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內亞比索

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Clash Royale CLAN TAG#URR8PPP



































幾內亞比索共和國
República da Guiné-Bissau(葡萄牙語)
通稱:幾內亞比紹





Flag of Guinea-Bissau.svgEmblem of Guinea-Bissau.svg
国旗国徽



国家格言:Unidade, Luta, Progresso   (葡萄牙语)
“团结,奋斗,进步”


國歌:《这是我们最爱的国家》
Esta é a Nossa Pátria Bem Amada




Guinea-Bissau in Africa (-mini map -rivers).svg
自然地理(實際管轄區)

面積


  • 國土面積:36,120平方公里(世界第134名)

  • 水域率:0.8%


首都
比紹
最大行政區
加布區
時區
UTC+0
人民生活
人口
  • 總人口:1,600,000人(世界第151名)


  • 人口密度:39.2/km2(世界第130名)



官方語言
葡萄牙語
官方文字
葡萄牙語
主要節日
獨立日:1973年9月24日
(從葡萄牙獨立)


政治文化
政治體制
共和制



國家領袖



  • 國家元首(總統):若泽·马里奥·瓦斯

  • 政府首腦(總理):阿圖爾·席爾瓦

經濟實力

國內生產總值(購買力平價)
以下資訊是以2016年估計


  • 總計:28.36億美元[1](第169名)

  • 人均:1,559美元[1](第174名)



國內生產總值(國際匯率)
以下資訊是以2016年估計


  • 總計:11.36億美元[1](第173名)

  • 人均:624美元[1](第173名)



人類發展指數
以下資訊是以2017年估計



  • 0.455[2](第177名)-

貨幣單位
西非法郎(XOF)
其他資料
國家代碼
GBS
國際域名縮寫
.gw
國際電話區號
+245

幾內亞比索共和國(葡萄牙語:República da Guiné-Bissau),通称几内亚比绍,是在北大西洋岸的西非國家,曾为葡屬幾內亞。幾內亞比索北鄰塞內加爾,東方、南方鄰幾內亞,西鄰大西洋。人口约1,600,000人,首都是比绍。几内亚比绍是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低度开发国家)之一。




目录





  • 1 歷史


  • 2 政治


  • 3 行政区划


  • 4 地理


  • 5 經濟


  • 6 人口


  • 7 文化


  • 8 教育


  • 9 外交

    • 9.1 与中国的关系



  • 10 註釋


  • 11 參考文獻


  • 12 外部連結




歷史



葡萄牙人在1446年宣稱現幾內亞比索之地為葡屬幾內亞,但在1600年前,葡萄牙人建立了少量貿易站。葡萄牙人從幾內亞比索地區販運奴隸至佛得角。當時,雖然葡萄牙人聲稱對整個幾內亞比索擁有主權,但他們實際控制範圍很有限。


19世紀,奴隸貿易的衰微令葡萄牙人向內陸找尋新利益。葡萄牙人對內陸的佂服十分緩慢,且遭遇激烈反抗。另外,葡萄牙割了很多土地給法屬西非,包括繁榮的Casamance河流域。葡萄牙亦曾為Bolama而和英國爭論,經美國總統尤里西斯·格蘭特於1870年的介入,最後Bolama歸入葡屬幾內亞。1879年,葡屬幾內亞從葡屬佛得角分開,在此之前,葡屬幾內亞歸葡屬佛得角管理。


1915年葡萄牙的殖民運動才完成。但零星抵抗到1936年才停止。1941年行政首都從博拉马遷往比紹。


1952年經修正憲法後,葡屬幾內亞殖民地改名為「葡萄牙海外領地」。


1956年幾內亞和佛得角非洲獨立黨成立。1961年幾內亞和佛得角非洲獨立黨開始組織武裝遊擊隊對抗葡萄牙,雖然葡萄牙增加駐軍至超過3萬5千人,該黨仍不斷擴張勢力。1968年幾內亞和佛得角非洲獨立黨已控制幾內亞比索大部分地區。


1973年9月24日幾內亞比索宣告獨立。同年11月,聯合國大會以93比7的投票結果,承認幾內亞比索獨立[3]


1974年9月10日:葡萄牙正式承認幾內亞比索獨立。


1980年當時的總理若昂·贝尔纳多·维埃拉發動政變推翻政府。1981年11月至1984年5月權力落入由维埃拉所領導的革命委員會。1984年單黨制的國會通過新憲法,選出维埃拉繼任下一任總統。在該制度下,總統同時是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亦是幾內亞和佛得角非洲獨立黨的領導和軍方首領。1983年、1985年和1993年曾傳出有政變計劃推翻维埃拉控制的政府。


