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氣候

Multi tool use
Multi tool use

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Clash Royale CLAN TAG#URR8PPP








坐标:22°11′N 114°08′E / 22.183°N 114.133°E / 22.183; 114.133



Hkgeo.png

本條目為香港地理系列之一

自然地理:


地形 地質


氣候 生態 自然災害


陸地:


島嶼 半島 海岬 海角


山峰 山坳 谷地


高原 平原 濕地 植被


水文:


河流 山澗 湖泊 水庫


海峽 港灣 海灣 海灘


人文:

人口

能源


規劃 土地利用


土地供應 填海


農業 漁業 礦業 工業


鄉村 新市鎮


行政區劃 地方


自然保育及康樂設施:

環境保護


公園 主題公園


休憩處 遊樂場 寵物公園


郊野公園 地質公園


濕地公園 特別地區

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

海岸公園及海岸保護區

郊遊路徑

單車徑


其他香港系列


文化 - 經濟
歷史 - 政治 - 教育
香港主題首頁












香港位於中國華南地區,背靠中國大陸,面向南中國海,形成典型海洋性亞熱帶季風氣候和高地的溫帶季風氣候。春季會較為清涼但相當濕潤及多霧,夏季炎熱至酷熱並多雨,有時遭受熱帶氣旋侵襲;秋季較為涼爽、乾燥及陽光充沛;冬季則寒冷乾燥,若是因為大陸性氣候的冷空氣南下,氣溫則會降至嚴寒的水平,但市區甚少會有雨夾雪、霰、凍雨、結冰及結霜(但較常會在高地和新界內陸地區出現)天氣現象,降雪機會更是極低,而2000年代有雨夾雪的紀錄年份則有2005、2014及2016年。不過因極地旋渦、阻塞高壓帶來的強烈寒潮而令香港冬季出現異常寒冷的天氣近年並不罕見。另外香港市區年雨量超過2,300毫米,為大中華地區年雨量最多的地區之一。


香港市區高樓大廈密佈、人煙稠密,相反新界不少鄉郊地區仍綠草如茵、人跡罕至。因此,市區和部份新界地區(如元朗、屯門等高密度新市鎮)和位於赤鱲角的香港國際機場容易受熱島效應影響。


另外,香港及鄰近地區汽車及工業排放的廢氣導致全球暖化,極端天氣更頻密出現,使香港夏季變得更炎熱、秋季陰暗及潮濕日子逐漸增多(2006年及2011年連續8年曾出現)、香港天文台台長林超英在2008年3月12日記者招待會上表示,煙霞密佈的日子還越來越長,預計香港將於22世紀開始沒冬天。




目录





  • 1 四季變化


  • 2 氣象災害

    • 2.1 熱帶氣旋


    • 2.2 旱澇


    • 2.3 其他

      • 2.3.1 降雪




  • 3 統計數值(香港尖沙嘴天文台總部)


  • 4 香港各年度較矚目的氣象紀錄

    • 4.1 2016年


    • 4.2 2017年


    • 4.3 2018年


    • 4.4 2019年



  • 5


  • 6 參考資料


  • 7 外部連結




四季變化


春季約在2月至5月,初期天氣大致穩定但少日照,並經常受強的冷空氣影響,天氣會變為天晴,通常以陰天及大霧為主。受氣候暖化、聖嬰影響關係近年3月來偶爾會出現秋高氣爽的天氣,偶爾為陰時多雲的天氣,天氣持續清涼且潮濕,直到4月轉受反氣旋支配,到快進入5月轉為陰晴各半,鋒面降水活動旺盛及南海季風會開始爆發,經常有雷暴現象及間中有暴雨,市區平均溫度大約由10-30℃不等;低壓槽時常帶來平流霧及有雨的天氣,以致能見度降低,並偶然造成航空和渡輪服務中斷。風向方面,香港在3-5月時開始受微弱的溫暖而潮濕的東或東南風影響,但時常因冷鋒橫過香港而帶來清涼及乾燥的北風或東北風,正因為這樣,5月份本港仍有機會跌至20度以下(天文台在2013年及2014年更連續兩年出現這情況,而2013年5月2日更只有16.6℃,是歷來5月份第2極端最低溫紀錄),所以本港在5月仍然屬於春季。


夏季約在5月至8月,主要受溫暖潮濕的南至西南風(即是西南季候風)所影響,天氣會炎熱和潮濕,早晚濕度可上升到80-90%之間,日間則在50-70%之間;間中出現驟雨和雷暴(通常於上午出現)。只是陰天,雨天時份才會有涼意。近年6月甚至7月香港受東北季候風影響並不是非常罕見,例如2010年6月上旬受北風潮影響,天文台總部氣溫降至20.4℃;2018年7月香港亦受東風潮影響。香港夏季大部分時間天晴炎熱至酷熱。氣溫以下午放晴和最為酷熱,以7月,8月為甚,在副熱帶高壓持續影響下,香港經常出現長時間日照及風勢微弱的天氣,而且會持續多天。這段時間市區平均氣溫超過30-32℃,新界內陸地區更超越32-35℃,而在持續強烈日照及風勢微弱下令感覺溫度更高。在熱帶氣旋影響香港或其東北面地區(如台灣、華東或中國東南沿海)前,受下沉氣流或外圍偏北氣流影響時而更為酷熱,新界內陸和市區氣溫有時會上升至35-40℃左右,空氣也較為混濁並有煙霞,而黃昏及晚間時則可能有強烈熱對流雨影響香港,有時甚至出現冰雹及龍捲風的極端天氣現象。平日晚間市區下降至24-29℃之間水平,新界北部、內陸及高地則下降至20-25℃之間水平。偶然受熱帶氣旋影響而出現暴雨及暴風。一般來說,出現南至西南風向時香港會較為炎熱


秋季約在8月至11月,這時溫度及濕度均較夏季明顯較低。通常本港9月初便會開始受入秋第一波微弱的東北季候風(東風潮)影響,隨後市區氣溫會由約28-32℃下降至25-30℃左右。而在中秋節以後(主要在9月下旬或10月),本港開始受強烈而乾燥的東北季候風(北風潮)影響,市區氣溫逐漸下降至約20-25℃左右,但新界內陸及高地秋季一般早晚氣溫會受輻射冷卻現象影響下氣溫往往只有10-20℃或以下,有時甚在10℃或以下(如受強烈東北季候風影響時),尤以10月下半月和11月為主。然而雨量均較夏季明顯減少,濕度與雲量同步下降,使天氣會變得非常穩定,不過近年來受全球暖化、聖嬰影響關係增加受到潮濕偏東氣流機會,因此2011年至2018年的11月陰雨天日子異常比平均值還要多,晴朗日子則維持66%左右。


冬季約在11月至2月,這個時期氣溫較低,近年漸趨反覆及趨向極端,由初冬大部分日子放晴,到晚冬轉為大部分日子天陰有時下雨,1月則為過渡期,不過近年來受氣候暖化、聖嬰影響關係會偶爾本港出現12月份的陽光偏少情形。當冷鋒經過本港時,寒冷(乾冷及濕冷)的北風致使氣溫急降,當晚上、清晨時份,或陰天雨天時,天氣變得寒冷或嚴寒,市區氣溫可降至10℃或以下,新界內陸和北部以及如大帽山等高地,每年都有機會降至1℃或以下,出現結霜、結冰等現象。而本港偶然也會出現降雪、雨夾雪、凍雨及霰的冬季特殊天氣現象,如2016年1月北半球寒流中香港廣泛地區(包括港九市區)便出現以上各種天氣情況。


倘若沒有冷鋒橫過本港,日間又持續強烈日照的話,市區則普遍維持在約20℃,新界內陸地區甚至可能高達25℃或以上。例如2014年2月便出現這現象,2月3日,市區錄得最高24.6℃,普遍地區錄得逾27℃,淺水灣更一度達31℃[1];但約一星期後,氣溫便急降至市區最低7.5℃,昂坪更低至1.8℃[2]


香港天文台總部歷年最高氣溫於2017年8月22日錄得36.6℃,而歷年最低氣溫於1893年1月18日錄得0.0℃;至於香港境內歷年最高氣溫於2017年8月22日濕地公園錄得39℃,而歷年最低氣溫於2016年1月24日在大帽山錄得−6.0 ℃。












































冬季
春季
夏季
秋季
溫度
通常清涼至和暖, 13 - 22 °C (55- 72 °F)

偶然寒冷,8 - 12 °C(46 - 54 °F)、嚴寒,<= 7 °C(<= 45 °F)、


溫暖,23 - 27 °C(73–81 °F)


通常和暖至溫暖, 18 - 27 °C (64 – 81 °F)

