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和庙

Multi tool use
Multi tool use

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Clash Royale CLAN TAG#URR8PPP




坐标:39°55′07″N 116°24′11″E / 39.9187163°N 116.4030667°E / 39.9187163; 116.4030667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凝和庙
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所在
北京市东城区
分类
古建筑
时代

编号
3-32
登录
1984年5月24日


凝和庙,俗称“云神庙”,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北池子大街46号,是清代故宫外八庙之一,现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


凝和庙始建于清朝雍正八年(1730年),用来祭祀云神,所以俗称“云神庙”。凝和庙和北长街的昭显庙(祀奉雷神)都是雍正七年(1729年)决定兴建的。由于当时龙神(雨神庙,即时应宫)、风伯(风神庙,即宣仁庙)各自均已有庙,惟雷师、云师尚没有专祠,所以命仿照时应宫、宣仁庙的规制分别建庙。凝和庙有清朝雍正帝御题 “兴泽昭彩”额。[1]


清朝时,凝和庙因为靠近紫禁城,所以常有进京官员在此住宿。中华民国时期,凝和庙改为学校,是“北平市第四十三小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改称“向阳小学”,现为“北京市东城区北池子小学”。凝和庙还被定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1][2]



建筑


根据乾隆《京城全图》以及现场调查,凝和庙坐北朝南,四周有庙墙,主要建筑有:[1]


  • 牌楼:庙墙南端的东、西两侧各有一座牌楼(二柱一门或四柱三门已无考)。已无存。

  • 影壁:进入东、西牌楼,南侧有影壁一座,北侧为庙门。这座大影壁为琉璃砖砌成,上覆琉璃瓦顶,长22.9米,厚0.95米,下方有石制须弥座。已无存。

  • 庙门:位于影壁以北,坐北朝南。面阔三间(16.8米),进深6.6米。明间前后开有石券门,次间有石雕券窗,歇山顶大脊,顶覆黄琉璃瓦绿剪边,单昂三踩斗栱。室内为五架梁,单翘斗拱,彻上明造。

  • 献殿:庙门以北为献殿。面阔三间(10.9米),进深6米,硬山式大脊,黑琉璃瓦绿剪边,单昂三踩斗栱,平身科四攒,山面六攒,旋子彩画,障日板开有云形门窗洞。献殿两侧有内墙,并且向北延伸至后寝殿。内墙南部的东西两侧各开有一座随墙门,内墙东西外侧各有一座细长的跨院,跨院内各有寮房九间。内墙以及东、西寮房已经拆除。
    • 钟楼、鼓楼:庙门以北的东西两侧为钟楼和鼓楼。钟楼、鼓楼平面呈方形,每边长4.6米,歇山顶,黄琉璃瓦绿剪边,1972年拆除。

  • 享殿:位于献殿以北。面阔三间(14.4米),歇山顶调大脊,黄琉璃瓦绿剪边,重昂五踩斗拱,和玺彩画是后代改绘而成,六抹菱花隔扇,室内井口天花。殿前的石阶中间设有雕龙丹陛。

  • 寝殿:位于享殿以北。面阔五间(18.4米),进深8.5米,歇山顶调大脊,黄琉璃瓦绿剪边,三踩单昂斗拱,室内井口天花。

  • 东、西朵殿:位于寝殿前的东、西两侧。均为面阔三间(10米),进深6.4米,大式硬山过垄脊,灰筒瓦。

  • 庙街门:坐东朝西,面朝北池子大街,是后来改建而成。[1]

庙门、献殿、享殿、寝殿、东、西朵殿均经过重新修缮。[1]



参考文献




  1. ^ 1.01.11.21.31.4 凝和庙,东华流韵,于2014-01-03查阅


  2. ^ 紫禁城外八庙现在可好? ,华夏经纬网,2005-10-12


Hcp2,cSVtAKU5VNQfes Es,zbsD79BVyorn f1 t5,O,mnyr1
fBM5 qYfAAs SN44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The Dalles, Oregon

영화 미래의 미라이 다시보기 (2018) 다운로드 링크 무료보기

Chuyện tình của sao nam Cbiz đem lòng yêu quản lý: Người tìm được chân ái, kẻ vẫn chưa chịu thừa nhậ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