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祐 (唐朝)
天祐
| ||
政权 | 唐朝、南吴、吴越 | |
君主 | 唐昭宗李晔 唐哀帝李柷 南吴太祖楊行密 南吳烈宗楊渥 南吴高祖杨隆演 吴越太祖錢鏐 岐王李茂贞 晋王李克用、李存勖 | |
历时 | 全国4年,最长使用21年 | |
|
---|
天祐(904年-924年)是唐昭宗李晔开始使用的年號,天祐元年八月唐哀帝李柷即位沿用。四年三月李柷禅位于朱温(904年闰四月-907年三月)。共计4年。之后河东、凤翔、淮南仍称天祐年号,碑刻中有用至天祐二十年。
孙光宪《续通历》记载哀帝之后朱温又拥立濮王,改元天寿,然后禅位。这种说法与正史不合,李崇智认为这是传闻谬误。
前蜀王建、南汉刘隐、南吴、晋李克用、岐李茂贞、吴越錢鏐等割据政权仍行唐天祐年号[1]。
南吴太祖楊行密从904年开始用唐昭宗天祐年号。天祐二年十一月南吳烈宗楊渥即位继续沿用,天祐五年五月(908年)南吴高祖杨隆演即位继续沿用到919年。
吴越太祖錢鏐907年五月用该年号一个月。
目录
1 大事記
2 出生
3 逝世
4 紀年
5 參看
6 参考文献
大事記
出生
逝世
紀年
天祐 | 元年 | 二年 | 三年 | 四年 | ||||||||||||
---|---|---|---|---|---|---|---|---|---|---|---|---|---|---|---|---|
公元 | 904年 | 905年 | 906年 | 907年 | ||||||||||||
干支 | 甲子 | 乙丑 | 丙寅 | 丁卯 | ||||||||||||
天祐 | 五年 | 六年 | 七年 | 八年 | 九年 | 十年 | 十一年 | 十二年 | 十三年 | 十四年 | 十五年 | 十六年 | ||||
公元 | 908年 | 909年 | 910年 | 911年 | 912年 | 913年 | 914年 | 915年 | 916年 | 917年 | 918年 | 919年 | ||||
干支 | 戊辰 | 己巳 | 庚午 | 辛未 | 壬申 | 癸酉 | 甲戌 | 乙亥 | 丙子 | 丁丑 | 戊寅 | 己卯 | ||||
天祐 | 十七年 | 十八年 | 十九年 | 二十年 | 二十一年 | |||||||||||
公元 | 920年 | 921年 | 922年 | 923年 | 924年 | |||||||||||
干支 | 庚辰 | 辛巳 | 壬午 | 癸未 | 甲申 |
參看
- 中國年號索引
- 其他时期使用的天祐年号
- 同期存在的其他政权年号
開平(907年四月-911年四月):后梁太祖朱全忠的年号
乾化(911年五月至913年正月、913二月至915年十月):後梁—朱全忠、朱友貞之年號
鳳曆(913年正月至二月):後梁—朱友珪之年號
貞明(915年十一月至921年四月):後梁—朱友貞之年號
應天(911年八月至913年十一月):燕—劉守光之年號
天寳(908年正月至912年十二月):吳越—錢鏐之年號
乾亨(917年七月至925年十一月):南漢—劉龑之年號
天復(907年九月):前蜀—王建之年號
武成(908年正月至910年十二月):前蜀—王建之年號
永平(911年正月至915年十二月):前蜀—王建之年號
通正(916年正月至十二月):前蜀—王建之年號
天漢(917年正月至十二月):前蜀—王建之年號
光天或廣大(918年正月至十二月):前蜀—王建之年號
乾德(919年正月至924年十二月):前蜀—王衍之年號
天复(901年四月至922年):岐国李茂贞尊奉之年号[2]
安國(903年至909年):大長和國—鄭買嗣之年號
始元(910年起):大長和國—鄭仁旻之年號
天瑞景星:大長和國—鄭仁旻之年號
安和:大長和國—鄭仁旻之年號
貞祐:大長和國—鄭仁旻之年號
初曆:大長和國—鄭仁旻之年號
孝治:大長和國—鄭仁旻之年號
神冊(916年十二月至922年正月):契丹—耶律阿保機之年號
同慶(912年至966年):于闐—尉遲烏僧波之年號
武泰(904年—905年):後高句麗金弓裔之年號
聖冊(905年—911年):後高句麗—金弓裔之年號
永德萬歲(911年—914年):後高句麗—金弓裔之年號
政開(914年—918年):後高句麗—金弓裔之年號
天授(918年—933年):高麗太祖王建之年號
延喜(901年-922年):平安時代醍醐天皇之年號
参考文献
^ 李崇智,中国历代年号考,中华书局,2004年12月,142-159 ISBN 7101025129
^ 《大唐秦王重修法门寺塔庙记》
- 唐朝年号:
前一年號: 天復 | 唐朝年号 | 下一年號: 后梁:開平 |
- 南吴年号:
前一年號: 天復 | 南吴年号 | 下一年號: 武义 |
- 吴越年号:
前一年號: -- | 吴越年号 | 下一年號: 天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