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陵兰
格陵蘭 Kalaallit Nunaat(格陵蘭語) | |||||
---|---|---|---|---|---|
通稱:格陵蘭 | |||||
| |||||
國歌:《我们的家乡多么古老》 | |||||
自然地理(實際管轄區) | |||||
面積
| |||||
首都 | 努克 | ||||
中央政府 所在地 | 努克 | ||||
最大城市 | 努克 | ||||
時區 | UTC+0至UTC-4 | ||||
人民生活 | |||||
人口 | 以下資訊是以2013年估計
| ||||
官方語言 | 格陵蘭語(因纽特语的一种) | ||||
官方文字 | 格陵蘭语 | ||||
民族 | 因纽特人为主 | ||||
政治文化 | |||||
國家憲法 | 《格陵蘭憲法》 | ||||
國家結構形式 | 單一制下的自治領土 | ||||
國家政權 | 格陵蘭議會 | ||||
政治體制 | 議會民主制 君主立憲制下的自治政府 | ||||
法律體系 | 歐陸法系 | ||||
國家領袖
| |||||
經濟實力 | |||||
國內生產總值(購買力平價)
| |||||
國內生產總值(國際匯率)
| |||||
人類發展指數
| |||||
貨幣單位 | 丹麥克朗(DKK) | ||||
其他資料 | |||||
立國歷史
| |||||
國家象徵 | 格陵蘭旗幟 | ||||
國家代碼 | GRL | ||||
國際域名縮寫 | .gl | ||||
國際電話區號 | 299 |
格陵蘭(格陵蘭語:Kalaallit Nunaat),面積2,166,086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一大島,大约81%都被冰雪覆盖。“格陵蘭”在原语言中的字面意思為「綠色土地」,是在丹麦王国框架内的自治国,在2008年公投後,2009年正式改制,成為一個內政獨立的自治區,但外交、國防與財政相關事務仍由丹麥代理。格陵兰随宗主国丹麦于1973年加入过欧洲各共同体,但根据1982年全民公投的结果通过1985年的《格陵兰条约》退出了如今欧盟前身——欧洲各共同体,故如今格陵蘭並不屬於歐盟,但被视为欧洲联盟特别领域的一部分。格陵蘭如同法羅群島,在丹麥國會派驻有2名議員。
格陵蘭全境大部分处在北极圈内,气候寒冷。隔海峽與冰島和加拿大兩國相望。
目录
1 历史
2 地理
3 政治
3.1 行政区划
4 经济
5 人口
6 交通
7 文化
8 体育
9 动植物
10 图片
11 參考文獻
12 外部链接
历史
格陵兰的原住民為因纽特人,其究竟何时来到这裡、以及為何要选擇这個荒凉的島嶼居住,皆未有定論。在冰岛的北歐殖民者于982年到来,冰岛人在格陵兰岛的最南端建立了三个据点,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中,他们一直坚持下来。
格陵蘭这个名字正是这些斯堪的纳维亚人所取。根据北欧神话史诗萨迦记载,红胡子埃里克因为犯谋杀罪而从冰岛流亡至此。埃里克一家及其奴隶向西北航行,以探寻传说存在在那裡的陆地。当他在岛上定居下来后,便给该岛取名格陵兰(Grønland,意即“绿色的土地”),以吸引更多的移民。(至少该岛南端的峡湾还是多草的。)他的这一妙计果然成功,最終有約4000名北欧移民移入。在早期的地图上,格陵蘭也曾被標上Gruntland的名字(意为大地之地),到底Grunt是Grøn的讹音,还是反过来,至今无人知道。
12世纪时,在格陵兰甚至还建立了一个天主教的主教辖区。1386年,格陵兰正式被挪威吞并,成為北欧三国卡尔马联盟的領土。在该联盟瓦解后,格陵兰又转属于丹麦-挪威双重君主国的殖民统治。
坚持了五百多年以后,北欧人的定居点在15世纪突然消失了,这很可能是因为小冰期引起了普遍的食物匮乏。后来发现的该时期居民的遗骨,都带有营养不良的特征。一封1424年由格陵蘭寄至冰島的信件,是北歐人定居在格陵蘭最後的證據,之後就再沒有任何北歐人定居格陵蘭的史料。另一方面,因纽特人土著居民並沒有受到太大影響。
1814年,根据基尔条约,挪威被丹麥割讓給瑞典,而丹麦重新获得了格陵兰的控制权。
