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

Multi tool use
Multi tool use

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Clash Royale CLAN TAG#URR8PPP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جمهوری اسلامی ایران
Jomhuriye Eslâmiye Irân




伊朗国旗

国旗



coat_alt

国徽





格言:
"استقلال، آزادی، جمهوری اسلامی‎"
"Esteqlâl, Âzâdi, Jomhuriye Eslâmi"
“独立,自由,伊斯兰共和国”
(实际情况)[1]



国歌:مهر خاوران
Mehre Xâvarân
《东方的太阳》



伊朗的位置

伊朗的位置
首都
及最大城市

德黑兰
官方语言
波斯语
宗教

官方:
伊斯兰教什叶派
其他认可宗教:
  • 伊斯兰教逊尼派

  • 基督教

  • 犹太教

  • 琐罗亚斯德教


政府
法定:
伊斯兰共和国
事实:
神权与共和政治混合;
政教合一;
单一制;
总统制共和国;
由最高领袖领导[2]


• 最高领袖

阿里·哈梅内伊
• 总统

哈桑·鲁哈尼
立法机构
伊斯兰议会
建立


• 伊斯兰共和国

1979年4月1日
• 现行宪法

1979年10月24日
• 宪法修正案

1989年7月28日
面积
• 总计

1,648,195 km2(第18名)
• 水域率

0.7 %
人口
• 2017年估计

79,115,000 [3](第18名)
• 密度

48/km2(第162名)

GDP(PPP)

2018年估计
• 总计

17,490亿美元[4](第18名)
• 人均

21,241美元[4]

GDP(国际汇率)

2017年估计
• 总计

4,383亿美元[4](第27名)
• 人均

5,383美元[4]
基尼系数
0.374[5](2013年)

人类发展指数
 0.798[6](2017年)
 · 第60名
货币
里亚尔(﷼)(IRR)
时区
UTC+3:30(IRST)
• 夏令时

UTC+4:30(IRDT)
日期格式
yyyy/mm/dd(伊朗曆)
行驶方位
靠右行驶
电话区号
+98
ISO 3166码
IR
互联网顶级域
  • .ir

  • ایران.



伊朗的位置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波斯語:جمهوری اسلامی ایران,拉丁字母转写:Jomhuriye Eslâmiye Irân),通称伊朗(波斯語:ایران [ʔiːˈɾɒn]  (發音)),1501年之前很长一段历史时间称波斯[7],位于西亚,為中东國家,其中北部紧靠裏海、南瀕波斯灣和阿拉伯海。伊朗东邻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东北部与土库曼斯坦接壤,西北与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以及國際上屬阿塞拜疆的纳希切万自治共和国为邻,西接土耳其和伊拉克 (庫爾德斯坦)。国土面积为1,648,195平方公里,国土主要位于伊朗高原上,气候较为干燥,伊朗人口约7868万人,为多民族国家,其主体民族为波斯人,约占总人口的52%,其余有阿塞拜疆人、库尔德人、阿拉伯人等。官方语言为波斯语。伊斯兰教什叶派的十二伊玛目宗(信众超过全国人口的90%)为伊朗国教,宪法承认的其余教派有伊斯兰教逊尼派、祆教、犹太教、基督教等。首都為德黑兰。


伊朗古称波斯,在公元前28世纪建立的古埃兰王国和之后建立的米底王国是伊朗高原文明的发源地。到公元前550年,由居鲁士大帝建立了大一统的古代大帝国波斯帝国。公元7世纪中叶,波斯的萨珊王朝被阿拉伯征服,包括伊朗高原的中东地区开始伊斯兰化,而曾占统治地位的祆教则日渐式微。近代,波斯逐渐沦为英国和俄国的半殖民地,1925年,巴列維王朝建立,二戰后,国王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逐渐摆脱英、苏两国对伊朗的控制,奉行亲美政策,国家经济建设获得较大发展,在中东地区获得了较大的影响力。1979年初,鲁霍拉·穆萨维·霍梅尼领导的伊斯兰革命爆发,王朝政权被推翻,成立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同年底发生美国驻伊使馆人质事件,伊朗轉為反美的先鋒,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交恶。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实行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伊斯兰教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担任非常重要的角色,最高领袖是国家的最高领导人,由伊斯兰教神职人员组成的专家会议选举产生,霍梅尼为首任最高领袖,现任最高领袖为赛义德阿里·侯赛尼·哈梅内伊。伊朗政府实行总统内阁制,总统是继最高领袖之后的国家最高领导人,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由全民普选产生,现任总统为哈桑·鲁哈尼。伊朗最高立法机构为伊斯兰议会,实行一院制,现任议长为阿里·拉里贾尼。司法总监是伊朗的司法最高首脑,由最高领袖任命,最高法院院长和总检察长则由司法总监任命,现任司法总监为萨迪格·拉里贾尼。


