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曼帝国苏丹列表

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Clash Royale CLAN TAG#URR8PPP




























奥斯曼帝国苏丹
已不存在的君主制国家君主
帝國制

Osmanli-nisani.svg

奥斯曼帝国国徽

VI Mehmet Vahidettin.jpg

末代蘇丹穆罕默德六世
开国君主

奥斯曼一世
末代君主

穆罕默德六世
敬称

陛下[a]
居所

伊斯坦布尔的皇宫:

  • 托普卡珀宫(1460s–1853)


  • 多尔玛巴赫切宫(1853–89)


  • 耶尔德兹宫(1889–1909)

  • 多尔玛巴赫切宫(1909–22)

产生方式

世袭制
起始時間
1299年7月27日(儒略历)
终結時間
1922年11月1日(格里历)


从奥斯曼一世到穆罕默德五世的歷代奥斯曼帝国苏丹





奥斯曼帝国苏丹(1299 - 1683)





奥斯曼帝国苏丹(1683)


这是一个奥斯曼帝国历代苏丹的列表,其中从塞利姆一世开始的苏丹还拥有伊斯兰教哈里发的称号。


奥斯曼王朝的诸位苏丹在1299年至1922年的六百多年时间里统治着一个庞大的帝国。在奥斯曼帝国鼎盛时期,地跨亚、非、欧三大洲,苏丹统治着北自匈牙利、南至索马里、西起阿尔及利亚、东到伊拉克的广袤土地。帝国首都最初在安纳托利亚的布尔萨,1366年迁都巴尔干的埃迪尔内,1453年占领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后迁都于此,更名伊斯坦布尔,一直到帝国灭亡[1]。尽管由于难以区分史实和传说,使得帝国的早期历史众说纷纭,但现代大多数学者都同意如下观点:奥斯曼帝国在约1299年时建立,它的第一位统治者是乌古思突厥人卡耶部落的首领(汗)奥斯曼一世[2]。奥斯曼一世建立的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王朝和帝国延续了六个多世纪,共有36位苏丹执掌政权。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奥斯曼帝国加入了同盟国,结果战败,帝国随即土崩瓦解。战胜的协约国对奥斯曼帝国的瓜分和随即爆发的土耳其独立战争导致了现代土耳其共和国的诞生[3]




目录





  • 1 奥斯曼帝国国家机关


  • 2 苏丹列表


  • 3 注释


  • 4 参考文献

    • 4.1 引用


    • 4.2 书目



  • 5 外部链接


  • 6 参见




奥斯曼帝国国家机关



奥斯曼帝国在其存在的大部分时间里都是一个君主专制帝国。苏丹处于帝国统治阶级的顶点,以各种不同的头衔在政治、军事、司法、社会和宗教等诸多作用发挥领袖角色[a]。苏丹理论上只对真主和真主的法律即沙里亚法(土耳其语:şeriat,阿拉伯语:شريعة‎)负责,他同时也是最高执法者。苏丹的天命反映在一系列伊斯兰教头衔上,如:“真主在大地上的影子”(土耳其语:zill Allah fi'l-alem)、“大地上的哈里发”(土耳其语:halife-i ru-yi zemin)等[4]。所有的统治机构都体现出苏丹的权威,每条法律都是由苏丹以诏令(土耳其语:ferman)的形式发布的。苏丹是最高军事统帅,而且在帝国所有土地上都享有这一头衔带来的权威[5]。1453年法蒂赫苏丹穆罕默德二世占领君士坦丁堡后,苏丹们开始宣称自己是古罗马帝国的合法继承人,他们偶尔会使用凯撒(土耳其语:kaysar)和皇帝的头衔[4][6][7]。1517年亚武兹苏丹塞利姆一世征服埃及后,原马木留克王朝拥戴的阿拔斯王朝傀儡哈里发穆塔瓦基勒三世将哈里发头衔让给苏丹及其后裔,从此苏丹成为伊斯兰世界的领袖[b]。新即位的苏丹们都要佩戴奥斯曼之剑,这是与欧洲君主加冕同样的重要典礼[8]。如有苏丹不佩戴奥斯曼之剑,他的子嗣是无法继承皇位的[9]


尽管在理论和原则上,苏丹是帝国世俗和神权的最高首脑,但实际上他的权力是受到制约的。苏丹在做重大的政治决定前需要考虑包括文臣、武将和宗教领袖在内的帝国统治集团的意见和态度[5]。17世纪以降,帝国进入了一个很长的停滞时期,苏丹们大权旁落,很多苏丹被掌权的禁卫军所废黜。虽然不能继承皇位[10],但帝国后宫的妇女们——尤其是苏丹的母亲,即皇太后(土耳其语:Valide Sultan)——在帝国的政治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幕后角色,她们在苏丹年幼时是帝国的实际统治者,这一时期被称作妇女当政时期[11]


