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

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Clash Royale CLAN TAG#URR8PPP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自由時報
Liberty Times

Liberty Times.svg
類型
日報
版式
寬版
擁有者
聯邦企業集團
創辦人
林榮三
出版商
自由時報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編輯
鄒景雯
創刊日
1980年4月17日
已發行11313號[註 1](2018年12月21日)
政治立場
獨派
語言
正體中文
总部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臺灣)
臺北市內湖區港墘里020鄰瑞光路399號、405號
发行量
562,393份
(2016年7月1日至9月30日)[1]
售價
新臺幣10元
網站
自由時報
























自由時報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商业名称
自由時報
公司類型
股份有限公司
股票代號
非上市
統一編號
52570683
成立
1980年4月17日
創辦人
林榮三
代表人物
林鴻邦
總部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臺灣)
臺北市內湖區瑞光路405號15樓
产业
新聞出版業
產品
中文報紙
實收資本額
新臺幣70,000,000元
网站
自由時報

自由時報》(原名《自由日報》,於1987年改名)是一家創立於1980年4月17日的臺湾平面报纸媒体。發行者全名為「自由時報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目录





  • 1 沿革

    • 1.1 前身


    • 1.2 現況


    • 1.3 政治立場



  • 2 發行情況


  • 3 姊妹報


  • 4 報版


  • 5 投資事業

    • 5.1 轉投資


    • 5.2 失敗的轉投資



  • 6 民調中心


  • 7 相關爭議


  • 8 注释


  • 9 参考文献


  • 10 外部連結


  • 11 參見




沿革




臺北市南京東路二段「聯邦商業大樓」。其中137號1樓是《自由時報》第一代總部,現址為聯邦商業銀行南京東路分行。




臺北市內湖區瑞光路《自由時報》印刷廠(左)與《自由時報》第二代總部所在地「聯邦大樓自由廣場」(右)。




《自由時報》第二代總部大門




臺北市內湖區瑞光路《自由時報》印刷廠升旗臺,中央旗幟為中華民國國旗,中華民國國旗右方旗幟為《自由時報》旗,基座刻《自由時報》標誌與林榮三所題「自由時報」四字。



前身


  • 1946年12月12日以《臺東導報》為名創刊,是三民主義青年團臺東分團機關的刊物。

  • 1948年12月12日,由於經營情況不佳,在臺東縣國大代表陳振宗等地方人士支持下,《臺東導報》申請改為《臺東新報》,陳振宗出任發行人,正式發行日刊報紙。

  • 1950年10月11日,由於虧損太大,《臺東導報》宣佈停刊。

  • 1952年7月12日,經中國國民黨臺東縣黨部主任委員吳若萍出面主持,《臺東導報》才得以復刊;但因銷售範圍僅限於花蓮與臺東兩縣,缺乏廣告收入,經營困難,勉強維持到1961年1月1日,終於宣告停刊。

  • 1961年1月1日,《臺東導報》停刊後迅速轉手,買主易名為《遠東日報》重新發刊。

  • 1978年初,經營權再轉移,《遠東日報》改名為《自強日報》,此次轉手發行地也從臺東遷往彰化。

  • 1980年4月17日,《自強日報》被以新臺幣四千萬元轉賣給林榮三的聯邦企業集團

自由日報》(1981年1月1日~1987年9月)
  • 1981年1月1日,《自強日報》改名為《自由日報》,正式成為中臺灣地區之地方報紙。

  • 1986年9月15日,《自由日報》獲准將總部遷至臺北縣新莊市(今新北市新莊區)。

自由時報》(1987年9月~今)
  • 1987年9月,再度更名為《自由時報》,並開始積極往全國性報紙之規模發展。

  • 1989年,總部自新莊遷至臺北市南京東路二段137號1樓,位於「聯邦商業大樓」。

  • 1992年舉辦「12週年回饋讀者,6000兩黃金大贈獎」,自此真正崛起,後兩年還有送驕車、送別墅等史無前例的抽獎活動,知名度幾乎壓倒傳統《聯合報》和《中國時報》[2]:50-51

  • 1995年4月,《自由時報》在美國大紐約地區發行的華文姐妹報《美東自由時報》創刊,與《自由時報》是代理關係,創辦人是江蕙美。2007年1月,民進黨人士與美國親綠臺灣僑民領袖共50多人籌措捐助12萬美元給當時已面臨財務危機的《美東自由時報》。2008年6月14日,由於不敵財務危機、無法拓展讀者群與廣告主,《美東自由時報》宣佈停刊[3]