伊朗是亚洲和中东主要经济体之一,经济实力较强,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为5485.9亿美元,居世界第21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207美元,居世界第76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石油产业是伊朗的支柱,伊朗是世界第四大石油生产国、石油输出国组织第二大石油输出国。伊朗的货币名称为里亚尔,主要的贸易伙伴有中国、印度、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土耳其等。


伊朗奉行独立、不结盟的对外政策,同時是联合国、不结盟运动、伊斯兰会议组织、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创始会员国。




目录





  • 1 历史

    • 1.1 古代時期


    • 1.2 中古與近代時期


    • 1.3 巴列维王朝時期


    • 1.4 伊斯蘭共和國時期



  • 2 地理


  • 3 政治


  • 4 軍事


  • 5 行政劃分


  • 6 经济


  • 7 人口

    • 7.1 民族及宗教


    • 7.2 主要城市



  • 8 文化


  • 9 科技


  • 10 交通


  • 11 其他主题


  • 12 参考文献


  • 13 外部連結


  • 14 参见




历史




古代時期



包括伊朗在内的西亞(又稱中東地區)遠在舊石器時代已有先民居住,约3000年前已建立一些邦國,當時曾稱為埃蘭,然後又先後經歷了亚述、米底王国、阿契美尼德王朝等。


西元前4世紀中葉,波斯的阿契美尼德王朝國力式微,遭马其顿王国亚历山大大帝所滅。亚历山大大帝死後帝國分裂,伊朗一帶落入塞琉古帝国手中,之後又經歷了波斯的安息和萨珊王朝。



中古與近代時期



637年,阿拉伯帝国的穆斯林军在卡迪西亚战役打败波斯萨珊王朝的军队,攻占其首都泰西封,開始了伊斯蘭對波斯的征服,同时也终结了波斯地区的琐罗亚斯德教文化。倭马亚王朝後,突厥人與蒙古人又相繼入侵並統治伊朗一帶。


16世紀初,伊斯瑪儀一世抗拒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建立萨非王朝,並以回教什葉派為國教。18世紀初赞德王朝、卡加王朝相继崛起,但因長期戰亂,國勢衰竭,屢次受到外國入侵。俄羅斯帝國攫取大片領土。英俄為了防堵德國勢力深入中東,1907年協議瓜分波斯,俄國控有北部,英國佔有南部,僅留中間作為緩衝區,仍由卡加王朝治理。



巴列维王朝時期



1921年2月21日,礼萨·汗上校發動軍事政變,佔據德黑蘭,1925年取得王位,建立巴列维王朝,於1935年改國名為伊朗。1941年礼萨·汗遜位,由其子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繼位。巴列維執政時期,美國為了獲得伊朗的石油及保持在中東的利益,大力扶持巴列维王朝,伊朗強大的軍力儼然成為波斯灣地區的警察。


1951年4月28日,伊朗伊斯兰议会以79票赞成、12票反对提名摩萨台为首相,穆罕默德·摩萨台1951年至1953年间出任民选的伊朗首相,但在1953年被美国中央情报局策动的政变推翻。摩萨台是一位作家、行政官员、律师、议员和政治家,具有王室和贵族背景。他在任伊朗首相期间实施渐进式的社会改革,包括推行失业补偿金制度、立例规定雇主向患病或受伤的员工提供福利、以及解放佃农,令他们不再受地主强制劳役。此外,他又规定地主贡献租金收益的20%到一个基金,用以资助一些比如兴建公共浴堂、农村住房和害虫防治等的市政发展项目。
其为在首相任内最瞩目的举动:把被美国与英国占有的石油资源,实现了国有化,归伊朗人所有。例:在国有化以前,伊朗石油业自1913年起一直由英伊石油公司(后称英国石油,简称BP)掌控,而英伊石油公司背后则由英国政府操控。