苏丹权力的消长也体现于在位时间的短长:16世纪帝国极盛时期的苏丹苏莱曼大帝在位46年,是在位时间最长的苏丹;19世纪后期帝国衰败时期的苏丹穆拉德五世是在位时间最短的苏丹,他在位93天便被废黜。穆拉德五世的继承者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在位期间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因此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成为帝国最后一位专制君主和第一位立宪君主[12]。土耳其共和国成立后,苏丹制和哈里发制相继被废除,奥斯曼皇室成员流亡海外,定居于法国巴黎的苏丹阿卜杜勒-邁吉德一世之曾孙巴耶塞特·奧斯曼皇子是现任皇室首领和苏丹位及哈里发位的觊觎者英语Line of succession to the former Ottoman throne,称(奥斯曼)巴耶塞特三世[13]



苏丹列表


以下的表格以时间顺序列出所有的奥斯曼帝国苏丹,最后附带列出最后一位奥斯曼王朝哈里发阿卜杜勒-迈吉德二世。“苏丹”一栏依次列出苏丹名称的中文译名、奥斯曼土耳其文名和现代土耳其文名,有些苏丹还有绰号,也用小字号一并列出。花押又称图格拉(Tuğra),是苏丹们手写的图章或签名,它们被印在所有的公文和硬币上,是比苏丹本人肖像更重要的确认标志。“备注”一栏列出了每位苏丹的双亲和最终命运,除病故以外非正常死亡或任期非正常结束的苏丹以粗体标明其死因或任期结束原因。在帝国的早期,一位苏丹驾崩之后、其继任者继位之前往往有一段空位时期,这是因为当时帝国的皇位继承制度像史学家描述的那样,是“适者生存,而不是长子继承”:当一位苏丹驾崩后,他的儿子们不得不为了皇位兄弟相残,最终胜利者方能继任苏丹。因为儿子们的内讧和兄弟相残的发生,苏丹驾崩和其继任者继位经常不在同一天[14]。1617年帝国的皇位继承法才由适者生存改为以长男继承制(ekberiyet)为基础的继承体系,自此以后皇位由皇室中最年长的男性成员继承,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从17世纪开始已故苏丹的皇位鲜由其儿子继承,而多数情况下由其叔父或者兄弟继承了[15]。尽管19世纪曾有以长子继承制代之的不成功的尝试,但长男继承制一直保持到苏丹制覆灭[16]


被废遇刺等粗体字 → 苏丹非正常死亡或其任期非正常结束。

































































































































































































































































































顺序
苏丹
肖像
统治开始
统治结束
花押
备注
1

奥斯曼一世
عثمان اول
I. Osman
Gazi - Bey

奥斯曼一世的肖像
约1299年
1323年/1324年

[c]


  • 埃尔图鲁尔加齐之子;

  • 统治直到逝世[17]

2

奥尔汗一世
اورخان اول
I. Orhan
Gazi - Bey

奥尔汗一世的肖像
1323年/1324年
1362年3月

奥尔汗一世的花押


  • 奥斯曼一世与玛尔可敦之子;

  • 统治直到逝世[18]

3

穆拉德一世
许达文迪加尔(皇帝)
مراد اول
خداوندگار
I. Murad
Murad Hüdâvendigâr Han - Şehid

穆拉德一世的肖像
1362年3月
1389年6月14日

穆拉德一世的花押


  • 奥尔汗一世与妮吕费尔可敦之子(她是希腊人);

  • 统治直到逝世;

  • 在科索沃战役中战死沙场[19]

4

巴耶济德一世
耶尔德勒姆(雷霆)
بايزيد اول
ییلدیرم
I. Bayezid
Yıldırım Bayezid Han - Gazi

巴耶济德一世的肖像
1389年6月16日
1402年7月20日

巴耶济德一世的花押


  • 穆拉德一世与居尔奇切克可敦之子;


  • 安哥拉战役中被帖木兒俘虜(统治实际结束);

  • 1403年3月8日死于阿克谢希尔囚中[20]


奥斯曼帝国大空位时期[d]
(1402年-1413年)
5

穆罕默德一世
切莱比(绅士)
محمد اول
چلبی
I. Mehmed
Çelebi - Kirişçi

穆罕默德一世的肖像
1413年7月5日
1421年5月26日

穆罕默德一世的花押


  • 巴耶济德一世与傑夫列特可敦之子;

  • 统治直到逝世[21]

6

穆拉德二世
مراد ثانى
II. Murad
Koca - Gazi

穆拉德二世的肖像
1421年5月26日
1444年8月

穆拉德二世的花押


  • 穆罕默德一世与埃米内可敦之子[22]


  • 禅位于其子穆罕默德二世[23]

7

穆罕默德二世
法蒂赫(征服者)
محمد ثانى
فاتح
II. Mehmed
Fatih

穆罕默德二世的肖像
1444年8月
1446年9月

穆罕默德二世的花押


  • 穆拉德二世与许玛可敦之子[24]

  • 因其父穆拉德二世复位而退位[23]



穆拉德二世
مراد ثانى
II. Murat
Koca Sultân Murad Han - Gazi

穆拉德二世的肖像
1446年9月
1451年2月3日

穆拉德二世的花押

  • 第二次统治;

  • 在禁卫军暴乱中被迫复位[25]

  • 统治直到逝世[22]



穆罕默德二世
法蒂赫(征服者)
محمد ثانى
فاتح
II. Mehmed
Fatih Sultân Mehmed Han - Gazi

穆罕默德二世的肖像
1451年2月3日
1481年5月3日

穆罕默德二世的花押

  • 第二次统治;

  • 1453年占领君士坦丁堡;

