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
Multi tool useClash Royale CLAN TAG #URR8PPP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 地址 10045 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65號 经纬度 25°02′17″N 121°30′49″E / 25.038064°N 121.513586°E / 25.038064; 121.513586 坐标:25°02′17″N 121°30′49″E / 25.038064°N 121.513586°E / 25.038064; 121.513586 详细信息 其它名称 Taipei First Girls High School学校类别 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校训 公、誠、勤、毅 正、強、淑(日治時期)创校日期 1904年区域 中華民國臺北市中正區校长 楊世瑞(2014年8月1日至今)年级 高一到高三学生人数 (2010年12月)[1] 校別 女校学校网址 http://www.fg.tp.edu.tw
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 (英語譯名:T aipei F irst G irls High School ,縮寫:TFG ),正式簡稱為北一女中 ,非正式簡稱為北一女 、一女中 ,舊稱台北第一高女 。其位於中華民國臺北市中正區的博愛特區,校門口斜對總統府,鄰近司法院、中央氣象局、臺北市立大學。曾為北市六省中之一、台北市三所公立女子高中之一(另外兩所為中山女高、景美女中)。
目录 1 校史 1.1 日治時期 1.2 戰後時期至今 1.3 歷任校長 2 校呼 3 校訓 4 校內建築及景觀 5 特色、傳統 5.1 制服 5.2 班級序 5.3 直屬學姊妹制 5.4 班日 5.5 懷舊盃排球比賽 5.6 學生社團 5.7 桌友 6 知名相關人士 7 籃球校隊戰績 8 組織 9 相關條目 10 腳注 11 外部連結 校史 日治時期 1904年(明治37年),日人籌設「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第三附屬高等女學校 」。 1907年,改名為「臺灣總督府中學校附設高等女學校 」, 1909年9月,改名為「台灣總督府高等女學校 」。 1917年,於臺南設立分校「臺灣總督府高等女學校分校」,稍後獨立設校。即今國立臺南女子高級中學。 1919年,日本內閣發布「台灣教育令」,改名為「公立臺北女子高等普通學校 」。 1921年,改名為「臺北州立臺北第一高等女學校 」。 1922年,「台灣教育」第2次修改頒布,第一高女開始招收台籍女生(日人:台人約47:3),學生必須絕頂優秀、家世顯赫,且通過競試篩選才能就讀。 1923年,台北第一高女率先開辦「女泳隊」,並於翌年開始舉辦臨海教學。 1924年,清水儀六校長帶領學生攀登海拔3952公尺的台灣第一高峰「新高山」(玉山)攻頂成功,北一女學生成為台灣最早登上玉山的女學生。當時在台北新公園,放映學生登山實況的紀錄影片。根據報紙的轉述,前往觀看的市民高達三萬人,在當時造成轟動,並開啟台灣女性登高山活動的風氣之先。[3] 1937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開始實行皇民化運動,全校都籠罩在戰爭的陰影下。學生常要參加勞動服務,並施以學生軍事訓練。 1945年,學校遭到美軍空襲,全校滿目瘡痍。校長伊藤仙藏在巡查校務時不幸殉職。 戰後時期至今 二次大戰結束,遣返日人。政府將學生剩餘一百五十多人的台北第一高女、與剩餘數十人的第二高女、及剩十餘人的第四高女合併為「台灣省立台北第一女子中學 」,設有高中部及初中部。12月12日,國民政府任命胡琬如女士為戰後北一女第一位校長,北一女將此日訂為校慶。
1948年,教育部長朱家驊率團來台視察,將北一女評為全中國39所優良示範中學之一。(台灣有兩校入選,另一所學校為臺中一中。) 1949年,開辦夜間部,至1953年結束。 1950及1960年代間,接收建國中學、師大附中(1983年重新招收女生以前)、市立女中高中部(今台北市立金華國中)等校之最末屆女生。 1952年,制服由白衣黑裙改成綠衣黑裙[4] 。 1954年,增設夜間部初中。 1955年,增設夜間部高中、新店分部(高中、初中)。北一女少數的男性校友,即是就讀新店分部之初中部,制服為綠上衣、卡其褲。 1961年,為配合臺灣省政府教育廳頒佈的「省辦高中,縣市辦初中」政策,停辦初中部。(仍有補校初中) 1964年,新店分部學校易名為臺北縣立五峰初級中學(現新北市立五峰國民中學)。 1967年,臺北市改制為直轄市,同年7月改名「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 」。 1968年,補校初中停招。 1971年,增設空中補校,1973年停招。 1980年,夜間部停止招生。 1983年,開辦數理資優班,為全台灣最早成立的高中資優班之一。 1999年,補習學校改名為進修學校,隔年停招。 2004年,開辦人文社會資優班,為全國最早成立的人文社會資優班之一。 2018年,開辦科學班,與國立臺灣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合作。 歷任校長 日治時期 任別 姓名 就職時間 第一任 尾田信直 1907~1918 第二任 秋吉音治 1919~1921 第三任 清水儀六 1921~1931 第四任 浮田辰平 1931~1937 第五任 松井實 1937~1942 第六任 伊藤仙藏 1942~1945 第七任 三浦武治 1945.6~1945.9
民國時期 任別 姓名 就職時間 備註 第八任 胡琬如 1945.12~1947.8 第九任 王超筠 1947.8~1948.7 第十任 陳士華 1948.8~1949.7 第十一任 江學珠 1949.7~1971 為任期最久、影響最重大的校長,為北一女奠下堅實的基礎以及今日的聲望,以至晚近有將她入祀孔廟之議。 第十二任 鄭璽璸 1971~1978 第十三任 鄧玉祥 1978~1985 第十四任 呂少卿 1985~1990 第十五任 丁亞雯 1990~1996 第十六任 鄭美俐 1996~2000 第十七任 陳富貴 2000~2005 第十八任 周韞維 2005~2009 第十九任 張碧娟 2009~2014 第二十任 楊世瑞 2014~
校呼 校訓 1934年(民國二十三年,昭和九年)第一高女創校三十周年,浮田辰平校長更易校訓「優、強、淑 」為『正、強、淑 』,並泐石立碑。此碑取材溪石,質地堅硬,鐫字靈秀,安置於光復樓入口右方,學生進出均須行禮致敬。在校園中的綠園南端的「公誠勤毅碑」,乃1998年(民國八十七年)創校95周年時鄭美俐校長所置,為名家杜忠誥所書。此石取材安山岩,鐫字虯勁有力。「公誠勤毅 」校訓是1949年(民國三十八年)接掌北一女的江學珠校長所定,表現她重視學子的胸襟器識、涵養操守毅力的教育理念。