在英国军情六处要求下,美国中央情报局策动了一场阿賈克斯行動,成功在1953年8月19日推翻時任首相摩萨台,讓巴列维國王重新上台,導致部分伊朗人不滿。


1963年巴列維國王宣布施行白色革命,依照美國的藍圖來進行伊朗的農業與工業改革,例如土地改革、給予婦女選舉權、森林水源收歸國有、工人參加分紅並限制宗教勢力等措施。另外,還簽下了在伊朗的美國軍事人員可以享受治外法权,犯罪不受伊朗法庭審判,而是交給美國處理。伊斯蘭教宗教領袖賽義德·魯霍拉·霍梅尼大力反對,巴列維國王逮捕了霍梅尼,最後於1964年11月4日將霍梅尼強行驅逐出境。



伊斯蘭共和國時期






德馬峰




德黑蘭




伊朗F-14戰機




芙蘭美保鋼廠


1977年起,伊朗爆发大规模的反对国王的群众运动。1978年,各地游行示威不断升级,群众抬着霍梅尼的画像,高呼“打倒国王,建立伊斯兰教国家”的口号。1978年8月,国王巴列维更换内阁,宣布对首都德黑兰等12个大城市实行军事管制,并出动大批军警镇压反对者。在德黑兰,有数万示威者被打死,由白色革命累积的不满情绪至此达到了巅峰,最终引发了伊朗伊斯蘭革命。全国各地大规模的示威和罢工造成石油工业停产,交通中断。伊朗军方宣布中立,令政局更加失控,伊朗陷入全国性的动乱。


1979年1月16日,国王礼萨·巴列维被迫出国“长期度假”,委任沙普尔·巴赫蒂亚尔组织内阁。2月1日,霍梅尼结束长达15年的流亡生活,由巴黎回到德黑兰,宣布廢除君主立宪制度,成立伊斯兰临时革命政府。2月11日霍梅尼任命马赫迪·巴扎尔甘为伊朗总理正式接管政权,巴列维王朝覆亡。4月1日霍梅尼宣布改國名為伊朗伊斯蘭共和國,舉行公民投票,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制度。10月,伊朗流亡国王巴列维前往美国治疗淋巴瘤,德黑兰穆斯林群众愤而占领美国使馆,扣留使馆人员,史称伊朗人质危机,自此美國與伊朗斷交。


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總統薩達姆在美國與蘇聯支援大量武器下與伊朗進行兩伊戰爭,直到1988年8月20日停火,伊朗受損不少,但伊拉克更被這場戰爭拖得民窮財盡。戰爭期間,1988年美軍護衞艦在波斯灣被伊朗封鎖海峽的水雷炸傷,即派企業號航母戰鬥群報復,炸毀伊朗的錫里石油鑽井平台,擊沉伊朗喬森號導彈巡邏艇。


1997年當選的溫和派哈塔米總統致力於改革,同時向西方釋放出和解訊號。可惜由於美國與阿富汗及伊拉克進行戰爭,從東西兩面威脅伊朗的國家安全,美國總統小布什將伊朗定性為邪恶轴心,哈塔米的和解政策在伊朗國內漸漸不受歡迎,受到保守派抨擊。和解進程在2005年內賈德當選之後戛然而止。


2003年伊拉克被美英為主的聯合部隊佔領。由於美軍與伊朗相鄰,加深雙方矛盾,伊朗為了防範美軍入侵而大舉備戰。


冷战后,伊朗从美俄两國都获得了巨大的政治利益,而且都并非出于美俄的本意,被称为悄然的崛起。


首先,伊拉克因波斯灣戰爭陷入國際孤立,而苏联解体后,重新独立了一个什叶派的穆斯林国家阿塞拜疆,扩充了伊朗在伊斯兰世界的發言權,而且什叶派内部非常团结,特别是宗教学术界交流极为密切,因此扩充了伊朗的政治势力;而另一个从苏联独立的国家塔吉克斯坦,其主体民族就是古代波斯人的后裔,塔吉克语是波斯语的一种方言,这又无形之中扩充了伊朗的文化势力范围。