  • 统治直到逝世。

8

巴耶济德二世
بايزيد ثانى
II. Bayezid
Sultân Bayezid-î Velî Han - Gazi

巴耶济德二世的肖像
1481年5月22日
1512年4月24日

巴耶济德二世的花押


  • 穆罕默德二世与西蒂·米克丽梅可敦之子;


  • 退位

  • 1512年5月26日在季季莫蒂霍附近逝世[26]

9

塞利姆一世
亚武兹(剛毅者)
سلیم اول
یاوز
I. Selim
Yavuz Sultân Selim Han - Gazi

塞利姆一世的肖像
1512年4月24日
1520年9月21日

塞利姆一世的花押


  • 巴耶济德二世与古爾巴哈可敦之子;

  • 统治直到逝世[27]

10

苏莱曼一世
卡努尼(立法者)、大帝
سليمان اول
قانونی، محتشم
I. Süleyman
Kanûnî Sultân Süleyman Han
Muhteşem - Şehid


苏莱曼一世的肖像
1520年9月30日
1566年9月6/7日

苏莱曼一世的花押


  • 塞利姆一世与艾谢·哈芙莎苏丹之子;

  • 统治直到逝世[28]

11

塞利姆二世
سلیم ثانى
سرخوش
II. Selim
Sarı

塞利姆二世的肖像
1566年9月7日
1574年12月15日

塞利姆二世的花押


  • 苏莱曼一世与许蕾姆苏丹之子;

  • 统治直到逝世[29]

12

穆拉德三世
مراد ثالث
III. Murad

穆拉德三世的肖像
1574年12月22日
1595年1月16日

穆拉德三世的花押


  • 塞利姆二世与努尔巴努苏丹之子;

  • 统治直到逝世[30]

13

穆罕默德三世
محمد ثالث
III. Mehmed
Adlî

美荷梅特三世的肖像
1595年1月27日
1603年12月20/21日

穆罕默德三世的花押

  • 穆拉德三世与莎菲娅苏丹之子;

  • 统治直到逝世;


  • 遇刺身亡[31]

14

艾哈迈德一世
احمد اول
I. Ahmed
Bakhtî

艾哈迈德一世的肖像
1603年12月21日
1617年11月22日

艾哈迈德一世的花押


  • 穆罕默德三世与汉丹苏丹之子;

  • 统治直到逝世[32]

15

穆斯塔法一世
مصطفى اول
I. Mustafa
Deli

穆斯塔法一世的肖像
1617年11月22日
1618年2月26日

穆斯塔法一世的花押


  • 穆罕默德三世与一位不知名的妇女之子;

  • 在拥戴其侄奥斯曼二世的政变中被废黜[33]

16

奥斯曼二世
根奇(年轻的)
عثمان ثانى
ﮔﻨﭻ
II. Osman
Genç - Şehid

奥斯曼二世的肖像
1618年2月26日
1622年5月19日

奥斯曼二世的花押


  • 艾哈迈德一世与玛赫菲鲁兹·哈蒂杰苏丹之子;

  • 统治直到逝世;

  • 在禁卫军发动的政变中遇刺身亡[34]



穆斯塔法一世
مصطفى اول
I. Mustafa
Deli

穆斯塔法一世的肖像
1622年5月20日
1623年9月10日

穆斯塔法一世的花押

  • 第二次统治;

  • 其侄奥斯曼二世遇刺身亡后复位;

  • 再次被废黜,并遭囚禁, 1639年1月20日死于伊斯坦布尔囚中[33]

17

穆拉德四世
مراد رابع
IV. Murad
Bağdad (巴格达) Fatihi
Sahib-î Kıran - Gazi


穆拉德四世的肖像
1623年9月10日
1640年2月8/9日

穆拉德四世的花押

  • 艾哈迈德一世与柯塞姆苏丹之子;

  • 统治直到逝世[35]

18

易卜拉欣一世
ابراهيم اول
I. İbrahim
Girit (克里特) Fatihi
Öfkeli - Şehid


易卜拉欣一世的肖像
1640年2月9日
1648年8月8日

易卜拉欣一世的花押

  • 艾哈迈德一世与柯塞姆苏丹之子;

  • 在大穆夫提领导的政变中被废黜

  • 1648年8月18日在伊斯坦布尔遇刺身亡[36]

19

穆罕默德四世
محمد رابع
IV. Mehmed
Avcı - Gazi

美荷梅特四世的肖像
1648年8月8日
1687年11月8日

美荷梅特四世的花押


  • 易卜拉欣一世与图尔汗·哈蒂杰苏丹之子;


  • 莫哈奇战役奥斯曼帝国战败后被废黜

  • 1693年1月6日在埃迪尔内逝世[37]

20

苏莱曼二世
سليمان ثانى
II. Süleyman
Gazi

苏莱曼二世的肖像
1687年11月8日
1691年6月22日

苏莱曼二世的花押


  • 易卜拉欣一世与莎莉哈·迪尔拉舒布苏丹之子;

  • 统治直到逝世[38]

21

艾哈迈德二世
احمد ثانى
II. Ahmed
Gazi

艾哈迈德二世的肖像
1691年6月22日
1695年2月6日

艾哈迈德二世的花押


  • 易卜拉欣一世与哈蒂杰·穆阿泽兹苏丹之子;