校內建築及景觀 光復樓:臺北市定三級古蹟,建於1933年(昭和8年)。與司令台連成一體,是各處室以及高三教室主要所在地。光復樓古色古香,但也陰暗潮濕,甚至相傳有鬼故事。建築呈L形,轉角處在二次大戰期間曾遭轟炸(伊藤仙藏校長即在該處罹難),故該處土質特別鬆軟,整棟建築因此以轉角處為最低點傾斜。傾斜程度在光復樓內,可用肉眼或滾動物體而輕易察覺(以講台最為明顯,即使將它推回靠牆,坐一段時間它仍然會滑出),建築中段的地面亦有裂縫。1999年九二一大地震後,建築物的情況曾引起學生恐慌,但校方請專人探勘後,認為光復樓尚可安全使用無虞,惟加蓋的第四層須拆除。四樓拆除工程於2010年七月開始動工,同年十二月七日正式完工。 至善樓:校內最大的建築物,呈ㄇ字型。地下有二樓,地上有五樓。建築體連接到扇形廣場、中正樓(僅二層樓)及學珠樓、室內溫水游泳池。容納天文科學教學用的天文台及星象室、電腦教室、各自然學科的實驗室、各科視聽教學教室、藝能科教室、高二及高一教室、教師辦公室,地下室有合作社、演講廳、社團練習教室。一至五樓皆有班級教室,五樓另有星象教室、美術教室、地科專科教室,四樓有國文專科教室、咖啡座等其他專科教室、三樓有各實驗室、生物及物理辦公室、專科教室、二樓有電腦教室、實驗室、機研社辦、資訊組,一樓輔導室、公民專科教室、教師會、資源教室、設備組等。地下一樓為合作社,吉他社辦兼軍護教室、游泳池看臺、地下二樓有演講廳、游泳池、停車場、口琴社辦、機房及童軍團部 中正樓:一樓為教師辦公室,二、三樓為高一教室,四樓為高三教室,地下室為臨時圖書館及教師用托兒所。在廢除夜間部及補校之前,二、三、四樓曾為高一日校,與夜間部及補校高一、二學生共同使用,後期中正樓四樓為補校高三教室。於2011年起,因應學珠樓新建工程,原位於地下室的社團教室改為臨時圖書館。 明德樓:明德樓隔著操場,孤懸在校園的另一側,和其他大部分的建築物遙遙相對,與中央氣象局為鄰。為音樂科藝能教室及高一教室,地下室為國樂團練習的場地。1954年,明德樓東棟完工,其興建經費主要來自美援,原本為初中部教室,後為僑生宿舍,後再為教室。1983年明德樓西棟六間教室開始施工,隔年東棟再加整修,形成現在所見的建築。2009年增建電梯,而於2010年完工。 學珠樓:為舊圖書館拆除後,即將取而代之的新圖書資源大樓。為地上六層地下二層之建築。地面以上有圖書館、資訊教室、視聽教室、會議場所等設施,地下室主要作為自習室之用。已於2016年4月19日正式開幕啟用。 金字塔廣場:簡稱金廣,位於ㄇ字型至善樓的中間,地面舖瓷磚。廣場上有藍色的仿玻璃金字塔,可讓陽光傾洩至地下的溫水游泳池水面。 扇形廣場:簡稱扇廣,為各項活動的重要據點。二樓為扇形的會議室。三樓為扇形的陽台,種有許多花草,暱稱空中花園。 活動中心:可容納全校師生的活動中心,是三層樓的建築。同棟建築內附設熱食部,曾有水果部。地下室為樂儀旗隊、舞蹈性社團的雨天練習場地。 操場:北一女雖然是台北市最早擁有PU跑道的公立高中之一。 小綠屋:已有30多年歷史,原為退休同仁聯誼會辦公室,2007年由家長會改建,坐落於菁圃旁邊,古色古香,裡面設置沙發及吧台。現為極光詩社社團辦公室。 菁圃:位於小綠屋的後方,旁為弦樂團、辯論社、漫畫研習社共用社團辦公室及體能訓練室的所在地。 三石正強淑碑:原立於1934年,上銘有「正強淑」三字校訓的漢字及日文字對照。日治時期置於學校正門口小花圃,學生進校門時須向其行禮。現置於竹林內。 公誠勤毅碑:立於1998年。「公誠勤毅」校訓為江學珠校長所訂。 菁圃石:立於1989年。取自詩經「菁菁者莪」,樂見賢才之意。 歷史中的建築景觀
敬學堂:位於圖書館、中正樓、至善樓之間,現已拆除變為維也納森林。為高一及初中部教室,是作家陳若曦、朱天心等老校友在著述中共有的回憶。 舊至善樓:至善樓的前身,曾為夜間部及補校高三之專用教室,後為日間部高三教室。引用「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的巧妙雙關之意,據老校友回憶,此為江學珠校長的構想。後亦曾作為僑生及外縣市生宿舍。舊至善樓晚上總是燈火通明,映在前面露天游泳池的水面上,形成老校友難忘的夜景。 圖書館:三層樓建築。一樓放報紙、工具書及各類型圖書、以及資訊檢索區,二樓為校史室及各類型圖書,三樓有視聽教室、個人視聽座及期刊、剪報等類型資料。北一女是最早啟用線上圖書目錄查詢的台北市公立高中之一。已於2011年7月拆除,將於同地點建新圖書館,並命名為「學珠樓」紀念江學珠校長對學校的貢獻。 特色、傳統 File:與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陳雪屏所題校門.jpg
陳雪屏所題校門。
制服 不同於大部分的學校採用的淺色系上衣,北一女中的制服上衣為獨特又醒目的綠色。下半身則依季節和個人喜好搭配黑色百褶裙或黑色長褲。綠制服來自於民國41年,江學珠校長為安全考量,考慮以綠色上衣代替各校通行的白上衣,但許多老師以顏色太深不好看為由,群起反對。江校長於是召集新店分部跟校本部老師全體票決,結果以一票險勝,是為名噪一時的「一票制服」。迄今,綠制服儼然成為北一女中的象徵,因此學生們常被暱稱為「小綠綠」,學校也有了「綠園」的別稱。
班級序 臺北市三所市立女子高中皆以文字作為班級排序,但各自有不同的文字順序。
一開始的日間部班級: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公、誠、勤、毅、溫、良、恭、儉、讓、禮、樂、射、御、書、數、真、善、莊、敬、嚴、正 。(莊敬嚴正已裁撤,接下來將因應政府政策逐年減班,103年入學減善班,106入學減真班) 忠班為人文社會資優班,溫、良班為數理資優班(1983年成立數學資優班時為勤班),恭班為科學班[1]。 莊(於民國一百年第108屆)、敬、嚴、正班現已裁撤。 夜間部班級:慎、思、明、辨、篤、行、寧、靜。已裁撤。 進修補習學校班級:博、學、審、問、英、勇。已裁撤。 直屬學姊妹制 不同年級的學生,會認學號後四碼相同者(高一時同班同座號)為直屬學姊妹,由學姐主動去「認領」新入學的學妹。 直屬學姊會帶領直屬學妹適應學校生活,並且彼此互相關心,甚至可能因此成為一輩子的好朋友,只因為學號牽起了關係。 在社團及校隊也有學姊妹制,在社團進行幹部交接(通常在5月)後,原本擔任某個幹部的學姊就稱為現任該幹部的學妹的「社團直屬學姊」。 或有些社團會在一開始就用抽籤的方式來決定社團直屬學姊,讓學妹在進入社團後馬上可以有「一對一」的照顧。
班日 每個月會有一次「班日」的活動,由高一學妹主辦,邀請學姊回到班上參加。通常在班日學姊和學妹雙方都會外訂校外餐點和飲料送給對方。班級日的日期是依照班級序來定(例:孝班日為每月二號)。 也有一個「大班日」,大班日是「月份」與「日期」都是班級數字。 (例如:愛班大班日為四月四日)。
懷舊盃排球比賽 為學生自行發起的活動,由高二班際排球比賽的冠軍班主辦,於每年高二班際排球賽結束後舉行。 高二的學生以高一時的班級為單位組成隊伍參加比賽,以聯絡前同班同學之間的感情。
學生社團 北一女中的社團活動興盛,有超過五十個社團,性質各不相同,大略分為以下十類。
