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直奉戰爭

Multi tool use
Multi tool use

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Clash Royale CLAN TAG#URR8PPP








第二次直奉戰爭

民國軍閥戰爭的一部分






日期1924年9月15日—11月3日
地点中國北方
结果
直敗,馮玉祥政變,奉系控制北洋政府
参战方

Flag of China (1912–1928).svg 直系

Flag of China (1912–1928).svg 奉系
指挥官和领导者

吳佩孚

張作霖

第二次直奉戰爭,中華民國發生於1924年9月15日至11月3日的一場內戰,以奉勝直敗收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奉系与沪浙皖系、广东孙中山、冯玉祥国民军联手对抗直系把持的中央政府。所以该场战争也是一场联合反直战争。战争的结果是直系把持的中央政府被推翻。




目录





  • 1 过程

    • 1.1 北线


    • 1.2 北京政变


    • 1.3 南线


    • 1.4 结果



  • 2 评价


  • 3 图集


  • 4 相关条目


  • 5 参考文献




过程



北线


第一次直奉戰爭結束,直系軍閥取得政權,並企圖以武力統一中國。1924年9月,直系江蘇軍閥齊燮元與皖系浙江軍閥盧永祥爆發江浙戰爭。1924年9月15日,奉系軍閥張作霖以響應江浙戰爭為由,聚集十五萬大軍,分兩路向直系地盘山海關、赤峰、承德發起進攻。直系吳佩孚任「討逆軍總司令」,以二十萬人應戰,彭壽莘為第一軍總司令,王懷慶為第二軍總司令。一開戰奉軍如入無人之境,10月9日佔赤峰,兩軍在山海關爭奪激烈。吳佩孚於11日親赴山海關督戰。



北京政变


由於直系馮玉祥與吳佩孚不和,開戰後王懷慶初敗,馮在古北口按兵不前,馮玉祥與張作霖、段祺瑞締結密約,10月23日馮與孫岳發動「北京政變」,倒戈進京,軟禁曹錕,逼其弟曹銳自殺,驅逐紫禁城中的遜清皇室,宣佈成立「國民軍」,並邀孫中山北上,欲以孫中山主持政事,段祺瑞主持軍事。


在前線督戰的吳佩孚虽料有今日,但仍聞訊大驚,率兵一部回救北京,並急調江浙各省直軍北上馳援,奉軍由冷口突入長城,直軍後路被截,吳佩孚指揮的直軍敗於馮玉祥之手,山西督理閻錫山出兵京漢鐵路,占石門,山東皖系將領鄭士琦出兵津浦鐵路,占德州,阻止鄂豫直系援軍北上。吳佩孚受奉、馮兩面夾攻,在華北的主力全部覆滅,段祺瑞派人給吳佩孚送了一封信,要吳佩孚趕快從塘沽離去,11月3日上午11點,吳率殘部兩千餘人自塘沽登軍艦南逃,回到長江流域,繼續偏安一隅。



南线


为策应奉皖攻直,广东国民党9月18日发表《北伐宣言》,20日孙中山韶关誓师,然后分兵两路向湘赣进发。10月10日广州发生商团叛乱,孙率军回师广州。10月15日平息叛乱,北伐军继续取道江西北上,10月23日发生北京政变,孙中山下令停止前进。



结果


張作霖、馮玉祥等在曹家花園召開的天津會議,決議成立中華民國執政府與善後會議以取代國會,並推段祺瑞為「中華民國臨時執政」,統總統與總理之職,孫中山於此時尚在来京途中,政權落入奉系軍閥手中。



评价


第二次直奉戰爭規模與影響均比第一次浩大,其中更歷經黃渡瀏河戰鬥、宜興戰鬥、慶元戰鬥、江山戰鬥、松江戰鬥、楊村戰鬥等等數場大型戰役。



图集


1924年5月10日《东方杂志:直奉战争》刊登了以下直奉战争要人图片。


直军将领


奉军将领



相关条目




  • 直奉戰爭

  • 第一次直奉战争

  • 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時期內戰戰鬥列表


参考文献




dx6b32QSRCgZCxYFRJBdtB9,qWuvGVQqL0RfD
YDwZMlvhEI,DKbg,YEnOz5u0J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The Dalles, Oregon

영화 미래의 미라이 다시보기 (2018) 다운로드 링크 무료보기

Chuyện tình của sao nam Cbiz đem lòng yêu quản lý: Người tìm được chân ái, kẻ vẫn chưa chịu thừa nhậ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