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民眾黨

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Clash Royale CLAN TAG#URR8PPP














臺灣民眾黨
领袖
蒋渭水
林献堂
成立
昭和2年(1927年)7月10日
解散
昭和6年(1931年)2月18日
总部
Flag of Japan (1870–1999).svg 日治臺灣臺中州臺中市
意识形态
自由主义
社会自由主义
公民民族主義
政治立场
中間偏左
党旗

Flag of Taiwanese People's Party (1929-1931).svg

台灣政治
政党 · 选举


1929年1月2日至1929年10月6日主要使用的「上青下紅中央白日」黨旗。




臺灣民眾黨黨員




覆蓋臺灣民眾黨「上青下紅中央白日」黨旗的蔣渭水先生遺體[1]




臺灣文化協會會員紀念碑與臺灣民眾黨黨員紀念碑




《臺灣民眾黨特刊》




台北市政府文化局設立的 臺灣民眾黨 本部舊址 設置沿革始末


臺灣民眾黨(闽南语:Tâi-oân Bîn-chiòng Tóng)成立於台灣日治時期昭和2年(1927年)7月10日的台中市新富町聚英樓,是台灣人成立的第一個政黨,成立大會由蔡式穀主持。最初在臺灣總督府多方的阻撓下,林獻堂、蔣渭水等人不斷更換黨名、修改黨綱,從「台灣自治會」、「台灣民黨」,最終在有條件的允許下成立。初期主要人物有李應章、蔣渭水、林獻堂、蔡培火、黃周等人,黨旗最早為仿中國國民黨黨旗的「上青下紅中央白日」之黨旗,後改為仿中華民國國旗的三星黨旗。




目录





  • 1 創立


  • 2 主張


  • 3 發展與分裂


  • 4 黨旗及其意涵


  • 5 參考資料


  • 6 相關書籍、影音

    • 6.1 書籍



  • 7 相關條目


  • 8 外部链接




創立




蔣渭水


自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進行時,台灣有識之士即開始籌組政治結社。昭和二年(1927年)5月29日下午三時,於台中市聚英樓宣佈組成「台灣民黨」,發出宣言決議,選出蔡式穀、蔡培火、蔣渭水及邱德金為臨時中央常務委員。然而隨即在6月3日被臺灣總督府當局以妨害治安為由依《治警法》第八條第二項禁止。[2]


台灣民黨被禁止後,其舊幹部計畫重新籌組政治結社。[3]之後預定名為「台灣民眾黨」,並推謝春木與政府交涉。6月16日,當局提出禁止奉民族主義及不能由蔣渭水支配為條件;謝氏表示組織為合議制,並且不表明民族主義。最後定於7月10日舉行結黨式。[4]


7月10日下午三時,於台中市聚英樓原址舉行「台灣民眾黨」結黨式。出席黨員62人,推洪元煌為議長。通過黨則,選舉彭華英、黃周、謝春木、陳逢源、陳旺成為委員,發表綱領政策,台灣民眾黨正式成立。[5]



主張


臺灣民眾黨自許為改革先鋒,以「實現政治的、經濟的、社會的自由」為民眾黨三大目標[6],以「確立民本政治、建設合理的經濟組織、改廢社會之缺陷」為的三大綱要。


在政治行動上,台灣民眾黨曾提出市街庄議會由諮詢改為議決機關、議員由官選改為民選等要求,也曾因反對台灣總督府的鴉片吸食特許政策而向國際聯盟(聯合國的前身)提出控訴。在1929年10月17日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口號中,就有「打倒阿片(鴉片)、打倒迷信、打倒惡習」。蔣渭水在《台灣民報》中也曾呼籲破除「燒金紙、吸鴉片、祈安建醮、補運謝神,以及聘金婚喪之奢靡」的惡習,甚至禁止黨員打麻將,連歌仔戲也受到台灣民眾黨的反對。



發展與分裂


設有地方支部[7],之後為尋求農工階級的支持,1928年2月在蔣渭水的領導下還成立了「台灣工友總聯盟」。但後來台灣工友總聯盟組成擴大,反而決定民眾黨的行動和思想,加上蔣渭水對工農運動的支持,使蔡培火認定蔣為第二個連溫卿,於是雙方又開始分裂。


最後林獻堂等創黨元老再度出走,於1930年8月成立台灣地方自治聯盟。1930年代,隨著日本國內軍國主義高漲,終於在1931年(昭和6年)2月18日台灣民眾黨第四次全體黨員大會進行中,台北警察署長出現會場並出示「結社禁止命令」,當場聲明台灣民眾黨業已被取締,解散了台灣民眾黨,並同時逮捕蔣渭水、陳其昌、許胡、盧丙丁、梁加升、廖進平、李友三、張晴川、楊慶珍、蔡少庭、陳天順、黃江連、楊元丁、黃傅福、林火木、黃白成枝等幹部十六人(翌日釋放)。同年8月,蔣渭水逝世。