自治類
右邊左上逆時針起:北一女校慶紀念徽章:青焰四耀(1996年)、天使之綠(1997年)、醉青凰(1998年)、家政烹飪課(1999年)。右上為1998年北一女樂隊紀念徽章。左邊為2000年北一女畢業生紀念中國結胸花。
成立於1941年,是以統籌班級、社團、學校間良好關係為目標之組織。主辦學校各大小活動:校慶舞會、校慶晚會、社團聯展,以及與建中合辦電影欣賞會,稱「建北聯合電影欣賞會」。每年公開徵稿方式製作校慶紀念品。2009年始與建中聯合開辦「建北聯合特約商家」之活動。 由高三學生組成,負責畢業典禮、畢業紀念冊等相關事務的準備策劃與執行。 為校內接待外賓的正式組織,需經甄選方可加入 學術類社會組
語言傳播社(LC) 辯論社(Debate Club) 圖書資訊社(Library Science Club) 英語研習社(English Study Club) 英語辯論社(English Debate Club) 日本文化研究社(JPFC) 生命研究社 韓國文化研究社 投資理財社(IMM) 雙關幽默研究社 又名冷笑話研究社(冷研)。 於2010年仿造英國UKYP 所創立,著重於時事討論與公民議題。 學術類自然組
機器人研究社 (Robotics Study Club) 以STEM教育為宗旨,注重團隊合作、實踐和整合各科理論。參與國際機器人大賽First Robotics Competition,組成隊伍Team TFG 6191。 為北市六校七社科學聯盟(UCS) 成員(另外六社為:建中科研、建中物研、附中自科、成功自科、中山自科、景美自科)。曾為北一最大型社團之一,後有生研及地科社分支而出。分為數學組、物理組、化學組、生物組、地球科學組、人文社會組、資訊組。 資訊研習社(Information Study Club) 電腦軟體、程式語言等。與建中電研為長期合作夥伴,兩社並稱建北電資研(CKEFGISC) 。 生物研習社(Biology Club, TFGBC) 分為動物組、植物組、分子生物組、醫學組、生態組。與建中生研長期合作,合稱建北生研(CKTFGBC),每年在寒暑假期間合辦建北生研聯合暑訓與寒訓,平日額外社課也常由二社幹部共同教學。 有關天文、大氣、地質、海洋的觀測、儀器等等。與建中天文、中山地科、萬芳地科合稱「北集星」<--!此「集」非彼「極」-->。 卡卡(Quadra)、智慧鐵人競賽練習、各式密碼介紹、多明諾骨牌(Domino)、格格不入(Blokus)、海龜湯......等。 北台灣高中數研聯盟(NMS )成員之一(另外三社為中山數學研究社,市大同數學研究社,永春數學研究社)。
FCI爲Fantastic Club of Inference之縮寫,是一個以Free、Fun、Fantastic爲社團宗旨的新創社團。 少女防火志工、實驗技術訓練、化學化工相關業界參訪等。 106學年度成立,主要研究AI相關的程式製作。 才藝類
為北區聯合九校攝影社 (NUPC)成員(北聯九校:北一女中、中山女高、景美女中、建國中學、師大附中、永春高中、大安高工、新莊高中、中和高中)。 手語社(SLC) 漫畫研習社(CRC) 橋藝社(BC) 弈林社 魔術社(Magic Club) 布袋戲研習社 圍棋社 電影社 點心社(Dessert Club) 美術研究社 綠意生活社(GL) 音樂類
至今為第31屆。為北一女中歷年參加臺北市學生音樂比賽 與全國學生音樂比賽 弦樂合奏組的主要成員來源,屢獲佳績,為校爭光,於104及105學年度連續兩年獲得特優第一名的成績,並於106學年度的臺北市學生音樂比賽再度奪得特優第一名。弦樂社成員也會組成室內樂參與臺北市及全國學生音樂比賽,並屢次獲得佳績及肯定。與建中管弦樂社,中山女中弦樂社,成功高中弦樂社,松山高中弦樂社,松山工農弦樂社等社團組成六校管弦大家庭,共同舉辦迎新、聖誕晚會、寒暑訓、送舊等多元活動,在各樣的活動中增進音樂實力及交流,並培養深厚的革命情感。北一女中弦樂社以對音樂的熱愛為結合的媒介,期許能用音樂的力量感動他人、產生共鳴,發揮音樂抒發情感的功能,屬於沒有學姐妹制度的自由社團,並以溫馨的社團氣氛自豪。 :曾經多次復活,於105學年度全國師生鄉土歌謠比賽二度首演作曲家林松樺的《看一隻鳥仔》榮獲全國特優第二名,並受邀於第56級校友的50重聚演出。以溫馨而無學姐學妹制的社團氣氛為特色。
國樂團 口琴社(Harmonica Club) 吉他社(Guitar Club):自彈自唱的演奏模式。 熱門音樂社(Rock Music Club):由多種樂器(電吉他、電貝斯、爵士鼓、鍵盤……)及人聲共同演奏,以各種曲風展現北一的搖滾魂。與建中熱音、景美熱音、成功音創、中山炫音及附中吉他共同組成的六校熱音大家庭。 流行音樂社(Pop Music Club):以演唱流行歌曲為主流,由學姊教導學妹唱歌技巧並定期進行驗收,社內活動多樣且於各種舞台參與演出,與建國中學、松山高中、景美女中、華江高中四校之流行音樂社結成友社,為「五校流音」,定期聯合舉辦各種活動與表演,包含主辦「流音之星全國高中職歌唱暨創作大賽」。 音樂創作社(MCC) 提供樂器與樂理教學、編曲與創作練習,並引導學妹創作歌曲,所有表演曲目皆為成員原創歌曲。
於2012年創立。 服務類
童軍國際探索社(Scout Troop/Venture Crew/Scouts' International Exploration Club)即童軍團。台北市109團(北一女中躍羚童軍團)包含高中部的行義童軍團及大學學姊組成的羅浮群,為中華民國極少數全由女生組成的行義童軍團。活動多元,除了童軍技能學習、團隊合作活動、童軍精神等傳統童軍內容教學,尚包括野外求生、領導技能、溯溪、跳海、垂降、溜索、露營、海外自助式旅行、國際交流、服務學習等多元活動。目前和大理高中楓之鷹童軍團、雙園國中北極熊童軍團、市立大學附小童軍團共同組成童軍I.E.C聯盟。現由李勇毅團長帶領。 環保義工社 春暉社 童軒康輔社(Kidland Club) 傳愛社 舞蹈類
舞風偏向爵士舞、拉丁舞、現代舞。 舞風結合有氧、街舞、拉丁舞、拳擊。 舞風包括HIP HOP、JAZZ 國際標準舞社(Ballroom Dance Club) 和建中國際標準舞社為友社,合稱建北國標(CTBD),每年都會舉辦聯合舞會。由於許多已畢業校友對建北國標的熱愛,因此紛紛在自己所就讀的大學創建國標社,例如:台大國標。建北國標可說是眾多著名大學國標社的根源。值得一提的是,建北國標是台北市公立高中唯一的國標舞社。
體育類
跆拳社(Tae Kwon Do Club) 棒球社(Baseball Club) 籃乙 籃甲:由體優生組成的籃球隊,常代表北一女中進行校外籃球比賽。 排球隊 民俗體育社(Folk Sports Club) 滑板社(Skate Club) 羽球社(Badminton Club) 樂儀旗隊