  • 1995年起《自由時報》將贈報作為常規發行手段,據傳有時達總發行量30%(當時他報通常占1%至3%),當時臺灣唯一的媒體接觸率指標—SRT的媒體閱讀率大調查中,《自由時報》很快超過《聯合報》和《中國時報》[2]:51-52

  • 1999年8月末,《自由時報》開始在每週一至週五清晨,向臺北市各高中、高職供應大量完整版的報紙,免費供應各校師生,由班級幹部於晨間拿教學日誌時帶回各教室,同時期還有同屬泛三重幫宏國集團的《大成報》也搭上順風車進入校園,類似行銷手法一般稱為「免費報」。這是臺灣報社首次使用「免費報」來提高「閱報率」。但大部份「免費報」的發送也僅止於公共場所由人力向不特定人派發,以校園為發放重點的較少。其後《中國時報》及《聯合報》也想以類似手法,在捷運車站外或學校贈送報紙提高閱報率[4]


現況


2005年5月16日,《自由時報》總部遷至臺北市內湖區瑞光路399號1樓,位於「聯邦大樓自由廣場」內。「聯邦大樓自由廣場」樓高15層,總高度110公尺,佔地7000坪,建築面積超過2萬坪;《自由時報》印刷廠則設於「聯邦大樓自由廣場」隔壁的405號,樓高6層。


2012年10月,《自由時報》推出電子報手機版本(m.ltn.com.tw)和電腦版短網址(ltn.com.tw)[5]


2013年2月10日,《自由時報》副總編輯兼政治新聞群組執行長胡文輝升任總編輯,原總編輯陳進榮與俞國基共同擔任副社長[6]


2014年4月8日,《自由時報》正式將官方網站(自由時報電子報)域名改為「www.ltn.com.tw」,並推出新版電子報[7]


2015年4月8日,《新新聞》引述一位曾經參與臺北市政府勞動局媒體勞動檢查相關會議的人說,他常聽《自由時報》記者不滿該報「每天寫人權,自己卻沒勞權」:該報沒有工會,員工被資方以「花錢支持老闆」為由強迫訂報;而且雖然該報記者休假制度為隔周休二日,但每逢每個月第五周的應有休假日,該報記者都被長官要求「自行吸收,繼續支持老闆」[8]。2015年6月5日,自由時報企業工會取得臺北市政府〈臺北市工會登記證書〉,發表聲明宣布正式成立,首任理事長為臺北市政記者郭安家[9]


2015年11月28日,林榮三因肝腫瘤併發心肺衰竭於臺大醫院離世,一位不具名的《自由時報》資深員工回憶,過去林榮三對於該報編務可說是「親力親為」,每天都要等到晚上把隔天的大樣排出來後才會回家;2005年林榮三把《自由時報》交給次子林鴻邦以後,雖然淡出編務,但社論等內容仍要親自過目[10]。同日,另一位不愿具名的《自由時報》資深員工回憶,本年9、10月林榮三親自出席該報內部會議,是該報員工最後一次看到他[11]


2017年7月1日,《自由時報》執行副總編輯鄒景雯升任總編輯,原總編輯胡文輝升任副社長。


2018年7月15日,文化週報改為刊在A15版,出刊1頁,生活週報恢復為週六和週日出刊。



政治立場


李登輝執政時期,《自由時報》偏向國民黨本土派的立場;2000年以後,《自由時報》偏向民進黨與泛綠政黨的立場。[2]:54



發行情況




自由時報2017年4月11日的A1版面




《自由時報》及《台北時報》採用的金雨企業報紙販賣機


2007年,《自由時報》在「傳統三大報」(《聯合報》、《中國時報》、《中央日報》)中首先加入中華民國發行公信會(ROC-ABC)進行有費報發行量稽核(ROC-ABC在稽核發行量時不列計「免費報」,即免費供不特定人士自由取閱的自由時報報紙)[12],稽核報告證明於2013年4月-6月,平均每日有費報紙發行量為628,295份,為目前臺灣唯一接受中華民國發行公信會稽核的平面報紙媒體。



姊妹報


  • 《臺北時報》(Taipei Times):於1999年6月1日創刊。


報版


  • A疊:焦點新聞
    • 生活

    • 社會

    • 文教

    • 國際新聞

    • 國際財經

    • 地方

    • 文化週報(A15版):週日、週一出刊

    • 自由廣場


  • B疊:體育(原為S疊)

  • C疊:聚富(週一為「財經週報」)

  • D疊:影視消費(包含節目表)

  • E疊:生活週報(逢週末出刊)

  • G疊:分類廣告


投資事業



轉投資


  • 人力銀行網站:Yes123求職網。


失敗的轉投資


  • 電視臺:2006年申請籌設三個電視頻道——自由新聞臺、自由電視臺及自由news頻道,並獲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核發執照,但因未在期限前開播,執照已經失效。