偶然清涼,13 - 17 °C (55 – 63 °F)、


炎熱,28 - 32°C (82 – 90 °F)


日間炎熱至酷熱 ,>=30 °C (>=86 °F)

晚間溫暖至炎熱 ,23 - 28 °C (73 - 82 °F)


通常溫暖, 23 - 27 °C (73 - 81 °F),

偶然和暖, 18 - 22°C(64 - 72 °F)、


炎熱,28 - 32°C (82 - 90 °F)


氣壓

  • 高氣壓在中亞增強並形成反氣旋

  • 形成冷鋒


  • 中亞的反氣旋減弱,沿岸的反氣旋增強

  • 本港會受海洋氣流影響

  • 另外, 高氣壓仍然在中亞增強並形成反氣旋 (近年出現6-10天以晴天)

  • 低壓槽在中國大陸形成

  • 開始產生低氣壓


  • 低壓區在中亞形成

  • 高壓脊開始在中亞建立


  • 在中亞的低壓區減弱

  • 反氣旋開始在香港建立

相對濕度
相對較低
  • 有時變得乾燥(西伯利亞和中亞寒潮帶來寒冷而乾燥的北至東北風)

  • 有時潮濕(由東海和台灣海峽帶來和暖及潮濕的東風潮或西伯利亞和中亞寒潮帶來濕凍的北風潮)

開始上升
  • 有時變得乾燥(冷鋒或低壓槽過境後帶來乾燥的東北季候風或偏東氣流)

  • 有時潮濕(南海帶來潮濕的南至東南風)

非常高,甚至超過80%(赤道和印度洋帶來潮濕的西南季候風)
開始下降(中國大陸帶來清涼及乾燥的東北季候風)
降水和凝結

  • 初期晴天多到末期陰天多

  • 新界內陸、北部及高地幾乎每年會有結霜和結冰現象,偶然有降雪、雨夾雪及凍雨現象

  • 有時微雨/一兩陣雨


  • 受到低壓槽影響,會產生平流霧

  • 普遍晴空 (4月16日起)

  • 多雲及微雨 (至4月15日)

  • 5月後轉為陰晴各半,經常會受低壓槽影響而出現驟雨及雷暴

  • 偶然有冰雹


  • 天色以藍天白雲為主,時有強烈而短暫的對流雨

  • 6月至7月受梅雨鋒面徘徊影響而通常會有猛烈雷暴及持續暴雨

  • 七月會有一至兩星期的晴朗天氣,有時會更長

  • 7月至8月受西南季候風影響通常而會有猛烈雷暴和持續暴雨

  • 偶然會受熱帶氣旋吹襲

  • 有時有龍捲風、水龍捲及冰雹


  • 雲量及雨量相對減少

  • 普遍晴空

  • 受到潮濕偏東氣流機會,11月陰雨天日子異常比平均值還要多,晴朗日子則維持66%左右(2011年-2019年11月的陰晴各半)

  • 冷鋒過境時有鋒面雨,熱帶氣旋進入奎明範圍時或會有陣雨

  • 有時微雨/一兩陣雨


由西伯利亞、中亞及中國大陸帶來的清涼至嚴寒,乾燥有時潮濕且強烈的北至東北風
偶然受溫暖而微弱的南至東南風及寒冷而乾燥的東北風影響
由赤道海洋帶來溫暖及潮濕的南至西南風
風會更清涼及乾燥,並逐漸轉吹東至東北風
總結
氣溫比較反覆及趨向兩極,有時會受寒潮及冷鋒影響而變得寒冷或嚴寒,有時會受偏東氣流影響而變得和暖

  • 初期受東或東南風影響,天氣會變得溫暖及潮濕,日照少

  • 冷鋒帶來清涼及乾燥的天氣

  • 天氣開始會變得愈來愈不穩定


  • 日照充足

  • 熱帶氣旋、西南季候風及低壓槽帶來多變的天氣帶來暴雨及雷暴

  • 天氣則不穩定


  • 日照也很充足

  • 天氣會變得相對穩定

  • 風和日麗

日期
12月1日至2月29日

  • 3月1日至5月31日

  • 6月1日至8月31日

  • 9月1日至11月30日



香港位於亞熱帶季風氣候的地區



氣象災害




2006年5月掠過華南沿岸的颱風珍珠衛星圖




2005年8月強烈熱帶風暴珊瑚掠過香港時的景象



熱帶氣旋



香港5月至11月期間會遭受不同強度的熱帶氣旋吹襲,數據顯示9月為熱帶氣旋最多的月份。每年平均有30-32個熱帶氣旋於北太平洋西部、南海上形成,其中超過一半達颱風強度,最高風速逾每小時118公里或以上。當中,每年平均會有5-6個接近香港。


當熱帶氣旋距離香港東南至東北約700至1,000公里,其外圍氣流會把內陸較熱及污濁的空氣帶到華南一帶(當地稱為「下沉氣流」),天氣通常晴朗及酷熱,黃昏局部地區亦有機會出現雷暴,空氣也較為污濁。並非所有帶來這種天氣的熱帶氣旋均會影響香港,影響台灣或華東地區的也會帶來這種天氣(例如2017年的颱風納沙+熱帶風暴海棠),但它們通常不會影響香港。當熱帶氣旋中心繼續移近,香港風力可逐漸增強,廣泛地區出現持續數日的大雨,更可能引致山泥傾瀉與水浸,以生活帶來不便。



旱澇



香港各區年平均降雨量差別很大。例如平洲年平均雨量約1,400毫米,大帽山附近則超過3,000毫米。5月至9月期間錄得的雨量佔全年雨量的80%左右,其中以6月雨量最多,全月平均有18天下雨,平均雨量為452.6毫米。相反11月平均降雨量最少,只有35毫米,而降雨日數最少則為12月,平均只有4至5天下雨。降雨量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夏季副熱帶高壓的強度。



其他


影響香港之惡劣天氣,還有因為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引起,於夏季及冬季出現的季候風及季風槽。在冬季,西伯利亞或蒙古而來的冷空氣一般從東,北或東北面抵達香港,因此會形成東北季候風。而在夏季,印度洋和南海溫暖潮濕的空氣則一般從西,南或西南面抵達香港,因此會形成西南季候風。


此外,於4月至9月出現狂風雷暴亦為香港帶來惡劣天氣,全年有機會出現水龍捲、雹、霜及霙,雪和陸龍捲則十分罕見。



降雪



由於香港地理位置上偏處亞熱帶地區,降雪在香港相當罕見。香港人普遍認為香港下雪是奇蹟(電影2012我愛HK喜上加囍結尾中更提到在世界末日時香港才會下雪),但真相並非如此:香港偶有降雪紀錄,最早記錄在1893年1月,港島太平山、九龍、港島和新界都有下雪,之後在二十世紀亦有數次記錄,在2000年起至今也有3次記錄,另外在1975年12月的寒潮影響下當時大帽山山頂植物結霜,新界廣泛地區有輕微降雪現象。最近一次香港出現疑似降雪現象則是在2016年1月下旬,當時香港受到一股非常強烈的寒潮影響,導致天文台錄得3.1℃,為59年來最低溫度,1月23至26日期間香港廣泛地區(例如錦田、沙田、粉嶺)皆有市民報告有小冰粒及雪丸(霰和霙)從天而降,流浮山、粉嶺及大帽山等地更出現疑似降雪現象。[3]。在此前香港冬季仍間中有攝氏零度以下低溫和結霜現象出現,可是2005年及2014年以外似乎並沒有任何降雪或下霙(雨夾雪)的跡象。



統計數值(香港尖沙嘴天文台總部)


香港
氣候圖表(說明)

























 

 

23

 

 

18

15


 

 

55

 

 

19

15


 

 

84

 

 

22

17


 

 

177

 

 

25

22


 

 

303

 

 

29

24


 

 

453

 

 

30

26


 

 

373

 

 

32

28


 

 

429

 

 

32

28


 

 

325

 

 

30

26


 

 

98

 

 

28

24


 

 

37

 

 

24

20


 

 

25

 

 

20

16

平均最高及最低溫度以攝氏(℃)表記
降雨總量單位為毫米(㎜)
資料來源:香港天文台 [4]

























氣溫


  • 平均氣溫:23.5°C

  • 平均每日最高氣溫:25.8°C

  • 平均每日最低氣溫:21.6°C

  • 最高氣溫:36.6°C (2017年8月22日)

  • 最低氣溫:0.0°C (1893年1月18日)

相對濕度


  • 平均相對濕度:80%

  • 最高相對濕度:100% (時常出現)

  • 最低相對濕度:10% (1959年1月16日)

降雨量


  • 每年平均降雨量:2382.1毫米

  • 每年平均降雨時數:932.5小時

  • 最高時雨量:145.5毫米 (2008年6月7日上午8時至9時)[5]