隊呼為「北樂北、超群卓越、北樂之光、無遠弗屆」。創立於1959年,由畢學富教練帶領至四十九屆,由黃明豐教練與何康國教授帶領至五十六屆,第五十七屆開始由陳俞州老師、王戰老師、與范家銘教練共同帶領。會視各屆情況設立室內管樂團(Concert Band)。 隊呼為「唯天為大、如日方中、北儀既出、誰與爭鋒」。創立於1963年,從第一屆由余世湘教練執教,後交予楊先鐸教練帶領至第四十七屆。教練楊先鐸先生,於民國100年2月7日,上午四時左右,因肺炎引發多重器官衰竭,病逝於新店耕莘醫院。現任教練林立先生,於民國100年7月接任,從第四十八屆起帶領至今。 隊呼為「北旗北旗、天下無敵、傲視群雄、世界第一」。創立於1998年,隊慶2月2日。主要是以旗、槍、刀、舞紗等道具融合舞蹈來表演。現任教練為畢業之學姐周怡婷學姐,以及建中旗隊教練黃源傑學長。北一女樂儀旗隊是一支馳名海內外的美麗隊伍,不僅在國內重要活動慶典上表演,也經常受邀到世界各國作國際文化交流的巡迴演出。所到之處,不僅吸引眾人目光及贏得各界的掌聲與鼓勵,更讓國際友人對台灣留下美好深刻的印象與回憶。 參與過的國際性演出
1970年 日本萬國博覽會 1977年 亞洲遠東區國際青棒、青少棒比賽開幕式 1981年 明尼蘇達水上節、十一州交流訪問 1986年 南非約翰尼斯堡建堡百年慶 1992年 赴北京、南京、上海和蘇州等進行交流訪問 1995年 美國加州107屆玫瑰花車遊行 1997年 日本東京第30屆銀座祭遊行 1999年 英、法兩國巡迴表演 2005年 美國加州116屆玫瑰花車遊行 2006年 美國獨立紀念230周年國慶遊行 2007年 英國愛丁堡軍樂節 2012年 奧地利中歐管樂節 2013年 法國巴黎音樂節 2014年 奧地利中歐管樂節 2015年 奧地利中歐管樂節暨維也納市政廳前展演活動 由於種種原因,而已經解散的社團:
已不存在之社團
園藝社 三民主義研究社 學術研究社(ARC) 女性研究社 動力機械社 書法社 國畫社 西畫社 視覺造型社 緞帶花社 過去每年會負責設計中國結胸花,並派社員至高一各班教學,讓所有高一將自製中國結畢業胸花,送給高三直屬學姐。 采風詩苑 愛樂社 及幼社 慈幼社 菁圃管理委員會 土風舞社 滑輪社 桌友 在廢除補校前,共用書桌的日校與補校學生互稱桌友。許多人會在抽屜中留下紙條,與桌友交換上課及生活心得。通常日校同學的課本直接放在書桌的抽屜中,走廊上有鐵櫃供補校同學擺放課本,但感情較好的桌友們會各自使用一半,方便彼此上課的需求。 現今選修課為跑班制,同學會把紙條或小零食等等放在桌上送給對方,成為一種默默接受與付出的「小確幸」,也能認識更多朋友。
知名相關人士 校長 家長會長 杜聰明:醫學家,台灣第一位博士,前台大醫學院院長,高雄醫學大學創辦人。前家長會長。 連方瑀:前副總統連戰夫人。前家長會長。教師 陳幸蕙:作家。前國文科教師。 張香華:詩人,作家柏楊夫人。前國文科教師。 蕭 蕭:本名蕭水順。作家。前國文科教師。 洪 鐘:本名洪文治。1970、80年代知名參考書作者。前台北市知名高中補教界國文科教師。前國文科教師。 王秀槐:校友。台大教育學程中心副教授。前英文科教師。 徐道寧:國立清華大學首位女教授、數學系教授,台灣數學教科書首位女性作者。前數學科教師。 劉源俊:前東吳大學校長、物理系教授。前物理科教師。 張仁昌:知名高中參考書作者。前物理科教師。 顏錦福:前立法委員、前台北市議員。前物理科教師。 黃慧生:校友。台北市知名高中化學家教班創辦人及教師。化學科教師。 何鎮楊:知名參考書作者。化學科教師。 林英子:知名參考書作者。生物科教師。 盧荷生:輔仁大學文學院院長、圖書資訊學系教授。前歷史科教師。 尤美雲:1980、90年代知名參考書作者。前歷史科教師。 郎靜山:中國攝影界先驅。前美術科教師。 藍蔭鼎:水彩畫家,作家。北一女戰後初期制服設計者。前美術科教師。 高約拿:作曲家。北一女戰後初期校歌作曲者。前音樂科教師。 劉鳳學:舞蹈學者,台灣師大教授,台藝大教授兼系主任,兩廳院主任。前音樂科教師。 呂赫若:作家。前音樂科教師。 戴遐齡:行政院體育委員會主任委員,前台北市立教育大學教授兼學務長。前體育科教師。籃球校隊戰績 學年度 86學年度 87學年度 88學年度 89學年度 90學年度 91學年度 92學年度 93學年度 94學年度 95學年度 96學年度 97學年度 98學年度 99學年度 100學年度 101學年度 102學年度 103學年度 104學年度 105學年度 106學年度 名次 第七名 第七名 第六名 第五名 第六名 第六名 第四名 第三名 第四名 第三名 第五名 第五名 第五名 第六名 第一名 第三名 第三名 第三名 第五名 第五名 —
組織 行政 行 政 單 位 校長室 內有校長室及秘書室 教學事務處 內有教學組、註冊組、設備組、實驗研究組、特殊教育組 學生事務處 內有生活輔導組、訓育組、社團活動組、體育運動組、衛生保健組 教官室 教官室 輔導處 輔導處 圖書館 內有服務推廣組、資訊媒體組、系統管理師 總務處 內有文書組、庶務組、出納組 人事室 人事室 會計室 會計室
校友會 北一女校友三十年重聚 :每一屆學生畢業三十年,校友會分別於該年的9月及12月,在南加州及台北,舉辦全屆大型重聚。二年後,畢業三十二年的校友滿50歲,校友會在北加州舉辦50歲重聚,以四天三夜輪船旅遊為主。校友畢業三十五年時,華府地區校友會則主辦景點觀光及晚會等重聚活動。台灣北一女校友會 南加州北一女校友會 北加州北一女校友會 大華府地區北一女校友會 中西部北一女校友會 休士頓北一女校友會 亞特蘭大北一女校友會 大紐約地區北一女校友會 綠會:日籍校友在日本成立之校友會,由於日籍校友均年事已高,於百年校慶完成任務後功成身退。 日本北一女校友會 大學校友會:北一女在台灣多數主要大學均有校友會運作。在部分大學成立北一女校友會(例如國立清華大學、部分海外地區),並與友校聯合舉辦活動;在部分大學則與建中共同組成建中北一女校友會(例如國立台灣大學、國立交通大學、國立成功大學、部分海外地區),簡稱建北會。 校友社團 青韵合唱團:北一女中與建國中學校友所組成的青韵合唱團。1973年9月由「臺大建中北一女校友合唱團」改組而來。 北一成功校友國樂團:北一女中與成功高中校友所組成的國樂團,每年八月定期舉辦公演。 北一女中校友交響管樂團:以北一女中樂隊校友所組成的管樂團,於2002年成立並在台北市文化局登記立案,年度音樂會固定於每年8月舉行。相關條目 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校友列表 高級中學 臺北市立大學 台灣日治時期中等學校名單 日台共學制度 單性別教育 其他公立明星女中:中山女中、景美女中、新竹女中、台中女中、嘉義女中、台南女中、高雄女中、彰化女中、基隆女中、蘭陽女中、花蓮女中、台東女中、屏東女中 腳注 ^ 教育部統計處›各校基本資料庫檔案›九十九(2010-2011)學年度>高級中等學校校別資料(不含進修學校)99.12.30(內含教師人數、職員人數、學生人數) ^ 堀野竹松. 創立廿五周年記念. 臺北第一高等女學校校友會、臺北第一高等女學校同窗會. 1929. ^ 《第一高女森富美的玉山行》 - 《中國時報》2008年9月10日。 ^ 北一女中網站-校史-校服篇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
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網站 深藍學生論壇 呼和浩特–北一女中,呼和浩特意指內蒙古的「青城」 北一資研 - 弗基斯特,由資訊研習社架設的BBS站臺北第一高女—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中華民國直轄市定古蹟
