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一號

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Clash Royale CLAN TAG#URR8PPP






馬克一號左面部份




馬克一號右面部份




輸出入控制單元


馬克一號Mark I)是美國第一部大尺度自動數位電腦,被認為是第一部萬用型計算機。它的生产和设计者给它起的名字是全自動化循序控制計算機Automatic Sequence Controlled Calculator,缩写为ASCC),马克一号是它的用户哈佛大學给它起的名字。


這部機電式ASCC是由IBM的霍華德·艾肯所設計的,在1944年8月7日搬到哈佛大學。馬克一號的特點為全自動運算。一旦開始運算便無須人為介入。馬克一號是第一部被實作出來的全自動電腦,同時與當年的其他電子式電腦相比它非常可靠。大家認為「這是現代電腦時代的開端」以及「真正的電腦時代的曙光」。


ASCC是由開關、繼電器、轉軸以及離合器所構成。它使用了765,000個元件以及幾百哩長的電線,組裝大小為16公尺(51呎)長,2.4公尺(8呎)高,2呎深。重達4500公斤(5短噸)。其基本計算單元使用同步式機械,所以它有一跟長15公尺(50呎)的傳動軸,並由一顆4千瓦的馬達所驅動。馬可一號可以儲存72組數據,每組數據有23位十進位數字。每秒可執行3次加法或是減法。一個乘法則須6秒,一個除法須15.3秒,計算一個對數或是一個三角函數需花費超過一分鐘。


馬克一號藉由打卡紙讀取、執行每一道指令。它沒有條件分支指令。這表示需要複雜運算的程式碼會很長一串。迴圈的完成需利用打卡紙頭尾相接的方式。這種程式碼與資料分開放置的架構就是眾所皆知的「哈佛架構」。計算機先驅葛麗絲·霍普是馬克一號的程式設計員。


在捐贈儀式上,艾肯沒有提到IBM對於設計與製造這部電腦的參與,IBM對此很不滿,因此與艾肯分道揚鑣。IBM將這部電腦命名為ASCC但隨後哈佛大學與艾肯將它改為馬克一號。IBM之後去製造了另一部電腦SSEC。


馬克一號之後有馬克二號(在1947年或是1948年),馬克三號/ADEC(1949年九月)以及哈佛馬克四號(1952年),全都是艾肯的工作成果。馬克二號是馬克一號的效能增進版,但也是由機電繼電器所構成。馬克三號部分採用電子元件,而馬克四號就全部改用電子元件了,也就是固態元件。馬克三號與馬克四號使用磁鼓記憶體,馬克四號同時也有使用磁芯記憶體。馬克二號與馬克三號搬到維吉尼亞州的Dahlgren基地給美國海軍使用,馬克四號留在哈佛大學並且給了美國空軍使用。


馬克一號最終還是被拆解了,但有一部分留在哈佛大學的Cabot Science Center。



參見


  • 哈佛架構


参考资料


Walter Isaacson. THE INNOVATORS:How a Group of Hackers, Geniuses, and Geeks Created the Digital Revolution. Amazon.com: Simon & Schuster. 2014. ISBN 1-476-70869-X.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The Dalles, Oregon

眉山市

清晰法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