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sh Royale CLAN TAG #URR8PPP 丹·谢赫特曼דן שכטמן Dan Shechtman 出生 (1941-01-24 ) 1941年1月24日(77歲) 英屬巴勒斯坦託管地特拉维夫 国籍 以色列母校 以色列理工學院知名于 發現准晶體奖项 諾貝爾化學獎科学生涯 研究領域 材料科學
丹·谢赫特曼 (希伯来语:דן שכטמן ,英语:Dan Shechtman ,1941年1月24日- [1] ) ,或译舍特曼 。 以色列材料科學家。
目录 1 生平 2 职业生涯 3 后来 4 获奖 5 参考资料 6 延伸閱讀 7 外部链接 生平 谢赫特曼出生于特拉维夫,在以色列理工學院取得機械工程學士後,又接連取得材料科學碩士與博士學位。任以色列理工学院菲利普托比亚斯材料科学教授、美国能源部埃姆斯实验室(Ames Laboratory)助理、爱荷华州立大学材料科学教授。1982年4月8日,谢赫特曼在快速冷卻的鋁錳合金中發現一種新形態的二十面體相(Icosahedral Phase )分子結構,開闢了研究准晶体的全新領域[2] [3] 。
2011年獲諾貝爾化學獎,以表彰他「對准晶體的發現」[4] [5] 。
丹·谢赫特曼因其在准晶体领域的杰出贡献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准晶体是拥有有序但不具有平移对称性的结构的固体材料,如图中所展示的银铝合金。
职业生涯 1966年谢赫特曼获以色列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理学士,1968年获材料工程硕士学位,1972年获材料工程博士学位。[1] 谢赫特曼教授后来成为俄亥俄州赖特·帕特森空军基地航空航天研究实验室的NRC研究员,在那里他花了三年时间研究钛铝合金的微观结构和物理冶金学。1975年他加入了以色列理工学院材料工程系。1981年至1983年,他在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休假,在那里他参与了国家统计局的合作方案,研究快速凝固铝过渡金属合金。在这项研究中,他发现二十面体相,从而开创了准晶体的新领域。
工作遭到恶评 一开始好几年,谢赫特曼对晶体非周期性的解释遭到科学界的敌视,莱纳斯·鲍林甚至说他在“胡说”,“没有伪晶体,只有伪科学家。”[6]
谢赫特曼研究小组的组长告诉他,“回去读教科书”,然后“让他停止为团队『带来耻辱』。”谢赫特曼感到很沮丧。[6]
瑞典皇家科学院的诺贝尔奖委员会说,“他的发现极具争议性,”但他的工作“最终迫使科学界重新考虑他们对于物质本质的看法。”[6]
获得实验证实 后来,其他科学家开始确认并接受准晶存在的实证研究结果。[7] [8]
通过谢赫特曼的发现,其他几个研究小组得以合成类似的准晶,发现这些材料具有较低的导热和导电性,同时具有较高的结构稳定性。在自然界中也存在准晶。准晶材料有许多应用,包括用于精细仪器耐用钢,不粘绝缘电线和烹饪设备的制造。[9] [10] 2011年,谢赫特曼因此项发现获诺贝尔化学奖。[9]
后来 1992-1994年,他在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公休,在那里他研究了CVD金刚石的缺陷结构对其增长和属性的影响。谢赫特曼教授在以色列理工的研究是在路易·埃德尔斯坦中心进行和沃尔夫森中心(他是那儿的主任)进行的。他曾是理工学院多个议事委员会的成员,并且是其中一个的主席。
2004年他加入了愛荷華州立大學。现在他一年中有5个月在艾姆斯度过。[11] [12]
获奖 诺贝尔化学奖(准晶體的发现)(2011年)[4] 沃尔夫奖(物理)(1999年)[13] 以色列奖(物理)(1998年)[14] 参考资料 ^ 1.0 1.1 Dan Shechtman – Israel Academy of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1-11-10. ^ Israeli Wins Chemistry Nobel For Quasicrystals. npr.org. [2011-10-05 ] (英语) . ^ 閻紀宇. 諾貝爾化學獎 以色列學者獨得. 中時電子報. 2011-10-06 [2011-10-06 ]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08). ^ 4.0 4.1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2011. Nobelprize.org. 2011-10-05 [2011-10-05 ] (英语) . ^ http://www.ch.ntu.edu.tw/nobel/2011.html ^ 6.0 6.1 6.2 Lannin, Patrick. Ridiculed crystal work wins Nobel for Israeli. Reuters. 2011-10-05 [2011-10-22 ] . ^ Bradley, David. Dan Shechtman discusses quasicrystals. ScienceBase. Oct 5, 2011 [5 October 2011] . Shechtman video interview^ Clear as crystal. Haaretz. 