臺北市 政府類建築 衙署、機構 城郭、關塞 臺北郵局 · 臺北監獄圍牆遺蹟 · 原臺北北警察署 · 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遞信部 · 臺灣總督府電話交換局 · 原臺灣軍司令部 ·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舊址 · 內湖庄役場會議室 · 陽明山中山樓 · 清代機器局遺構 · 臺北府城北門 · 臺北府城南門 · 臺北府城小南門 · 臺北府城東門 · 芝山岩隘門
宗教類建築 寺廟、教堂 大龍峒保安宮 · 大稻埕霞海城隍廟 · 臺北孔子廟 · 士林慈諴宮 · 芝山巖惠濟宮 · 士林神農宮 · 艋舺龍山寺 · 艋舺清水巖 · 艋舺青山宮 · 艋舺助順將軍廟(晉德宮) · 艋舺地藏庵 · 慈雲寺 · 景美集應廟 · 西本願寺(鐘樓、樹心會館) · 陳德星堂 · 原曹洞宗大本山臺灣別院(東和禪寺)鐘樓 · 觀音禪堂 · 寶藏巖 · 臨濟護國禪寺 · 北投普濟寺 ·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大稻埕教會 · 濟南基督長老教會 · 中山基督長老教會 · 長老教會北投教堂 · 台北清真寺
祠堂、墓葬 碑碣、牌坊 林秀俊墓 · 王義德墓 · 潘宮籌墓 · 白榕蔭堂墓園(白崇禧將軍墓) · 閻錫山墓 · 黃氏節孝坊 · 急公好義坊 · 周氏節孝坊 · 興福庄建塚紀念碑
宅第 義芳居古厝 · 萬華林宅 · 艋舺謝宅 · 內湖郭氏古宅 · 艋舺洪氏祖厝 · 士林潘宅 · 前美國駐台北領事館 · 圓山別莊 · 大稻埕辜宅 · 七海寓所(蔣經國故居) · 陳天來故居 · 芳蘭大厝 · 龍安坡黃宅濂讓居 · 李國鼎故居 · 殷海光故居 · 閻錫山故居 · 孫運璿科技人文紀念館 · 摩耶精舍(張大千園邸) · 國立臺灣大學日式宿舍-青田街7巷2號 · 國立臺灣大學日式宿舍-福州街20、22、26號 · 國立臺灣大學日式宿舍-羅銅壁寓所 · 國立臺灣大學日式宿舍-翁通楹寓所 · 國立臺灣大學日式宿舍-馬廷英故居 · 大稻埕千秋街店屋 · 新芳春茶行 · 齊東街日式宿舍 · 前南菜園日式宿舍 · 福州街11號日式宿舍 · 骨科醫院及住宅 · 鐵道部部長宿舍 · 北投臺灣銀行舊宿舍 · 牯嶺街高等官舍群 · 原臺灣軍司令官官邸 · 錦町日式宿舍-林務局局長舊宿舍 · 總督府山林課宿舍 · 臺灣電力株式會社社長宿舍 · 士林官邸
教育、書院 學海書院(高氏宗祠) · 原臺灣教育會館 · 臺北第三高女(中山女中) · 臺灣大學校門 · 臺北工業學校紅樓(臺北科技大學紅樓) · 原臺灣總督府臺北高等學校(臺灣師範大學講堂、行政大樓、文薈廳、普字樓) · 舊總督府第二師範學校大禮堂(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舊禮堂) · 建國中學紅樓 · 臺北第一高女(北一女) · 原臺北帝國大學(臺灣大學舊圖書館、行政大樓、文學院) · 臺大醫學院舊館 · 臺大法學院(原台北高等商業學校) · 舊高等農林學校作業室(磯永吉紀念室) · 老松國小 · 原建成小學校(臺北市政府舊廈) · 草山教師研習中心
產業設施 臺灣銀行 · 原臺北信用組合(今合作金庫銀行城內分行) · 三井物產株式會社舊廈 · 帝國生命會社舊廈 · 勸業銀行舊廈 · 西門紅樓 · 新富市場 · 松山市場 · 士林公有市場 · 內湖清代採石場 · 臺灣廣播電臺放送亭 · 松山菸廠 · 原臺北酒廠 · 北投穀倉 · 原高砂麥酒株式會社(建國啤酒廠) · 臺糖臺北倉庫 · 機器局第五號倉庫 · 原大阪商船株式會社臺北支店
其他 臺北公會堂 · 自由之家 · 天母白屋(美軍宿舍) · 北投溫泉浴場 · 婦聯總會 · 紫藤廬 · 歸綏街文萌樓 · 紀州庵 · 臺北撫臺街洋樓 · 臺大醫院舊館 · 前日軍衛戍醫北投分院 · 吟松閣 · 草山御賓館 · 原佳山旅館(北投文物館) · 植物園臘葉館 · 南海學園科學館 · 北投不動明王石窟 · 蔡瑞月舞蹈研究社 · 鐵路局台北機廠澡堂 · 臺北水道水源地 · 大稻埕圓環防空蓄水池 · 草山水道系統 · 芝山岩遺址
新北市 政府類建築 衙署、機構 城郭、關塞 前清淡水關稅務司官邸 · 淡水氣候觀測所 · 淡水海關碼頭 · 淡水臺銀日式宿舍 · 滬尾小學校禮堂 · 台北放送局板橋放送所 · 瑞芳四腳亭砲台
宗教類建築 寺廟、教堂 三重先嗇宮 · 新莊文昌祠 · 新莊武聖廟 · 新莊慈祐宮 · 頂泰山巖 · 五股西雲寺 · 淡水福佑宮 · 淡水龍山寺 · 淡水禮拜堂 · 蘆洲保和宮 · 金瓜石神社 · 三峽長福巖
祠堂、墓葬 碑碣、牌坊 吳沙墓 · 枋橋建學碑 · 新莊水道記碑 · 泰山大窠坑新築道路記念碑 · 郭宗嘏墓 · 于右任墓 · 樹林抗日先烈十三公紀念墓園 · 滬尾湖南勇古墓 · 雄鎮蠻煙碑 · 安坑孝女廖氏嬌紀念碑 · 淡水外僑墓園 · 馬偕墓 · 樹林後村圳改修碑及水汴頭
宅第 深坑黃氏永安居 · 深坑黃氏興順居 · 金字碑 · 金瓜石鑛山事務所所長宿舍 · 金瓜石太子賓館 · 淡水日商中野宅 · 淡水重建街14號街屋 · 淡水重建街16號街屋 · 淡水崎仔頂施家古厝 · 淡水街長多田榮吉故居
教育、書院 大觀義學
產業設施 汐止茄苳腳臺灣鐵路遺蹟 · 金瓜石礦業圳道及圳橋 · 菁桐車站 · 碧潭吊橋 · 三峽拱橋
待分類 臺陽礦業公司平溪招待所 · 平溪南無大悲救苦觀世音菩薩碣 · 新店獅仔頭山隘勇線 · 新店臺北菸廠鍋爐間及煙囪 · 瑠公圳引水石硿 · 坪林尾橋 · 虎字碑 · 永和網溪別墅 · 中和瑞穗配水池 · 海山神社殘蹟 · 山佳車站 · 鶯歌汪洋居 · 原英商嘉士洋行倉庫 · 淡水公司田溪橋遺蹟 · 淡水水上機場 · 滬尾水道 · 滬尾偕醫館 · 關渡媽祖石 · 三芝三板橋
桃園市 宗教類建築 寺廟、教堂 壽山巖觀音寺 · 大溪蓮座山觀音寺 · 大溪齋明寺 · 桃園景福宮 · 蘆竹五福宮
祠堂、墓葬 碑碣、牌坊 新屋范姜祖堂 · 龍潭聖蹟亭 · 桃園市忠烈祠 · 八德呂宅著存堂 · 蘆竹德馨堂
宅第 龍潭翁新統大屋 · 大溪簡送德古宅 · 前內政部北區兒童之家院長宿舍 · 楊梅道東堂玉明屋
產業設施 龜崙嶺鐵道橋遺構
其他 白沙岬燈塔
臺中市 政府類建築 衙署、機構 城郭、關塞 臺灣省城儒考棚 · 臺中州廳 · 原臺灣省議會建築 · 內埔庄役場 · 原梧棲官吏派出所及宿舍群 · 泰安舊站 · 追分車站 · 日南車站
宗教類建築 寺廟、教堂 樂成宮 · 萬和宮 · 梧棲真武宮 · 北屯文昌廟 · 大甲文昌祠 · 壹善堂 · 路思義教堂及畢律斯鐘樓
祠堂、墓葬 碑碣、牌坊 臺中林氏宗祠 · 張廖家廟 · 張家祖廟 · 瑞成堂 · 簡氏宗祠 · 邱先甲墓園 · 廖煥文墓 · 吳鸞旂墓園 · 后里賢坂張家祖墓 · 神岡呂汝玉墓園 · 林氏貞孝坊
宅第 社口林宅 · 神岡呂家頂瓦厝 · 聚奎居 · 后里張天機宅 · 清水社口楊宅 · 清水黃家瀞園 · 詔安堂 · 外埔劉秀才宅 · 龍井林宅 · 南陽路逸仙莊69號、南陽路逸仙莊70號 · 臺中刑務所典獄官舍 · 彰化銀行繼光街宿舍