美国发动的阿富汗战争推翻了阿富汗南方的普什图族的塔利班政权,让北方的主要民族塔吉克族(波斯人后裔)走向政权中心,这无疑又让波斯人获得了更大的政治利益;之后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推翻了伊拉克逊尼派的萨达姆政权,什叶派以其占多数的人口成为伊拉克的新政权主体,而伊拉克什叶派的精英阶层大多曾在什叶派宗教中心伊朗就读深造,美国除去了伊朗在两伊战争中的死敌,留给伊朗一个亲密的什叶派伙伴。


至此,伊朗西方的什叶宗教带和东方的波斯文化带各自连成一片,交相辉映,成为伊朗崛起的双翼。


另一方面,随着新世纪能源价格飙升,伊朗又从中获取巨大经济利益。



地理





伊朗地勢圖


伊朗位於亞洲西南方之中東地區,属西亚,西北與阿塞拜疆(界長432公里)和亞美尼亞(界長35公里)為鄰,東北部與土庫曼(界長992公里)接壤,東鄰阿富汗(界長936公里)和巴基斯坦(界長909公里),西接伊拉克(界長1458公里)和土耳其(界長499公里),中北部緊靠裡海(海岸線長650公里)、南靠波斯灣和阿拉伯海阿曼灣(海岸線長1,770公里)。面積1,648,000平方公里(陆域面積1,636,000平方公里,水域面積12,000平方公里),居世界第十六位。


地貌大多是由高原、盆地或山脈所構成,只有在海邊的一小部分是平原。境内最大的高原为伊朗高原。人口較多的西部是多山地形,由高加索山脈、札格羅斯山脈和厄尔布尔士山脉等構成。


整體而言,伊朗大多數地區屬乾燥或半乾燥氣候,降雨集中在十月至四月間,平均年降雨量在250毫米以下。



政治


伊朗是一个由什叶派主导的伊斯兰共和制国家。伊斯兰教在伊朗拥有至高无上的道德权威,是公共生活的最高准则。伊朗的建国领袖即明确拒绝西方民主体制,首任最高领袖霍梅尼清楚地表示,在理想的政体中,国家权力应该由乌理玛执掌,议会仅有有限的权力。[8]伊朗的穆斯林激进派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将本国归入“意识形态指导型”国家,同苏联并列。


伊朗是一个多党制的国家,有着较为发达的选举制度,选举结果能在相当程度上反应真实民意,类似威权政府,伊朗在一定限度内容忍公民生活方式的多元选择权。这种将神权统治和民主选举相结合的“伊斯兰共和国”迄今仍是独一无二的政治体制。[9]


伊朗有着相对较为开放的媒体政策,出版检查制度在1989年后逐渐放松,[10]尽管在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伊朗的舆论政策一度从紧,但仍较大部分中東伊斯蘭国家(如沙特阿拉伯、也门等)宽松。[11]


伊朗與伊拉克有着長期的邊界、教派、民族争端。1980年9月更爆发了两伊战争,戰爭期間伊拉克得到美國支持。[12]经国际多方调解,1988年8月停火。1989年6月3日霍梅尼病逝,翌日专家会议推举总统阿里·哈梅內伊为最高精神领袖。7月28日,拉夫桑贾尼当选為总统。1997年5月23日穆罕默德·哈塔米继任。


2005年6月25日,德黑兰市长艾哈迈迪-内贾德当选伊朗总统,任内推行反西方政策,进行具有争议的核活动,遭到西方国家的封锁与制裁。2013年6月15日,伊朗前首席核谈判代表、温和保守派总统候选人哈桑·鲁哈尼当选伊朗总统。



軍事



伊朗軍隊較為獨特,由兩支隊伍組成,即共和國軍隊和革命衛隊,兩支隊伍各自有陸海空三軍。但革命衛隊的海空軍武器較簡陋,多是輕型攻擊機和近海小艇船隻,革命衛隊功能是維護伊斯蘭教義,兵力约12.5万人同時還負責維持其國內秩序、監控國內的敵對勢力,但也有派往海外作戰,普遍而言革命衛隊士兵忠誠度和戰鬥力較高,宗教色彩濃厚,在電信、銀行、建築等社會較大金額流動的經濟要害部門,都有革命衛隊成員列席董事會。[13]


