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昉

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Clash Royale CLAN TAG#URR8PPP

任昉(460年-508年),字彥昇,小字阿堆,樂安博昌(今山東壽光)人。南朝梁文學家。


自幼“聪明神悟”,四岁能诵诗,八歲能文,“雅善属文,尤长载笔,声闻藉甚。”叔父任晷誇他“吾家千里駒也。”南朝宋時,舉兗州秀才,拜太常博士。入齊為王儉所重,任丹陽尹刘秉的主簿(办公室主任)、竟陵王記室參軍,官至中書侍郎、司徒右長史,梁時歷任義興(今江蘇宜興縣)、新安(今浙江淳安縣)太守。一生仕宋、齊、梁三代,為官清廉,仁愛恤民,离开義興时,“舟中惟有绢七匹,米五石而已”。天監七年(508年)卒於官舍,家中仅有桃花米20石。梁武帝萧衍“悲不自胜”,“即日举哀,哭之甚恸”。


任昉寫文章時擅長表、奏、書、啟等文體,文格壯麗,“起草即成,不加点窜”,而同期的沈約以詩著稱,時人稱「任筆沈詩」。沈约称任防“心为学府,辞同锦肆”[1]。王融“自謂無對當時”,可是一見任昉之作,似“恍然若失”。王俭见其笔札,“必三复殷勤,以为当时无辈,曰:‘自傅季友以来,始复见于任子。若孔门是用,其入室升堂。’”又與沈约、王僧儒同为三大藏书家。竟陵八友之一。作《奏彈范鎮》文,他反對范縝的“神滅論”。著有《述異記》2卷、《杂传》247卷、《地理书钞》9卷,《地记》252卷、《文集》23卷、《文章缘起》1卷等。



注釋



  1. ^ 《太常卿任防墓志铭》


參考書目



  • 杨赛:《任昉研究》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The Dalles, Oregon

“Thánh nhọ” Lee Kwang Soo chúc thi tốt, sĩ tử Việt Nam... có dám nhận hay không?

眉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