  • 最高日雨量:534.1毫米 (1926年7月19日)

  • 最高月雨量:1346.1毫米 (2008年6月)

  • 最高年雨量:3343.0毫米 (1997年)

  • 最低年雨量:901.1毫米 (1963年)

  • 每年平均黃雨警告信號懸掛/發出日數:16.13日

  • 每年平均紅雨警告信號懸掛/發出日數:2.36日

  • 每年平均黑雨警告信號懸掛/發出日數:1.03日

熱帶氣旋及強烈季候風


  • 每年平均1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懸掛/發出日數:16.00日

  • 每年平均3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懸掛/發出日數:6.95日

  • 每年平均8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懸掛/發出日數:1.85日

  • 每年平均9號或10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懸掛/發出日數:0.25日

  • 每年平均強烈季候風信號懸掛/發出日數:35.60日

閃電、雷暴、霧


  • 每年平均閃電日數:52.45日

  • 每年平均雷暴日數:38.65日

  • 每年平均有霧日數:4.10日

雲量及日照


  • 平均雲量:68%

  • 平均日照:1841.6小時(48%)

  • 平均每日太陽總輻射:每平方米12.85百萬焦耳

風向及風速


  • 盛行風向:090°

  • 平均風速:11.4公里/小時

  • 最大陣風:香港天文台錄得259公里/小時;


大老山錄得每小時284公里/小時(1962年9月1日颱風溫黛襲港期間)

氣壓


  • 平均氣壓:1012.9百帕斯卡

  • 最高氣壓:1037.7百帕斯卡 (2016年1月24日)

  • 最低氣壓:953.2百帕斯卡 (1962年9月1日)


















































































































































香港各年度較矚目的氣象紀錄












2016年


受高空擾動影響,1月5日天文台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是歷來最早發出暴雨警告信號的年份,也是首次在1月發出該信號。而下午1時至2時天文台錄得37.1毫米雨量,刷新1月最高時雨量紀錄。


1月6日,天文台最高氣溫24.3℃,是自1947年有紀錄以來最溫暖的小寒。


1月1至15日,天文台錄得130.1毫米雨量,刷新1月上半月最高總雨量紀錄。


1月11至20日,天文台錄得110.8毫米雨量,刷新1月中旬最高總雨量紀錄。


1月21至24日期間,香港氣溫在3天之內下降了接近15℃,並於1月24日錄得當月低溫為3.1℃。


1月下旬及2月上、中旬寒潮(1月22日-1月27日、1月31日-2月8日、2月15日-2月18日):為2014年後再出現單位數的市區最高氣溫,氣溫由1月22日早上16℃下降至晚上10℃;於1月23日早晨錄得9℃左右的溫度,至午後氣溫繼續下跌,其中市區氣溫低過8℃,新界北部低至6℃或以下。天文台接獲大帽山出現結霜報告,更出現霧凇,至深夜山上氣溫低至-3℃,翌日早上更低至-6℃,當日大帽山氣溫持續在-4至-5℃左右[93],草溫更低至破紀錄的-6.7℃。尖沙咀香港天文台總部氣溫於1月24日下午3時40分降至只有3.1℃[94],創下自1885年有紀錄以來全年第3低溫及一月份第2低溫紀錄,打破1月下旬(21日至31日)最低溫紀錄[95],是自1957年2月11日後的最低氣溫[96];當日天文台總部錄得的最高氣溫只有7.1℃,創下自1901年以來「最低日最高氣溫」紀錄;當日平均氣溫只有4.9℃,是自1893年以來最寒一日[97];反映冷空氣強度的氣壓亦創自1884年有紀錄以來最高,天文台總部上午9時許錄得平均海平面氣壓為1037.7百帕斯卡[98],打破1903年1月6日所創下1035.4百帕斯卡的逾百年紀錄。強冷空氣令全港平地氣溫降至只有約1至4℃左右,市區的觀塘和九龍城更罕見地出現極端低溫1.9℃。全港各區皆有嚴重和廣泛結霜、結冰的報告,多區均出現小冰粒、雨夾雪、凍雨、甚至疑似降雪的現象[99]。大批市民徒步或駕車前往大帽山和飛鵝山期盼觀賞到下雪景象,但山區環境惡劣,氣溫持續低於0℃,風勢猛烈且路面有嚴重的道路結冰,大量遊人因而被困山上或出現低溫症,消防處、政府飛行服務隊和香港聖約翰救護機構及警務處需要前往搜救和協調,當局總共收到111人因被困大帽山而求助的個案,67人要送院,3人情況嚴重;大帽山和飛鵝山的被困人士分別於25日午夜和24日傍晚全部送下山[100],另外受另一股強烈冬季季候風影響,天文台在1月31日至2月9日發出寒冷天氣警告,為有記錄以來第五長。


2016年1月錄得雨量266.9毫米,超過1月正常數值24.7毫米達十倍以上,打破1月份的月雨量紀錄[101]


3月10日和11日寒潮影響下天文台錄得最低氣溫皆為10.0℃。


3月25日早上7時許天文台錄得最低11.6℃,是自1978年後最冷的耶穌受難日,亦是自1947年有紀錄以來第2低溫的耶穌受難日[56]


2016年3月冷空氣頻繁影響使天文台錄得平均氣溫17.5℃,是自2005年來最低紀錄。


2016年4月最低氣溫有19.8℃,是有紀錄以來4月份最低氣溫之最高值。


2016年4月平均相對濕度為89%,是自1961年以來最潮濕的四月[102]


5月8日下午2時許,天文台錄得最高氣溫31.2度,是自1988年以來最熱母親節[103]


受一道廣闊低壓槽影響,5月10日不足四小時內兩度發出暴雨警告。亦是自2000來,首次於同一場暴雨內兩度發出紅色暴雨警告,其前後也頻繁出現早上繁忙時間發出黃色暴雨警告,造成混亂,市區多處水浸,甚為麻煩。


5月26日受熱帶低氣壓影響,天文台於21:40發出一號戒備信號,是自2006年來首次於5月發出熱帶氣旋警告,更打破在厄爾尼諾現象下,香港風季必然在6月後開始的情況。而翌日05:40更改發三號強風信號。


6月19日,受到副熱帶高壓脊影響,香港陽光普照,天晴酷熱,天文台於下午約3時錄得34.2℃高溫,為自1947年天文台有紀錄以來最熱的父親節,打破1961年創下的33.6℃高溫紀錄,當中石崗更錄得34.9℃。今次亦是有紀錄以來,11個同是6月19日的父親節,最熱的日子。[104][105][106]隨後數天持續天晴酷熱,翌日天文台更錄得34.4℃高溫,打破6月中旬(11日至20日)最高温紀錄。[107]


熱浪侵襲下,天文台於6月24日至27日連續四日的最高氣溫皆為35.0度以上(打破了1963年5月30日至6月1日連續三日的舊紀錄),而於6月25日的最高氣溫為35.5度,是自1884年有記錄以來6月份的第二最高紀錄,僅次於1963年錄得35.6度。


2016年6月中下旬的熱浪侵襲導致下列多項紀錄打破:














2016年6月中下旬所打破的紀錄
6月下半月最高氣溫(6月25日錄得35.5℃)6月下半月平均氣溫(30.2℃)6月下半月平均最高氣溫(33.6℃)
6月中旬最高氣溫(6月20日錄得34.4℃)6月下旬最高氣溫(6月25日錄得35.5℃)6月下旬平均氣溫(30.5℃)
6月下旬平均最高氣溫(34.1℃)6月20至24日平均氣溫(30.7℃)6月20至24日平均最高氣溫(34.2℃)
6月25至29日平均氣溫(30.4℃)6月25至29日平均最高氣溫(34.3℃)

2016年6月的平均氣溫為29.4度,較正常值27.9度高1.5度,為有記錄以來第二最炎熱的6月(僅次於2015年6月的平均氣溫為29.7度)。而本月平均最高氣溫32.4度及平均最低氣溫27.5度亦分別位列6月份最高及第二最高紀錄。此外,2016年6月酷熱天氣日數共有13日,熱夜日數共有15日,為有紀錄以來最多酷熱及熱夜日數的六月份。


