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美尼亞

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Clash Royale CLAN TAG#URR8PPP












































亞美尼亞共和國
Հայաստանի Հանրապետություն(亞美尼亞語)
通稱:亞美尼亞





Flag of Armenia.svgCoat of arms of Armenia.svg
国旗国徽



国家格言:Մեկ Ազգ , Մեկ Մշակույթ   (亞美尼亞語)
“一個國家,一種文化”

國歌:Մեր Հայրենիք (亞美尼亞語)
Mer Hayrenik  (拉丁化)
《我们的祖国》




Armenia (orthographic projection).svg
自然地理(實際管轄區)

面積


  • 國土面積:29,800平方公里(世界第135名)

  • 水域率:4.71%


首都
埃里溫
最大城市
埃里溫
時區
UTC+4
(夏時制:UTC+5)
人民生活
人口

以下資訊是以2011年估計


  • 總人口:3,264,500[1]人(世界第136名)


  • 人口密度:101/km2(世界第98名)



官方語言
亞美尼亞語
官方文字
亞美尼亞語
曆法
公曆
主要節日
独立日:1991年9月21日
(自苏联独立)
道路通行方向
靠右行駛



家用電源



  • 電壓:220 V


  • 插座:C,F


  • 頻率:50 Hz

政治文化
國家結構形式
單一制
政治體制
议会制



國家領袖



  • 國家元首(總統):阿尔缅·萨尔基相

  • 政府首腦(總理):尼科尔·帕希尼扬

經濟實力

國內生產總值(購買力平價)
以下資訊是以2016年估計


  • 總計:260.53亿美元[2](第130名)

  • 人均:8,711美元[2](第108名)



國內生產總值(國際匯率)
以下資訊是以2016年估計


  • 總計:107.74亿美元[2](第130名)

  • 人均:3,602美元[2](第114名)



人類發展指數
以下資訊是以2017年估計



  • 0.755[3](第83名)-

貨幣單位
德拉姆
其他資料

立國歷史


  • 立國日期:1991年9月21日

  • 立國事件:亞美尼亞獨立日(1991年9月21日)


國家代碼
ARM
國際域名縮寫
AM
國際電話區號
+374
現役軍人數
60,000(第62名)

亞美尼亞共和國(亞美尼亞語:Հայաստանի Հանրապետություն,ISO 9985轉寫:Hayastani Hanrapetutyun),通稱亞美尼亞,是一個位於西亞或外高加索地區的共和制國家,有時也會被視為是東歐的一部分[4][5][6]。行政疆界上,亞美尼亞位於黑海與裏海之間,西鄰土耳其,北鄰喬治亞,東為阿塞拜疆,南接伊朗和阿塞拜疆的飛地納希切萬自治共和國,以埃里溫為首都。在1991年蘇聯解體之前,亞美尼亞曾经是蘇聯的加盟共和國之一。


目前,亞美尼亞與鄰國阿塞拜疆之間存在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的領土爭議問題,並曾在2016年4月雙方因此問題在邊境發生軍事衝突,亞美尼亞也因为1915年奧斯曼帝國土耳其民族主義者發動的亞美尼亞種族大屠殺的歷史認知問題與土耳其之間有外交上和對大屠殺事件承認問題上存在爭議,但是近年亞土雙方已透過元首互訪等方式逐漸修復關係、重建溝通對話。不過,亞美尼亞與阿塞拜疆的外交關係仍較不穩定。亚美尼亚是欧洲委员会和集体安全条约组织一员。亚美尼亚也宣稱擁有在1991年宣布独立但為未被普遍承認的國家的阿爾扎赫共和國的主权。




