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sh Royale CLAN TAG#URR8PPP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阿利安卓·崗札雷·伊納利圖 Alejandro González Iñárritu |
---|
2014年,伊納利圖於洛杉磯
|
导演 |
---|
别名 |
El Negro 「the Three Amigos」之一[1] |
---|
出生 |
Alejandro González Iñárritu (1963-08-15) 1963年8月15日(55歲) 墨西哥墨西哥城
|
---|
职业 |
電影導演、編劇、製作人、作曲家
|
---|
配偶 |
María Eladia Hagerman |
---|
活跃年代 |
1995年至今 |
---|
奖项 奥斯卡金像奖 |
---|
最佳影片 2014年 《鳥人》 最佳導演 2014年 《鳥人》 2015年 《神鬼獵人》 最佳原創劇本 2014年 《鳥人》 | 戛纳电影节 |
---|
Grand Golden Rail 2000年 《愛情像母狗》 Young Critics Award 2000年 《愛情像母狗》 Critics Week Grand Prize 2000年 《愛情像母狗》 Prize of the Ecumenical Jury 2006年 《火線交錯》 最佳導演 2006年 《火線交錯》 | 英国电影学院奖 |
---|
最佳外語片 2001年 《愛情像母狗》 最佳影片 2015年 《神鬼獵人》 最佳導演 2015年 《神鬼獵人》 | 金球奖 |
---|
最佳劇本 2014年 《鳥人》 最佳導演 2015年 《神鬼獵人》 |
|
阿利安卓·崗札雷·伊納利圖(西班牙語:Alejandro González Iñárritu 西语發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Gentium","Gentium Alternative","TITUS Cyberbit Basic","Arial Unicode MS","IPAPANNEW","Chrysanthi Unicode","GentiumAlt","Bitstream Vera","Bitstream Cyberbit","Hiragino Kaku Gothic Pro","Lucida Grande",sans-serif;text-decoration:none!important.mw-parser-output .IPA a:link,.mw-parser-output .IPA a:visitedtext-decoration:none!important[aleˈxandɾo ɣonˈsales iˈɲaritu],1963年8月15日-)是一位墨西哥男導演,生於墨西哥墨西哥城,「阿利安卓」是他的名字,「崗札雷」是父親的家族姓,「伊納利圖」是母親的家族姓。
阿利安卓21歲時從事廣播業,主持搖滾樂節目備受歡迎。1990年進入墨西哥最大電視網「Televisa」擔任藝術指導,藉此執導了一些廣告影片。1991年成立「Zeta Films」製片公司,專門製作電視節目。後來阿利安卓開始和吉勒莫·亞瑞格合作編寫劇本,據說花了兩年的時間寫出36個版本才為《愛情像母狗》定稿。製片預算精簡,只有350萬美元,本片首先在2000年的戛纳电影节「國際影評人週」單元獲評審團大獎,隔年再入圍美國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由於此片頗獲好評,阿利安卓遂被邀往美國執導電影。迄今,阿利安卓的劇情長片的劇本經常由吉列尔莫·亚利亚格負責。
2000年之作品《愛情像母狗》入圍2001年美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2003年之作品《靈魂的重量》入圍2003年威尼斯影展正式競賽,男主角西恩·潘獲最佳男演員獎。2006年作品《火線交錯》獲2006年戛纳电影节最佳導演、2007年美國金球獎戲劇類最佳影片。2015年和2016年各以作品《鳥人》(Birdman)和《神鬼獵人》(The Revenant)連續勇奪第87屆和第88屆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殊榮,他也成為繼約翰·福特(第13、14屆)以及約瑟夫·孟威茲(第22、23屆)之後,史上第3位成功「連莊」此獎的導演。
導演作品
2000年:《愛情像母狗》(Amores perros)
- 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外語片
- 提名第73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 提名第58屆金球獎最佳外語片
2002年:《九一一事件簿》(11'09"01 September 11)片段:「墨西哥」
2003年:《靈魂的重量》(21 Grams)
2006年:《火線交錯》(Babel)
第64屆金球獎最佳劇情片
- 提名第79屆奧斯卡最佳導演獎
- 提名奧斯卡最佳影片獎
- 提名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導演