  • 统治直到逝世[39]

22

穆斯塔法二世
مصطفى ثانى
II. Mustafa
Gazi

穆斯塔法二世的肖像
1695年2月6日
1703年8月22日

穆斯塔法二世的花押


  • 穆罕默德四世与埃梅图拉·拉比娅·居尔努什苏丹之子;

  • 在禁卫军暴乱中被废黜

  • 1704年1月8日死于伊斯坦布尔[40]

23

艾哈迈德三世
(郁金香 苏丹 (称谓))
احمد ثالث
III. Ahmed
Lâle Devri Pâdişâhı - Gazi

艾哈迈德三世的肖像
1703年8月22日
1730年10月1/2日

艾哈迈德三世的花押


  • 穆罕默德四世与埃梅图拉·拉比娅·居尔努什苏丹之子;

  • 在帕特罗纳·哈利勒领导的禁卫军叛乱中被废黜

  • 1736年7月1日逝世[41]

24

马哈茂德一世
محمود اول
I. Mahmud
Kambur - Gazi

马哈茂德一世的肖像
1730年10月2日
1754年12月13日

马哈茂德一世的花押


  • 穆斯塔法二世与莎莉哈苏丹之子;

  • 统治直到逝世[42]

25

奥斯曼三世
عثمان ثالث
III. Osman
Sofu

奥斯曼三世的肖像
1754年12月13日
1757年12月29/30日

奥斯曼三世的花押


  • 穆斯塔法二世与谢赫苏瓦尔苏丹之子;

  • 统治直到逝世[43]

26

穆斯塔法三世
مصطفى ثالث
III. Mustafa
Yenilikçi - Gazi

穆斯塔法三世的肖像
1757年12月30日
1774年1月21日

穆斯塔法三世的花押


  • 艾哈迈德三世与米赫丽莎赫苏丹之子;

  • 统治直到逝世[44]

27

阿卜杜勒-哈米德一世
عبد الحمید اول
I. Abdülhamid
İslâhatçı - Gazi

阿卜杜勒-哈米德一世的肖像
1774年1月21日
1789年4月6/7日

阿卜杜勒-哈米德一世的花押


  • 艾哈迈德三世与拉比娅苏丹之子;

  • 统治直到逝世[45]

28

塞利姆三世
سليم ثالث
III. Selim
Bestekâr - Nizamî - Şehid

塞利姆三世的肖像
1789年4月7日
1807年5月29日

塞利姆三世的花押


  • 穆斯塔法三世与米赫丽莎苏丹之子;

  • 因改革引起禁卫军暴乱而被废黜

  • 1808年7月28日在伊斯坦布尔遇刺身亡[46]

29

穆斯塔法四世
مصطفى رابع
IV. Mustafa

穆斯塔法四世的肖像
1807年5月29日
1808年7月28日

穆斯塔法四世的花押


  • 阿卜杜勒-哈米德一世与艾谢·塞尼娅·佩尔韦尔苏丹之子;

  • 在阿莱姆达尔·穆斯塔法帕夏领导的叛乱中被废黜

  • 1808年11月17日在伊斯坦布尔被处决[47]

30

马哈茂德二世
محمود ثانی
II. Mahmud
İnkılâpçı - Gazi

马哈茂德二世的肖像
1808年7月28日
1839年7月1日

马哈茂德二世的花押


  • 阿卜杜勒-哈米德一世与娜克希迪尔苏丹之子;

  • 1826年解散禁卫军;

  • 统治直到逝世[48]

31

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
عبد المجيد اول
I. Abdülmecid
Tanzimâtçı - Gazi

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的肖像
1839年7月1日
1861年6月25日

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的花押


  • 马哈茂德二世与贝兹米娅莱姆苏丹之子;

  • 统治直到逝世[49]

32

阿卜杜勒-阿齐兹一世
عبد العزيز اول
I. Abdülaziz
Bahtsız - Şehid

阿卜杜勒-阿齐兹一世的肖像
1861年6月25日
1876年5月30日

阿卜杜勒-阿齐兹一世的花押


  • 马哈茂德二世与佩尔泰芙妮娅尔苏丹之子;

  • 被众情妇废黜

  • 五天后被发现死亡(自杀或他杀)[50]

33

穆拉德五世
مراد خامس
Mehmed V. Murad
Deli

穆拉德五世的肖像
1876年5月30日
1876年8月31日

穆拉德五世的花押


  • 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与谢芙凯芙扎苏丹之子;

  • 因病而被废黜

  • 被勒令移居奇拉安宫,1904年8月29日在宫中逝世[51]

34

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
عبد الحمید ثانی
قيزيل
II. Abdülhamid
Ulû Sultân Abd-ûl Hâmîd Han - Gazi

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的肖像
1876年8月31日
1909年4月27日

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的花押


  • 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与蒂丽米日甘苏丹之子;


  • 宪政建立,但不久他又解散议会,恢复专制统治,不过后来宪政再次确立;


  • 三三一事变后被废黜

  • 被囚于贝伊莱尔贝伊宫,1918年2月10日死于囚中[52]

