年和平主要归功于梅特涅和卡苏里并没有对战败的拿破仑法国采取过多的报复,而是更重视国际体系下的力量均衡(balance of power)。
基辛格在哈佛是师从威廉·杨德尔·艾略特的指导,他的这位老师是有名的美国历史学家,曾为六任美国总统担任过政治和历史问题的顾问。在老师的关照和学院的有利条件下,他多次出席战后对国际形势的研讨会,积攒起了进入华盛顿从政的人脉,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日后的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就在这时候与其相识。
博士毕业之后的基辛格开始在政治学部的教学工作,通过参加美国政府举办的外交问题评议会,为同时代的外交政策提出了积极的建议。
作為一個渴望能對美國外交政策有更大的影響的開明的共和黨人,基辛格成了紐約州州長納爾遜·洛克菲勒的支持者和顧問,後者在1960年、1964年及1968年爭取成為共和黨總統提名人。在1968年,當尼克遜明顯地會成為共和黨總統提名人的時候,基辛格擔任了尼克遜的顧問。在尼克松当选之后成为了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总统顾问,当时,尼克松对他的提名甚至排在国务卿和国防部长之前。被认为是尼克松对其抱有很大的期待。



亚洲




埃及外长Ismail Fahmi,與美國總統理察·尼克森和亨利·基辛格會面。



缓和苏联与中美建交




基辛格与毛泽东、周恩来在磋商中美关系正常化




基辛格1975年12月1日訪問中國,與毛澤東握手。



在担任尼克遜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时,基辛格制定了对苏联的缓和政策以求缓解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紧张关系。他参与了限制战略武器谈判,並在1973年与苏共中央总书记勃列日涅夫达成了《第一阶段限制战略武器条约》和《反弹道导弹条约》(SALT I Treaty)。


为了继续对苏联施加外交压力,在1971年7月和10月,基辛格两度秘密访问中国大陆,与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协商,並负责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这为1972年尼克松破冰之旅的中美高峰会议铺路以及为中美关系正常化奠定了基石,结束了中美两国间23年的敌对与隔阂,从而完成了战略性的外交政策转变。基辛格亦与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见面。今天,基辛格常被中国领导人称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与多任中国领导人都有交情。基辛格的外交对两国的经济文化都带来了很大影响,在1979年美国放弃承认中华民国,並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



越南化政策和轰炸柬埔寨


基辛格和越南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尼克遜上任之前。在大选期间,他是尼克松阵营的秘密线人,曾给尼克松竞选团提供了詹森政府在巴黎和谈中的机密内容。1968年尼克松凭借尽快结束越南战争的口号当选总统,並在就任伊始就开始执行所谓的越南化计划——逐渐撤走駐越美軍的同时,扶持南越的越南共和國軍以继续独立抵抗北越的越南人民军和南方越共游击队。与此同时,基辛格在尼克松支持下,主持了轰炸柬埔寨(当时是主权独立国家)境内的越南人民军和越共游击队目标的行动。虽然行动计划一开始是秘密进行的,然而在美国国内,消息一经流出还是激起了一片片的反战浪潮。不仅如此,轰炸行动还间接引发了柬埔寨内战,導致後來的紅色高棉崛起。


基辛格和越南的黎德寿同获1973年的诺贝尔和平奖,以表扬他们为巴黎和平协约所作的努力。然而黎德寿以尚未达至和平为由,谢绝领奖。1975年北越軍攻滅越南共和國,並在南越成立越南南方共和國。1976年北越吞併南越,統一越南。



孟加拉国(东巴基斯坦)战争


1971年孟加拉国解放战争期间,美国在南亚的外交官向尼克遜和基辛格清楚无误地汇报了关于(尼克松扶持的)阿尤布·汗领导的巴基斯坦政权在东巴基斯坦(今孟加拉国)的暴行。然而2002年12月6日乔治·华盛顿大学出版的解密档案却披露,基辛格建议尼克松低调处理这些事件。由于当时美国忌惮和苏联关系密切的印度,需要维持自己在巴基斯坦的利益;同时中国一向支持巴基斯坦,此举也有助于进一步改善和中国的关系。