- 提名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影片
- 提名金球獎最佳導演
2010年:《最後的美麗》(Biutiful)
- 提名第83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 提名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外語片
- 提名第68屆金球獎最佳外語片
2014年:《鳥人》(Birdman)
第71届威尼斯电影节开幕片和主竞赛片
纽约电影节闭幕片[2]
第72屆金球獎最佳劇本
第87屆奧斯卡最佳影片
第87屆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
第87屆奧斯卡最佳導演
2015年:《神鬼獵人》(The Revenant)
第73屆金球獎最佳導演
第73屆金球獎最佳劇情片
第88屆奧斯卡最佳導演
參考資料與註釋
^ 「the Three Amigos」意為「三個朋友」,即伊尼亚里圖、葛雷摩·戴托羅及艾方索·柯朗,三人皆為墨西哥籍,亦有「墨西哥三傑」一稱。
^ 《鸟人》发布预告 过气“英雄”的中年危机
外部連結
|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阿利安卓·崗札雷·伊納利圖
|
阿利安卓·崗札雷·伊納利圖,Biosstars International
阿利安卓·崗札雷·伊納利圖 在互聯網電影數據庫(IMDb)上的資料(英文)
- 在AllMovie上阿利安卓·崗札雷·伊納利圖的頁面(英文)
阿利安卓·崗札雷·伊納利圖執導電影
|
---|
| 長片 |
- 《愛是一條狗》(2000)
- 《靈魂的重量》(2003)
- 《火線交錯》(2006)
- 《最後的美麗》(2010)
- 《鳥人》(2014)
- 《神鬼獵人》(2015)
|
---|
| 短片 |
- 《火藥桶》(2001)
- 《墨西哥》(2002)
- 《安娜》(2007)
- 《Naran Ja》(2012)
|
---|
|
奥斯卡最佳导演奖
|
---|
| 1927–1950 |
弗蘭克·鮑沙其(1927)
刘易斯·迈尔斯通(1928)
弗蘭克·洛伊德(1929)
刘易斯·迈尔斯通(1930)
諾曼·陶羅格(1931)
弗蘭克·鮑沙其(1932)
弗蘭克·洛伊德(1933)
法蘭克·卡普拉(1934)
约翰·福特(1935)
法蘭克·卡普拉(1936)
李歐·麥卡瑞(1937)
法蘭克·卡普拉(1938)
维克托·弗莱明(1939)
约翰·福特(1940)
约翰·福特(1941)
威廉·惠勒(1942)
麥可·寇蒂斯(1943)
李歐·麥卡瑞(1944)
比利·懷德(1945)
威廉·惠勒(1946)
伊利亚·卡赞(1947)
約翰·休斯頓(1948)
约瑟夫·曼凯维奇(1949)
约瑟夫·曼凯维奇(1950)
|
---|
| 1951–1975 |
乔治·史蒂文斯(1951)
约翰·福特(1952)
弗雷德·金尼曼(1953)
伊利亚·卡赞(1954)
德爾伯特·曼(1955)
乔治·史蒂文斯(1956)
大卫·利恩(1957)
文生·明里尼(1958)
威廉·惠勒(1959)
比利·懷德(1960)
杰罗姆·罗宾斯和罗伯特·怀斯(1961)
大卫·利恩(1962)
托尼·理查德森(1963)
乔治·丘克(1964)
罗伯特·怀斯(1965)
弗雷德·金尼曼(1966)
迈克·尼科尔斯(1967)
卡洛·李(1968)
约翰·施莱辛格(1969)
法蘭克林·沙夫納(1970)
威廉·弗莱德金(1971)
鲍勃·福斯(1972)
乔治·罗伊·希尔(1973)
弗朗西斯·科波拉(1974)
米洛斯·福曼(1975)
|
---|
| 1976–2000 |
約翰·艾維森(1976)
伍迪·艾伦(1977)
迈克尔·西米诺(1978)
罗伯特·本顿(1979)
勞勃·瑞福(1980)
沃伦·比蒂(1981)
李察·艾登堡祿(1982)
詹姆斯·L·布鲁克斯(1983)
米洛斯·福曼(1984)
薛尼·波勒(1985)
奧利華·史東(1986)
貝納多·貝托魯奇(1987)
巴瑞·李文森(1988)
奧利華·史東(1989)
凯文·科斯特纳(1990)
強納森·德米(1991)
克林·伊斯威特(1992)
斯蒂芬·斯皮尔伯格(1993)
羅拔·湛米基斯(1994)
梅尔·吉布森(1995)
安东尼·明格拉(1996)
詹姆斯·卡梅隆(1997)
斯蒂芬·斯皮尔伯格(1998)
山姆·曼德斯(1999)
史蒂文·索德伯格(2000)
|
---|
| 2001–至今 |
朗·侯活(2001)
羅曼·波蘭斯基(2002)
彼得·杰克逊(2003)
克林·伊斯威特(2004)
李安(2005)
马丁·斯科塞斯(2006)
科恩兄弟(2007)
丹尼·鮑伊(2008)
凯瑟琳·毕格罗(2009)
汤姆·霍伯(2010)
米歇尔·哈札纳维西斯(2011)
李安(2012)
艾方索·柯朗(2013)
阿利安卓·崗札雷·伊納利圖(2014)
阿利安卓·崗札雷·伊納利圖(2015)
达米恩·查泽雷(2016)
吉勒摩·戴托羅(2017)
艾方索·柯朗 (2018)
|
---|
|
金球奖最佳导演
|
---|
| 亨利·金 (1943)
李歐·麥卡瑞 (1944)
比利·怀德 (1945)
法蘭克·卡普拉 (1946)