1994年舉行第一次多黨總統和國會選舉。1998年一場軍事暴動引發內戰。1999年維埃拉總統被驅逐。


2000年舉行選舉,昆巴·雅拉(Kumba Ialá)當選總統。


2003年威利西摩·科雷亞·賽亞布拉(Veríssimo Correia Seabra)將軍發動政變,拘捕昆巴・雅拉,理由為「昆巴・雅拉不能解決困難」,國會大選並被多次延期,最後於2004年3月舉行。


2004年10月賽亞布拉將軍和其他人在一場軍事叛變死去,引起廣泛的動亂。


2005年6月舉行首次自昆巴・雅拉被捕後的總統大選,昆巴・雅拉亦參選這次選舉,但最後由前總統维埃拉勝出。


2007年4月9日,总统维埃拉任命马尔提诺·达法·卡比为政府总理。[4]


2009年1月:巴蒂斯塔·塔格梅·納·瓦伊參謀長命令總統衛隊解散,接著發生納·瓦伊參謀長遭到暗殺未遂的事件。3月1日:首都比紹的軍隊司令部大樓發生爆炸案,納·瓦伊參謀長在爆炸事件中身亡。


3月2日凌晨,認為納·瓦伊參謀長是遭到總統的人馬殺害的叛軍士兵襲擊總統府,殺害了總統若昂·貝爾納多·維埃拉。該國的首相卡洛斯·戈梅斯以及國家安全顧問路易士·桑卡確認總統已經身亡,但是尚未公佈詳細狀況。政府軍透過國營廣播電台宣告叛軍已經是「孤立的勢力」,並且將要進行鎮壓,同時也強調如果叛軍願意遵守憲法,也會給予保障。目前比紹市內已有派駐軍隊戒備,並且暫時關閉民營廣播公司,目前比紹市內沒有很大的混亂。3月3日,几内亚比绍临时总统雷蒙多·佩雷拉即3日上任。他是國會議長。佩雷拉说,他会在“依宪法规定,于60天内举行选举之前,承担国家元首职权”。9月8日,几内亚比绍当选总统馬蘭·巴卡伊·薩尼亞宣誓就职。


2012年1月总统馬蘭·巴卡伊·薩尼亞在巴黎病逝,国会议长雷蒙多·佩雷拉成为临时总统。3月,进行首轮总统大选。4月12日,政变士兵指控政府意图缩减军队规模,推翻政府,并逮捕和关押包括临时总统雷蒙多·佩雷拉,前总理、总统选举第二轮候选人卡洛斯·戈梅斯在内的一批政府高官。4月18日,政变军方同该国多个反对派政党签署协议,宣布解散全部政府机构,国家进入最长为两年的过渡期,并将在过渡期满后举行总统和议会选举。[5]



政治



幾內亞比索的政治是該國過渡到半總統制、代議政制和多黨制共和制的框架下發生。總統是國家元首,總理則為政府首腦。政府掌行政權。政府和國會共同握有立法權。幾內亞比索的司法則獨立於行政和立法。


幾內亞比索設一個一院制的國會(幾內亞比索全國人民議會,Assembleia Nacional Popular da Guiné-Bissau),亦是一院制。現任國會於2004年3月28日經選舉而產生,現有102個席位,當中100個席位是從幾內亞比索本土選舉而來,餘下2個則預留給居於海外的幾內亞比索國民,但在最近的選舉中留空了上述2個席位。議員任期為4年。無一政黨能常獨取權力,往往和其他政黨合組聯合政府。


總統亦經選舉產生,任期為5年。經國會諮詢後,總統任命總理。



行政区划




几内亚比绍各区




几内亚比绍地图



几內亚比绍分为8个区(regiões)和1个自治县(sector autónomo),区下设县(sectores)。各区如下:



  • 巴法塔区(Bafatá


  • 比翁博区(Biombo


  • 比索自治区(Bissau


  • 博拉马区(Bolama


  • 卡谢乌区(Cacheu


  • 加布区(Gabu


  • 奥约区(Oio


  • 基纳拉区(Quinara


  • 通巴利区(Tombali


地理




幾內亞比索衛星圖



幾內亞比索位於非洲西部,包括比熱戈斯群島(Bijagos Archipelago)等島嶼,西鄰大西洋,北鄰塞內加爾,東方、南方鄰畿內亞,面积達36,120平方公里,海岸线長達350公里,最高點約300米,境內東部為熱帶稀樹草原(savanna),地勢較高,大部分地區則為海岸平原。