2011-04-01 [2011-10-06 ] . ^ 9.0 9.1 Van Noorden, Richard. Impossible crystals snag chemistry Nobel. nature. 2011-10-05 [2011-10-05 ] . ^ Carpenter, Jennifer. Nobel win for crystal discovery. BBC. 2011-10-05 [2011-10-05 ] . ^ Iowa State prof wins Nobel in chemistry (Chicago Tribune, October 5, 2011) ^ Iowa State, Ames Laboratory, Technion Scientist Wins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 Wolf Prize Recipients in Physics. Wolffund.org.il. [2011-10-05 ] . ^ Israel Prize Official Site - Recipients in 1998 (in Hebrew).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06). 延伸閱讀 D. P. DiVincenzo and P. J. Steinhardt, eds. 1991. Quasicrystals: The State of the Art . Directions in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Vol 11. ISBN 981-02-0522-8. 外部链接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1901年-1925年 1901年:范托夫 | 1902年:费歇尔 | 1903年:阿伦尼乌斯 | 1904年:拉姆齐 | 1905年:拜尔 | 1906年:莫瓦桑 | 1907年:比希纳 | 1908年:卢瑟福 | 1909年:奥斯特瓦尔德 | 1910年:瓦拉赫 | 1911年:居里 | 1912年:格林尼亚、萨巴捷 | 1913年:维尔纳 | 1914年:理查兹 | 1915年:维尔施泰特 | 1918年:哈伯 | 1920年:能斯特 | 1921年:索迪 | 1922年:阿斯顿 | 1923年:普雷格尔 | 1925年:席格蒙迪
1926年-1950年 1926年:斯韦德贝里 | 1927年:威兰 | 1928年:温道斯 | 1929年:哈登、奥伊勒-切尔平 | 1930年:费歇尔 | 1931年:博施、贝吉乌斯 | 1932年:朗缪尔 | 1934年:尤里 | 1935年:F·约里奥-居里、I·约里奥-居里 | 1936年:德拜 | 1937年:霍沃思、卡勒 | 1938年:库恩 | 1939年:布特南特、鲁日奇卡 | 1943年:德海韦西 | 1944年:哈恩 | 1945年:维尔塔宁 | 1946年:萨姆纳、诺思罗普、斯坦利 | 1947年:魯賓遜 | 1948年:蒂塞利乌斯 | 1949年:吉奥克 | 1950年:迪尔斯、阿尔德
1951年-1975年 1951年:麦克米伦、西博格 | 1952年:马丁、辛格 | 1953年:施陶丁格 | 1954年:鮑林 | 1955年:迪维尼奥 | 1956年:欣谢尔伍德、谢苗诺夫 | 1957年:托德 | 1958年:桑格 | 1959年:海罗夫斯基 | 1960年:利比 | 1961年:卡尔文 | 1962年:佩鲁茨、肯德鲁 | 1963年:齐格勒、纳塔 | 1964年:霍奇金 | 1965年:伍德沃德 | 1966年:马利肯 | 1967年:艾根、诺里什、波特 | 1968年:昂萨格 | 1969年:巴顿、哈塞尔 | 1970年:莱洛伊尔 | 1971年:赫茨贝格 | 1972年:安芬森、摩尔、斯坦 | 1973年:菲舍尔、威尔金森 | 1974年:弗洛里 | 1975年:康福思、普雷洛格
1976年-2000年 1976年:利普斯科姆 | 1977年:普里高津 | 1978年:米切尔 | 1979年:布朗、维蒂希 | 1980年:伯格、吉尔伯特、桑格 | 1981年:福井谦一、霍夫曼 | 1982年:克卢格 | 1983年:陶布 | 1984年:梅里菲尔德 | 1985年:豪普特曼、卡尔 | 1986年:赫施巴赫、李遠哲、波拉尼 | 1987年:克拉姆、莱恩、佩德森 | 1988年:戴森霍费尔、胡贝尔、米歇尔 | 1989年:奥尔特曼、切赫 | 1990年:科里 | 1991年:恩斯特 | 1992年:马库斯 | 1993年:穆利斯、史密斯 | 1994年:欧拉 | 1995年:克鲁岑、莫利纳、罗兰 | 1996年:柯尔、克罗托、斯莫利 | 1997年:博耶、沃克、斯科 | 1998年:科恩、波普 | 1999年:兹韦勒 | 2000年:黑格、麦克德尔米德、白川英树
2001年- 2001年:诺尔斯、野依良治、夏普莱斯 | 2002年:芬恩、田中耕一、维特里希 | 2003年:阿格雷、麦金农 | 2004年:切哈诺沃、赫什科、罗斯 | 2005年:肖万、格拉布、施罗克 | 2006年:科恩伯格 | 2007年:埃特尔 | 2008年:下村脩、查尔菲、钱永健 | 2009年:约纳特、拉马克里希南、施泰茨 | 2010年:赫克、根岸英一、鈴木章 | 2011年:谢赫特曼 | 2012年:莱夫科维茨、科比尔卡 | 2013年:卡普拉斯、列維特、瓦舍尔 | 2014年:貝齊格、赫尔、莫尔纳尔 | 2015年:林达尔、莫德里奇、桑贾尔 | 2016年:索瓦日、斯托達特、費林加 | 2017年:杜博歇、法蘭克、亨德森 | 2018年:阿諾德、溫特、史密斯