教育、書院 清水公學校 · 磺溪書院 · 筱雲山莊 · 摘星山莊
產業設施 彰化銀行舊總行 · 臺中市火車站附屬設施及建築群(新民街8、10號倉庫) · 潭子農會穀倉
其他 臺中刑務所浴場 · 臺中公園湖心亭 · 積善樓
臺南市 政府類建築 衙署、機構 城郭、關塞 臺灣府城大南門及碑林 · 臺灣府城城垣南門段殘蹟 · 原臺南放送局 · 原臺南運河海關 · 原嘉南大圳組合事務所 · 原臺南刑務所官舍 · 原臺南合同廳舍 · 原臺南公會堂(含吳園) · 原臺南警察署(臺南市警察局)原臺南山林事務所 · · 原臺南州會 · 安平小砲臺 · 原臺灣總督府專賣局臺南支局安平分室 · 運河博物館(原臺南安平海關) · 臺灣府城大東門 · 臺灣府城城垣小東門段殘蹟 · 臺灣府城巽方砲臺(巽方靖鎮) · 原臺南廳長官邸 · 臺灣糖業試驗所 · 原臺灣府城東門段城垣殘蹟 · 原臺南縣知事官邸 · 原臺南州立農事試驗場辦公廳舍 · 原臺南公園管理所 · 原臺灣總督府專賣局臺南支局臺南出張所 · 原臺灣總督府專賣局臺南支局鹽埕分室 · 原安順鹽田船溜暨專賣局臺南支局安平出張所安順鹽分室 · 原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總社辦公室
宗教類建築 寺廟、教堂 風神廟 · 水仙宮 · 擇賢堂 · 陳德聚堂 · 開基武廟原正殿 · 東嶽殿 · 萬福庵照牆 · 臺灣天壇 · 臺南景福祠 · 總趕宮 · 鄭氏家廟 · 法華寺 · 開基靈祐宮 · 臺南報恩堂 · 廣安宮 · 金華府 · 海山館 · 妙壽宮 · 大觀音亭 · 興濟宮 · 西華堂 · 新營太子宮 · 鐵線橋通濟宮 · 月津港聚波亭 · 關子嶺碧雲寺 · 白河大仙寺 · 佳里金唐殿 · 佳里興震興宮 · 學甲慈濟宮 · 善化慶安宮
祠堂、墓葬 碑碣、牌坊 接官亭 · 蕭氏節孝坊 · 全臺吳姓大宗祠 · 德化堂 · 重道崇文坊 · 王姓大宗祠 · 藩府曾蔡二姬墓 · 曾振暘墓 · 藩府二鄭公子墓 · 施瓊芳墓
宅第 臺南石鼎美古宅 · 安平盧經堂厝 · 安平市仔街何旺厝 · 安平海頭社魏宅 · 後壁黃家古厝 · 菁寮金德興藥舖
教育、書院 原臺南高等女學校本館 · 原臺南師範學校本館 · 原臺南長老教女學校本館暨講堂 · 原臺南高等工業學校校舍(成大博物館 · 格致堂 · 物理系館) · 原臺南長老教中學校講堂暨校長宿舍 · 原臺南神學校校舍暨禮拜堂 · 原臺南州立第二中學校校舍本館暨講堂(臺南一中) · 原寶公學校本館 · 原臺南中學校講堂(臺南二中)
產業設施 西市場 · 原臺南州青果同業組合香蕉倉庫 · 原日本勸業銀行臺南支店(土地銀行臺南分行) · 大井頭 · 延平街古井 · 安平蚵灰窯暨附屬建築 · 烏鬼井 · 麻豆總爺糖廠
其他 原臺南武德殿 · 原廣陞樓 · 原臺南大正公園 · 原林百貨店 · 原臺南刑務所合宿 · 原臺南刑務所要道館 · 原臺南神社事務所 · 原臺南愛國婦人會館 · 原英商德記洋行 · 原德商東興洋行 · 原安平港導流堤南堤 · 原臺南州立農事試驗場宿舍群 · 原日軍臺南衛戍病院(成大力行校區內) · 原日軍步兵第二聯隊官舍群 · 原水交社宿舍群暨文化景觀 · 鹽水八角樓 · 保安車站 · 永康三崁店糖廠神社遺蹟
高雄市 政府類建築 衙署、機構 城郭、關塞 打狗英國領事館官邸 · 打狗英國領事館登山古道 · 原高雄市役所(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 高雄州水產試驗場(英國領事館) · 雄鎮北門 · 旗後砲臺 · 旗後燈塔 · 鳳山縣城殘蹟 · 瀰濃東門樓
宗教類建築 寺廟、教堂 九芎林里社貞官伯公 · 楠梓天后宮 · 旗山天后宮 · 旗後天后宮 · 龍肚庄里社真官伯公 · 瀰濃庄里社真官伯公
祠堂、墓葬 碑碣、牌坊 甲仙鎮海軍墓 · 卓夢采墓 · 明寧靖王墓 · 陳中和墓
宅第 西子灣蔣介石行館 · 李氏古宅 · 楊家古厝 · 左營廍後薛家古厝
教育、書院 打狗公學校 · 金瓜寮聖蹟亭 · 旗山國小 · 鳳山舊城孔子廟崇聖祠 · 鳳儀書院 · 舊鼓山國小 · 瀰濃庄敬字亭
產業設施 三塊厝火車站 · 打狗水道淨水池 · 竹寮取水站 · 美濃水橋 · 原烏樹林製鹽株式會社辦公室 · 旗山區農會 · 橋仔頭糖廠
其他 武德殿 · 原岡山日本海軍航空隊編號A1~A16宿舍群(樂群村) · 原愛國婦人會館(紅十字育幼中心) · 龍肚鍾富郎派下夥房、伯公及菸樓
改隸 前臺灣 省立學校分類
八大省工
臺中高工 · 臺北工職 · 新竹工職 · 彰化工職 · 嘉義工職 · 臺南高工 · 高雄工職 · 花蓮工職
八大省商
臺中家商 · 臺北市商 · 松山家商 · 新竹高商 · 彰化高商 · 嘉義高商 · 臺南高商 · 高雄高商
北市六省中
男校
建國中學 · 師大附中 · 成功中學
女校
北一女中 · 北二女中 · 景美女中
臺中四省中
男校
臺中一中 · 臺中二中
女校
臺中女中 · 文華高中
臺南四省中
男校
臺南一中 · 臺南二中
女校
臺南女中 · 家齊女中
以該分類出現時的校名為主,關於該校目前的狀況,請點閱條目瀏覽
臺北市高級中等學校列表
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
中正區、 萬華區
公立
建國高中 · 成功高中 · 北一女中 · 華江高中
私立
強恕高中
大同區、 中山區
公立
中山女高 · 大同高中 · 大直高中 · 明倫高中
私立
大同高中
松山區、 信義區
公立
松山高中 · 永春高中 · 西松高中 · 中崙高中 ·
私立
協和祐德高中
大安區、 文山區
公立
師大附中 · 景美女中 · 政大附中 · 和平高中 · 萬芳高中
私立
東山高中 · 復興實中 · 再興高中 · 靜心中學 · 延平高中 · 大誠高中 · 景文高中
士林區、 北投區
公立
中正高中 · 復興高中 · 陽明高中 · 百齡高中
私立
薇閣高中 · 華興中學 · 十信高中 · 衛理女中 · 泰北高中
內湖區、 南港區
公立
內湖高中 · 麗山高中 · 南湖高中 · 南港高中 · 育成高中
私立
方濟高中 · 文德女中 · 達人女中
停招新生
立人高中 · 中興高中
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
公立
大安高工 · 松山工農 · 木柵高工 · 內湖高工 · 南港高工 · 士林高商 · 松山家商
私立
開南商工 · 華岡藝校 · 育達高職 · 開平餐飲 · 東方工商 · 喬治工商 · 稻江護家 · 稻江高商 · 惇敘工商 · 志仁高中 · 南華高中
綜合型高級中等學校
公立
成淵高中 · 大理高中
私立
靜修女中 · 金甌女中 · 滬江高中
特殊教育學校
公立
臺北啟聰 · 臺北啟智 · 臺北啟明 · 文山特教
國際學校
私立
台北美國學校 · 台北歐洲學校 · 道明外僑學校 · 奎山高中
參見:臺北市高中職列表 · 中華民國高級中學列表 · 中華民國高級職業學校列表 · 中華民國國立高中職列表 · 台灣國際學校列表
臺北市文化資產
古蹟 與 歷史 建築
信義區
國定古蹟