最近另一份解密文件显示因为美国害怕印度进犯巴基斯坦,基辛格曾希望中国在中印边境加强军事部署,然而美国期望中国参与战争的想法被中国婉拒了。



東帝汶战争


在1975年葡萄牙的非殖民化進程使美國關注東帝汶的前葡萄牙殖民地,位於印度尼西亞群島內的東帝汶1975年宣布獨立。印尼總統蘇哈托是美國在東南亞地區一個強有力的盟友,並開始動員印尼軍隊,準備吞併這個新生的國家,當時左派革陣黨越來越佔主導地位。1975年12月,蘇哈托在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與基辛格和福特總統在會議期間討論了入侵計劃。福特和基辛格明確表示,美國與印尼關係將保持強勁,並表示不會反對擬議的吞併。他們只是想完成得“快”,直到他們回到了華盛頓提出延遲入侵。[1]因此蘇哈托延遲操作一天。終於在12月7日印度尼西亞軍隊入侵這塊前葡萄牙殖民地。美國對印尼繼續給予軍方軍事援助,蘇哈托徑自與兼併計劃。基辛格默許印尼的軍事行動,美國繼續給予印尼軍方軍事援助。



第四次中东战争


1973年的贖罪節(10月6日),以埃及为首的阿拉伯联军对以色列发动了突然袭击,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了。虽然以色列随后夺回了失地,基辛格要求以色列放弃部分领土以换取和平,並在停火谈判时发挥了重要作用。在1978年以色列和埃及在戴维营签署了条约,以色列撤出西奈半岛,以换取埃及承认以色列独立和长久的和平。


尽管苏联在勃列日涅夫时期极力在中东地区扩张,扩大了苏联在中东的势力范围,但当苏联支持的埃及和叙利亚在1973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再次败给以色列之后,基辛格在以、阿之间的穿梭外交谈判,哈菲兹·阿萨德领导下的叙利亚开始谋求在美国与苏联之间进行平衡外交,不再专一依赖苏联。穆罕默德·安瓦尔·萨达特领导下的埃及与苏联彻底闹翻、反目成仇。[2]



拉丁美洲



奥古斯托·皮诺切特军事政变


1970年的智利总统大选中,来自社会主义阵营,左派的萨尔瓦多·阿连德以微弱优势胜出,他的马克思主义和亲古巴政策令华盛顿非常担心。尼克松政府曾考虑授权中情局组织军事政变来阻止阿连德就职並重新进行大选,不过计划因政府对反对派的信心不足而流产。基辛格是否支持这个计划已经不得而知。在阿连德执政期间美国和智利的关系一直处于冰封状态,许多涉及美国利益的智利企业被收归国有,其中包括有美资的铜矿,美国国际电报电话公司(AT&T)在智利的分公司等。美国以此对智利实施经济制裁,中情局也资助了1972和73年的反政府大罢工。在这期间,基辛格关于智利政府的一些言论颇具争议,他说“情况已经太严重了,我们不能再放手让他们的选民自己决定前途”,“我看不到有什么理由放任一个国家因为其不负责任的人民而走向共产主义”。这些言论激起了很多媒体的愤慨,认为这是对智利主权的干涉和践踏。在1973年9月11日,奥古斯托·皮诺切特在美国的支持下发动政变,推翻阿连德政权。在政变中阿连德是被杀还是自杀直到现在仍无定论。



与古巴的关系


自1962年美国与古巴断交之后,基辛格是最先提出和古巴重新建立关系正常化。然而他很快改变想法並追从肯尼迪的政策。在菲德尔·卡斯特罗参与了安哥拉和莫桑比克的反殖民斗争后,基辛格支持了安哥拉全国独立联盟,莫桑比克抵抗运动等反共产主义组织的暴动,以及中情局支持的南非军队进驻安哥拉。基辛格很清楚的表明除非古巴从两国撤军,否则美国和古巴的关系将无法正常化。



阿根廷军事独裁政权


在豪尔赫·拉斐尔·魏地拉推翻伊莎貝爾·裴隆的政权后实施了一系列的报复行动,包括令一些政治对手“消失”。基辛格在和阿根廷外长的一次会面中向他保证,美国还是站在他们这边,不过敦促他务必在美国国会召开下次会议(有可能提出制裁)前,尽快“回到正常程序”。