受超強颱風尼伯特下沉氣流影響,7月7日下午在天文台總部錄得氣溫升至34℃,為1884年有紀錄以來,133年來最炎熱小暑。[108]7月9日下午4時氣溫更升至攝氏35.6度,是今年最熱,更是自1968年錄得35.7度以來最熱7月天,亦是有紀錄以來第二熱的7月天,打破7月上旬(1至10日)及7月上半月(1至15日)的最高溫紀錄。其中跑馬地錄得最高37.9度,黃大仙、上水、打鼓嶺、沙田、元朗、石崗等地區亦錄得37度或以上。此外,在16個監測站錄得空氣質素健康指數(AQHI)自2015年後再次全爆錶,更在下午4時全部監測站均在同一時間錄得10+。[109][110]但晚上廣東內陸酷熱天氣觸發強烈對流,並南下影響香港,當晚香港突然雷雨交加,天氣十分惡劣,天文台先後發出雷暴警告及黃色暴雨警告信號,暴雨期間天文台於晚上10時後氣溫急速下降至26.4度,各區低溫只有25至27度,不少地區日夜溫差超過10度。


7月22日,天文台在下午近4時半錄得32.9度高溫,平了2003及2014年的紀錄,成為近44年來最熱的「大暑」之一;同時成為天文台有紀錄以來,第6高溫的「大暑」。[48]


7月30日,受酷熱天氣觸發強烈對流影響,大埔有冰雹報告,大埔氣溫亦由中午12時最高的34.2℃酷熱高溫,大跌至下午1時半最低的23.4℃,1.5小時急降10.8℃,半小時內亦急跌9.6℃。這是有紀錄以來,香港第6次在7月份出現落雹。[111][112]


7月份的全月平均氣溫為29.8度,是有紀錄以來所有月份最高值,平了2014年的紀錄。


2016年6至8月合計有37天是酷熱日,為有紀錄以來最多酷熱日數的夏季,比上一個紀錄(1962年和2015年)多9天。[113]


9月上旬受低壓糟影響,平均最高溫度有29.2度,為130年來最低。


受強颱風鮎魚下沉氣流影響,9月27日下午約3時45分,天文台總部錄得34.9度高溫,打破2013年9月錄得的34.7度高溫,為自1963年9月錄得35.2度以來,近53年來最熱9月天,打破9月下半月(16至30日)和9月下旬(21至30日)的最高溫紀錄。至下午4時半,上水為全港最熱,錄得36.8度,跑馬地、濕地公園及黃大仙都超過36度,另十多個地區都超過35度。[114]


2016年酷熱天氣日數共有38日,為有紀錄以來最多酷熱日數的年份,打破1963年37日的紀錄。[115]


2016年熱夜日數共有36日,為有紀錄以來第二最多熱夜日數的年份,僅次於2015年37日的紀錄。


天文台於10月19日下午4時發出黑色暴雨警告信號,是自1992年實施暴雨警告系統以來,首次於10月份發出黑雨警告[116]。而下午3至4時天文台錄得78.7毫米雨量,刷新10月最高時雨量紀錄。


10月21日,颱風海馬吹襲廣東,天文台發出八號信號,成為繼1995年颱風斯寶後再次在10月發出八號信號;是自1946年有紀錄以來,第十五次在10月或以後發出八號信號[117];亦是自1974年10月後42年來最遲發出的八號信號[118][119];更是自1946年以來,第4遲襲港的颱風[120]。另外,該月有3個熱帶氣旋令天文台需要發出熱帶氣旋警告,創下自1975年10月後發出熱帶氣旋警告次數最多的10月[53]


2016年10月天文台錄得總雨量超過624.4毫米,是有紀錄以來第二多雨的10月,僅次於1974年10月錄得雨量718.4毫米。


2016年10月影響華南的東北季候風比正常偏弱,即少了北面來的較涼空氣,加上受海馬相連偏南氣流於22日影響香港,2016年10月成為香港自1884年有記錄以來最溫暖的10月,月平均最高氣溫、月平均氣溫、月平均最低氣溫和10月下旬平均氣溫分別達29.1度、26.8度、25度和26.8度,全部打入10月高溫排行榜首位,月平均氣溫和月平均最低氣溫皆打破2008年所創的26.5度和24.9度舊紀錄,10月6日更錄得32.4度高溫。[121][122][123]


2016年有9個熱帶氣旋進入香港500公里範圍引致天文台需要發出熱帶氣旋警告,是1999年以來最多熱帶氣旋進入香港500公里範圍的紀錄,更是1993年以來發出熱帶氣旋警告次數最多的紀錄。[124]


11月21至30日,天文台錄得12.7毫米雨量,刷新11月下旬最高總雨量紀錄。


2016年9至11月天文台錄得總雨量1078.8毫米,為有紀錄以來最高秋季總雨量的紀錄。[124]


受1、3、8、10、11月多雨影響,2016年初至今進入最高年雨量第9位,同為歷來最長霜凍警告之年。


12月21日,天文台錄得最低氣溫為21.0度,並列為最高之日最低氣溫的冬至。


12月26日,天文台錄得最高氣溫23.7度,是1969年以來最熱的「拆禮物日」。[125]


2016年12月影響華南沿岸地區的東北季候風在本月大部分時間較弱,導致這個月氣溫大幅度高於過往的平均值,2016年12月的平均氣溫19.6度較正常數值17.9度高1.7度,是自1884年有記錄以來12月的第三高,僅次於1968年12月的平均氣溫21.3度和1994年12月的平均氣溫19.8度。而本月平均最低氣溫17.7度及平均最高氣溫21.8度亦分別位列12月的第三高及第五高紀錄。



2017年


受正北極震盪影響,1月1至10日平均氣溫高達20.6度,遠較同期平均值16.9度高3.7度,創下1月上旬最高平均氣溫。雖然1月中下旬氣溫稍為回落,但仍然比正常偏暖,結果2017年1月成為天文台自1885年有紀錄以來最暖的1月,月平均氣溫及月平均最低氣溫分別為破紀錄的18.5度及17.0度,分別較正常數值高2.2度及2.5度,兩者皆打破1901年1月所創的18.3度及16.8度舊紀錄。[126][127][128]


另外,2017年1月沒有一天最低氣溫低於12℃,代表這個月沒有寒冷日,記錄上只有1901年1月和1996年1月出現過兩次同樣情況,天文台於1月22日錄得最低13.6度,是這個月的最低氣溫。


3月21至26日期間,香港氣溫在5天之內下降了接近14度,並於3月26日錄得當月低溫為13.8度。


4月22日低溫為18.5度,為7年來最涼4月下旬。


5月沒有熱夜,是自2011年以來首次。[129]


西南風把印度的熱浪吹到香港,引致香港6月上旬持續受高空反氣旋相關的熱浪影響,導致2017年6月平均氣溫高達28.8度,與1938、1977、1996和2002年並列為第5高記錄。
熱帶風暴苗柏令香港在6月中旬發出八號信號,為1999年至今18年來首次。[130][131][132]


受苗柏相關季風槽影響,6月中旬異常多雨,導致6月總雨量達656毫米,較平均值高出44%、近200毫米,是近9年來最多雨的6月,亦是有紀錄以來總雨量第14多的6月。[133]


7月22日,天文台在下午3時07分錄得最高氣溫33.1度,是自繼1972年後,45年最熱的大暑。[49]


7月23日,熱帶風暴洛克襲港,天文台發出8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但僅維持四小時,成為史上第三短八號波[134][135],更成為史上最弱八號波,8個測風站的風速不但不達烈風程度,連三號信號標準的強風程度也全不達標。[136][137][138]


7月29和30日香港受颱風納沙下沉氣流影響,天氣酷熱,更有嚴重霧霾,空氣質素健康指數也錄得「10+」的水平。7月30日下午4時30分,天文台錄得34.8℃高溫[139],不少地區更升穿37度。[140]。但月平均氣溫仍繼2013年後再次低於正常0.1度,只有28.7度。


受超強颱風天鴿外圍下沉氣流影響,8月21日天文台最高氣溫有34.5度,部分地區更錄得37度以上,其中打鼓嶺高達37.7度,全港最熱。此外,香港各區空氣質素欠佳,在晚上7時,全港所有一般監測站及路邊監測站,空氣質素健康指數都錄得8以上的「甚高」水平,大埔更屬10+「嚴重」水平。[141][142]天文台在8月22日下午2時錄得36.6度高溫,打破2015年8月8日之36.3度紀錄,成為有紀錄以來的新高,而大部份地區氣溫亦升至37度以上,濕地公園更錄得39度高溫[143]。但日間內陸的的高溫引發對流並影響香港,部分地區氣溫暴瀉,打鼓嶺,西貢區,筲箕灣等由日間約36-37度半至兩小時內暴跌至24-29度其中筲箕灣一度錄得全港最低溫(再於8月30日出現,跌幅再破記錄-20分鐘跌超過7度)。


8月23日,超強颱風天鴿正面襲港,天文台發出5年來首個發出十號颶風信號,亦是自1979年荷貝以來再一次有超強颱風引致天文台發出八號或以上的熱帶氣旋警告信號。[144]4日後,強烈熱帶風暴帕卡令天文台再次發出八號東南烈風或暴風信號,是自1966年以來相隔最短的兩個八號風球。[40][41][42]