戰後有不少前台灣民眾黨員在1947年二二八事件中遭到國民黨政府的迫害甚至致死,包括臺灣民眾黨基隆支部黨員楊元丁及臺灣民眾黨經濟委員會委員陳炘等人。



黨旗及其意涵


1928年7月26日,台灣民眾黨第6次中央常務委員會始有「黨旗」與「黨章」的制定計劃;1929年1月2日,於台北本部事務所(台北市大同區天水路45號),召開第9次中央常務委員會,會中進行了黨旗、徽誌的討論。


黨旗選定常置委員會所提供仿中國國民黨旗的圖案,由蔣渭水說明黨旗包含的意義:「上青下紅,中央白日,青即全民運動,紅即階級運動,白日即太陽,乃表示光明之意義。」


黨章制定也決定「照黨旗之圖案縮小」。決議案並經中央執行委員會,照原案通過。


1929年10月6日,蔣渭水在第11次中央常務委員會,提出修改的黨旗圖案:「黨旗左上角旗面四分之一處為藍地,意即黑夜,藍地中有三顆星,代表黨的三大綱領;而其餘四分之三的旗面為紅色,意即熱血。全體的意思即以熱血要求解放。」這次修訂,成了「台灣民眾黨」正式黨旗。[8]



參考資料




  1. ^ 蔣渭水最後的驚嘆號-崇隆大眾葬紀錄時代心情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4-01-10., 蔣渭水文化基金會


  2. ^ 《台灣民報》第161號,昭和二年6月12日。


  3. ^ 《台灣民報》第162號,昭和二年6月19日。


  4. ^ 《台灣民報》第165號,昭和二年7月10日。


  5. ^ 《台灣民報》第166號,昭和二年7月22日。


  6. ^ 臺灣民眾黨特刊[永久失效連結], 中華民國文化部傳統藝術中心


  7. ^ 汐止‧民眾黨委員會 決議街問題[永久失效連結], 詮釋資料, 中華民國文化部傳統藝術中心


  8. ^ 台灣民眾黨討論黨旗、徽誌的製定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4-01-10., 中央廣播電臺



相關書籍、影音



書籍


  • 簡炯仁/著,1991,台灣民眾黨,台北市:稻鄉出版社。

  • 臺北二二八紀念館、謝英從、胡文齡等人/籌辦,2003,自覺的年代 : 臺灣民眾黨紀念特展專輯,台北市:台北市文化局。

  • 再現台灣編輯小組/編輯,簡炯仁/著,2007,「再現台灣 日本時期28:台灣民眾黨」,台北市:莎士比亞出版。


相關條目


  • 黨內重要人士:蔣渭水、林獻堂、蔡培火、黃周、李應章、陳其昌、許胡、盧丙丁、梁加升、廖進平、李友三、張晴川、楊慶珍、蔡少庭、陳天順、黃江連、楊元丁、黃傅福、林火木、黃白成枝等人士。

  • 當時,與之同樣活躍的政治運動組織:台灣文化協會、台灣工友總聯盟、台灣地方自治聯盟、台灣共產黨、台灣農民組合等。


外部链接




Wikisource-logo.svg您可以在維基文庫中查找此百科條目的相關原始文獻:


  1. 臺灣民眾黨成立大會宣言、綱領及政策

  2. 臺灣民眾黨第二次全島黨員大會宣言

  3. 臺灣民眾黨第三次全島黨員大會宣言

  4. 台灣民眾黨綱領、政策、黨則修改之提案理由書

  5. 臺灣民眾黨新綱領及政策

  6. 臺灣民眾黨反對總督府恢復評議會聲明書

  7. 臺灣民眾黨關於撤廢渡華旅券聲明書

  8. 臺灣民眾黨反對警務局長漸禁鴉片聲明抗議文

  9. 臺灣民眾黨促進地方自治建議書

  10. 臺灣民眾黨反對始政紀念日抗議書

  11. 臺灣民眾黨反對總督府評議會聲明書

  12. 臺灣民眾黨主張減稅通電



  • 陳君愷,〈緬懷從「臺灣」與「民眾」出發的臺灣民眾黨〉(繁体中文)


  • 黨旗和酒:至忠至孝廖德雄(繁体中文)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The Dalles, Oregon

眉山市

清晰法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