伊利亚·卡赞 (1947)
约翰·休斯顿 (1948)
罗伯特·罗森 (1949)
比利·怀德 (1950)
莱斯罗·本尼迪克 (1951)
塞西尔·德米尔 (1952)
弗雷德·金尼曼 (1953)
伊利亚·卡赞 (1954)
乔舒亚·洛根 (1955)
伊利亚·卡赞 (1956)
大卫·利恩 (1957)
文生·明里尼 (1958)
威廉·惠勒 (1959)
杰克·卡迪夫 (1960)
斯坦利·克雷默 (1961)
大卫·利恩 (1962)
伊利亚·卡赞 (1963)
乔治·丘克 (1964)
大卫·利恩 (1965)
弗雷德·金尼曼 (1966)
迈克·尼科尔斯 (1967)
保罗·纽曼 (1968)
查尔斯·加洛特 (1969)
阿瑟·希勒 (1970)
威廉·弗莱德金 (1971)
弗朗西斯·科波拉 (1972)
威廉·弗莱德金 (1973)
罗曼·波兰斯基 (1974)
米洛斯·福曼 (1975)
希德尼·鲁迈特 (1976)
赫伯特·罗斯 (1977)
迈克尔·西米诺 (1978)
弗朗西斯·科波拉 (1979)
罗伯特·雷德福 (1980)
沃伦·比蒂 (1981)
理查德·阿滕伯勒 (1982)
芭芭拉·史翠珊 (1983)
米洛斯·福曼 (1984)
约翰·休斯顿 (1985)
奥利弗·斯通 (1986)
贝纳多·贝托鲁奇 (1987)
克林·伊斯威特 (1988)
奥利弗·斯通 (1989)
凯文·科斯特纳 (1990)
奥利弗·斯通 (1991)
克林·伊斯威特 (1992)
斯蒂芬·斯皮尔伯格 (1993)
罗伯特·泽米吉斯 (1994)
梅尔·吉布森 (1995)
米洛斯·福曼 (1996)
詹姆斯·卡麦隆 (1997)
斯蒂芬·斯皮尔伯格 (1998)
山姆·曼德斯 (1999)
李安 (2000)
劳勃·阿特曼 (2001)
马丁·史柯西斯 (2002)
彼得·杰克森 (2003)
克林·伊斯威特 (2004)
李安 (2005)
马丁·史柯西斯 (2006)
朱利安·许纳贝 (2007)
丹尼·波尔 (2008)
詹姆斯·卡麦隆 (2009)
大卫·芬奇 (2010)
马丁·史柯西斯 (2011)
本·阿弗莱克 (2012)
艾方索·柯朗 (2013)
理查德·林克莱特 (2014)
亚历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 (2015)
达米恩·查泽雷 (2016)
吉勒摩·戴托羅 (2017)
艾方索·柯朗 (2018)
|
|
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导演
|
---|
| 迈克·尼科尔斯 (1968)
约翰·施莱辛格 (1969)
乔治·罗伊·希尔 (1970)
约翰·施莱辛格 (1971)
鲍勃·福斯 (1972)
弗朗索瓦·特吕弗 (1973)
罗曼·波兰斯基 (1974)
斯坦利·库布里克 (1975)
米洛斯·福曼 (1976)
伍迪·艾伦 (1977)
亚伦·帕克 (1978)
弗朗西斯·科波拉 (1979)
黑澤明 (1980)
路易·马卢 (1981)
理查德·阿滕伯勒 (1982)
Bill Forsyth (1983)
维姆·文德斯 (1984)
- no award (1985)
伍迪·艾伦 (1986)
奥利弗·斯通 (1987)
路易·马卢 (1988)
肯尼斯·布莱纳 (1989)
马丁·斯科塞斯 (1990)
亚伦·帕克 (1991)
勞勃·阿特曼 (1992)
斯蒂芬·斯皮尔伯格 (1993)
迈克·纽维尔 (1994)
迈克尔·雷德福 (1995)
乔尔·科恩 (1996)
巴兹·鲁尔曼 (1997)
彼得·威尔 (1998)
佩德罗·阿尔莫多瓦尔 (1999)
李安 (2000)
彼得·杰克逊 (2001)
罗曼·波兰斯基 (2002)
彼得·威尔 (2003)
麥克·李 (2004)
李安 (2005)
保羅·葛林葛瑞斯 (2006)
科恩兄弟 (2007)
丹尼·博伊尔 (2008)
凯瑟琳·毕格罗 (2009)
大卫·芬奇 (2010)
米歇尔·哈札纳维西斯 (2011)
班·艾佛列克 (2012)
艾方索·柯朗 (2013)
理查德·林克莱特 (2014)
阿利安卓·崗札雷·伊納利圖 (2015)
达米恩·查泽雷 (2016)
吉勒摩·戴托羅 (2017)
艾方索·柯朗 (2018)
|
|
规范控制 |
- WorldCat Identities
- BIBSYS: 1091298
- BNE: XX1598419
- BNF: cb14049992p (data)
- CiNii: DA17556829
- FAST: 1568713
- GND: 128799587
- ISNI: 0000 0001 2141 7444
- LCCN: no2002001249
- LNB: 000243782
- MusicBrainz: c5990191-1ae2-4367-b756-07104f6ae841
- NKC: jx20050414011
- NLA: 41102197
- NNL: 002028993
- NSK: 000608895
- NTA: 000608895
- SELIBR: 245621
- SUDOC: 067274374
- VIAF: 84317839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