2017年首四個熱帶氣旋令天文台發出8號或以上風球並正面襲港,是自1948年以來首次全年首四個熱帶氣旋令天文台發出8號或以上風球,亦是1999年以來首次有四個熱帶氣旋正面襲港,更是最多熱帶氣旋正面侵襲及帶來8號或以上風球的非拉尼娜年。[145]


所有熱帶氣旋警告信號(即1號、3號、8號四個方向、9號和10號)於2017年均有發出,是自1971年以來首次。


奧鹿在日本海域俳徊,令副高不能北移,直接引致香港在整個8月受熱浪侵襲,直至8月16日副高北移熱浪稍作減退,但要到8月22日稍後,當天鴿、帕卡相關活躍偏南氣流及、月底東北季侯風疊加瑪娃外圍雨帶於30,31日影響香港,熱浪才告終,由於熱浪橫跨18日,導致2017年8月平均氣溫高達29.3度,與2015年並列為第7高記錄。


9月天氣異常炎熱,月平均氣溫和月平均最低氣溫分別為29.0度和27.2度,分別較正常值27.7度和25.8度高1.3度和1.4度,而最低氣溫有25.3度,是自1884年有記錄以來其中一個最熱的九月。


由於北面的清涼空氣於10月下半月才開始影響華南沿岸地區,因此10月上半月香港天氣晴朗及異常炎熱,10月上半月平均氣溫為28.4度為上半月同期新高。高空反氣旋在10月3日影響香港,天文台在下午12時20分發出酷熱天氣警告,是該警告於2000年設立以來,首次於10月發出。下午2時許,天文台錄得最高氣溫33.5度,是自1890年10月錄得34.3度之後,第2個最高溫的10月,亦是自1963年10月錄得33.2度之後,再次在10月錄得氣溫超過33度[146][147][148]。另外,10月3日天文台錄得最低氣溫28.3度,是自1884年有記錄以來首個錄得熱夜的10月(最低氣溫28.0度或以上)。[149]10月9至11日,天文台連續三日錄得最低氣溫超過28度,導致該月出現了4天熱夜,全年熱夜日數更達到破紀錄的41日。[150]10月12日,天文台再度發出酷熱天氣警告,是該警告於2000年設立以來,最遲發出的一次。[151]


10月15日,強颱風卡努再度令天文台發出八號信號,是天文台有紀錄以來第七遲發出的八號信號。連同去年的颱風海馬,是自1974-1975年之後再次連續兩年在10月份發出八號信號。亦是繼1964年及1999年之後,第三次在一年內有5個熱帶氣旋需發出八號或以上信號,錄得有紀錄以來熱帶氣旋襲港期間錄得的最低溫,只有20.3度[152][153]


整體來說,2017年10月平均氣溫為26.3度,較正常高0.8度,是有記錄以來第5高。


受強烈冬季季候風影響,天文台在12月18日錄得全年最低氣溫9.8度,是4年來首次在12月氣溫跌破10度[154][155][156]


12月單日最高氣溫只有23.2度(本月首天出現),為最低月最高氣溫之第13低,本月中旬的寒流亦令月平均氣溫稍低於正常。


2017年的天氣較正常溫暖,全年平均氣溫為23.9度,較1981-2010年氣候正常值高0.6度(或較1961-1990年氣候正常值高0.9度),是1884年有記錄以來其中一個第三溫暖的年份。



2018年


受1月上中旬寒潮影響(1月8日至1月14日):1月9日天文台錄得7.9℃低溫,為前年以來最低及13年來最寒冷之1月上旬(僅次於2005年1月1日的6.4℃),而本月最低溫則是1月31日的7.8℃。


1月下旬-2月上旬強烈寒潮(1月28日至2月8日):1月28日冷鋒橫過後,隨後的強烈冬季季候風使氣溫暴跌,同日12:00發寒冷警告,隨後兩週天氣持續寒冷,市區最低氣溫進一步下降至7℃或以下,新界更跌至5℃或以下。1月31日冷空氣補充抵港,當晚天文台錄得當月最低氣溫7.8℃,該日更有網民更拍到馬鞍山疑似出現降雪現象。2月1日天文台最低氣溫只有6.8℃,為前年寒潮以來最低紀錄,分別為22,38年來最寒冷之2月及其上旬,更是前年,22年來首次於1,2月皆出現嚴寒日,同日打鼓嶺最低氣溫只有3.2度。2月3至5日,香港天文台連續三天發出霜凍警告,而前一天就在大嶼山昂坪氣象站測得0.5℃低溫,同日昂坪寶蓮寺更出現凍雨和結冰現象。6日,持續多天的濕冷天氣結束,天色好轉,但受輻射冷卻效應影響,大帽山測得0.3℃攝氏低溫,打鼓嶺也測得0.9℃低溫,為該站歷年來2月份最低氣溫紀錄,同日早上打鼓嶺和新界北部內陸部分地區出現結霜現象。此外,天文台連續9日最低氣溫低於10℃,為50年來首次。而大帽山在1月31日至2月6日的最低氣溫皆徘徊在0℃或以下,當中更有4日在0℃以下,期間最低氣溫為2月1日的-1.8℃。1月29至2月6日天文台平均氣溫是歷年新低。天文台在此次寒潮發出的寒冷天氣警告,為有記錄以來第二長。


農曆新年假期非常溫暖,2月15日年三十天文台錄得最高氣溫24℃,是自1969年以來最暖的大除夕,亦是二戰結束後第四暖的大除夕,天文台在多區都錄得25℃或以上,其中九龍城和上水更分別錄得26.8℃和26.7℃。[23]2月16日年初一天文台錄得最高氣溫24.8度,是自1947年有記錄以來第二個最暖的年初一,僅次於2007年2月18日年初一的25.3℃,香港部份地區更錄得超過27度的高溫,包括打鼓嶺、沙田、屯門、九龍城、黃大仙。[157][158]


3月天氣異常溫暖及晴朗,本月總日照為196.2小時,為正常值90.8小時的兩倍以上,是有記錄以來三月份的最高記錄。本月平均氣溫為20.8℃,較正常值19.1℃高1.7℃,與1973年並列為三月份的第四高記錄。而本月平均最高氣溫24.4℃及平均最低氣溫18.6℃亦分別位列三月的最高及第六高紀錄。天文台於3月30日的氣溫升至27.9℃,為本月的最高氣溫。


4月上半月平均最高氣溫為27.4℃,打破歷來最高記錄。儘管本月天氣較正常溫暖,但在4月8日受明顯輻射冷卻現象影響,新界內陸地區出現罕見寒冷和嚴寒天氣,打破極端最低氣溫且屬於寒冷和嚴寒水平之氣象站有:荃灣城門谷11.9℃;石崗10.1℃;上水10.0℃;北潭涌7.7℃;打鼓嶺7.4℃;上水雙魚河6.7℃。4月17日錄得17.4℃,是最近8年來最清涼之4月中旬及第三低溫之4月下半月。4月香港天氣異常乾旱少雨,天文台總部該月的雨量只有28.1毫米,約為正常數值174.7毫米的六分之一,是有記錄以來四月份第八最低。而由於持續乾旱的關係,香港部份水塘和山溪幾乎完全乾涸。


5月3日天文台發出自有紀錄以來最早的酷熱天氣警告,並錄得破5月上旬紀錄的33.5℃,但高溫觸發的對流雨和當日下午東北季候風抵港,引致天文台一日內急跌10.6℃,降至當日最低的22.9℃。是2008年3月,2005年夏季以來首次出現單日10℃以上溫差,同為31年來和紀錄第二大溫差。


5月13日,天文台錄得最高氣溫31.5度,是33年來最熱的母親節。[159]


在反氣旋影響下,氣壓梯度受抑制,5月天氣異常炎熱及少雨,天文台在17日至31日連續15日錄得最高氣溫33.0度或以上[160],創下香港史上5月最長熱浪,打破了1963年5月16日至23日連續8日的舊紀錄。連同5月3日,該月有16日錄得最高氣溫33.0度或以上,是自1884年以來酷熱日數最多的5月,打破了1963年5月錄得13日的舊紀錄。另外,本月21日、24日、26日、29至31日均錄得熱夜,致使全月熱夜日數達到6日,打破1991年5月錄得5日的舊紀錄。