1931年,挪威占领了当时无人居住的格陵兰岛东部地区,宣称该地是无主土地,声称对其拥有主权。1933年,丹麦和挪威两国同意将此争端提交国联下属的常設國際法院訟裁,根据仲裁结果,丹麦获得了格陵兰岛的全部权利。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1940年4月9日纳粹德國占领丹麦,格陵兰和丹麦的联系被切断。格陵兰通过开采伊維圖特(Ivigtuut)的冰晶石矿,设法同美国和加拿大进行贸易,获得了必需的商品。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战争结束。
二战期间在这一地区也发生了小规模的争夺战斗。1943年,一名丹麦士兵在该地区阵亡,一年以后,一名德国士兵也战死该地。[來源請求]
地理
格陵蘭是世界最大的島嶼,属于大陆岛,位於北美洲東北,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間,西面隔巴芬灣和戴維斯海峽與加拿大的北極島嶼相望,東邊隔丹麥海峽和冰島對望。由於面積龐大,格陵蘭常被稱為格陵蘭次大陸。全島約五分之四地區處於北極圈之內,為極地氣候。
格陵蘭是除南極洲以外,大陆冰川面积最大的地区。幾乎全地區都被冰蓋覆蓋,只有島的極北部和東西兩邊的狹長地帶例外,由於該等地區的空氣異常乾燥,難以形成積雪,地表才得以暴露。亦因為中部地區長期受冰雪蓋壓,故中部地區,若去除雪帽覆蓋後,會比島緣地區低。全島以中部偏東最高海拔3300米,邊緣地區約平約海拔1000至2000米。若然將格陵蘭島全部冰雪溶掉,在冰河侵蝕作用的影響下將會呈現群島的狀態。同时海平面会上升7米。
在1989年至1993年期間,歐洲和美國的氣候研究人員到達格陵蘭島冰蓋的高峰,挖掘了一對2英里(約3.2公里)長的冰核,去研究其化學成份。冰核內藏有的空氣是不能去除冰蓋的,愈深層的冰核空氣代表該空氣成份是在一個較早的時期的空氣,研究其內容有利於發現遠至100 000年前的遠古時期北半球的氣候狀況。而研究結果是地球的氣候,通常是在一種較長期穩定的氣候,經過突然急速的不穩定變化,轉為另一種長期穩定的氣候。
北大西洋的气候受格陵兰东北部沿海的洋流情况影响很深。
政治
格陵兰名义上的国家元首是丹麦君主,现任为玛格丽特二世,丹麦政府任命一位高级专员(Rigsombudsmand/High Commissioner)代表丹麦国王和政府。
格陵兰议会经普选产生,任期4年,设31个议席。自治政府首脑格陵兰總理通常就是议会多数党首领。
雖然其宗主国丹麥是歐洲聯盟成員國,但格陵蘭不屬於歐洲聯盟的一部分。
格陵蘭於2008年11月25日舉行自治公投,公投在全島80個市鎮和村落舉行,當地午夜左右,公布開票結果,投票率71.96%,75.54%贊成自治,23.57%反對。公投案以超過75%選民支持大比數獲得通過,公投通過後,格陵蘭自治地位從2009年6月21日起生效,成為國際法下的獨立政治实体,自行管理自身的內政、司法與資源分配運用,但其國防、外交與財政相關事務仍由丹麥管轄。
格陵兰东部不设城市,而划为世界上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行政区划
格陵兰全国从2009年1月1日起划分为四个自治区:库雅雷哥(Kujalleq)、卡苏伊忒索普(Qaasuitsup)、凯库卡塔(Qeqqata)及瑟摩苏哥(Sermersooq)。
经济
格陵兰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经受了经济紧缩,但1993年以来,经济开始复苏。格陵兰自治政府自1980年来一直采取紧缩财政政策并有效保证了盈余的公共预算和较低的通货膨胀。自1990年岛内最后的铅矿和锌矿的关闭以来,格陵兰的外贸一直处于赤字状态。尽管格陵兰已经重新开始对烃和矿物的勘探活动,要正式投產仍需要数年时间,估計格陵蘭西北部和東北部的油藏量相當驚人,有將近500億桶的石油與天然氣。另外,在南部納赫薩克市附近的高原,發現了可能世界蘊藏量最大稀土金屬礦床。
现在该岛的经济严重依赖于渔业和渔产品出口,佔出口值的80%以上,捕虾业是最大的支柱产业。亦有綿羊的牧業發展,但飼料大多由國外進口。
旅游业是该国唯一有短期收益潜力的部门,但这也受到旅游季节短和消费高的限制。包括国有企业和市政府的公共部门在该国经济中扮演主导角色。格陵兰政府约一半的收入来自于丹麦的补助,这也是格陵兰国民生产总值的重要补充。
人口