35

穆罕默德五世
雷沙德(正确的)
محمد خامس
رشاد
V. Mehmed
Reşad

穆罕默德五世的肖像
1909年4月27日
1918年7月3日

穆罕默德五世的花押


  • 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与居尔杰玛尔苏丹之子;

  • 作为象征性国家元首统治直到逝世[53]

36

穆罕默德六世
瓦希德丁(信仰的唯一)
محمد سادس
واحد الدين
VI. Mehmed
Vahîd-ûd Dîn

穆罕默德六世的肖像
1918年7月4日
1922年11月1日

穆罕默德六世的花押


  • 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与居莉丝坦苏丹之子;


  • 苏丹制被废除

  • 1922年11月17日离开伊斯坦布尔;

  • 1926年5月16日在流亡中死于意大利王国圣雷莫[54]


奥斯曼帝国[e]
(1922年-1923年)


阿卜杜勒-迈吉德二世
(只拥有哈里发头衔)
عبد المجيد ثانی
خليفه
II. Abdülmecid
Halife

阿卜杜勒-迈吉德二世的肖像
1922年11月18日
1924年3月3日

[c]


  • 阿卜杜勒-阿齐兹一世与哈伊拉妮迪尔·卡迪内芬迪之子[55]

  • 被土耳其大国民议会选为哈里发;

  • 哈里发制被废除后遭流放[56]

  • 1944年8月23日在法国巴黎去世[57]











奥斯曼帝国 苏丹

奥斯曼帝国的扩张

Zonaro GatesofConst.jpg

Levni. Portrait of Bayezid II. 1703-30 Topkapi Saray museum.jpg

Yavuz Mısır Seferi.jpg

EmperorSuleiman.jpg

穆罕默德二世
法蒂赫(征服者)
محمد ثانى فاتح
Fatih Sultân Mehmed Han - Gazi

巴耶济德二世
بايزيد ط ساني
Sultân Bayezid-î Velî Han
( Gazi )

塞利姆一世
亚武兹(剛毅者)
سلیم اول
Yavuz Sultân Selim Han - Gazi

苏莱曼一世
卡努尼(立法者)、大帝
سليمان اول قانونی، محتشم
Kanûnî Sultân Süleyman Han
(Muhteşem - Şehid)


注释




a1 2 :奥斯曼帝国统治者们的完整头衔非常复杂,因为它由很多头衔组成而且随时间推移变得越来越复杂。几乎所有统治者从统治开始后都会一直使用“苏丹”头衔。然而因为“苏丹”头衔在伊斯兰世界被广泛使用,奥斯曼帝国的统治者很快采用了经过修饰加工的“苏丹”头衔的变体以显示自己比其他穆斯林统治者更高级。奥斯曼帝国第三任苏丹穆拉德一世自称“最伟大的苏丹”(Sultân-ı Âzâm)和“皇帝”(Hüdavendigar),之前的安纳托利亚塞尔柱苏丹和蒙古伊尔汗曾经使用过这两个头衔。穆拉德一世之子巴耶济德一世则自称“鲁姆苏丹”,鲁姆是古代穆斯林对拜占廷帝国的称呼。奥斯曼人的伊斯兰宗教传统和中亚民族遗产的结合产生了历代苏丹采用的标准头衔:“苏丹+名字+汗”[58]。虽然在西方世界的通常会把“苏丹”头衔和奥斯曼人联想到一起,但奥斯曼帝国本国国民提到苏丹时一般会更多地使用“帕迪沙”(padishah)头衔[59]。当帝国的疆域稳固后,苏丹们的完整头衔变为[60]

“奥斯曼家族的君主、众苏丹之苏丹、众汗之汗、忠诚的哈里发,麦加、麦地那和库丢斯的仆人,伊斯坦布尔、埃迪尔内和布尔萨三城以及沙姆和埃及的所有城市、全阿塞拜疆、马格里斯、巴尔卡、凯鲁万、阿勒颇、伊拉克、阿拉比亚、阿吉姆、巴士拉、哈萨、迪兰、拉卡、摩苏尔、帕提亚、迪亚巴克尔、奇里乞亚、埃尔祖鲁姆省、锡瓦斯省、阿达纳省、卡拉曼省、凡城省、巴尔巴里亚、哈贝什、突尼斯、的黎波里、沙姆、塞浦路斯、罗得岛、克里特岛、摩里亚、地中海、黑海、安纳托利亚、罗马利亚、巴格达、库尔德斯坦、希腊、突厥斯坦、塔尔塔里、切尔卡斯亚、卡巴尔达的两个地区、格鲁吉亚、钦察草原、鞑靼人的所有土地、凯法和所有邻近地区、波斯尼亚及其属地、贝尔格莱德城、塞尔维亚省及其所有要塞和城市、全阿尔巴尼亚省、全伊夫拉克和波格达尼亚、以及所有附属国和边疆和其他所有地区和城市的帕迪沙。”