熱浪襲港期間,天文台分別錄得有紀錄以來最熱的小滿(34.7℃)[161]及有紀錄以來最熱的佛誕日(34.8℃)[162][163],而於29日天文台錄得最高氣溫35.3度(大埔更錄得最高氣溫38.1度),翌日錄得全月最高氣溫35.4度,是自1884年以來5月份第二高溫紀錄,僅次於1963年5月31日的35.5度。雨量方面,今年1至5月累計雨量僅175毫米,是有紀錄以來第二少的雨量,僅次於1963年1至5月的40.1毫米總雨量,而在12至25日期間天文台總部沒有錄得降雨[164]。雨量稀少,旱情突出,香港天文台前台長林超英受訪時說5月提早出現盛夏,形容情況「有些恐怖」,令人擔心制水會重臨[165]。直至6月上中旬的季風槽為廣泛地區帶來大雨後,乾燥天氣才宣告結束


2018年雨季為香港天文台最遲發出暴雨警告信號的一年,首5個月沒有發出任何暴雨警告信號,打破了2015年5月11日的舊紀錄。[166][167]


6月1日傍晚,酷熱天氣警告生效348小時後除下,是該警告自2000年設立以來的最長紀錄,以及5月最長紀錄[168]


總的來說,2018年5月錄得以下紀錄:[169]












2018年5月所打破的紀錄
5月最多酷熱日數(16日)5月最長連續酷熱日數(15日)5月最高日平均氣溫(31.2℃)
5月最高月平均氣溫(28.3℃)5月最高月平均最低氣溫(26.1℃)5月最多熱夜數目(6日)
最長酷熱天氣警告生效時間(348小時)最早發出酷熱天氣警告(5月3日)最遲全年首次發出暴雨警告

此外,而本月平均最高氣溫為31.7度,亦為有記錄以來的第二高。而5月下半月平均最高氣溫為34.1度,打破2016年6月下半月平均最高氣溫33.6度的舊記錄,創下自1884年有記錄以來所有月份半月平均最高氣溫之最高值。是次熱浪持續至6月1日,當季風槽開始影響香港後才得以消退。季風槽在6月8日帶來暴雨,兩度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其中8日更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是本年開始以來,首次出現持續有雨天氣,年初連續少雨的現象告一段落。在季風槽影響下,本月共發7次黃雨警告,為紀錄第二多(僅次於2001年6月)。


全年最高氣溫於5月錄得,為有紀錄以來首次。


5月30日的平均氣溫高達31.2度,是有記錄以來五月份最高。


3至5月平均最高氣溫高達27.7度,是有記錄以來最高春季平均最高氣溫。


1至6月平均最高氣溫高達25.3度,是有記錄以來最高上半年平均最高氣溫。


秋初天氣罕有於7月中旬出現,受一股達強風程度的偏東氣流及季風槽共同影響,14日08:45發出的強烈季候風信號至16日16:15取消,期間曾發黃雨,18日09:40-21:00再次發出強烈季候風信號,以夏季來說為有紀錄以來7月中旬總時數最長之強烈季候風信號。


2018年8月21日出現行雷閃電天氣,直到日落後才結束。


受熱帶低氣壓外圍下沉氣流影響,香港出現歷來
最嚴重之霧霾。


南海活躍風季引致副熱帶高壓脊不能伸展至華南加上強季風槽在8月中旬起持續影響香港,令其溫度較以往稍涼,為13年來最多雨的8月,同時天文台單月發出13次黃雨警告,為紀錄新高。


受超強颱風山竹外圍下沉氣流影響,天文台在9月15日下午錄得35.1度,除打破2016年9月27日的34.9度外,還刷新9月上半月,中旬最高,以單月計是第二高溫紀錄,僅次於1963年9月5日的35.2度。[170]


9月16日,超強颱風山竹襲港,天文台發出十號颶風信號,這是繼去年超強颱風天鴿襲港後,再一次發出最高熱帶氣旋警告信號,即十號風球。[171]也是自1962年以來首次連續兩年均有發出最高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10月17日,天文台下午錄得21.9度,是自1999年以來最涼的重陽節。[15]


2018年10月平均氣溫為25.3度,稍低於正常0.2度,是七年來首次低於正常值。


2018年11月平均氣溫及平均最低氣溫為22.9度及21.4度,分別高於其正常值1.1度及1.6度,亦分別是有記錄以來十一月份的第九高及第四高。


受西南季候風及高空反氣旋影響,天文台在12月4日錄得最高氣溫27.1度,是自1885年以來在12月錄得史上第8高溫,亦是繼1968年之後,再次在12月錄得氣溫超過27度。[172]當天的平均氣溫更高達24.8度,是有記錄以來十二月份最高。


12月22日,天文台錄得最高氣溫25.2度,是自1998年以來的最暖的冬至[173]。全日平均氣溫達22.2度,是自1884年有記錄以來冬至最高的「日平均氣溫」[174]


2018年12月平均氣溫為19.2度,較正常值17.9度高1.3度,與1948年及1992年並列為有記錄以來第六最暖的12月。該月平均最低氣溫17.6度,較正常值15.9度高1.7度,與2007年並列為有記錄以來的第四高。


受春季(3-5月),及11、12月異常溫暖的天氣影響,年初偏低氣溫完全抵消,2018年全年平均氣溫達23.9度,與2002年及2017年並列為有記錄以來第三高,僅次2015的24.2度及1998年的24.0度。



2019年


1月20日,天文台錄得最高氣溫23.4度,成為繼1969年錄得26.4度以來半世紀最高溫「大寒」,也是香港天文台有記錄以來第四高溫的「大寒」。[175]


華南東北季候風持續偏弱及異常為強的高空反氣旋影響,2019年1月異常和暖,平均氣溫及平均最低氣溫分別為18.1度及16.4度,較正常高1.8度及1.9度,兩者皆是有記錄以來第三高。
另外1月寒冷日只有1天,為1月1日錄得的11.4度,是記錄上第二少寒冷日數之1月。


2019年2月初起受西南季候風及高空反氣旋影響,為有紀錄以來最早出現的夏季氣候,繼2016年後再在冬季受西南季候風影響。農曆新年假期天氣異常和暖,天文台在3,4,6,7,8日分別錄得最高氣溫25.3度,25.5度,24.9度,25.8度,25.1度,分別為1923年以來最暖的年廿九,1953年以來最暖的年三十,1966年以來最暖的立春,史上最暖的年初二、三、四。[176][177][178][179][180]農曆新年首三天平均氣溫有21.8度,為有記錄以來最暖的年初一至年初三,較2007年的舊紀錄高1.1度。[181]


2月18至19日受低壓槽影響,天文台需該在兩天發出雷暴警告。其中19日更需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是歷來第二早的黃雨警告(僅次於2016年1月5日)。


自一月中旬起香港一直受強高空反氣旋影響,引致整個冬季缺乏冷空氣補充,及部分時間受西南季候風影響,結果本月平均氣溫20.1度、平均最低氣溫18.4度及平均最高氣溫22.6度皆是僅次於2009年成為2月第二高記錄,分別較其正常值高3.3度、3.4度及3.7度。2月沒有寒冷日,其中,2月24日錄得本月最低氣溫14.1度,為有記錄以來2月最低氣温的第三高記錄,僅次於2009年的15.8度,及1973年的14.3度,亦是十年來首個沒有寒冷日之2月。2月28日錄得本月最高氣溫達26.7度,自2011年最高,其中上水,石崗更達28.5及29.1度的炎熱水平。


另外,2018年12月至2019年2月冬季成為1884年有記錄以來最暖,平均氣溫、平均最高及平均最低氣溫高達19.1度、21.4度及17.5度,遠比正常高2.1度,亦創了冬季最少寒冷日數之記錄(3日)。






  1. ^ 因為當時新界仍未租借予英國,所以官方的天文台可能未有記錄新界區的情況。



參考資料




  1. ^ 昨31℃熱辣辣 下周跌至12℃


  2. ^ 7.5℃ 18年來最冷2月天


  3. ^ 小冰粒 凍雨 香港罕見


  4. ^ 4.04.1
    香港氣候平均值(1981-2010). 香港天文台. [2012年1月3日]. 



  5. ^ [1]


  6. ^ 此時新界仍屬清廷管治。


  7. ^ 氣象萬千4 - 颱風駕臨. 香港電台新聞部. 2014年4月26日. (粵語)


  8. ^ 【專題籽】時光倒流六十年 劉天賜訪天文台:座標縮小了. 香港蘋果日報. 2015-09-29. 


  9. ^ 《香港6000年》頁186,麒麟書業出版,1998年,ISBN 962-232-123-2


  10. ^ 《香港全紀錄(卷一)》頁89,中華書局出版,1997年7月,ISBN 962-231-890-8


  11. ^ 11.0011.0111.0211.0311.0411.0511.0611.0711.0811.0911.1011.1111.1211.1311.1411.15 香港經典熱浪/異常偏暖事件回顧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6-08-03.