目录





  • 1 簡介


  • 2 歷史


  • 3 人口民族和宗教


  • 4 行政區劃


  • 5 地形、气候


  • 6 外交


  • 7 经济


  • 8 文化

    • 8.1 教育


    • 8.2 體育


    • 8.3 媒体

      • 8.3.1 发射台




  • 9 人口统计

    • 9.1 城市


    • 9.2 侨民


    • 9.3 族群


    • 9.4 语言


    • 9.5 健康


    • 9.6 宗教



  • 10 參見


  • 11 注释


  • 12 参考文献


  • 13 外部链接




簡介




首都葉里溫




亞美尼亞传统舞蹈


亞美尼亞是一個內陸國家,在4世纪早期(公元301年),亚美尼亚是世界上第一个将基督教视为官方宗教的国家[7][8]。因此,亚美尼亚经常被指为"第一个基督教国家"
[9][10][註 1]。绝大部分國民信奉基督教的东方正统教会(与衣索比亞和埃及的科普特正教会同宗,非东正教),但因為周圍被伊斯蘭國家所包圍著,再加上與鄰國之間的國界爭議問題,成為高加索地區動盪不安的火藥庫地帶。


西臨土耳其,北有格鲁吉亚,亞美尼亞與東邊鄰國亞塞拜然一直因為領土爭議而不合,除了亞美尼亞南部領土將亞塞拜然的納希契凡自治共和國與亞塞拜然本土一分為二外,亞美尼亞長期以來一直宣稱亞塞拜然西南部的納戈爾諾-卡拉巴赫飛地(境內大多數居民為信奉基督教的亞美尼亞人)是亞美尼亞領土的一部份,並且支持當地的叛軍與亞塞拜然政府對抗。這樣的作法導致鄰國的土耳其與亞塞拜然因此將通往亞美尼亞的鐵路與輸油管完全封鎖,讓本身資源已經不是很充足的亞美尼亞,變得更加貧困。


因為小高加索山脉橫貫、境內地形崎嶇的亞美尼亞,相傳是希伯来圣经中諾亞方舟在大洪水退去後著陸抵達之處(傳說中諾亞方舟停靠在亚拉拉特山上,這座山位於今日亞美尼亞與土耳其邊境,最高峰在土耳其境內),甚至有說法認為亞美尼亞的首都葉里溫就是由諾亞本人建立的城市。傳說的真與否或許不容易查證,但是亞美尼亞的確是世界上第一個將基督教列為國教的國家,其歷史可以溯源到四世紀時,並且在之後的一千年間一直以獨立國家的型態存在,並沒因為羅馬人、波斯人與蒙古人的侵略而消失。16世纪中期,原本拥有大面积国土的亚美尼亚被伊朗和奥斯曼帝国瓜分,1805年~1828年,东亚美尼亚地区并入俄国,西亚美尼亚地区依然被土耳其人控制。地域广阔的西亚美尼亚地区长期处在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下,信仰基督教的亚美尼亚人则长期沦为二等公民(齊米),并不断遭到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当局的迫害和屠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超过100万亚美尼亚人惨遭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当局屠杀,此外数以万计的亚美尼亚人被迫流亡海外。1920年,亚美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立,1922年,亞美尼亞加入外高加索联邦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為蘇聯加盟共和國下面的一个自治共和国,1936年,成为苏联直辖的加盟共和国。1991年蘇聯解体,亚美尼亚獨立。


亞美尼亞的主要經濟來源是農牧業,其中農業生產只集中在首都附近的低地地帶。1988年時亞美尼亞發生了一場毀滅性的大地震,造成25,000人死亡,無數建設毀壞,再加上同年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地區爆發衝突,更顯雪上加霜。



歷史





水世界主題公園




北方亞拉拉特山的霍爾維拉普修道院


亞美尼亞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500年前,历史上亞美尼亞的传统疆域远远超过当今的疆域,其疆域一度包括今天的高加索地区和土耳其東部的广大区域。后来在外族不断入侵和压迫下,亞美尼亞国的领土不断缩小。


前331年,亞歷山大大帝擊敗了波斯人所建國家阿契美尼德帝國的大流士三世,亞美尼亞從波斯的一省變成馬其頓帝國的一部分。隨著亞歷山大的逝世,馬其頓帝國被瓜分成三塊,其中亞美尼亞屬於塞琉古帝国所統治。前198年,塞琉古帝国被羅馬所擊敗,而亞美尼亞也在這時趁機從中分裂了出來。