b^ :哈里发是奥斯曼帝国君主最重要的头衔和职位之一,它象征着君主的宗教权力,而苏丹头衔则代表着君主的世俗权力。根据奥斯曼帝国史料记载,亚武兹苏丹塞利姆一世于1517年征服埃及,灭马木鲁克王朝,原在马木鲁克苏丹庇佑下的阿拔斯王朝傀儡哈里发穆塔瓦基勒三世将哈里发职权移交给塞利姆及其后裔。然而现代学者普遍认为这次哈里发职权的移交是18世纪时为了给江河日下的奥斯曼帝国鼓舞斗志而捏造出来的。事实上,在塞利姆一世征服埃及以前,奥斯曼帝国的统治者早在穆拉德一世时就已经开始使用哈里发头衔了。现在普遍认为哈里发职位“消失了”两个半世纪,直到1774年奥斯曼帝国与俄罗斯帝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签订《屈曲克卡伊纳尔卡条约》。该条约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标志着奥斯曼帝国统治者对哈里发职位的所有权获得了国际承认。尽管条约正式承认克里米亚汗国脱离奥斯曼帝国独立,但也承认奥斯曼帝国哈里发依然是俄国穆斯林的宗教领袖[61]。18世纪以降,奥斯曼帝国的苏丹们逐渐强调他们的哈里发职权以激发帝国境内穆斯林的泛伊斯兰主义情感,从而达到抵御欧洲列强侵略、维持帝国统一的目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苏丹兼哈里发于1914年宣布向帝国的敌人们发动圣战,煽动法兰西、不列颠和俄罗斯帝国统治下的穆斯林反抗宗主国的统治。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是使用哈里发职权最多的奥斯曼帝国哈里发,他的哈里发职位甚至获得了远到苏门答腊的许多穆斯林国家领导人的承认[62],他还将对哈里发职位的所有权写入了《1876年宪法》(第四条)[63]


c1 2 :自14世纪的奥尔汗一世开始,36位奥斯曼帝国苏丹中有35位使用图格拉(花押),在两份不同的文件上发现了奥尔汗的花押,但至今未发现奥斯曼帝国帝国缔造者奥斯曼一世的花押,只发现了一枚刻有奥斯曼一世全名“奥斯曼·本·埃尔图鲁尔·本·京迪兹·阿尔普”(Osman bin Ertuğrul bin Gündüz Alp)的硬币[64]。奥斯曼帝国最后一任哈里发阿卜杜勒-迈吉德二世也没有自己的花押,因为他不是国家元首(当时的国家元首是新建的土耳其共和国的缔造者、首任总统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蒂尔克,苏丹制已被废除),只是象征性的宗教领袖。


d^ :奥斯曼帝国大空位时期又称奥斯曼帝国的三足鼎立时期(土耳其語:Fetret Devri),是1402年到1413年奥斯曼帝国的一个混乱时期,从巴耶济德一世于1402年7月20日在安哥拉战役中被突厥化的蒙古征服者帖木儿击败并俘虏开始。巴耶济德的三个儿子为了皇位争斗了十余年,直到1413年穆罕默德一世成为无可争议的胜者[65]


e^ :奥斯曼帝国的灭亡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从苏丹制被废除开始,到哈里发制被废除结束,历时16个月。1922年11月1日苏丹制被正式废除,末代苏丹穆罕默德六世于同年11月17日乘坐英国马来亚号战舰流亡马耳他[54],这标志着奥斯曼王朝的终结,但奥斯曼人政权及哈里发制度依然存在。同年11月18日,土耳其大国民议会选举穆罕默德六世的堂弟阿卜杜勒-迈吉德二世为哈里发[66]。1923年7月24日签订的《洛桑条约》承认“安卡拉新政府”(穆斯塔法·凯末尔领导的革命政府)为“伊斯坦布尔旧政府”(奥斯曼帝国政府)的合法继承者,从而正式宣告了奥斯曼人政权的灭亡。同年10月29日,大国民议会宣布土耳其共和国成立,凯末尔为共和国第一任总统[67]。虽然阿卜杜勒-迈吉德二世只是没有任何实际权力的象征性宗教领袖,但他依然拥有哈里发称号,直到1924年3月3日哈里发制度被大国民议会废除[63]。后来,流亡中的穆罕默德六世曾试图在汉志复称哈里发,但没有成功[68]



参考文献



引用




  1. ^ Stavrides 2001, p. 21


  2. ^ Glazer 1996, "The Ottoman Empire"


  3. ^ Glazer 1996, "War of Independence"


  4. ^ 4.04.1 Findley 2005, p. 115


  5. ^ 5.05.1 Glazer 1996, "Ottoman Institutions"


  6. ^ Toynbee 1974, pp. 22–23


  7. ^ Stavrides 2001, p. 20


  8. ^ Quataert 2005, p. 93


  9. ^ d'Osman Han 2001, "Ottoman Padishah Succession"


  10. ^ Quataert 2005, p. 90


  11. ^ Peirce, Leslie. The sultanate of women. Channel 4. [2009-04-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2-03). 


  12. ^ Glazer 1996, "External Threats and Internal Transformations"


  13. ^ Bardakçı, Murat. Şehzadenin ardından basın öyle hatalar yaptı ki.... Haberturk.com. 25 September 2009 [2010-07-16] (土耳其语). 


  14. ^ Quataert 2005, p. 91


  15. ^ Quataert 2005, p. 92


  16. ^ Karateke 2005, pp. 37–54


  17. ^ Sultan Osman Gazi. 土耳其共和国文化旅游部. [2009-02-06]. 


  18. ^ Sultan Orhan Gazi. 土耳其共和国文化旅游部. [2009-02-06]. 


