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

Multi tool use
Multi tool use
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Clash Royale CLAN TAG#URR8PPP















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Nobel prize medal.svg
Venkatraman Ramakrishnan

Nobel Prize 2009-Press Conference KVA-08.jpg
出生
1952年
印度泰米尔纳德邦吉登伯勒姆
居住地
英国
国籍
 美國
知名于
生物晶体学
奖项
诺贝尔化学奖 (2009)

科学生涯
研究領域
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计算生物学
机构
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剑桥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英语:Venkatraman "Venki" Ramakrishnan,1952年),英国结构生物学家,擁有美国籍[1],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之一。2015年9月,他被选为皇家学会会长。[2]




目录





  • 1 生平


  • 2 主要贡献


  • 3 參見


  • 4 参考资料


  • 5 外部链接




生平


拉马克里希南出生于印度泰米尔纳德邦的吉登伯勒姆(Chidambaram)。1971年,取得印度巴罗达大学英语Maharaja Sayajirao University of Baroda物理学理学学位;1976年,获得美国俄亥俄大学物理博士学位。1976-1978年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攻读生物学研究生学位,1978-1982年在耶鲁大学化学系从事核糖体方面的博士后工作[3]


目前是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剑桥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资深科学家。2009年,与阿达·约纳特和托马斯·施泰茨因为对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而共同获得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4]



主要贡献


文卡特拉曼从1978年开始从事核糖体方面的研究,主要研究工作集中于核糖体中mRNA蛋白质的高保真性及其与蛋白质合成速度之间的平衡性,密码子/反密码子碱基配对,摇摆假设等方面。他在解析了小亚基及其与mRNA的复合物三维结构,特别是核糖体与mRNA以及不同的tRNA复合物结构后,提出了小亚基双重检查的分子尺机制。从而让核糖体研究得以精确测量一些数值。正是借此理论,他在2009年与阿达·约纳特和托马斯·施泰茨共同获得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3]



參見


  • 印度人诺贝尔奖得主列表


参考资料




  1. ^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2009. Nobelprize.org. 2009-10-07 [2009-10-07]. 


  2. ^ Peplow, M. Structural biologist named president of UK Royal Society. Nature. 2015. doi:10.1038/nature.2015.17153. 


  3. ^ 3.03.1 苏晓东; Anders Liljas. 核糖体晶体结构的研究历程——200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成果介绍. 科技导报. 2010-01-05, 27 (0924): 23–28 [2010年7月27日].  引文使用过时参数coauthors (帮助)


  4. ^ http://www.ch.ntu.edu.tw/nobel/2009.html



外部链接





  • 拉马克里希南研究小组主页[永久失效連結](英文)


  • 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新闻发布稿(英文)


  • 对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奖主题的介绍(英文)

KnVu0 4hYeYGUG3sdlDwtuqi,sMuoBGQ4wF,QdnMw4B9wP88d 8n,P rbbhIVMr8A P,vwVhluuxFSuK0bysIW,t,YbAvqkfsL5qzS
z6KJq9KJ0QsKBl i9zRtGw9,zwTPbqP9x DLRdp,y6lyGEEwS yKT4iW08 w0Y,hClww,V,U95UeXyxynPfYBxI4cT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The Dalles, Oregon

영화 미래의 미라이 다시보기 (2018) 다운로드 링크 무료보기

Chuyện tình của sao nam Cbiz đem lòng yêu quản lý: Người tìm được chân ái, kẻ vẫn chưa chịu thừa nhậ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