共和國軍隊則分陆军、海军、空军及防空军四个军种與多數國家的軍隊角色一樣,总兵力约55万人,最高国防委员会是最高领袖领导的军事决策机构。



行政劃分



行政劃分:三十一個行省、三百二十四個縣、八百六十五個区、九百八十二個市、兩千三百七十八個鄉:



































































編號名稱編號名稱


1德黑蘭省16
恰哈馬哈勒-巴赫蒂亞里省
2庫姆省17
科吉盧耶-博韋艾哈邁德省
3中央省18
布什爾省
4加茲溫省19
法爾斯省
5吉蘭省20
霍爾木茲甘省
6阿爾達比勒省21
錫斯坦-俾路支斯坦省
7贊詹省22
克爾曼省
8東亞塞拜疆省23
亞茲德省
9西亞塞拜疆省24
伊斯法罕省
10庫爾德斯坦省25
塞姆南省
11哈馬丹省26
馬贊德蘭省
12克爾曼沙汗省27
戈勒斯坦省
13伊拉姆省28
北呼羅珊省
14洛雷斯坦省29
呼羅珊省
15胡齊斯坦省30
南呼羅珊省

伊朗的一些島嶼並未顯示於圖中,這些島嶼均屬霍爾木茲甘省管轄。



经济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2012年伊朗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为5489亿美元,居世界第21位,人均为7207美元,居世界第76位;购买力平价的国内生产总值为9974亿美元,居世界第17位,人均为11395美元,居世界第78位。


伊朗经济以石油开采业为主,伊朗的石油化工、钢铁、汽车制造业也比较发达,电子工业、核工业、计算机软硬件业发展很快。伊朗的机械制造业有了长足的进步。胡齐斯坦为石油工业区与重要出海门户。伊朗的石油出口是经济命脉,石油生产能力和石油出口量分别位于世界第四位和第二位。伊朗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


美国自伊斯兰革命后就从未进口伊朗石油,而欧盟也已对伊朗实施制裁,禁止成员国与伊朗续签石油进口协议。2005年末,中国與伊朗签署了一项价值1000亿美元的石油合作协议,成为该国重要的石油贸易伙伴。


伊朗積極建議石油輸出國組織擺脫美元,另尋計價單位,伊朗並於2008年4月30日宣佈在對外石油交易中,已完全停用美元為結算單位。在歐洲使用歐元結算,在亞洲用日圓结算。[14]


2012年5月8日,伊朗驻阿联酋(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大使表示,伊朗接受供应给中国的原油部份以人民币支付。[15]



人口


伊朗曾一度實施計劃生育政策。2012年8月2日,伊朗衛生部証實,伊朗已經廢除計劃生育政策,希望能夠迎來一個“嬰兒潮”,令伊朗人口增加一倍。[16]


























歷回伊朗人口普查
年份人口±%
1956 18,954,704—    
1966 25,785,210+36.0%
1976 33,708,744+30.7%
1986 49,445,010+46.7%
1996 60,055,488+21.5%
2006 70,495,782+17.4%

2011
75,149,669+6.6%
來源:伊朗統計中心


民族及宗教



伊朗人口到2017年达到8000万,其中有波斯人(51%)、阿塞拜疆人(24%)、吉拉基马赞德兰人(8%)、库尔德人(7%)、阿拉伯人(3%)、俾路支人(2%)、卢尔人(2%)、土库曼人(2%)、亞美尼亞人、伊朗猶太人、亚述人、拉克人、卡什加人、格魯吉亞人、切爾克斯人、塔茨人、曼达人、吉卜賽人、布拉灰人、哈扎拉人、哈薩克人及其他民族(1%)。最大的少数民族是阿塞拜疆人。


全国人口89%信奉伊斯兰教什叶派,9%信奉伊斯兰教逊尼派,其余2%信奉其他宗教(基督教、琐罗亚斯德教、猶太教、曼达教派和巴哈伊教等)。信奉基督教的主要为亞美尼亞人和亚述人,其中亚述人仍使用古老的阿拉米语。



主要城市




























































































伊朗最大城市



Tehran
德黑蘭
Mashhad
馬什哈德


排名

城市

省份
人口(2012年)
排名

城市

省份
人口(2012年)


