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經
儒家 |
---|
儒學理論 仁 義 礼 智 信 天命 良知 天理 中庸 道統 聖賢 君子 王道 (儒家思想) |
儒門人物 堯 舜 禹 商湯 周文王 周武王 周公
宰予 冉耕 冉求 言偃 颛孙师 朱熹 |
古代儒者 中國 董仲舒 何休 鄭玄 王肅
程順則 向象賢 蔡溫 |
儒家經書 六经 五经 九經 四书 十三经
十三經注疏 四書章句集注 |
古典儒學 中国儒学 经学 今文經學 古文經學
琉球儒學 |
當代儒學 學者 熊十力 梁漱溟 马一浮 唐君毅
新儒家 孔教 學衡派 波士頓儒家 |
相关事项 六艺 孔子弟子 三纲五常 五经博士 书院 孔庙 衍聖公 科举 国子监 批林批孔孔子和平獎 |
儒家文化圈 |
《孝經》是儒家講授孝道的書,全書一千八百多字,十三經中篇幅最短,但依然為一獨立的經書。可見儒家對孝道的重視程度,視之神聖,故孝經在古代亦常獲賦予宗教意味,而用於祈禱,驅邪,治病等。
目录
1 作者
2 簡介
3 注疏
4 外部連結
5 参见
作者
古人傳說此為孔子親撰,以告知曾子孝道的要義,或說曾子筆記孔子之言。但後人皆懷疑。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目前學界認為是秦、漢時的儒者所作。
簡介
《孝经》以孝為核心,闡發了儒家的倫理道德思想。在此書中肯定了「孝」是上天所訂的規範,指出孝是一個人品性的根本,國君可以用「孝道」治國,臣民可以用孝安身立家,保持地位和富貴。
書中首次將忠君和孝順連結起來,認為有「孝道」的人才能盡「忠」;書中還對不同等級的人規定了不同的行「孝」內容,比如天子的「孝」要博愛要能感化百姓;而卿大的「孝」要在行動、言語、服飾上都要合乎禮節,起到榜樣作用;而普通老百姓則需做到:保重自己的身體、愛護自己的名譽,節省用度,使父母衣食無憂。
《孝经‧開宗明義章》曰:「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由此可見儒家的孝道的觀念不只於孝順父母而已,孝順父母只是孝道的開始。
在中國古代,《孝经》對傳播和維護封建的倫理道德起了很大的作用,深受歷代君主推崇,為十三經中唯一獲皇帝(唐玄宗,唐朝)和(元仁宗,元朝)御注的書。《孝经》現存今古文兩種版本,今文較為流行。
注疏
- 《孝經註疏》(十三經注疏之一)
唐玄宗註《孝經注》
北宋邢昺疏《孝經正義》
外部連結
维基文库中相关的原始文献:
- 《孝經》中英文對照版
《孝經》全文在線閱讀(繁体中文)- 莊兵:〈《呂氏春秋》所見《孝經》經句考述-兼論《孝經》的成立問題〉。
- 莊兵:〈敦煌吐魯番文獻展現的《孝經》今古文〉。
- 莊兵:〈《御注孝經》的成立及其背景──以日本見存《王羲之草書孝經》為線索〉。
- 呂妙芬:《孝治天下:《孝經》與近世中國的政治與文化》。
- 呂妙芬:〈做為儀式性文本的《孝經》:明清士人《孝經》實踐的個案研究〉。
- 呂妙芬:〈晚明士人論《孝經》與政治教化〉。
- 呂妙芬:〈做為蒙學與女教讀本的《孝經》——兼論其文本定位的歷史變化〉。
参见
- 十三經
- 孝道
- 二十四孝
- 百孝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