氰化氢

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Clash Royale CLAN TAG#URR8PPP




























































氰化氢



IUPAC名
Hydrogen cyanide
别名
氢氰酸
识别

CAS号

74-90-8  ✓

PubChem

768

ChemSpider

748

SMILES


3DMet

B00275

UN编号
1051

EINECS

200-821-6

ChEBI

18407

RTECS
MW6825000

KEGG

C01326

MeSH

Hydrogen+Cyanide
性质

化学式

HCN

摩尔质量
27.03 g·mol⁻¹
外观
無色氣體或淡藍色[來源請求]易揮發液體

密度
(液) 0.687

熔点
-13.4°C (259.75 K, 7.88°F)

沸点
26°C (299.15 K, 78.8°F)

溶解性(水)
易溶

pKa

9.2 - 9.3
结构

分子构型

直线形

偶极矩
2.98 D
危险性

警示术语
R:R12-R26-R27-R28-R32

安全术语
S:S1/2-S7-S9-S13-S16-S28-S29-S45
主要危害
劇毒及易燃

NFPA 704


NFPA 704.svg

4

4

2

 



闪点
−17.78 °C
相关物质
相关化学品

氰、氯化氰、磷杂乙炔
三甲基氰硅烷
若非注明,所有数据均出自一般条件(25 ℃,100 kPa)下。

氰化氫,又稱氫氰酸,化学式HCN。标准状态下为液體,剧毒且致命,無色而苦,並有淡淡的杏仁氣味(苦杏仁有苦杏仁苷,溶于水會釋放出氰化氫[1]),能否嗅出視乎個人基因[2]。氰化氫是一种弱酸,沸點26℃(79°F)。氰化氫是一個線性分子,碳和氮之間具有三鍵。




目录





  • 1 制取


  • 2 化學性质


  • 3 危害


  • 4 參閱


  • 5 參考資料


  • 6 外部链接




制取


氰化氢的实验室制法是通过氰化物与酸反应制备,如:


H++NaCN⟶HCN+Na+displaystyle rm H^++NaCNlongrightarrow HCN+Na^+rm H^++NaCNlongrightarrow HCN+Na^+

最重要的工业制取氰化氢的方法要数Andrussow氧化反应,它是通过甲烷、氨气以及氧气在约1200°C经由铂催化得到氰化氢:


2CH4+2NH3+3O2→Pt2HCN+6H2Odisplaystyle rm 2CH_4+2NH_3+3O_2xrightarrow Pt2HCN+6H_2Odisplaystyle rm 2CH_4+2NH_3+3O_2xrightarrow Pt2HCN+6H_2O
其中反应所需能量由甲烷和氨气的部分氧化提供。
这个反应是由德国化学家Leonid Andrussow首先在1927年于法本公司发现的。[3]

或者由石墨與氨氣加强热生成氣體,冷凝後得液體氰化氫。


NH3+C≜HCN+H2displaystyle rm NH_3+Ctriangleq HCN+H_2rm NH_3+Ctriangleq HCN+H_2

也可以用甲酸铵进行脱水(可以用五氧化二磷)来制取,这是一种比较快捷,原料易得的方法,适合在暂时无氰化物的时候制取少量氰化氢。



化學性质


分子可溶於水中形成氫氰酸。可與卤代烃進行親核取代反應(SN),及與羰基化合物進行親核加成反應生成α-羟基腈。由於可以使化合物增加一個碳原子,故是重要的有机合成试剂和化工步驟,实际上常用CN作亲核试剂。



危害


健康危害:抑制細胞色素氧化酶,造成細胞內窒息。可致眼、皮膚灼傷,吸收引起中毒。


急性中毒:


  • 短時間內吸入高濃度氰化氫氣體,可立即呼吸停止而死亡。

  • 非驟死者臨床分為4期:

  1. 前驅期有粘膜刺激、呼吸加快加深、乏力、頭痛;口服有舌尖、口腔發麻等。

  2. 呼吸困難期有呼吸困難、血壓升高、皮膚粘膜呈鮮紅色等。

  3. 驚厥期出現抽搐、昏迷、呼吸衰竭。

  4. 麻痹期全身肌肉鬆弛,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

慢性影響:神經衰弱綜合症、皮炎。



參閱


  • 齊克隆B

  • 化學武器


參考資料




  1. ^ 车振明,‎李明元. 高等学校专业教材 食品安全学. 2013. ISBN 7501992576. 


  2. ^ http://ln.qq.com/a/20150814/023244.htm 天津爆炸的危险品可能是什么?


  3. ^ Andrussow, L. The catalytic oxydation of ammonia-methane-mixtures to hydrogen cyanide. Angewandte Chemie. 1935, 48 (37): 593–595. doi:10.1002/ange.19350483702. 



外部链接


  • 台灣綠健康十字網--氰化物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The Dalles, Oregon

眉山市

清晰法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