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
命题(proposition),在现代哲学、逻辑学、语言学中是指一个判断(陳述)的语义(實際表達的概念),這個概念是可以被定義並觀察的現象。命题不是指判断(陳述)本身。当相異判断(陳述)具有相同语义的时候,他们表达相同的命题。例如,雪是白的(汉语)和 Snow is white(英语)是相異的判断(陳述),但它们表达的命题是相同的。在同一种语言中,两个相異判断(陳述)也可能表达相同命题。例如,刚才的命题也可以说成冰的小结晶是白的,不過,之所以是相同命题,取決於冰的小结晶可視為雪的有效定義。
通常,命題是指閉判斷,以區別於開判斷,或謂詞。在這種情況下,命題不是真的就是假的。哲學學派邏輯實證主義支援這一命題的概念。
一些哲學家,諸如約翰•希爾勒,認為其他形式的語言或行為也判定命題。是非疑問句是對命題真值的詢問。道路交通標誌不通過語言和文字也表達了命題。使用陳述句也可能給出一個命題而不判定它,例如,在當老師請學生對某個引用發表意見的時候,這個引用就是一個命題(即它有語義)而這個老師並沒有判定它。在上一段中,只給出了命題雪是白的,但沒有判定它。
目录
1 命題的分類
1.1 分析與綜合
1.2 必然與偶然
1.3 先驗與後驗
1.4 古典命題分類的挑戰
2 注釋
3 參見
4 外部連結
命題的分類
命題可依分析-綜合、必然-偶然、先驗-後驗三大特性區分。傳統哲學認為命題或為分析的、必然的、且先驗的,或為綜合的、偶然的、且後驗的,但這些觀點近來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挑戰。
(註:以下命題後為"True"代表命題為真,"False"代表其為假)
分析與綜合
分析真(假)的命題是純粹基於語義為真(假)的命題;綜合真(假)的命題則是並非純粹基於語義為真(假)的命題。[1] 這是語義學的分類。
分析命題範例如:
單身漢都是未婚的(True)
鉛筆盒是用來裝羽毛球的盒子(False)
綜合命題範例如:
聯合國成立於1945年(True)
劉備的配偶為楊丞琳(False)
必然與偶然
必然真(假)的命題是在所有可能情況都為真(假)的命題;偶然真(假)的命題則是在現實世界為真(假)但有可能為假的命題。[2] 這是形上學的分類。
必然命題範例如:
正方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True)
13的平方是159(False)
偶然命題範例如:
金庸是《神鵰俠侶》的作者(True)
李白是明朝人(False)
先驗與後驗
先驗真(假)的命題是不須借助對實體世界的觀察與經驗即可證成為真(假)的命題,後驗真(假)的命題則需要藉由觀察與經驗才能證成為真(假)。[3] 這是知識論的分類。
先驗命題範例如:
三角形有三個角(True)
絕緣體是可導電的物質(False)
後驗命題範例如:
- 提出相對論的人是愛因斯坦(True)
蛇是哺乳類動物(False)
古典命題分類的挑戰
有些命題被認為是後驗且必然的,例如:
長庚星是啟明星(True)
水是H2O2(False)
有些命題被認為是先驗且偶然的,例如:
- 標準鉑銥棒的長度等於一公尺(True)
- 一公斤等於4.739磅(False)
有些命題被認為是先驗且綜合的,例如:
直線是兩點間最短的路徑(True)
3 + 4 = 8(False)
注釋
^ The Analytic/Synthetic Distinction,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1]
^ Possible Worlds,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2]
^ A Priori Justification and Knowledge,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3]
參見
- 各種數學敘述
外部連結
維基共享資源中有關命题的多媒體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