臺北機廠
市定古蹟
松山菸廠 · 白榕蔭堂墓園 (白崇禧將軍墓) · 鐵路局臺北機廠澡堂
歷史建築
松山菸廠─機器修理廠、檢查室、育嬰室 · 蔣渭水墓園 · 臺北機廠總辦公室、客車工場、柴電工場 · 四四南村
文化景觀
戒嚴時期政治受難者墓園
南港區
市定古蹟
王義德墓
歷史建築
南港煙囪 · 松山療養所所長宿舍、南港瓶蓋工廠、南港闕家古厝
松山區
市定古蹟
松山市場
歷史建築
一號糧倉 · 松山國際機場第一航廈
大同區
國定古蹟
臺灣總督府鐵道部(廳舍、八角亭、戰時指揮中心、臺北工場、工務室、電源室、食堂) · 陳悅記祖宅(老師府)
市定古蹟
大龍峒保安宮 · 臺北孔子廟 · 陳德星堂 · 臺北北警察署(今大同分局) · 清代機器局遺構 · 大稻埕圓環防空蓄水池 · 歸綏街文萌樓 · 大稻埕辜宅 · 新芳春茶行 ·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大稻埕教會 · 鐵道部部長宿舍 · 大稻埕千秋街店屋 · 陳天來故居 · 大稻埕霞海城隍廟 · 機器局第五號倉庫 · 臺北市政府舊廈(原建成小學校)
歷史建築
保安街84號順天外科醫院 · 南京西路237號暨迪化街一段2、4、6號店屋 · 六館街尾洋式店屋 · 南京西路255號店屋 · 大龍國小 · 清代機器局第一號工場遺構 · 日新國民小學(原日新公學校)紅樓 · 安西街周宅 · 延平北路二段店屋(共約12項,包含廬山軒、黑美人大酒家、太和堂藥房、太平町店屋、大千百貨) · 十字軒糕餅舖 · 原專賣局臺北後站倉庫 (已拆除) · 蔡合源宅第 · 民樂街4、6、8號、永昌街1號暨民生西路362巷33號店屋 · 波麗路餐廳(本店) · 涼州街108號店屋 · 西寧北路65、67號店屋 · 李臨秋故居 · 迪化街一段店屋(共約25項,含廣和堂藥舖、泰興漆行、張協成石廠、原周進春茶行) · 鐵路局局長宿舍 · 鐵路局北淡線(圓山站)宿舍 · 有記茶行
中正區
國定古蹟
中正紀念堂(以「臺灣民主紀念園區」之名義登錄) · 臺北賓館 · 專賣局 · 行政院大廈 · 台北州廳(今監察院) · 臺北府城─北門、東門、南門、小南門 · 臺灣總督府博物館 · 總統府 · 司法大廈 · 嚴家淦先生故居 · 大同之家(含網球場) · 自由之家
市定古蹟
濟南基督長老教會 · 原曹洞宗大本山臺灣別院(東和禪寺)鐘樓 · 臺大醫學院舊館 · 觀音禪堂 · 臺北酒廠 · 原臺灣軍司令官官邸 · 南海學園科學館 · 原臺灣教育會館 · 建國中學紅樓 · 欽差行臺 · 帝國生命會社舊廈 · 臺灣總督府電話交換局 · 原臺灣軍司令部 · 紀州庵 · 骨科醫院及住宅 · 臺大醫院舊館 · 臺灣電力株式會社社長宿舍 · 臺北撫台街洋樓 · 臺北公會堂(臺北中山堂) · 臺北高等商業學校 · 臺北郵局 · 臺北水道水源地 · 寶藏巖 · 李國鼎故居 · 牯嶺街高等官舍群 · 前南菜園日式宿舍 · 福州街11號日式宿舍 · 國立臺灣大學日式宿舍-福州街20、22、26號 · 黃氏節孝坊 · 急公好義坊 · 臺灣廣播電臺放送亭 · 台北植物園腊葉館 · 原臺北信用組合 · 勸業銀行舊廈 · 臺灣銀行 · 臺北第一高女 · 孫運璿科技人文紀念館 · 婦聯總會 · 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遞信部 · 三井物產株式會社舊廈 · 齊東街日式宿舍
歷史建築
菊元百貨 · 國父史蹟館 · 原樟腦精製工場 · 臺北酒廠-四連棟、米酒作業廠 · 前南菜園日式宿舍(共3項) · 公賣局球場 ·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 國立中央圖書館舊址 · 獻堂館 · 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 國立歷史博物館 · 延平南路45號 · 三井物產株式會社舊倉庫 · 新生北路三段62巷24號及27號 · 杭州南路一段75號日式宿舍 · 蒲添生故居 · 明星咖啡館 · 海軍將官官舍 · 國立臺灣大學日式宿舍-方東美寓所、戴炎輝寓所、戴運軌寓所、潮州街9號、銅山街4號 · 孫運璿濟南路寓所 · 濟南路二段25、27號日式宿舍 · 原警察局中正二分局 · 汀州路台鐵舊宿舍 · 幸町日式宿舍-臨沂街27巷1號 · 臺鐵舊宿舍─臨沂街63巷19號 · 衡陽路54、56、58、60號店屋 · 原辰馬商會本町店鋪(彰化銀行臺北分行) · 峰圃茶莊 · 金山南路一段30巷12號日式宿舍 · 第一外科診所 · 齊東街日式宿舍(共7項)
中山區
市定古蹟
圓山別莊 · 前美國大使官邸 · 蔡瑞月舞蹈研究社 · 建國啤酒廠 · 中山基督長老教會 · 七海寓所 · 臨濟護國禪寺 · 臺北第三高女(中山女中) ·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舊址
歷史建築
中山橋 (已拆除) · 太原五百完人紀念建築群 · 建國啤酒廠-釀造大樓、儲酒室、包裝工場 · 劍潭寺 · 鐵路局機務段員工連棟宿舍(共15項) · 明石元二郎鳥居及鎌田正威鳥居 · 林安泰古厝
北投區
市定古蹟
長老教會北投教堂 · 北投溫泉浴場 · 北投穀倉 · 吟松閣 · 北投文物館 · 北投不動明王石窟 · 前日軍衛戍醫院北投分院 · 草山水道系統 · 北投臺灣銀行舊宿舍 · 北投普濟寺 · 周氏節孝坊 · 草山教師研習中心 · 陽明山中山樓
歷史建築
北投梅庭 · 農禪寺 · 章嘉活佛舍利塔塔蹟 · 北投賴氏祖祠 · 草山行館 · 青邨圓講堂 · 竹子湖蓬萊米原種田事務所 · 青邨國建館 · 新北投車站
內湖區
市定古蹟
內湖庄役場會議室 · 林秀俊墓 · 內湖郭氏古宅 · 內湖清代採石場
歷史建築
十四份圳舊水閘門 · 五分吊橋 · 原內湖庄役場 (已拆除) · 內湖路統制倉
萬華區
市定古蹟
·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城區部文教大樓 · 朝北醫院 · 艋舺助順將軍廟(晉德宮) · 新富市場 · 西本願寺(鐘樓、樹心會館) · 艋舺洪氏祖厝 · 臺糖台北倉庫 · 慈雲寺 · 萬華林宅 · 老松國小 · 艋舺謝宅 · 西門紅樓 · 艋舺龍山寺 · 艋舺地藏庵 · 學海書院(今高氏宗祠) · 艋舺青山宮 · 艋舺清水巖祖師廟
歷史建築
西本願寺輪番所,遺跡(參道、本堂、御廟所) · 剝皮寮歷史建築群 · 章太炎故居 · 漢口街二段125號店屋 · 仁濟療養院 · 西寧南路14-3號店屋 · 艋舺王宅二進遺構
士林區
國定古蹟
士林官邸
市定古蹟
天母白屋(美軍宿舍) · 士林潘宅 · 士林慈諴宮 · 士林公有市場 · 草山御賓館 · 閻錫山墓 · 閻錫山故居 · 摩耶精舍(張大千先生紀念館) · 芝山岩惠濟宮 · 芝山岩遺址 · 芝山岩隘門 · 潘宮籌墓 · 原八芝蘭公學校講堂 · 士林神農宮
歷史建築
陽明山美國在臺協會宿舍(原美援運用委員會宿舍) · 陽明山美軍俱樂部 · 山仔后前美軍宿舍 · 臺灣省農業試驗所分所長宿舍 · 士林神農宮(芝蘭廟) · 菁山路72巷20弄6號(巫雲山莊) · 陽明山美軍福利社 · 士林公會堂