2011年诺贝尔奖获得者
物理学奖: 索尔·珀尔马特 - 亚当·里斯 - 布莱恩·施密特
化学奖: 丹·谢赫特曼
生理学或医学奖: 布鲁斯·博伊特勒 - 朱尔·A·奥夫曼 - 拉尔夫·斯坦曼
文学奖: 托马斯·特兰斯特罗默
和平奖: 埃伦·约翰逊·瑟利夫 - 蕾曼·格鲍伊 - 塔瓦库尔·卡曼
经济学奖 註 : 托瑪斯·薩金特 - 克里斯托弗·西姆斯
歷年諾貝爾獎得主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沃尔夫物理奖得主
1970年代 吴健雄 (1978) 乔治·乌伦贝克 / 朱塞佩·奥基亚利尼 (1979)1980年代 迈克尔·费希尔 / 利奥·卡达诺夫 / 肯尼斯·威爾森 (1980) 弗里曼·戴森 / 杰拉德·特·胡夫特 / 维克托·魏斯科普夫 (1981) 利昂·萊德曼 / 马丁·佩尔 (1982) 歐文·哈恩 / 彼得·B·赫希 / 西奥多·梅曼 (1983–84) 科尼爾斯·希倫 / 菲利普·諾齊埃 (1984–85) 米切爾·費根鮑姆 / 阿爾伯特·利比查伯 (1986) 赫爾伯特·傅利曼 / 布鲁诺·罗西 / 里卡尔多·贾科尼 (1987) 羅傑·潘洛斯 / 史蒂芬·霍金 (1988)1990年代 皮埃尔-吉勒·德热纳 / 戴维·索利斯 (1990) 莫里斯·戈德哈伯 / 瓦倫坦·泰萊格迪 (1991) 约瑟夫·泰勒 (1992) 本華·曼德博 (1993) 维塔利·拉扎列维奇·金兹堡 / 南部阳一郎 (1994–95) 約翰·惠勒 (1996–97) 亚基尔·阿哈罗诺夫 / 迈克尔·贝里 (1998) 丹·谢赫特曼 (1999)2000年代 雷蒙德·戴维斯 / 小柴昌俊 (2000) 伯特蘭·霍爾珀林 / 安東尼·萊格特 (2002–03) 羅伯特·布繞特 / 弗朗索瓦·恩格勒 / 彼得·希格斯 (2004) 丹尼尔·克莱普纳 (2005) 阿尔贝·费尔 / 彼得·格林贝格 (2006–07)2010年代 约翰·克劳泽 / 阿兰·阿斯佩 / 安东·蔡林格 (2010) 马克西米利安·海德尔 / 哈拉尔德·罗泽 / 克努特·乌尔班 (2011) 雅各布·貝肯斯坦 (2012) 彼得·佐勒 / 胡安·伊格纳西奥·西拉克·萨斯图赖因 (2013) 詹姆斯·比约肯 / 罗伯特·科什纳 (2015) 约瑟夫·阿马里 (2016) 米歇尔·麦耶 / 迪迪埃·奎洛兹 (2017) Gilles Brassard / Charles H. Bennett (computer scientist) (2018)
格雷戈里·阿米诺夫奖获得者
1970年代 1980年代 1981年:Charles Frank 1982年:Gunnar Hägg 1983年:J. M. Robertson 1984年:David Harker 1985年:André Guinier 1986年:Erwin Félix Bertaut 1987年:Otto Kratky 1988年:Isabella L. Karle 1989年:Arne Magnéli 1990年代 1990年:Jack Dunitz 1991年:大卫·奇尔顿·菲利浦斯 1992年:Michael M. Woolfson 1993年:克利福德·沙尔 1994年:迈克尔·罗斯曼 1995年:Hugo M. Rietveld 1996年:Philip Coppens 1997年:Wayne A. Hendrickson 1998年:Pietro Marten De Wolff Aloysio Janner Ted Janssen 1999年:Richard Henderson Nigel Unwin 2000年代 2000年:丹·谢赫特曼 2001年:Kenneth C. Holmes 2002年:Leslie Leiserowitz Meir Lahav 2003年:阿克塞尔·布伦杰 T. Alwyn Jones 2005年:毛河光 2006年:Stephen Harrison David Stuart 2007年:飯島澄男 2008年:Hans Eklund 2009年:George M. Sheldrick Gérard Bricogne 2010年代 2010年:So Iwata 2011年:Lia Addadi Stephen Weiner 2012年:Marat Yusupov Gulnara Yusupova Harry F. Noller 2013年:Carlo Gatti Mark Spackman 2014年:施一公 2015年:Ian Robinson 2016年:Poul Nissen Chikashi Toyoshima 2017年:Natalia Dubrovinskaia Leonid Dubrovinsky 2018年:Piet Gros Category:格雷戈里·阿米诺夫奖获得者
规范控制 WorldCat Identities ISNI: 0000 0000 4214 621X LCCN: no96053617 VIAF: 734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