  12. ^ 12.012.112.212.312.412.512.6 气象学上入春夏秋冬的标准温度?


  13. ^ 13.013.113.213.3 美氣象局一度預測 港周日或落雪 天文台稱不會. 蘋果日報 (香港). 2016-01-19. 


  14. ^ 吳昊. 《回到舊香港》. 1991. 


  15. ^ 15.015.1 市區錄21.9°C入秋新低 1999年以來最涼重陽節


  16. ^ 歷年天災的回顧,香港天文台


  17. ^ 存档副本. [2016-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10). 


  18. ^ 18.0018.0118.0218.0318.0418.0518.0618.0718.0818.0918.1018.1118.1218.1318.1418.1518.1618.1718.1818.1918.2018.2118.2218.2318.2418.2518.2618.2718.2818.2918.3018.3118.3218.3318.3418.3518.3618.3718.3818.3918.4018.4118.42 香港經典寒潮和強冷空氣回顧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6-08-09.


  19. ^ 1925年的普慶坊災難. 天文台網誌. 2017-05-15. 


  20. ^ 1925年暴雨沖毁上環豪宅奪75命 單一山泥傾瀉死亡人數最多. 明報. 2018-07-17. 


  21. ^ 1926年的驚人暴雨. 天文台網誌. 2013-02-25 [2018-07-19]. 


  22. ^ 22.022.122.2 11月都掛8號波?試過L路徑直襲


  23. ^ 23.023.1 【迎新歲】近半世紀最暖大除夕 九龍城上水27℃,蘋果日報,2018年2月16日


  24. ^ 24.024.124.2 香港元旦天氣回顧


  25. ^ 工商晚報,1956-04-28,第3頁。


  26. ^ 26.026.126.226.3 聖誕天氣話你知 邊一年得7℃大帽山結冰?


  27. ^ 華僑日報,1957年2月12日,第6頁。


  28. ^ 香港工商日報, 1957-02-12 ,第5頁。


  29. ^ 大公報, 1957-02-12,第4頁。


  30. ^ 華僑日報,1959-01-30,第6頁。


  31. ^ 大公報,1959-01-30,第4頁。


  32. ^ 香港工商日報,1959-01-30,第5頁。


  33. ^ 1963年制水與「慳水歌」


  34. ^ 香港工商日報,1963-06-01,第4頁。


  35. ^ 大公報,1963-06-02,第4頁。


  36. ^ 香港工商日報,1963-06-02,第4頁。


  37. ^ 大公報,1963-09-06,第4頁。


  38. ^ 香港五月份氣溫及雨量的排行


  39. ^ 自1884年(除1940-1946年外)香港天文台錄得的酷熱天氣日數


  40. ^ 40.040.1 【帕卡風球】3日半兩次8號風原來未算近 天文台指1966年經驗更近 香港01


  41. ^ 41.041.1 不足一周兩氣旋發八號信號天文台:1966年亦試過- RTHK


  42. ^ 42.042.1 無綫新聞- 本港- 天文台對上一次短時間內兩發八號信號為1966年


  43. ^ 華僑日報,1968-03-03, 第4頁。


  44. ^ 大公報,1969-04-06,第4頁。


  45. ^ 香港工商日報,1969-04-06 ,第4頁。


  46. ^ 華僑日報,1969-04-06,第4頁。


  47. ^ (繁体中文)四年前「六•一八」雨災 死亡一百五十餘人. 工商日報第一頁. 1976年8月26日. 


  48. ^ 48.048.1 今午熱爆32.9℃平44年來最熱大暑紀錄


  49. ^ 49.049.149.2 【45年最熱大暑】酷熱天氣警告一度生效 最高33.1度 非今年最熱


  50. ^ 大公報,1973-04-01,第4頁。


  51. ^ 香港工商日報,1973-04-01,第12頁


  52. ^ 華僑日報,1973-04-01,第5頁。


  53. ^ 53.053.1 罕見10月三連風1974年最勁四連風係咩玩法?


  54. ^ 香港落過雪?有圖有真相!. 蘋果日報 (香港). 2013-12-15. 


  55. ^ 1976年寒潮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6-08-08.


  56. ^ 56.056.1 昨錄11.6℃ 38年最凍受難節


  57. ^ 大公報,1978-10-31,第4頁。


  58. ^ 強烈熱帶風暴雲茵 (1984 年) 回顧


  59. ^ 史上最短命8號波 1984年雲茵掛2粒鐘


  60. ^ 1984 熱帶風暴 雲茵 (T.S. Wynne) 風暴消息 6/6


  61. ^ 大公報, 1986-03-02,第1頁。


  62. ^ 華僑日報, 1986-03-02,第5頁。


  63. ^ 華僑日報,1987-12-01,第1頁。


  64. ^ 大公報,1987-12-01,第4頁。


  65. ^ 1989年香港天文台錄得7月最低氣溫21.7度


  66. ^ 新聞檔案(1996年寒潮)時事多面睇(20161月年寒潮)


  67. ^ 香港氣象網- 超級颱風莎莉的回顧


  68. ^ 當年今日之1999年12月22日香港有紀錄以來最寒冷的冬至


  69. ^ 由香港天文台錄得的冬至氣候資料


  70. ^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天氣回顧


  71. ^ 昂平零下一度 自動氣象站停運作 元旦6.4℃大帽山結冰


  72. ^ 2008 年初華南沿岸地區持續寒冷的天氣分析和預報技巧


  73. ^ 124年以來最酷熱九月


  74. ^ 9.7℃昨凍死5長者 22年最冷11月 下周氣溫回升


  75. ^ 20.4℃  港46年來6月最涼


  76. ^ 冷空氣侵襲 香港經歷22年最冷十月


  77. ^ 2010年寒潮回顧


  78. ^ 香港迎27年來最冷聖誕‧除夕元旦料回暖


  79. ^ 新聞(2011-12-25)27年來最冷聖誕無礙市民外出慶祝


  80. ^ 9.4℃百年最冷龍年


  81. ^ 天文台警告及信號資料庫,2012年所有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82. ^ 本世紀最寒冷的平安夜,清晨錄得入冬以來最低氣溫10.1℃,2012年12月24日


  83. ^ 天文台錄得最低氣溫16.6度,是天文台有紀錄以來5月第二低溫紀錄。


  84. ^ 天文台錄得7.3度 入冬以來最低


  85. ^ 天文台錄得有紀錄以來最冷元宵兼情人節


  86. ^ 1884-1939年及1947-2017年在香港天文台錄得氣溫和雨量的五天極端值


  87. ^ 香港四月份氣溫及雨量的排行


  88. ^ 每月天氣摘要


  89. ^ 一日連破四紀錄 市區錄36.3度香港史上最熱


  90. ^ 香港36.3度破紀錄高溫 截至五時3人疑中暑


  91. ^ 天文台下午錄得30.3度 料未來兩三天轉涼


  92. ^ 今日小雪名不副實 錄27.6度歷來第二熱


  93. ^ 氣溫-3℃ 大帽山現霧凇. 香港苹果日报. 2016-01-24 [2016-01-24]. 


  94. ^ 天文台下午錄得3.1度 史上第3低溫. 星島日報. [2016年1月24日]. (繁体中文)


  95. ^ 2016年1月24日天氣摘要及輻射水平資料. 香港天文台官網. [2015年1月25日]. (繁体中文)


  96. ^ 天文台錄得3.3度 1957年以來最低溫. 香港電台. 2015年1月24日. (繁体中文)


  97. ^ 寒潮襲港 勁破7大紀錄!


  98. ^ 二零一六年一月天氣回顧. 香港天文台. 2016年1月24日. (繁体中文)


  99. ^ 3.1℃ 59年最凍 賞霜500人困寒山 消防跣住救 凌晨最後七人脫險. 香港苹果日报. 2016-01-24 [2016-01-24]. 


  100. ^ 消防處昨日接獲逾百人求助被困大帽山3人情況嚴重. 香港電台. 2016-01-25. 


  101. ^ 一月雨量 破132年紀錄


  102. ^ 二零一六年四月天氣回顧


  103. ^ 今午最高氣溫31.2℃ 28年來最熱母親節


  104. ^ 破紀錄 34.2℃最熱父親節


  105. ^ 史上最熱父親節!今午34.2℃同創今年最高溫


  106. ^ 烈日下錄34.2℃ 有紀錄以來最熱父親節


  107. ^ 沒有最熱只有更熱! 34.4℃今年最高溫


  108. ^ 超強颱風尼伯特一路向西? 今日34℃ 133年最熱小暑


  109. ^ 今高溫35.6度 半世紀最火熱7月天 空氣污染爆錶全黑色警告


  110. ^ 35.6℃高溫襲港 半世紀7月最熱 首次16個空氣監測站全爆錶


  111. ^ 【短片】大埔落雹 天文台料短期內續受冰雹影響 (14:12)


  112. ^ 大埔落雹急跌10℃


  113. ^ 今夏酷熱日 勢破132年紀錄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6-09-21.