前190年,阿爾塔什斯一世(Artashes I)建立了阿爾塔什斯(Artashesian)王朝,而到了前95年至前65年間,在提格蘭二世的領導之下,亞美尼亞王國成為當時西亞強大的國家之一。其疆域從今天的裏海、地中海一帶一直綿延到埃及。但是,亞美尼亞的光輝並不長久,在之後的千餘年之中,一直輾轉在許多異族的統治下殘存著,卻並沒有真的因此而滅亡。





58年至63年羅馬-安息戰爭首兩年軍隊在亞美尼亞王國的動向,地圖列明羅馬對亞美尼亞的侵攻及格內斯·多米特斯·科布洛(Gnaeus Domitius Corbulo)攻陷亞美尼亞的詳細情況。


首先,在帕提亞帝國(中國古稱安息)與羅馬帝國的东西雙面夾擊下,阿爾塔什斯王朝在1年左右滅亡,而亞美尼亞也在短暫的淪為羅馬的一省後不久,變成羅馬的保護國。至於東亞美尼亞部分則在64年時建立了阿尔沙克王朝,則成為帕提亞的保護國。224年,薩珊王朝滅帕提亞;為了不被波斯人的拜火教所同化,西元301年,亞美尼亞王梯里达底三世定基督教為國教,使得亞美尼亞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單一宗教國家。405年,亞美尼亞字母被發明。西元428年,阿尔沙克王朝滅亡。之後200年間東亞美尼亞一直被波斯人所統治。450年和482年,东亚美尼亚爆发了两次反对波斯人统治的全民起义,虽然惨遭失败,但最终迫使波斯帝国做出让步,亚美尼亚恢复了实际上的自治地位并可以保持基督教信仰。發起两次起义的统帅都屬於亞美尼亞知名的馬米科尼揚家族。


680年波斯被阿拉伯所滅,阿拉伯人入侵亚美尼亚,阿拉伯人強迫亞美尼亞人改信伊斯蘭教,但沒有成功;885年阿硕特一世(Ashot I)又重新建立了亞美尼亞王國巴格拉提德王朝。西元1000年左右,亞美尼亞再次被塞爾柱土耳其和拜占庭帝國所夾擊;1064年,亞美尼亞被拜占庭所征服,巴格拉東王朝滅亡,亞美尼亞貴族被迫遷移到地中海東岸的奇里乞亚(又稱小亞美尼亞或西亞美尼亞)建立盧比尼王朝(Rubinian)。西元1071年,拜占庭的統治結束,塞爾柱土耳其開始統治亞美尼亞。1220年左右以後,亞美尼亞又被西侵的蒙古所統治。


至於西亚美尼亚則與蒙古保持著友好關係,也對十字軍友好並提供援助。西元1375年,阿拉伯為了徹底阻止十字軍的騷擾,因此將西亚美尼亚王國征服。1393年,最後一位西亚美尼亚國王盧西尼的莱翁六世(Levon VI Lousinian)在法國巴黎去世,這也代表盧比尼王朝的正式結束。


1454年,在拜占庭被奧斯曼土耳其人征服後不久,亞美尼亞也失去了它的最後一點的主權。1828年,東亞美尼亞被沙俄從土耳其手中買回,許多亞美尼亞人因此迁至东亞美尼亞。1915年至1918年間,正處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奥斯曼土耳其政府因為害怕亞美尼亞人叛亂,对居住在土耳其奥斯曼帝国控制区内的亚美尼亚人进行了种族大屠杀,估计死亡人数高低不等,少则接近100万,高则达150万。此外数以万计的亚美尼亚人被迫流亡海外。


1918年5月28日,亞美尼亞從土耳其獨立,但原本的西亞美尼亞又被土耳其奪回。1920年11月29日亞美尼亞建立苏维埃政权,宣佈成為一個蘇維埃國家,並於1922年12月加入蘇聯。1936年成立亚美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正式成为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


蘇聯時代的亞美尼亞,曾在1988年12月7日發生一場嚴重的大地震,奪去了2.5萬亞美尼亞人的生命,50萬人無家可歸,當時有許多西方民間團體曾發起大規模的募款賑災活動援助災區的居民。