非洲



羅德西亞布什戰爭


1976年9月,基辛格曾積極參與有關羅德西亞布什戰爭談判。基辛格和南非總理約翰·沃斯特,迫使羅得西亞總理伊恩·史密斯,要求加速過渡至羅得西亞黑人多數統治的地位。在莫桑比克解放陣線控制莫桑比克,甚至南非取消對他的支持時,羅得西亞幾乎完全隔離。根據史密斯的自傳,基辛格告訴史密斯其夫人對他的愛慕之情,但史密斯表示,他認為基辛格要他簽署羅得西亞的“死亡證明”。基辛格使美國加大力度並網羅其他有關各方向羅得西亞施加壓力,迫使其結束少數白人統治。[何意?]



后期职责




基辛格与罗纳德·里根在白宫会面,1981年摄


1976年总统选举中,民主党候选人吉米·卡特击败杰拉尔德·福特,由此基辛格亦退出内阁。基辛格持续活跃于政策团体(如三边委员会)中,并参与政治顾问、演说及著作等活动。


2002年11月,时任美国总统乔治·沃克·布什任命基辛格为对美恐怖袭击国家调查委员会主席,以调查九一一袭击事件[3]。2002年12月13日,在被讯问其潜在利益冲突后,基辛格无意公布其商业客户详情,故宣布辞去这一职位[4]


2015年1月3日,基辛格在日本《读卖新闻》說,“日本对本国安保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对国际安保发挥更积极的作用,是难免的;总而言之,日本将成为一个普通国家”,普通国家意味着日本将和其他国家一样可以拥有军队并参加战争,但“如果日本推行独断且具有攻击性的外交政策,将成为地区隐患”;就亚洲局势,基辛格說,“亚洲地区缺乏一个可以关怀弱小国家、维护地区平衡的国家,中国周边国家都通过与美国合作来保持(和中国之间的)平衡”,“我反对美国对中国建立包围网,也不赞成以中美关系为核心的外交政策”[5]



个人与社会影响


基辛格和尼克松一样,在左派及反战人士中很不得人心,特别是当轰炸柬埔寨的行动被揭发后。然而很少有人怀疑他的才智和外交能力,虽然尼克松政府被部分民主黨人士[谁?]认为是犬儒主义和自私的政府,他却是其中比较受人认同的成员[來源請求]。基辛格並没有牵涉进令尼克松下台的水门事件,这点对他的名誉有很大帮助。在他最受欢迎的时期,他甚至被认为是性感的标志,並曾和女明星们约会[來源請求]。更有甚者[谁?]提出要修改宪法允许不在美国出生的人也可以做总统,好让基辛格参加竞选。


基辛格的外交政策纪录使他受到左派人士争议,英國記者克里斯多弗·息金斯在他的著作《基辛格的審判》中指责他犯下“對戰爭罪、危害人類罪,以及犯罪對常見的或習慣法或國際法,包括串謀謀殺、綁架和酷刑”[6][7][8][9]。2013年4月,维基解密曝光170万份基辛格时代美国机密文件,曝光了美国敢死队、秘密轰炸战争、暗杀等基辛格幕后操纵的丑闻。[10][11][12][13][14]


2018年川普政府下的參議院軍事委員會聽證會,95歲的基辛格出席再度強調表示中國崛起是政策和歷史的必然,中美兩國在維持權力平衡上都有審視的必要,不計代價阻止大國間的直接對抗是世界運轉的底線,一個兩大強權對抗的世界不會讓人類得利只有全世界皆輸的結局。[15]



相關條目



  • 國際關係理論
    • 現實主義


內文註解



  1. ^ Agence France Press, "US Endorsed Indonesia's East Timor Invasion: Secret Documents", December 6, 2001


  2. ^ 1974年基辛格通过对叙利亚的外交活动结束了阿盟对西方的石油禁运[永久失效連結]


  3. ^ INVESTIGATING SEPT. 11. Pbs.org. 2012-10-24 [2014-02-15]. 


  4. ^ Kissinger resigns as head of 9/11 commission. CNN Inside Politics (CNN). 2002-12-13 [2006-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年4月27日). 


  5. ^ 车学峰. 美前国务卿:日本独断外交是地区隐患. 朝鲜日报中文网. 2015-01-05 [2015-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10) (中文(台灣)‎). 