  19. ^ Sultan Murad Hüdavendigar Han. 土耳其共和国文化旅游部. [2009-02-06]. 


  20. ^ Sultan Yıldırım Beyezid Han. 土耳其共和国文化旅游部. [2009-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13). 


  21. ^ Sultan Mehmed Çelebi Han. 土耳其共和国文化旅游部. [2009-02-06]. 


  22. ^ 22.022.1 Sultan II. Murad Han. 土耳其共和国文化旅游部. [2009-02-06]. 


  23. ^ 23.023.1 Chronology: Sultan II. Murad Han. 土耳其共和国文化旅游部. [2009-04-07]. 


  24. ^ Fatih Sultan Mehmed Han. 土耳其共和国文化旅游部. [2009-02-06]. 


  25. ^ Kafadar 1996, p. xix


  26. ^ Sultan II. Bayezid Han. 土耳其共和国文化旅游部. [2009-02-06]. 


  27. ^ Yavuz Sultan Selim Han. 土耳其共和国文化旅游部. [2009-02-06]. 


  28. ^ Kanuni Sultan Süleyman Han. 土耳其共和国文化旅游部. [2009-02-06]. 


  29. ^ Sultan II. Selim Han. 土耳其共和国文化旅游部. [2009-02-06]. 


  30. ^ Sultan III. Murad Han. 土耳其共和国文化旅游部. [2009-02-06]. 


  31. ^ Sultan III. Mehmed Han. 土耳其共和国文化旅游部. [2009-02-06]. 


  32. ^ Sultan I. Ahmed. 土耳其共和国文化旅游部. [2009-02-06]. 


  33. ^ 33.033.1 Sultan I. Mustafa. 土耳其共和国文化旅游部. [2009-02-06]. 


  34. ^ Sultan II. Osman Han. 土耳其共和国文化旅游部. [2009-02-06]. 


  35. ^ Sultan IV. Murad Han. 土耳其共和国文化旅游部. [2009-02-06]. 


  36. ^ Sultan İbrahim Han. 土耳其共和国文化旅游部. [2009-02-06]. 


  37. ^ Sultan IV. Mehmed. 土耳其共和国文化旅游部. [2009-02-06]. 


  38. ^ Sultan II. Süleyman Han. 土耳其共和国文化旅游部. [2009-02-06]. 


  39. ^ Sultan II. Ahmed Han. 土耳其共和国文化旅游部. [2009-02-06]. 


  40. ^ Sultan II. Mustafa Han. 土耳其共和国文化旅游部. [2009-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13). 


  41. ^ Sultan III. Ahmed Han. 土耳其共和国文化旅游部. [2009-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13). 


  42. ^ Sultan I. Mahmud Han. 土耳其共和国文化旅游部. [2009-02-06]. 


  43. ^ Sultan III. Osman Han. 土耳其共和国文化旅游部. [2009-02-06]. 


  44. ^ Sultan III. Mustafa Han. 土耳其共和国文化旅游部. [2009-02-06]. 


  45. ^ Sultan I. Abdülhamit Han. 土耳其共和国文化旅游部. [2009-02-06]. 


  46. ^ Sultan III. Selim Han. 土耳其共和国文化旅游部. [2009-02-06]. 


  47. ^ Sultan IV. Mustafa Han. 土耳其共和国文化旅游部. [2009-02-06]. 


  48. ^ Sultan II. Mahmud Han. 土耳其共和国文化旅游部. [2009-02-06]. 


  49. ^ Sultan Abdülmecid Han. 土耳其共和国文化旅游部. [2009-02-06]. 


  50. ^ Sultan Abdülaziz Han. 土耳其共和国文化旅游部. [2009-02-06]. 


  51. ^ Sultan V. Murad Han. 土耳其共和国文化旅游部. [2009-02-06]. 


  52. ^ Sultan II. Abdülhamid Han. 土耳其共和国文化旅游部. [2009-02-06]. 


  53. ^ Sultan V. Mehmed Reşad Han. 土耳其共和国文化旅游部. [2009-02-06]. 


  54. ^ 54.054.1 Sultan VI. Mehmed Vahdettin Han. 土耳其共和国文化旅游部. [2009-02-06]. 


  55. ^ As̜iroğlu 1992, p. 13


  56. ^ As̜iroğlu 1992, p. 17


  57. ^ As̜iroğlu 1992, p. 14


  58. ^ Peirce 1993, pp. 158–159


  59. ^ M'Gregor, J. The Race, Religions, and Government of the Ottoman Empire. The Eclectic Magazine of Foreign Literature, Science, and Art (New York: Leavitt, Trow, & Co.). July 1854, 32: p. 376 [2009-04-25]. OCLC 6298914.  引文格式1维护:冗余文本 (link)


  60. ^ Ozgen, Korkut. The Ottomans History. TheOttomans.org. [2009-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1-11). 


  61. ^ Glassé, Cyril (编). Ottomans. The New Encyclopedia of Islam. Walnut Creek, CA: AltaMira Press: 349–351. 2003 [2009-05-02]. ISBN 9780759101906. OCLC 52611080. 


