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一號

Multi tool use
Multi tool use

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Clash Royale CLAN TAG#URR8PPP






馬克一號左面部份




馬克一號右面部份




輸出入控制單元


馬克一號Mark I)是美國第一部大尺度自動數位電腦,被認為是第一部萬用型計算機。它的生产和设计者给它起的名字是全自動化循序控制計算機Automatic Sequence Controlled Calculator,缩写为ASCC),马克一号是它的用户哈佛大學给它起的名字。


這部機電式ASCC是由IBM的霍華德·艾肯所設計的,在1944年8月7日搬到哈佛大學。馬克一號的特點為全自動運算。一旦開始運算便無須人為介入。馬克一號是第一部被實作出來的全自動電腦,同時與當年的其他電子式電腦相比它非常可靠。大家認為「這是現代電腦時代的開端」以及「真正的電腦時代的曙光」。


ASCC是由開關、繼電器、轉軸以及離合器所構成。它使用了765,000個元件以及幾百哩長的電線,組裝大小為16公尺(51呎)長,2.4公尺(8呎)高,2呎深。重達4500公斤(5短噸)。其基本計算單元使用同步式機械,所以它有一跟長15公尺(50呎)的傳動軸,並由一顆4千瓦的馬達所驅動。馬可一號可以儲存72組數據,每組數據有23位十進位數字。每秒可執行3次加法或是減法。一個乘法則須6秒,一個除法須15.3秒,計算一個對數或是一個三角函數需花費超過一分鐘。


馬克一號藉由打卡紙讀取、執行每一道指令。它沒有條件分支指令。這表示需要複雜運算的程式碼會很長一串。迴圈的完成需利用打卡紙頭尾相接的方式。這種程式碼與資料分開放置的架構就是眾所皆知的「哈佛架構」。計算機先驅葛麗絲·霍普是馬克一號的程式設計員。


在捐贈儀式上,艾肯沒有提到IBM對於設計與製造這部電腦的參與,IBM對此很不滿,因此與艾肯分道揚鑣。IBM將這部電腦命名為ASCC但隨後哈佛大學與艾肯將它改為馬克一號。IBM之後去製造了另一部電腦SSEC。


馬克一號之後有馬克二號(在1947年或是1948年),馬克三號/ADEC(1949年九月)以及哈佛馬克四號(1952年),全都是艾肯的工作成果。馬克二號是馬克一號的效能增進版,但也是由機電繼電器所構成。馬克三號部分採用電子元件,而馬克四號就全部改用電子元件了,也就是固態元件。馬克三號與馬克四號使用磁鼓記憶體,馬克四號同時也有使用磁芯記憶體。馬克二號與馬克三號搬到維吉尼亞州的Dahlgren基地給美國海軍使用,馬克四號留在哈佛大學並且給了美國空軍使用。


馬克一號最終還是被拆解了,但有一部分留在哈佛大學的Cabot Science Center。



參見


  • 哈佛架構


参考资料


Walter Isaacson. THE INNOVATORS:How a Group of Hackers, Geniuses, and Geeks Created the Digital Revolution. Amazon.com: Simon & Schuster. 2014. ISBN 1-476-70869-X. 






tkF4OZCc jMsvS43UnqZbe42b3ZzVx,f0lmifaS6LFF5rsEPTPUeR bJE,n3M4qXqW,m28 DC7gXZzBWtPx,I6u5MeAgKL,ryk C
3,FZvbjMS121gr2FxwXFRCR7g1KqnHt OYyc 4FhCg QHFkuTwHc,fQMXBsLij7v0hD5Q8zJ440fAKdlxLcaYJh yazuUV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The Dalles, Oregon

영화 미래의 미라이 다시보기 (2018) 다운로드 링크 무료보기

Chuyện tình của sao nam Cbiz đem lòng yêu quản lý: Người tìm được chân ái, kẻ vẫn chưa chịu thừa nhậ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