  6. ^ The Trials Of Henry Kissinge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bFOhAAYfqk


  7. ^ "The latest Kissinger outrage". Slate. Retrieved November 25, 2011.


  8. ^ "Show us the papers, Hitchens"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2-03-13.. New Statesman. Retrieved November 25, 2011.


  9. ^ Christopher Hitchens: Latest Nixon tape buries Kissinger’s reputation | Full Comment | National Post[永久失效連結]. Fullcomment.nationalpost.com. Retrieved on November 25, 2011.


  10. ^ [1], 2013-04-09


  11. ^ [2], 2013-04-10


  12. ^ http://search.wikileaks.org/plusd/


  13. ^ Wikileaks Releases Kissinger Files, US Death Squads, Secret Bombing、、、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0co4ytq3Gw


  14. ^ http://world.huanqiu.com/photo/2013-04/2688358.html


  15. ^ 中美若未達成和平共進 衝突風險難以管理


参考文献



  • 外交政策

    • 营救世界: Leo Cherne的生活和时代 作者 Andrew F. Smith, 亨利·基辛格 (2002) ISBN 0-7914-5379-0


    • 美国需要一个外交政策?21世界外交展望 (2001) ISBN 0-684-85567-4


    • Diplomacy (1994) ISBN 0-671-65991-X


    • 论人和权力:政治回忆录 赫尔穆特·施密特,亨利·基辛格 (1990) ISBN 0-224-02715-8


    • 观察:演讲和评论选登 1982-1984 (1985) ISBN 0-316-49664-2


    • For the Record: Selected Statements 1977-1980 (1981) ISBN 0-316-49663-4


    • 美国外交政策:三个尝试 (1974) ISBN 0-393-05525-6


    • A World Restored: Metternich, Castlereagh and the Problems of Peace, 1812-22 (1973) ISBN 0-395-17229-2


    • 不平静的合作:大西洋联盟重新评估(1965) ISBN 0-07-034895-2


    • 选择的必要: 美国外交政策前景 (1961) ISBN 0-06-012410-5


    • 核武器和外交政策 (1957)


  • 回忆录

    • Crisis: The Anatomy of Two Major Foreign Policy Crises: Based on the Record of Henry Kissinger's Hitherto Secret Telephone Conversations (2003) ISBN 0-7432-4910-0


    • Vietnam: A Personal History of America's Involvement in and Extrication from the Vietnam War (2002) ISBN 0-7432-1916-3


    • Kissinger Transcripts: The Top Secret Talks With Beijing and Moscow by Henry Kissinger, William Burr (1999) ISBN 1-56584-480-7


    • 复兴年代 (1999) ISBN 0-684-85571-2


    • 巨变岁月 (1982) ISBN 0-316-28591-9


    • 白宫岁月 (1979) ISBN 0-316-49661-8


  • 传记

    • The Nemesis of Stability. Henry A. Kissinger's Ambivalent Relationship with Germany 作者 Holger Klitzing (2007) ISBN 3884769423


    • 有缺陷的建筑师:亨利·基辛格合美国外交政策作者Jussi M. Hanhimaki (2004) ISBN 0-19-517221-3


    • 亨利·基辛格试验 作者Christopher Hitchens (2001) ISBN 1-85984-631-9


    • 基辛格传记 作者 Walter Isaacson (1992) ISBN 0-671-66323-2


    • 尼克松--基辛格年代: 美国外交政策再造 作者 Richard C. Thornton (1989) ISBN 0-88702-051-8


    • 权利的代价:基辛格在尼克松时代 by Seymour Hersh (1983) ISBN 0-671-44760-2


    • 基辛格作者 Marvin L. Kalb, Bernard Kalb (1974) ISBN 0-316-48221-8


    • Kissinger on the Couch 作者 Phyllis Schlafly (1974) ISBN 0-87000-216-3


    • 基辛格: 智力的肖像 作者 Stephen Richards Graubard (1973) ISBN 0-393-05481-0








政府职务
前任:
沃尔特·惠特曼·罗斯托

美国国家安全顾问
1969年-1975年
繼任:
布伦特·斯考克罗夫特
前任:
威廉·P·罗杰斯

美国国务卿
1973年-1977年
繼任:
赛勒斯·万斯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The Dalles, Oregon

眉山市

清晰法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