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Clash Royale CLAN TAG#URR8PPP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保护现状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


金蟾蜍,最后一次发现于1989年。
绝灭
  • 绝灭 (EX)

  • 野外绝灭 (EW)


  • (列表)

  • (列表)


受威胁
  • 极危 (CR)

  • - 极危,可能灭绝 (PE) (极危子类)

  • - 极危,可能野外灭绝 (PEW) (极危子类)

  • 濒危 (EN)

  • 易危 (VU)


  • (列表)





  • (列表)

  • (列表)


低危
  • 近危 (NT)


  • 依赖保育 (CD) (已移除)

  • 无危 (LC)


  • (列表)

  • (列表)




其他类别
  • 数据缺乏 (DD)

  • 未予评估 (NE)


  • (列表)



相关

  •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

  •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




IUCN Red List category abbreviations (version 3.1, 2001)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或稱IUCN紅色名錄,簡稱紅皮書)於1963年開始編製,是全球動植物物種保護現狀最全面的名錄。此名錄由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編製及維護。


IUCN紅色名錄是根據嚴格準則去評估數以千計物種及亞種的絕種風險所編製而成的。準則是根據物種及地區釐定,旨在向公眾及決策者反映保育工作的迫切性,並協助國際社會避免物種滅絕。


主要的物種評估機構有國際鳥盟、世界保护监测中心及IUCN辖下物種存續委員會內的專家團體。總括而言,上述團體所評估的物種數目佔整個紅色名錄接近一半。


IUCN紅色名錄被認定為對生物多樣性狀況最具權威的指標。




目录





  • 1 公佈


  • 2 保護級別


  • 3 相關條目


  • 4 参考文献

    • 4.1 引用


    • 4.2 来源



  • 5 外部連結




公佈




2004年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的封面


2008年更新的紅色名錄。估計總共物種數量有61,259種,評估了總共26,604種物種及2,160亞種(Subspecies)、變種(Variety)、族系(Stock)、亞族(Subpopulation)。


所有已評估物種中,共有16,928種被視為受威脅,當中有8,462種為動物,8,457種為植物,9種為地衣及菇類。


名錄中公佈了共804種自公元1500年起絕種的物種。與2000年公佈的766種比較,增加了38種。


每年都有少量的「絕種」物種再次被發現,被撥入拉撒路物種(Lazarus taxon)(這是個古生物學名詞,指化石記錄中忽隱忽現的物種),或撥入數據缺乏(DD)級別之內。於2002年,絕種物種數量減少至759種,但後來又回升了。



保護級別


2001年,Mace和Lande提出并制定了Mace-Lande物种濒危等级标准(IUCN3.1),IUCN物种生存委员会在此基础上经过反复修改,形成了《IUCN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等级和标准》(Red List Categories and Criteria of Endangered Species)[1]


物種被分類入9個級別,根據數目下降速度、物種總數、地理分佈、群族分散程度等準則分類。詳見保護現狀的描述。




2006年的分類



  • 絕滅EX, Extinct


  • 野外絕滅EW, Extinct in the Wild


  • 極危CR, Critically Endangered


  • 瀕危EN, Endangered


  • 易危VU, Vulnerable


  • 近危NT, Near Threatened


  • 無危LC, Least Concern


  • 數據缺乏DD, Data Deficient


  • 未評估NE, Not Evaluated



1994年的分類


1994年所訂立的準則只有8個級別(IUCN2.3),低危(LR)級別下再有3個子分類:近危(nt)、無危(lc)、保護依賴(cd),2001年準則更改,將上述組別歸入近危(NT)級別。


當討論IUCN紅色名錄,「受威脅」("threatened")一詞是官方指定為以下3個級別的總稱:
極危(CR)、瀕危(EN)及易危(VU)。



相關條目


  •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

  • 保護現狀

  • 已滅絕動物列表

  • 中国保护植物红皮书

  • 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

  •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参考文献



引用




  1. ^ Jiang, Zhigang. Assessing the surviving status of vertebrates in China. Biodiversity Science. 2016, 24 (5): 495–499. doi:10.17520/biods.2016097. 



来源


.mw-parser-output .refbeginfont-size:90%;margin-bottom:0.5em.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ullist-style-type:none;margin-left:0.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ul>li,.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dl>ddmargin-left:0;padding-left:3.2em;text-indent:-3.2em;list-style:none.mw-parser-output .refbegin-100font-size:100%


  • (英文) IUCN, 2008. 全球受威脅物種評論梗概([1],[2]


  • (英文) IUCN, 2001. IUCN红色名录級別及準則(3.1版) (PDF文件)


  • (英文) IUCN, 1994. IUCN红色名录級別及準則(2.3版)


  • (英文) Rodrigues, A.S.L., Pilgrim, J.D., Lamoreaux, J.L., Hoffmann, M. & Brooks, T.M. 2006. The value of the IUCN Red List for conservation. Trends in Ecology & Evolution 21(2): 71-76.



外部連結



  • IUCN紅色名錄

  • The IUCN Red List: A Barometer of Life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The Dalles, Oregon

“Thánh nhọ” Lee Kwang Soo chúc thi tốt, sĩ tử Việt Nam... có dám nhận hay không?

眉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