亞美尼亞在1991年9月23日從蘇聯獨立而出,再度恢復了獨立國家的身份。並且旋即在12月21日加入独联体。



人口民族和宗教



2005年有人口321.57万。在民族上,亚美尼亚族是主体民族,占93.3%,其他有俄罗斯人、雅兹迪人(库尔德人的一支)、亚述人、乌克兰人、希腊人等。官方语言为亚美尼亚语,俄语的使用也極普遍。亚美尼亚是历史最悠久的传统基督教国家。自中世纪以来,由于亚美尼亚人仍然坚持信仰基督教,则不断受到周边伊斯兰教徒的迫害和屠杀。现在,亚美尼亚使徒教会是亚美尼亚国内的主要教派,另外还有少数人信奉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會、罗马天主教、雅兹迪教派、巴哈伊教等。



行政區劃



一級行政區分為10個省(英:marz;亞美尼亞語:մարզ)及一個直轄市——葉里溫。



地形、气候



亚美尼亚位于西亚外高加索的南部、亚美尼亚高原的东北部,面积29800平方公里。其西与土耳其,北与格鲁吉亚、东与阿塞拜疆、南与伊朗接壤。境内多高山,90%多的地区海拔1000米以上,崇山峻嶺向南一直绵延到土耳其境内。地理最高点是西北高地上的阿拉加茨山,海拔4090米。东部有塞凡洼地,洼地中的塞凡湖面积1360平方公里,为亚美尼亚境内最大的湖。主要河流为阿拉克斯河。


气候属亚热带高山气候,干燥寒冷是其主要特色。1月平均气温攝氏-2~12度;7月平均气温攝氏24~26度。



外交



亞美尼亞因納戈爾諾-卡拉巴赫主權問題与阿塞拜疆交惡,也因歷史上的亞美尼亞種族大屠殺問題和宗教因素與土耳其交惡,整體外交立場較偏俄系。


亚美尼亚是联合国、独联体、世界卫生组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成员国。



经济



亚美尼亚独立后,由于跟前苏联国家经济联系中断,纳卡战争后遭阿塞拜疆、土耳其封锁,经济一路下滑。2000年起有所升。2002年12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4年经济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增幅达10.1%。2005年,进一步推进企业私有化进程,大力吸引外资,有效保持了经济增长势头。2005年前三个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为31亿美元,同比增长11.6%。2013年,亞美尼亞人均GDP為3,173美元,是南高加索三國中最低的,只有世界平均水準的約30%。




2003年发行的500德拉姆硬币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有有色冶金、化学和机器制造等部门,食品工业也较发达。


农业仅次于工业,主要经济作物是葡萄和其他水果,也种植一些小麦和馬鈴薯等。


90年代以来商业服务行业萧条。近年,在经济整体恢复的带动下,服务行业有所发展。


亚美尼亚旅游业发展较快。2004年旅游人数达26.27万,较上年增长27.5%。旅游业收入为2.1亿美元,占GDP的5.9%。主要旅游景点有首都埃里温和塞万湖自然保护区。





























亚美尼亚节日
日期
名稱
由來
1月1日新年西历新年
1月7日圣诞节基督教节日,纪念耶穌诞生
4月24日
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纪念日
纪念1915年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对亚美尼亚人实施种族灭绝
5月28日第一共和国成立日紀念1918年第一共和国成立
7月5日宪法日纪念1995年7月5日亚全民公决通过新宪法
9月21日亚美尼亚共和国独立日纪念1991年9月21日亚全民公决,正式宣布独立
12月7日悼念1988年大地震死难者日纪念1988年大地震的死难者


文化




教育



亚美尼亚的教育体制包括学前教育、普通中小学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中等专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普通中小学实行免费教育,大学对国家计划内的学生实行免费教育。主要高等院校有埃里温国立大学、埃里温工学院等。埃里温国立大学创立于1919年。2001~2002学年度该学校共有10500名在校生,1200名教师。



體育



亞美尼亞流行的運動包括角力、舉重、柔道、足球、西洋棋和拳擊。亞美尼亞山區的地形提供了滑雪和運動攀登等運動絕佳的發展機會。身為一個內陸國,只能在湖泊進行水上活動,尤其是塞凡湖。亞美尼亞的西洋棋、角力和舉重都在國際上佔有一席之地。亞美尼亞是國際體育界一個積極的成員,是歐洲足球協會聯盟和國際冰球總會的正式成員。



