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牛羚
Clash Royale CLAN TAG#URR8PPP
藍牛羚 | ||||||||||||||||||
---|---|---|---|---|---|---|---|---|---|---|---|---|---|---|---|---|---|---|
保护状况 | ||||||||||||||||||
无危(IUCN 3.1)[1] | ||||||||||||||||||
科學分類 | ||||||||||||||||||
| ||||||||||||||||||
二名法 | ||||||||||||||||||
Boselaphus tragocamelus (Pallas, 1766) |
藍牛羚(學名:Boselaphus tragocamelus)是印度中部及北部和巴基斯坦東部最為普遍的野生動物。牠們是亞洲最大的羚羊,但成年的公羚卻像牛。
目录
1 特徵
2 分佈
3 棲息地
4 習性
5 保育狀況
6 參考
7 外部連結
特徵
藍牛羚肩高1.2-1.5米及長1.8-2米。牠們的尾巴長40-45厘米。成年的藍牛羚一般重120-240公斤;幼牛出生時重約13.6-15.9公斤。妊娠期為8星期,超過60%出生的都是孖胎,但也有生1-3頭幼牛的。牠們要到18個月大才達至性成熟,壽命為21歲。
藍牛羚的腳很幼,身體結實,由肩膀起一直向下斜。頭部窄長,有兩隻小圓角,稍為向前傾。公牛的角一般長21.6-25.4厘米。牠們的頸上有豎起的鬃毛。
雌羚的毛較短及呈黃褐色。公羚的毛色會一直變深色至成年的灰藍色。牠們兩頰上有白點,唇邊有白斑。牠們頸上有白色圍繞,沿腹部有白色斑紋一直延伸至後部。
藍牛羚的群落大小約有4-20頭,可以是單一性別或混合的,而年老的公羚有時會是獨居的。
分佈
藍牛羚分佈在由喜瑪拉雅山至卡納塔克邦的印度北部平原,與及吉爾森林國家公園(Gir Forest National Park)及巴基斯坦東部橫跨拉賈斯坦邦至阿薩姆邦和西孟加拉邦。在尼泊爾,牠們疏落的分佈在南部低地。牠們在中印度的數量每平方公里約為0.07頭。歷史紀錄上指牠們曾分佈在印度南部,但有可能流落野生的群落。
藍牛羚於1920年代被帶到美國德克薩斯州。經年有很多逃脫了人的飼養,並在南部出沒。
棲息地
藍牛羚是日間活動的,棲息在草原及林地,主要吃草、葉子、芽及果實。
在野外,雌羚和幼羚會聚成15頭的群落,而公羚多是獨居的。公羚於冬天會聚成30-100頭的群落。牠們會避開茂密的森林,喜歡棲息在草原及有叢林的小山。牠們很少會橫渡沼澤。
習性
藍牛羚很多時會與印度黑羚一起在遼闊的平原出沒,但很少會與花鹿或豚鹿一起。花鹿和豚鹿的體型較細小,一般會與較大的藍牛羚保持距離。水鹿經常會在山區和森林中出沒,很少會與藍牛羚一起生活。
藍牛羚的天敵是老虎及獅子。豹並不足以殺死成年的藍牛羚,故會以幼羚為目標。
藍牛羚缺水下可以生存幾天,但牠們也會選擇近水源的地方生活。沙漠最初影響著牠們的分佈,但因灌溉的運河及開挖水井,令牠們可以在焦特布爾等沙漠地區生存。
藍牛羚一般會在同一地方大解。
保育狀況
藍牛羚的估計數量約為10萬頭。在美國亞拉巴馬州及德克薩斯州都有從飼養中走失的野生群落。德克薩斯州估計就有15000頭藍牛羚。
藍牛羚像其他印度的動物,是車禍下的犧牲者,在印度北部的公路中很多時都可以見到牠們的屍體。牠們的主要威脅就是人類的發展。
現時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將牠們列為無危。[1]
參考
^ 1.01.1 Boselaphus tragocamelus.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0.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2008.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藍牛羚 |
- The Mammals of Texas - Online Edition
- Ultimate Ungulates Page
- Nilgai in Harya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