蚵仔煎
Clash Royale CLAN TAG#URR8PPP
蚵仔煎 ô-á-tsian | |
表記 | |
---|---|
漢字 | 蚵仔煎 |
白話字 | Ô-á-chian |
臺羅拼音 | Ô-á-tsian |
方音符號 | ㄜˊ ㄚˋ ㄐㄧㄢ |
蚵仔煎(臺羅:ô-á-tsian)是一種源於中國东南沿海地區的海鮮食品[1][2]。
目录
1 名稱
2 作法
3 類似食品
4 參考資料
5 外部連結
名稱
在中國閩南地區、臺灣以及東南亞的閩南人等一般將「蚝」稱為「蚵仔」,闽南地区和台灣称之为「蚵仔煎(闽南语國際音標.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Gentium","Gentium Alternative","TITUS Cyberbit Basic","Arial Unicode MS","IPAPANNEW","Chrysanthi Unicode","GentiumAlt","Bitstream Vera","Bitstream Cyberbit","Hiragino Kaku Gothic Pro","Lucida Grande",sans-serif;text-decoration:none!important.mw-parser-output .IPA a:link,.mw-parser-output .IPA a:visitedtext-decoration:none!important[o a tsian],台羅拼音:Ô-á-tsian)」。中國大陸其它地區常稱為「牡蛎煎」或「牡蛎烙」[3],因為胶辽地区把牡蛎俗称为海蛎子,故也有少數人称之为「海蛎煎」,香港則稱為「煎蠔餅」或「蠔餅」。马来西亚一般寫作「蚝煎,普通話讀為(háojiān),閩南語則讀為(國際音標[o tsian])。新加坡潮州人虽然也把它写作「蚝煎」,可是把它读为「蚝烙」(國際音標[o lua])。英語一般譯作(Oyster Omelette),中文直譯為「牡蛎蛋餅」。
作法
作法是先用平底鍋把油燒熱,放上蚵仔、攪拌後的雞蛋、蔬菜(如茼蒿菜、菠菜、臺灣萵菜、小白菜、空心菜、豆芽、九層塔等)後再淋上食用澱粉芡水,待蚵仔熟時盛起,淋上特製醬料後即可食用,製作方便,味道鮮美,幾乎每個台灣夜市都可以找到賣蚵仔煎的攤位。
其中食用澱粉的種類(常見的有蕃薯、馬鈴薯和樹薯)和其芡水的黏稠度,煎煮的焦度,各地各家也各有不同。尤其是醬汁的配方,從最簡單的醬油膏、番茄醬、甜辣醬以至於豆瓣醬,許多店家會混合各種醬料,成為獨門配方。
台灣著名的蚵仔煎販賣地點主要是在各大夜市。許多蚵仔煎的攤位會兼賣「蟹肉煎」、「花枝煎」、「蝦仁煎」、「蛋煎」等,顧名思義,就是以花枝、蝦、蟹等海產代替蚵仔,或是只有雞蛋、青菜和澱粉芡水的組合。
中國大陸的蚵仔煎以源自廣東潮汕地區的「煎蠔餅」最著名,其在福建閩南沿海地區也是常見的食物。在港澳地區並不是每家中式食肆都會供應煎蠔餅,而是集中在潮式菜館提供。香港的煎蠔餅除了在潮州餐館供應外,也有部分大排檔提供此菜式,香港人常把到潮州餐館吃潮州菜稱為「打冷」[4][5]。
廣東地區的蚵仔煎只採用鴨蛋、食用澱粉和蚵仔煎香;香港的蚵仔煎則較注重香脆程度,除了改用雞蛋和麵粉之外,還將煮食方法改成油炸,比較近似於台灣的蚵嗲吃法。不過兩地進食煎蠔餅也時常會配上魚露,胡椒粉及豆瓣醬[6]。
類似食品
在台灣,除了用蚵仔做成的蚵仔煎之外,還有用其他材料做成的啦啦煎 、蛤煎 、蝦仁煎、蟹肉煎、花枝煎、綜合煎、雙蛋煎(只有蛋沒有海鮮)等口味,因此饕客可有不同的口味選擇。
蚵嗲是在同樣地區用類似材料做成的食品,主要的差別是蚵嗲是油炸而成,而且比較厚。
台灣鹿港蚵仔煎
台灣板橋南雅夜市蚵仔煎
新加坡式蚝煎
香港式煎蚝饼
台灣蚵仔煎攤位
參考資料
^ "舌尖2"掀起潮汕美食热 小店每天中午煎百鼎蚝烙,中新网,2014年5月3日
^ 舌尖上的中国2:潮汕小吃蚝烙的做法,中国食品科技网,2014-4-26
^ 蚝煎,大公報,2014-5-7
^ 字詞溯源:「打冷」起源,文匯報,2014-6-1
^ 食字部:打冷食潮 滷鵝唔慳得,蘋果日報,2013-3-7
^ 食乜好 - 正宗潮州香脆蠔餅,頭條日報,2014-8-8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蚵仔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