媒体



全国有980家新闻机构,其中报纸596家,杂志148家,电视公司186个,广播公司53个,通讯社25家。主要报纸有:《亚美尼亚共和国》、《亚美尼亚之声》、《叶尔基尔》、《阿兹格》等等。主要电视和广播为亚美尼亚公共广播电台和亚美尼亚公共电视台。最大通讯社为亚通社。



发射台


美国的自由欧洲电台、俄罗斯的俄罗斯之声、日本的NHK在亚美尼亚有一个中波中继站,使用中波向中亚、西亚以大功率发射机进行转播。俄罗斯之声、开放北朝鲜放送、家庭电台(美国加州)、自由朝鲜之声等也在租用亚美尼亚的短波中继站进行广播。2011年4月12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亚美尼亚分台在亚首都埃里温开播。



人口统计



亚美尼亚人口3238000(2008年统计),是人口第二稠密的前苏联国家。苏联解体后,人口出现下降,移民水平升高。然而,过去几年中,移民水平已经恢复平稳,人口稳定增长。



城市


































































































侨民


由于发生在20世纪初期奥斯曼帝国时,土耳其实施的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导致亚美尼亚人在奥斯曼帝国境内的众多人口大减,许多亚美尼亚人逃亡到世界各地,因此亚美尼亚发展出了庞大的海外社区。亚美尼亚的侨民比较多(预计有800万人,大大超过该国本身的300万人口),如今他们在世界各地有很多移民团体。最大的海外亚美尼亚人社区位于俄罗斯、法国、伊朗、美国、格鲁吉亚、叙利亚、黎巴嫩、阿根廷、澳大利亚、加拿大、希腊、塞浦路斯、以色列、波兰和乌克兰。有4万至7万名亚美尼亚人在土耳其居住,主要集中在伊斯坦布尔及周边地区[13]
此外,约有1000名亚美尼亚人居住在耶路撒冷老城亚美尼亚区,那里有曾经是大型社区的遗址[14]。位于意大利威尼斯泻湖的岛屿圣·拉扎罗·得利·阿尔梅尼,被亚美尼亚天主教会一修道院Mechitarists完全占领[15]。此外,约13.9萬名亚美尼亚人生活在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共和国,是那里的第一大民族[16]




亚美尼亚陸軍BTR-80裝甲車




从中國進口的WM-80多管火箭



族群


亚美尼亚族占97.9%,其次是占1.3%的雅茲迪人和占0.5%的俄罗斯人。其他少数民族有亚述人、乌克兰人、黑海希腊人(通常高加索希腊人)、库尔德人、格鲁吉亚人和白俄罗斯人。瓦拉几人、摩尔多瓦人、奧塞梯人、尤迪人和塔特人设立了小社区,还有被俄罗斯化的波兰人和德裔高加索人。


苏联时期,阿塞拜疆人历史上为该国第二大族群(1989年大约占2.5%)。然而,由于纳戈尔诺·卡拉巴赫战火不断,几乎所有的阿塞拜疆族人移回了阿塞拜疆。相反,亚美尼亚接收了大量从阿塞拜疆涌入的亞美尼亞族难民,使得亚美尼亚國內的主體民族的比例更高。



语言


亚美尼亚语是唯一的官方语言。由于此前属于苏联国家,俄语在亚美尼亚仍有广泛应用,实际上可看做第二语言。2013年的一项调查显示,95%的亚美尼亚人具备俄语知识(24%高级,59%中级),40%具备英语知识(4%高级、16%中级、20%初学)。然而,更多的成年人(50%)认为公立中学应该用英语授课,而倾向于俄语的有44%。



健康


2006年的出生时预期寿命男性和女性分别为70岁和76岁[17]。2004年,卫生支出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6%[17],其中大部分除去私人部门[17]。2006年,人均政府健康开支为每人112美元[18]



