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施泰茨

Multi tool use
Multi tool use
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Clash Royale CLAN TAG#URR8PPP

























托马斯·施泰茨Nobel prize medal.svg
Thomas A. Steitz

Nobel Prize 2009-Press Conference KVA-10.jpg
出生
(1940-08-23)1940年8月23日
 美國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
逝世
2018年10月9日(2018-10-09)(78歲)
 美國康涅狄格州布蘭福德英语Branford, Connecticut
国籍
 美國
母校
劳伦斯大学
哈佛大学
知名于
生物晶体学
奖项
诺贝尔化学奖 (2009)

科学生涯
研究領域
晶体学
机构
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
耶鲁大学

托马斯·阿瑟·施泰茨英语:Thomas Arthur Steitz,1940年8月23日[1]-2018年10月9日),美国生物化学家,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之一。




目录





  • 1 生平


  • 2 主要贡献


  • 3 参考资料


  • 4 外部链接




生平


施泰茨出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的密尔沃基,1962年本科毕业于劳伦斯大学化学系。1966年获得哈佛大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博士学位,1967年-1970年在剑桥大学MRC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作博士后。1976-1977年为哥廷根大学“梅西研究员”。1984-1985年为加州理工学院“公平儿童学者”。现为耶鲁大学分子生物物理学和生物化学系的斯特林教授,以及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的研究员。2009年,因对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而与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和阿达·约纳特共同获得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2]



主要贡献


施泰茨致力于研究与DNA复制转录相关的蛋白质结构。在用生物物理法研究核糖体结构多年后,开始涉足核糖体晶体结构[3]



参考资料




  1. ^ 2009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Nobel Foundation. 2009-10-07 [2009-10-07]. 


  2. ^ http://www.ch.ntu.edu.tw/nobel/2009.html


  3. ^ 苏晓东; Anders Liljas. 核糖体晶体结构的研究历程——200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成果介绍. 科技导报. 2010-01-05, 27 (0924): 23–28 [2010年7月27日].  引文使用过时参数coauthors (帮助)



外部链接





  • 施泰茨研究小组主页(英文)


  • 耶鲁大学网站上的个人介绍(英文)


  • 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新闻发布稿(英文)


  • 对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奖主题的介绍(英文)

9OLm EqDvcjKHS K9TA,nmbHp,bxpOxA2874
hkf crU73m8cuG2o7ccpjhTEhQpseqgD0rDL,e3biba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The Dalles, Oregon

영화 미래의 미라이 다시보기 (2018) 다운로드 링크 무료보기

Chuyện tình của sao nam Cbiz đem lòng yêu quản lý: Người tìm được chân ái, kẻ vẫn chưa chịu thừa nhậ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