Isfahan
伊斯法罕
Shiraz
設拉子


1德黑蘭德黑蘭省8,778,53511烏爾米耶西亞塞拜然省662,734
2馬什哈德拉扎維呼羅珊省2,567,24312克爾曼克爾曼省621,374
3伊斯法罕伊斯法罕省1,755,38213扎黑丹錫斯坦-俾路支斯坦省594,683
4卡拉季厄爾布爾士省1,657,96714阿拉克中央省480,560
5大不里士東亞塞拜然省1,459,75515哈馬丹哈馬丹省479,640
6設拉子法爾斯1,287,42316薩南達季庫爾德斯坦省446,760
7庫姆庫姆省1,071,50317亞茲德亞茲德省432,194
8阿瓦士胡齊斯坦省1,068,90818阿爾達比勒阿爾達比勒省418,262
9拉什特吉蘭省863,47019阿巴斯港霍爾木茲甘省379,301
10克爾曼沙赫克爾曼沙赫省828,31320贊詹贊詹省376,284


文化



伊朗在藝術、音樂、建築、詩歌、哲學、傳統和思想體系,都具有悠久的歷史。


波斯語已有超過2,500年的歷史,留下了可觀的文獻記錄。波斯文學舉世都予以很高的評價,詩人如:哈菲茲、魯米、歐瑪爾·海亞姆、尼扎米、萨迪·设拉兹和菲爾多西等留下許多佳作,伊朗詩韻和歌詞的優美,也獲得全世界的讚譽。


過去的25年中,伊朗電影在全世界影展得到廣泛的認同,獲得過300項的國際獎項。阿巴斯·奇亞羅斯塔米(عباس کیارستمی)是著名導演之一,阿斯哈·法哈蒂更獲得2次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伊朗境內,所有媒體都受到國家直接或者間接控制,並且必須有伊斯蘭教義指導部的批准,才能公開運作。這也包括網際網路。但網路已經成為在年輕人中獲取資料訊息和自我表現的流行方式。


尋求社會的正義和公平是伊朗文化的重要特性。敬老尊賢和對外賓的殷勤款待也是伊朗傳統禮儀的一部份。


伊朗曆的新年納吾肉孜節是在每年3月20日或3月21日的春分慶祝。納吾肉孜節在200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名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傑作之一。


有美食家認為:伊朗饮食與其它中東的烹飪間有非常多共通點,但是更精緻和更富于想像力,就像一塊華麗的波斯地毯一樣的多彩和複雜。


自1979年伊斯蘭革命以後,伊朗採取了強硬的措施來杜絕同性戀現象。根據伊斯蘭法,同性戀的行為是非法和有罪的。但是霍梅尼曾颁布教法允许变性手术。因此伊朗经常存在同性恋者接受变性手术,而后与对方合法结合的状况。



科技




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於2008年8月15日宣布,伊朗将会于近期发射本国第一颗自行研制的人造卫星。用于发射卫星的火箭和发射架等设施完全由伊朗自行研发。據伊朗通讯社祚8月17日援引军方发表的声明说,军方当天成功发射“信使号”火箭,并将一颗名为“希望号”的自制人造卫星送上太空。此次发射的目的是对卫星运载过程、远程发射系统、地面控制中心、地面信息站和指挥系统等进行全面测试。据报道,卫星目前已成功进入预定轨道,一切进展顺利,达到了所有预期目标。而艾哈迈迪-内贾德也出席了卫星发射仪式。[17]


伊朗提煉濃縮鈾被認為發展核武計劃,欧美威脅制裁其石油出口,伊朗揚言封鎖霍尔木兹海峡作為反擊。[18][19]


2015年7月14日,伊朗與美國、中国、俄罗斯、英國、德国、法国六大國經過漫長談判後,就限制伊朗發展核武及解除對伊朗的制裁問題達成協議。[20]该全面协议由正文及五个技术附件组成,五个技术附件分别涉及核、制裁、民用核能合作、联委会及实施等五方面内容。伊朗还同意15年内将铀浓缩浓度限制在不超过3.67%的范围内,联合国对伊朗的弹道导弹制裁将保留8年。[21]