  62. ^ Quataert 2005, pp. 83–85


  63. ^ 63.063.1 Toprak 1981, pp. 44–45


  64. ^ Mensiz, Ercan. About Tugra. Tugra.org. [2009-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25). 


  65. ^ Sugar 1993, pp. 23–27


  66. ^ As̜iroğlu 1992, p. 54


  67. ^ Glazer 1996, "Table A. Chronology of Major Kemalist Reforms"


  68. ^ Steffen, Dirk. Mehmed VI, Sultan. (编) Tucker, Spencer. World War I: Encyclopedia. Volume III: M–R. Santa Barbara, CA: ABC-CLIO: 779. 2005 [2009-05-02]. ISBN 9781851094202. OCLC 162287003. 



书目


.mw-parser-output .refbeginfont-size:90%;margin-bottom:0.5em.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ullist-style-type:none;margin-left:0.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ul>li,.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dl>ddmargin-left:0;padding-left:3.2em;text-indent:-3.2em;list-style:none.mw-parser-output .refbegin-100font-size:100%


  • As̜iroğlu, Orhan Gâzi. Son halife, Abdülmecid. Tarihin şahitleri dizisi. Istanbul: Burak Yayınevi. 1992. ISBN 9789757645177. OCLC 32085609 (土耳其语). 


  • Duran, Tülay. Padişah Portreleri (Portraits of the Ottoman Empire's Sultans). Sirkeci: Association of Historical Research and Istanbul Research Centre. 1999. ISBN 9789756926079. OCLC 248496159 (土耳其语). 


  • Findley, Carter V. The Turks in World Histor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US. 2005 [2009-04-29]. ISBN 9780195177268. OCLC 54529318. 


  • Glazer, Steven A. Chapter 1: Historical Setting. (编) Metz, Helen Chapin. A Country Study: Turkey. Country Studies 5th. Washington, D.C.: Federal Research Division of the Library of Congress. 1996 [1995年1月完成的研究] [2009-04-22]. ISBN 9780844408644. OCLC 33898522. 


  • Kafadar, Cemal. Between Two World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Ottoman State. Berkeley,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6 [2009-04-18]. ISBN 9780520206007. OCLC 55849447. 


  • Karateke, Hakan T. Who is the Next Ottoman Sultan? Attempts to Change the Rule of Succession during the Nineteenth Century. (编) Weismann, Itzchak; Zachs, Fruma. Ottoman Reform and Muslim Regeneration: Studies in Honour of Butrus Abu-Manneb. London: I. B. Tauris. 2005 [2009年5月2日]. ISBN 9781850437574. OCLC 60416792. 


  • d'Osman Han, Nadine Sultana. The Legacy of Sultan Abdulhamid II: Memoirs and Biography of Sultan Selim bin Hamid Han. Foreword by Manoutchehr M. Eskandari-Qajar. Santa Fe, NM: Sultana Pub. 2001 [2009年5月2日]. OCLC 7065919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年5月2日). 


  • Peirce, Leslie P. The Imperial Harem: Women and Sovereignty in the Ottoman Empir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US. 1993 [2009年4月19日]. ISBN 9780195086775. OCLC 243767445. 


  • Quataert, Donald. The Ottoman Empire, 1700–1922 2n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5 [2009-04-18]. ISBN 9780521839105. OCLC 59280221. 


  • Stavrides, Theoharis. The Sultan of Vezirs: The Life and Times of the Ottoman Grand Vezir Mahmud Pasha Angelović (1453–1474). Leiden: BRILL. 2001 [2009年4月18日]. ISBN 9789004121065. OCLC 46640850. 


  • Sugar, Peter F. Southeastern Europe under Ottoman Rule, 1354–1804 3rd. Seattl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1993 [2009年4月18日]. ISBN 9780295960333. OCLC 34219399. 


  • Toprak, Binnaz. Islam 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 in Turkey. Leiden: BRILL. 1981 [2009年4月18日]. ISBN 9789004064713. OCLC 8258992. 


  • Toynbee, Arnold J. The Ottoman Empire's Place in World History. (编) Karpat, Kemal H. The Ottoman State and Its Place in World History. Social, Economic and Political Studies of the Middle East 11. Leiden: BRILL. 1974 [2009年5月2日]. ISBN 9789004039452. OCLC 1318483. 



外部链接




  • 奥斯曼帝国历代苏丹的画像


  • 奥斯曼帝国成立700周年庆网站. [2009-02-06]. 


  • 奥斯曼皇室在世成员官方网站. [2009-02-06]. 


参见


  • 鄂圖曼帝國

  • 奥斯曼王朝

  • 苏丹

  • 苏丹皇太后

  • 土耳其歷史年表

  • 奥斯曼帝国大维齐尔列表









— 皇室 —


奥斯曼王朝


新頭銜
帝国成立


奥斯曼帝国统治者
1299年-1922年

苏丹制被废除
(权力移交给土耳其总统)


伊斯蘭教遜尼派頭銜
前任:
阿拔斯王朝
(开罗)


哈里发头衔持有者
1517年-1924年

空缺期
原因:哈里发制被废除
下一位相同頭銜:麦加谢里夫侯赛因·本·阿里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The Dalles, Oregon

“Thánh nhọ” Lee Kwang Soo chúc thi tốt, sĩ tử Việt Nam... có dám nhận hay không?

眉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