  114. ^ 熱浪趕在鮎魚前端逼港 半世紀最熱9月天 暫最高34.9度


  115. ^ 今年38日酷熱 53年新高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6-10-09.


  116. ^ 歷來首次10月黑雨 生效逾1小時改發紅雨


  117. ^ 專家指受東北季候風影響 10月受颱風吹襲無常見


  118. ^ 天文台警告及信號資料庫,1974年至2016年10月八號或以上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119. ^ 海馬襲港42年來最遲掛的8號波


  120. ^ 【10月打風】近21年來首個10月八號波 「海馬」史上第4遲襲港


  121. ^ 遲來的秋天,2016年10月28日,香港天文台


  122. ^ 平均溫26.8℃兼多雨 132年來最暖最濕10月


  123. ^ 132年來最熱10月 周一立冬最高29度


  124. ^ 124.0124.1 極端天氣又熱又濕 今年已破13項紀錄


  125. ^ 冷鋒終殺到 明早料12℃


  126. ^ 【冬天暖洋洋】1月創116年史上最高溫 寒冷天氣警告時數大減, 2017-02-01


  127. ^ 港創史上最高溫1月!連破2紀錄,香港蘋果日報,2017年02月01日


  128. ^ 天文台:今年一月是香港有紀錄以來最暖,無綫新聞,2017-02-01


  129. ^ 自1884年(除1940-1946年外)香港天文台錄得的熱夜日數. 


  130. ^ 18年來最早8號風 早來颱風有玄機?


  131. ^ 6月上旬掛8號波 18年來首次


  132. ^ 苗柏襲港:首個風掛8號 對上一次係幾時?


  133. ^ 9年來最多雨6月 市民捱貴菜


  134. ^ 打邊爐都耐過你 洛克成33年短命8號波之一


  135. ^ 【洛克風球】史上第三短八號波 天文台料晚上有驟雨 夜校復課


  136. ^ 【短命8號波】助理台長指依路徑和安全判斷 聽眾不接受解釋 質疑星期日影響少才掛波


  137. ^ 弱勢8號波8站數據無一達標 天文台再惹質疑


  138. ^ 洛克襲港:八號波,有冇錯?


  139. ^ 酷熱天氣 下午4時30分天文台34.8度 一日三破今年最熱紀錄. 香港01. 2017-07-30. 


  140. ^ 天文台錄34.8℃今年最高溫! 8區更達37℃


  141. ^ 【短片:提防中暑】上水沙田黃大仙跑馬地超過37度 明日稍後轉多雲 有狂風雷暴


  142. ^ 打風前夕 香港11區錄37度以上高溫


  143. ^ 明報新聞網. 颱風襲港現36.6度高溫 創132年以來新高. 2017年8月22日. (繁体中文)


  144. ^ 超強颱風天鴿的報告,香港天文台


  145. ^ 今年4個8號波襲港 連中四元1948年後首次


  146. ^ 【秋天失蹤】歷來最遲酷熱天氣警告 市區33.5度小心中暑,香港01,2017年10月3日


  147. ^ 天文台破紀錄10月發酷熱警告 創1890年以來最高溫,星島日報,2017年10月3日


  148. ^ 今日酷熱高溫33.5度 成第2個最高溫10月,香港經濟日報,2017年10月3日


  149. ^ 今年「熱夜」特別多 破兩項紀錄,香港經濟日報,2017年10月4日


  150. ^ 10月中發酷熱警告 史上最遲 今年「熱夜」41天創新高,etnet,2017-10-13


  151. ^ 天文台破紀錄最遲發酷熱警告 香港首度10月出現熱夜,星島日報,2017年10月12日


  152. ^ 香港連續兩年10月份發出八號熱帶氣旋警告,雅虎香港新聞,2017年10月15日


  153. ^ 今年5掛8號波 3次在周日,香港蘋果日報,2017年10月16日


  154. ^ 入冬氣溫再創新低 天文台錄得9.8℃ hk.on.cc 18.12.2017


  155. ^ 【今日天氣】極度乾燥!早上最低9.8度破今年入冬紀錄 香港01 18.12.2017


  156. ^ 市區清晨9.8度入冬最低五百多人按平安鐘 商業電台 18.12.2017


  157. ^ 【狗年到】今午24.8℃ 歷來第二熱年初一 ,明報新聞網,2018年2月16日


  158. ^ 【農曆新年】狗年到 年初一成史上第二熱 部份地區高達27度,香港01,2018年2月16日


  159. ^ 母親節最高溫31.5度成33年來最熱 市民熱辣辣外出慶祝,topick.hket.com,2018年5月13日


  160. ^ 酷熱天氣 第14日超33度 天文台錄得35.4度 再破今年紀錄. 香港01. 2018-05-30. 


  161. ^ 今午錄34.7℃歷來最熱小滿 史上5月第5高溫,on.cc,2018年5月21日


  162. ^ 昨高溫34.8度 港最熱佛誕. 香港經濟日報. 2018-05-22. 


  163. ^ 【熱爆佛誕】下午34.8℃成最熱佛誕 刷新5月第五位歷史高溫,星島日報,2018年5月22日


  164. ^ 熱到乾塘!首5月雨量歷來第2少 天文台話睇定啲,on.cc東網,2018年5月25日


  165. ^ 1963大旱重臨?水庫乾到見底 林超英:今年旱情突出 勿掉以輕心. 明報. 2018-05-27. 


  166. ^ 暴雨警告今年未發過 打破最遲發紀錄 天文台有解釋. 香港01. 2018-05-11. 


  167. ^ 大旱災2.0 ? 歷來首次5月未發黃紅黑雨警告. 東網. 2018-05-31. 


  168. ^ 史上最熱五月破九紀錄. 東方日報. 2018-06-02. 


  169. ^ 破紀錄嘅五月終於過去,週末有望降降溫 我哋一齊數吓破咗乜嘢紀錄?. 香港天文台facebook專頁. 2018-06-01 (粵語). 


  170. ^ 山竹外圍下沉氣流影響 下午35.1℃ 歷來9月份第二最熱紀錄,明報新聞網,2018年9月15日


  171. ^ 【颱風山竹】天文台掛十號風球 連續兩年發最高信號,香港01,2018-09-16


  172. ^ 【01天氣預報】周三起氣溫五連跌兼有雨 昨錄逾27度勢列史上十大,2018-12-05,香港01


  173. ^ 廿年來最熱冬至!天文台中午錄得逾25℃ 除夕再轉涼咪大意,2018年12月22日,香港蘋果日報


  174. ^ 【天氣預報】拆禮物日回暖至24度 除夕低見11度或迎寒冷天氣警告,2018年12月23日,香港01


  175. ^ 50年來最熱「大寒」 天文台下午錄得23.4度 預測周二急跌至12度,2019-01-20,香港01


  176. ^ 【迎豬年】年廿九25.3°C史上第二暖 創近百年紀錄,2019年2月3日,appledaily


  177. ^ 1953年來最熱年三十 岑智明:冬天去咗邊?,2019年2月4日,星島日報


  178. ^ 天氣預報:今午達24.9°C破1928年紀錄 歷來最熱年初二,on.cc,2019年2月6日


  179. ^ 天氣預報:下午錄25.8°C 史上最熱大年初三,on.cc,2019年2月7日


  180. ^ 【天氣】年初四再破最高溫紀錄 2019豬年三連破勢膺史上最熱,2019-02-08,香港01


  181. ^ 【最暖新正頭】,2019-02-08,香港天文台Facebook



外部連結



  • 香港氣候 — 香港天文台


  • 香港氣象要素之月平均值及極端值 — 香港天文台


  • 香港全年氣溫及雨量的排行 — 香港天文台


  • 香港與氣候變化 — 綠色和平

B o 5mLmRcuGqh88DWPsiVkenf 8svs X,o6yP,FcSFjSy,6Dnn7FJJMj0 iiRpDJzlu JuxXDINPGv6hG89s,qQ,xeYwdjaRTt
Cz IZDTKtusfgtVa81uVa0SH8jkBTC8 eZGTo,w,5SXtt5CwqLFdgu4s o3y oPdoyfjuObTaXrr9YfZPlTl,0Vg910UI VK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The Dalles, Oregon

영화 미래의 미라이 다시보기 (2018) 다운로드 링크 무료보기

Chuyện tình của sao nam Cbiz đem lòng yêu quản lý: Người tìm được chân ái, kẻ vẫn chưa chịu thừa nhậ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