交通



伊朗境內計有公路179388公里(2003年),鐵路8367公里(2006年),機場331座(2007年),河運航道850公里(2006年)。



其他主题


伊朗五宝:石油、地毯、黑鱼子酱、开心果和藏红花。



参考文献




  1. ^ Jeroen Temperman. State-Religion Relationships and Human Rights Law: Towards a Right to Religiously Neutral Governance. BRILL. 2010: 87–. ISBN 90-04-18148-2. 根据1979年宪法第十八章,伊朗的官方格言为大赞辞(即“真主至大”)。但事实上伊朗使用的格言为“独立,自由,伊斯兰共和国”。 


  2. ^ Buchta, Wilfried. Taking Stock of a Quarter Century of the Islamic Republic of Iran (PDF). Harvard Law School. Harvard Law School. [2 November 2015]. [...] the Islamic Republic’s political system, a theocratic-republican hybrid [...] 


  3. ^ official population clock as of March 20, 2016. http://www.amar.org.ir/. 


  4. ^ 4.04.14.24.3 Islamic Republic of Iran.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 October 2016 [2016-12-04]. 


  5. ^ GINI index (World Bank estimate). Data.worldbank.org. [November 29, 2015]. 


  6. ^ Human Development Index and its components (PDF).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7. ^ 因為早在「薩菲汗伊朗」時期(1501-1736)就已經不稱波斯了


  8. ^ 鲁霍拉·穆萨维·霍梅尼:《伊斯兰政府》。转引自Hamid Algar编纂的Islam and Revolution: Writings and Declaration of Imam Khomeini (Berkley, Cal. Mizan Press, 1981) p. 137-8


  9. ^ H.E.Chehabi: "the Political Regime of the Islamic Republic of Iran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Government and Opposition(2000), p. 48


  10. ^ Antony Hyman: "Iran's Press--Freedom within Limits", Index on Censorship, 19:2, p.26.


  11. ^ Farabi Adelkhah, "L'offensive des Intellectuels en Iran", Le Monde Diplomatique, 42 (January, 1995), p.20.


  12. ^ 孙晓兰:伊斯兰逊尼派和什叶派的千年之争与当前中东危局 (作者历任中国驻利比亚、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大使馆外交官,现已退休)


  13. ^ IISS Military Balance 2008, p.244


  14. ^ 伊朗棄用美元結算石油. 亞洲時報在線. 2008-05-01 [2013-02-24]. 


  15. ^ 路透社 伊朗接受中国以人民币结算部分石油 请检查|url=值 (帮助). [永久失效連結]


  16. ^ Iran scraps birth control programme in baby boom bid. 每日電訊報. 2 August 2012 [2012-08-08]. 


  17. ^ 中新網-伊朗军方宣布成功发射首颗自行研制的人造卫星. 2008年8月17日查閱


  18. ^ 伊朗2013年晉升核武強權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2-05-23.


  19. ^ 美航母駛近波灣-情勢緊張-042404261.html ........2美航母駛近波灣 情勢緊張[永久失效連結]


  20. ^ Iran nuclear talks: 'Historic' agreement struck. BBC News. 2015-07-14. 


  21. ^ 欧盟高官与伊朗外长宣布伊核问题达成全面协议



外部連結



  • The Office of the Supreme Leader Sayyid Ali Khamenei(伊朗精神領袖官方網站)[永久失效連結](英文)


  • Fars News Agency(伊朗法斯通讯社)(英文)


  • خبرگزاري فارس(伊朗法斯通讯社)(阿拉伯文)


  • The World Factbook: Iran,CIA(英文)


  •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对外广播电台华语台(简体中文)


  • 开放式目录计划中和伊朗相关的内容 (英文)


  • Wikimedia-logo.svg 維基媒體的伊朗地圖集 Gnome-globe.svg(英文)


参见






  • 白色革命

  • 英蘇入侵伊朗

  • 伊朗伊斯兰革命

  • 兩伊戰爭

  • 伊朗绿色革命


HKTt J 1VtuEF2 tyMoV,aJgW2jI
Kle HhU,t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The Dalles, Oregon

영화 미래의 미라이 다시보기 (2018) 다운로드 링크 무료보기

Chuyện tình của sao nam Cbiz đem lòng yêu quản lý: Người tìm được chân ái, kẻ vẫn chưa chịu thừa nhậ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