幾內亞比索屬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通常炎热潮湿。6月到11月是季风型雨季,吹西南风。12月到5月是旱季,吹东北哈马丹风(harmattan)。



經濟





首都區




中央法院


幾內亞比索是二十個全世界最貧窮國家的其中一個。該國經濟以農業和漁業為主。但在1998年,該國經濟和基建被內戰嚴重破壞。近年來,腰果的生產有顯著的增加。該國現是全球第六大腰果生產國。幾內亞比索亦出口海產和少量花生、棕櫚的果仁和木材。大米是幾內亞比索的主要作物和食糧。幾內亞比索外債高達9億多美元。



人口



直至2009年3月,幾內亞比索人口為1,548,159人,99%的國民為黑人,當中分為3類,包括集中於北部和東北的Fula和說Mandinka話的人、住在南部海岸地區的Balanta及Papel和居於中央和北部海岸地區的Manjaco和Mancanha。餘下的多是穆拉託人(黑人和葡萄牙人混血兒的後裔)。純葡萄牙人屬極少數,因為幾內亞比索獨立後大多葡萄牙殖民者遷出幾內亞比索。


幾內亞比索人口增長率是2.07%。出生率十分高,每1000人中有49.92個新生嬰孩,平均每名婦女出生7.56個嬰孩。但死亡率亦高,每1000人中有16.53人死亡。幾內亞比索人口的預期壽命比發達國家短,男性的預期壽命只有45.05歲,女性預期壽命為48.75歲。


44%的人口使用Kriol,一種深受葡萄牙語影響的克里奧爾語。只有14%的人口使用官方語言(葡萄牙語)。其餘使用其他非洲語言。


約50%的人口信奉傳統宗教。信奉伊斯蘭教佔總人口的45%,主要是Fula和說Mandinka話的人。5%的人口信奉基督教,當中多為天主教徒。



文化



幾內亞比索的音樂多與多節奏的gunbe有關。Gunbe是幾內亞比索音樂的標誌,但多年的社會動盪令Gunbe和主流聽眾脫節。


葫蘆是該國主要的樂器,用於演奏極快和富節奏感的複雜舞曲。幾內亞比索人常用Crioulo語(几内亚比绍克里奥尔语葡萄牙語Crioulo da Guiné-Bissau,一種深受葡萄牙語影響的語言)創作歌詞,內容幽默,亦和時事息息相關,特別關於愛滋病。


Gunbe有時泛指幾內亞比索的任何音樂,但往往特指一種融匯該國十種民間音樂傳統的獨特音樂風格。Tina和tinga是其他流行的音樂類型。



教育


直至2003年,總人口的識字率估計為42.4%,男性為58.1%,女性則為27.4%,遠低於男性。



外交



与中国的关系


几内亚比绍1974年3月15日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1990年5月26日,几内亚比绍因六四事件一度改与中华民国建交,同年5月31日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止外交关系,直至1998年4月23日复交,[6]同年4月24日,中华民国终止与其外交关系。[7]



註釋




  1. ^ 1.01.11.21.3 Guinea-Bissau.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 April 2016 [2016-06-24]. 


  2. ^ Human Development Index and its components (PDF).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3. ^ [1]


  4. ^ 陈顺,几内亚比绍总统任命新总理,新华网


  5. ^ 安理会要求几内亚比绍政变军方恢复合法政府,凤凰网


  6. ^ 中国同几内亚比绍的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2013-07 [2013-09-04]. 


  7. ^ 外交部聲明摘錄. 中華民國外交部. 1998-04-24 [2013-09-04]. 



參考文獻


  • CIA - The World Factbook

  • BBC對幾內亞比索的簡介

  • 簡訊:幾內亞比索總統在軍事政變中身亡,新華網,2009年3月2日18:57截取,網址: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9-03/02/content_10929405.htm

  • 几内亚比绍临时总统寻求外援协助恢复秩序,中国新闻网,2009年3月2日15:28截取,網址:www.chinanews.com/gj/fz/news/2009/03-04/1587949.shtml


外部連結




  • 幾內亞比索政府


  • 维基导游中有關幾內亞比索的旅遊指南

  • 《世界概况》上有关Guinea-Bissau的条目


  • 开放式目录计划中和幾內亞比索相关的内容


  • OpenStreetMap上有關幾內亞比索的地理信息


  • Wikimedia-logo.svg 維基媒體的幾內亞比索地圖集 Gnome-globe.svg(英文)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The Dalles, Oregon

眉山市

清晰法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