民調中心


2010年4月28日,據《今日新聞網》報導稱,針對自由時報對雙英辯ECFA的民調,國民黨立委林郁方表示,《自由時報》該講出民調中心設在哪,不能「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國民黨文傳會主委蘇俊賓更直言「為何久久才做一次民調,一做就嚇死人?」。中天記者還直接打電話到《自由時報》,希望能轉到「民調中心」,但無奈電話轉來轉去就是轉不到民調中心,電話那頭的小姐要記者稍晚找一位「編政組的蘇組長」[13]。同日,時事評論員董智森在TVBS頻道節目《新聞夜總會》中質疑,《自由時報》「假的民調」、「他民調中心只有一個人,自己在那邊編數字」。後來,《自由時報》向法院提告,要求董智森登報道歉並相自由時報賠償新臺幣150萬元。


翌日(2010年4月29日),《自由時報》記者蘇永耀、田世昊在《自由時報》發表一份標題為「中時又來了 ECFA民調結果不同就質疑本報」的聲明,其聲稱是源由於2006年高雄市長選舉時,自由時報在選前所做並發布的民調,與選舉結果十分接近,精準預測高雄市長的選舉結果,中國時報發布的民調,則與選舉結果差很大,該文稱「自己不準卻反而質疑本報」來回應中國時報「真的這麼準?自由時報應公布民調方法」。


2012年7月13日,中華民國最高法院認定,《自由時報》應比照其他媒體進行民調的嚴謹程度才符合民眾期待,但《自由時報》坦承沒有常設民調中心,當時《中時》也曾用報導質疑《自由時報》民調真實性;而董智森詢問新聞同業,得到答案都是《自由》無常設民調中心,已盡查證責任,因此對可受公評的《自由時報》民調真假一事發表評論,並非惡意侵害《自由時報》聲譽,故判董智森勝訴,免賠《自由時報》,定讞。[14]



相關爭議




注释



  1. ^ 從自由時報第1號發行日(1988年1月1日)算起。



参考文献




  1. ^ 《自由時報》有費報紙發行量稽核報告


  2. ^ 2.02.12.2 陳致中. 《臺灣報業:歷史、現狀與展望》. 臺北市: 風雲時代. 2016-06-01. ISBN 978-986-352-345-1. 


  3. ^ 黃兆平.經營13年 美東自由時報今最後一天出報.中央通訊社.2008-06-14


  4. ^ 林照真.調查的迷思Ⅲ:破解閱讀率 誰讓報紙重量不重質.天下雜誌309期


  5. ^ 高旻均.自由電子報推出手機版本.銘報.2012-10-04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3-07-21.


  6. ^ 馬郁晴. 胡文輝升任自由時報總編輯. 銘報. 2013-02-09 [2014-04-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4月27日). 


  7. ^ 巫其倫.LTN自由時報改版上路 強化網站完整性.銘報.2014-04-17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4-04-16.


  8. ^ 羅芋宙. 血汗媒體現形 查三十四家全中標. 新新聞第1466期. 2015-04-08 [2015-06-07]. 


  9. ^ 自由時報工會. 自由時報工會成立聲明. 苦勞網. 2015-06-05 [2015-06-07]. 


  10. ^ 朱正庭. 林榮三今下午病逝 《自由》員工:震驚. 蘋果日報. 2015-11-28 [2015-11-29]. 


  11. ^ 聯邦集團創辦人 報業大亨 林榮三驟逝. 蘋果日報. 2015-11-29 [2015-11-29]. 


  12. ^ 根據財團法人中華民國發行公信會2013年4-6月發行量稽核報告出爐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6-03-04.


  13. ^ 雙英辯/蘇俊賓:《自由》民調久久一次,一做嚇死人!. NOWnews今日新聞. 2010-04-28 [2017-07-02]. 


  14. ^ 批《自由》民調作假 名嘴董智森勝訴定讞. 蘋果日報. 2012-07-13 [2017-07-01]. 


  • 自由時報「全民關心台灣經濟」系列社論


  • 史明:《自由時報》「不要怕臺灣民族主義」.自由電子報 自由評論網.2005-05-13

  • 礙呆丸社社長.《自由時報》新聞照片造假 王效蘭憑空消失.ㄞˋ呆丸社 - udn部落格.2008-01-04


外部連結





  • 自由時報電子報(繁体中文)


  • 自由時報的Facebook專頁


參見



  • 林榮三

  • 聯邦企業集團

  • 臺灣報紙列表

  • 臺灣媒體亂象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The Dalles, Oregon

眉山市

清晰法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