格陵蘭的人口密度不仅非常低,而且人口呈下降趨勢。這是因為當地昼夜時間非常極端,影響當地人作息,導致當地人患上心理疾病的風險比世上仼何一個地方都要高,自殺率也因此極高所致。
- 人口統計:
- 56,370(2013年1月估计),88%为因纽特人(包括一些混血因纽特人),其余12%为欧洲血统的移民,主要为丹麦移民。另有数千格陵兰人居住在丹麦。
- 人口增长率:0.9%(2000年数据)
出生率:千分之16.85(2000年数据)
死亡率:千分之7.55(2000年数据)- 婴儿死亡率:18.26死亡/1,000安全出生(2000年数据)
人口机械增长率:千分之-8.38(2000年数据)- 生育率:2.45新生儿/妇女(2000年数据)
- 年龄结构:
- 0-14岁:27%(男性7,718;女性7,483)
- 15-64岁:68%(男性20,860;女性17,272)
- 65岁及以上:5%(男性1,332;女性1,644,2000年数据)
- 性别比率:
- 出生:1男性/女性
- 15岁以下:1.03男性/女性
- 15-64岁:1.21男性/女性
- 65岁及以上:0.81男性/女性
- 总人口:1.13男性/女性(2000年数据)
- 出生时期望寿命:
- 总人口:68.07岁
- 男性:64.52岁
- 女性:71.69岁(2000年数据)
- 种族:
- 格陵兰人(包括因纽特人和一些因欧混血后裔):87%
- 丹麦人和其他:13%
交通
格陵兰之间以及它与外界的联系主要靠水运和格陵蘭航空维系,與丹麦、加拿大和冰岛有定期的航班与客轮货轮。
因为海湾太多的缘故,各地之间没有公路相连,只有在小块的沿海无冰区才有一些道路,这些地区交通靠雪橇。
2000年该地共有3729辆汽车,其中私人小轿车2093辆。
文化
格陵兰文化以因纽特人的文化为主,并受到维京探险文化的影响。部分因纽特人仍然以捕魚为生。
還有年度舉辦的狗拖雪橇比賽,只要有隊伍就可以參加。
格陵兰开始吸引游人参观,在这里可以进行狗拉雪樵比赛、打渔、健行和跨島滑雪。
在第40届世界圣诞老人大会上,格陵兰被确认为圣诞老公公真正的故乡[2]。
格陵兰大学建于1987年。
体育
足球是格陵兰的国家体育项目,但格陵兰并不是国际足球联合会(FIFA)的成员。FIFA要求会员国必须有满足最低标准的天然草皮球场供国际比赛使用,而格陵兰的气候条件使得它不可能拥有符合标准的天然草皮球场。
动植物
格陵兰的植物以苔原植物为主,包括苔草、羊胡子草和地衣。一些无冰地区除了一些矮小的桦树、柳树和桤树丛外,几乎无别的树木生存。
格陵兰在漫长的冬季没有太阳(极夜现象)。但在夏季由于极昼24小时的日照,格陵兰因此迎来了大量来此繁殖的鸟类,许多植物也生长旺盛。尽管许多鸟类在冬季来临时又飞向南方,但也有些鸟全年都驻足于此,其中包括雷鸟和小雪巫鸟。
格陵兰岛是北极熊的家园。其他动物还有狼、北极狐、北极兔、驯鹿和旅鼠等。大批麝牛分布于岛北部,其极厚的外皮能保护它们免受冰冷的北极风冻害。
在沿岸水域常见鲸和海豹。咸水鱼有鳕、鲑、比目鱼和大比目鱼。
图片
东南海岸
俯瞰山色
南部峡湾风景,纳诺塔利克附近
东部的“Scoresby Sund”是世界上最长的峡湾
圆屋顶雪山
Nuuk海湾
Dunnet Bay海岸的刘寄奴属植物
海邊的斯科斯比松鎮
Torssukatak Fjord
格陵蘭西部的努納島
參考文獻
^ Greenland in Figures 2013 (PDF). Statistics Greenland. [2 September 2013]. ISBN 978-87-986787-7-9. ISSN 1602-5709.
^ 格陵兰击败拉普兰成为圣诞老人故乡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08-12-13.
外部链接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格陵兰 |
- 最大的島嶼——格陵蘭
格陵蘭旅游官方網站(英文)- 綠色和平:格陵蘭彼得曼冰川隨時倒塌
- 绝美的格陵兰岛风光图
- 格陵蘭自治相關
邁向獨立格陵蘭公投[永久失效連結]- 擴大自治公投案格陵蘭通過
|
|
|
|
坐标:75°55′51.19″N 40°15′14.06″W / 75.9308861°N 40.2539056°W / 75.9308861; -40.2539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