宗教



亚美尼亚是首个将基督教作为国教的国家,该事件历史上可追溯至公元301年。


亚美尼亚的主要宗教是基督教,教会历史可追溯至公元1世纪。根据记载,耶稣十二使徒中的赛迪斯和巴多羅買于公元40-60年间在亚美尼亚宣扬基督教,设立亚美尼亚使徒教会,3世紀後創立亞美尼亞禮。亚美尼亚超过93%基督徒属于亚美尼亚使徒教会,教会采用东正教形式(非迦克墩),是一个非常仪式化、保守的教会,大致相当于科普特和叙利亚的教会。亚美尼亚使徒教会只跟东正正统教会交流。


亚美尼亚福音派教会在亚美尼亚的一生中,有着非常客观和有利的存在,超过数千名成员遍布全国各地,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846年亚美尼亚君士坦丁堡教会利用教会,为亚美尼亚使徒教会培养合格的神职人员。


其他基督教派的信仰修炼,基于亚美尼亚尼西亚信经是圣言、亚美尼亚兄弟教会、浸礼宗等新教社区的五旬节派分支,被称为亚美尼亚现存的最古老的被苏联官方和长老会承认的教派。



參見



  • 納哥諾卡拉巴克自治州

  • 納戈爾諾-卡拉巴赫

  • 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共和国

  • 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外交

  • 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历史


注释



  1. ^ Smaller nations that have claimed a prior official adoption of Christianity 包括奥斯若恩和圣马力诺。



参考文献




  1. ^ De jure population estimate by the National Statistics Servic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 2.02.12.22.3 Armenia.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 April 2016 [2016-06-15]. 


  3. ^ Human Development Index and its components (PDF).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4. ^ The UN classification of world regions places Armenia in Western Asia; the CIA World Factbook Armenia. The World Factbook. CIA. [2 September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0-10). 


  5. ^ Armenia. 國家地理. 


  6. ^ Armenia. 大英百科全書. 


  7. ^ (Garsoïan, Nina. R.G. Hovannisian, 编. Armenian People from Ancient to Modern Times. Volume 1. Palgrave Macmillan. 1997: 81. )


  8. ^ Grousset, René. Histoire de l'Arménie 1984. Payot. 1947: 122. . Estimated dates vary from 284 to 314. Garsoïan (op.cit. p.82), following the research of Ananian, favours the latter.


  9. ^ Stringer, Martin D. A Sociological History of Christian Worship.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5: 92. ISBN 0521819555. 


  10. ^ Armenia Facts. National Geographic. [12 October 2013]. 


  11. ^ Armstat 2011 estimates


  12. ^ Armstat 2011 census, population of Yerevan


  13. ^ Turay, Anna. Tarihte Ermeniler. Bolsohays:Istanbul Armenians Like many other ethnicities Armenians in India too have played a role historically and had an impact historically. Today however the community has been reduced to about a hundred living in Kolkata. [2007-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2-09). 


  14. ^ Jerusalem – The Old City: The Armenian Quarter. Jewish Virtual Library. [2009-07-22]. 


  15. ^ San Lazzaro degli Armeni – Venice for Visitors. Europeforvisitors.com. [2010-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1-22). 


  16. ^ Population in Nagorno-Karabakh 2007 (PDF). National Statistical Service of Nagorno-Karabakh Republic. [2009-07-2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0-04-16). 


  17. ^ 17.017.117.2 Microsoft Word - cjl - ARM_MPSEURO_countryprofile.doc (PDF). [2010-01-2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9-11-16). 


  18. ^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09 – Armenia. Hdrstats.undp.org. [2010-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09). 



外部链接






  • 亞美尼亞政府官方網站(亞美尼亞文、英文、俄文)

  • 亞美尼亞總統府官方網站

  • 亞美尼亞外交部官方網站(亞美尼亞文、英文)

  • CIA World Fact Book亞美尼亞相關資訊數據

  • Armenica.org 亚美尼亚歷史

  • 新华社资料:亚美尼亚概况





坐标:40°10′12″N 44°31′12″E / 40.17000°N 44.52000°E / 40.17000; 44.52000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The Dalles, Oregon

“Thánh nhọ” Lee Kwang Soo chúc thi tốt, sĩ tử Việt Nam... có dám nhận hay không?

眉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