文山區
市定古蹟
景美集應廟 · 興福庄建塚紀念碑
歷史建築
革命實踐研究院院舍、司令臺 · 賴氏萬壽塔 · 景美福興宮
大安區
市定古蹟
臺灣師範大學原高等學校校舍(講堂、行政大樓、文薈廳、普字樓) · 舊總督府第二師範學校大禮堂(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舊禮堂) · 龍安坡黃宅濂讓居 · 義芳居古厝 · 芳蘭大厝 · 舊高等農林學校作業室 (磯永吉紀念室) · 臺北工業學校紅樓 · 紫藤廬 · 台北清真寺 · 殷海光故居 · 臺灣大學原帝大校舍(舊圖書館、行政大樓、文學院) · 臺灣大學校門 · 總督府山林課宿舍 · 臺北監獄圍牆遺跡 · 錦町日式宿舍─林務局局長舊宿舍 · 國立臺灣大學日式宿舍(共4項,含羅銅壁寓所、馬廷英故居、翁通楹寓所)
歷史建築
臺北市福景宮 · 和平東路一段187號 · 國立臺灣大學日式宿舍(約4項,含丁觀海、丁肇中寓所) · 臺灣大學公共宿舍 · 舊總督府第二師範學校小使室及便所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舊琴房) · 臺鐵舊宿舍─濟南路三段15號 · 臺大農業陳列館 · 下內埔營舍 · 總督府山林課宿舍群(共4項) · 錦町日式宿舍群 · 梁實秋故居 · 青田街7巷8號 · 青田街8巷10號 · 青田街9巷4、6、8號
其他 臺北市文化資產列表
高中籃球聯賽(HBL) 甲級女生組冠軍學校
1990年以前 1991-2000年 1991 中華高中 · 1992 金甌女中 · 1993 金甌女中 · 1994 淡水商工 · 1995 淡水商工 · 1996 淡水商工 · 1997 金甌女中 · 1998 穀保家商 · 1999 中華高中 · 2000 南山高中
2001-2010年 2001 金甌女中 · 2002 淡水商工 · 2003 淡水商工 · 2004 金甌女中 · 2005 淡水商工 · 2006 海山高中 · 2007 海山高中 · 2008 海山高中 · 2009 普門高中 · 2010 淡水商工
2011年至今 2011 滬江高中 · 2012 北一女中 · 2013 永仁高中 · 2014 永仁高中 · 2015 淡水商工 · 2016 淡水商工 · 2017 普門高中 · 2018 普門高中
M,9JfOocumnbUY3FRDlHA,t5CdqVfl 1F,pUG0a YwIt99a4VmutSlN9W,JGrh65ST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The Dalles, Oregon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This article is about the city in Oregon. For the nearby geological formation, see Celilo Falls. For other uses, see Dalles. Not to be confused with the town of Dallas, Oregon. City in Wasco County The Dalles City The Dalles and the Columbia River in November 2008 Flag Seal Motto(s): "Cognito timor Vincit" (Latin), "Knowledge Conquers Fear" (English) Location in Oregon Coordinates: 45°36′4″N 121°10′58″W / 45.60111°N 121.18278°W / 45.60111; -121.18278 Coordinates: 45°36′4″N 121°10′58″W / 45.60111°N 121.18278°W / 45.60111; -121.18278 County Wasco County Incorporated 1857 Government • Mayor Stephen Elliott Lawrence (D) [1] [2] Area [3] • Total 6.61 sq mi (17.12...
Clash Royale CLAN TAG #URR8PPP 영화 미래의 미라이 다시보기 (2018) 다운로드 링크 무료보기 클릭 링크 → https://bit.ly/2IpD1bZ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영화 다운로드 2018 무료영화 ...
Giới giải trí có không thiếu những câu chuyện cổ tích về những mối tình nghệ sĩ – người quản lý. Hầu như họ đều yêu thương nhau từ sự đồng cảm, từ thời gian, từ "lâu ngày sinh tình". Cổ Cự Cơ, Trương Chấn, Trương Vỹ đều là những người đàn ông đã yêu và kết hôn với người quản lý xinh đẹp. Trong khi Tiêu Kính Đằng vẫn úp mở còn Trương Bân Bân lại hoàn toàn phủ nhận. 1. Tiêu Kính Đằng Mới chỉ hợp tác một thời gian ngắn, Tiêu Kính Đằng và người quản lý tên Lâm Hữu Tuệ (Summer) đã vướng phải tin đồn hẹn hò. Khi đó, Summer vừa chia tay với người bạn trai xã hội đen, còn Tiêu Kính Đằng vẫn đang độc thân, cặp đôi đến với nhau vì những sự đồng cảm trong tâm hồn. Summer từng chia sẻ về nam ca sĩ họ Tiêu: "Tính cách của anh ấy vẫn luôn quan tâm người khác, có đôi khi còn có thể cùng nhau lái xe, cùng ăn một bát mỳ gói". Tiêu Kính Đằng và Lâm Hữu Tuệ (Summer). Summer hơn nam nghệ sĩ tới 13 tuổi, từng là bạn gái của một ông trùm xã hội đen Tuy chưa từng xác nhận tình cảm trước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