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sh Royale CLAN TAG #URR8PPP
劉伯明 (1887年-1923年11月24日),名經庶 ,字伯明 。哲學家,教育家。中國現代哲學的先驅者、中國現代自由教育的倡導人、中國現代人文主義的先驅。學贯中西,通儒、道、佛學,治西洋哲學,精于英文,通法文、德文,兼及希臘文、梵文。江蘇南京人。祖籍山東章丘。
目录 1 生平 2 事略 3 教育思想 4 書目 5 註釋 6 鏈結 生平 幼聰慧,少時學于彙文書院(1910年改為金陵大學),習中西文。畢業後遊學日本,曾參加同盟會,從事民主革命活動。
1911年入美國西北大學攻讀哲學及教育,師從勞維爾,1915年獲哲學博士學位。同年與在美哥倫比亞大學攻讀教育學碩士之陳芬資女士(1889年生,安徽無爲人。1927年任南京市彙文女子中學首任華人校長)結婚。
1915年回國,時彙文書院已改名金陵大學(1952年合併于南京大學),校長包文延劉伯明為國文部主任,教授哲學、哲學史、文學、教育學等。
1915年,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校長江謙聘劉伯明兼任倫理、哲學、語言等課教授。1919年辭去金陵大學教職,專任南京高師教授,兼訓育主任及文史地部主任。郭秉文繼江謙任南高校長後,為規劃校務,忙於外事,離校期間校務則由劉伯明主持。1921年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改為國立東南大學(1928年更名中央大學,1949年更名南京大學),任校長辦公室副主任(即今之副校長),曾代理校長職務,除忙於校務外,仍兼文理科主任及哲學系主任,為哲學教授,講學不倦。
1923年11月24日,因積勞成疾而英年早逝,時年37歲。
事略 劉伯明是中國現代哲學的先驅者。他在美國時即以現代學術研究中國哲學文化,1913年著《華人心性論》。他是最早獲得美國哲學博士學位的華人學者,1915年所著博士論文《老子哲學》,被美國哲學界譽為傑作。劉伯明是中國西洋哲學的奠基人,回國后,將西洋哲學系統引入中國,先後著《西洋古代中世紀哲學史大綱》、《近代西洋哲學史大綱》。劉伯明認爲,要了解西方,必須對西方文化的本源先有清楚認識。在他的影響下,國内學者也透過《學衡》雜誌引介西方哲學特別是希臘哲學的經典論著。
劉伯明倡導人文思想,“力持人文主義以救今之倡實用主義者之弊”[1] 。劉氏主張中西調和,以其為領袖的學衡派提倡人文主義,上宗孔子思想,于西學則明其精粹糟粕,審慎擇取,前溯希臘先哲精義,后合西方新人文主義,對學術界有深遠影響。
劉伯明在校“于传授知识之外,独重人格之感化”。在金陵大學期間,以南高兼課收入薪水全部捐給金大圖書館購置中文圖書。在南高東大期間,創立貸金助學法以扶植貧苦力學之士。在南高、東大時,為學校“重心所在”,對現代南京大學校風的形成貢獻至巨。
劉伯明一生投身學術、教育,並致力于現代學風、學者精神的構建。對於學風,劉伯明結合人生理想、世界觀、氣節志向、科學、民主、共和,以及當時代中國的時弊問題,先後發表了《論學風》、《學者之精神》、《再論學者之精神》等系列文章,又曾就學風、教育、世界觀等問題作系列講演。劉伯明倡明的學風、學者精神,流傳于世而爲寶貴的精神遺產。
劉伯明平時博覽群書,以讀書為樂。海內多稱其為“純粹君子”,尊為“南雍祭酒”,奉為“學界精神領袖”。劉伯明去世後,柳詒徵評說他“死後若干年內,恐怕不容易找到像他這樣對中西學問都有本源,能為大家翕服之人”。校內政治系教授兼系主任陳茹玄稱其“薪盡火傳,君身不死。顏天蹠壽,天道寧論”;西洋文學系教授兼系主任吳宓稱其“高標碩望、領袖群賢”,校外學者胡適挽其“鞠躬盡瘁而死,肝膽照人如生”。
教育思想 重視辦學理想。“以哲學家而辦學,最注重教育理想”。主張“一所大學的辦學,物質方面設備固求完善,但物質較諸精神則居於次位,蓋辦學如無理想,則校舍無論如何壯麗,校具無論如何珍貴,其及於社會上的功效必甚微薄,甚至貽害社會,造成自私自利之蠹民亦未可知。” 治學應自由與責任兼備。“學校中有兩種最難調和之精神,一曰自由,一曰訓練”,作為一個學者必須既要有一種自由的精神,又要有一種負責的態度。“蓋所謂自由之心,實古今新理發現必要之條件也”,而“惟負責而後有真正的自由,惟自由而後可為真正之負責”。 倡導四種精神:一曰學者精神,應具自信自得,求真知之貞操;二曰學校精神,即公民精神,注重社會訓練;三曰自治精神,即共和精神,對於政治及社會生活能自動負責;四曰自強精神,品性與體格並重。 注重“人格的感化”,倡導“民族的精神”,“民主的精神”,“科學的精神”。 倡導“樸茂”、“惟真是求”的學風。稱“我國古來學者最重節操,大師宿儒,靡不措意于斯”,應“不為燥濕輕重,不為窮達易節”。要求學生“常保持一種‘樸茂’的精神,不要有銅臭,不可有官氣”。 從倡導治學中的自由精神出發,提出要給予學生更多的選擇自由,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批評當時大學教育中對職業目的過分強調而對學生基本素質教育的忽視:“學謀生,不過發展之一部分,以一部分而概全體,非人的教育也”。主張“不惟年級之觀念應行打破,即計算學分之機械方法最好亦能廢除”;“一切教育應從人性之全部著想”;“教育目的,在學,為人;凡學,為人。必使人性中所具之本能,得有發展之機會”。 教育導向上,側重“動的培養”,而非“靜的約束”,側重“幹才的訓練”,而非“知識的灌輸”,側重“積極的引導”,而非“消極的管理”。 “科學的鵠的是求真,即所謂格物致知”,“科學家不承認有神秘的東西,不承認權威,不崇洋,不泥古。科學家是平等的,科學的思想,最能促進平民思想,發揮民主精神”,“我們正處於科學昌明之世,要想成為真正的學者,必須進行嚴格的科學訓練。科學之用於教育,足以培養獨立精神和高尚思想,並促進教育的科學化”。 書目 《刘伯明先生纪念专集》 (《国风》,1932年11月) 註釋 ^ 郭秉文:〈劉伯明先生事略〉 《學衡》第26期,1924年
鏈結 中国近现代文学流派和社团
文学流派
甲寅派
前期 章士钊 · 李大钊 · 高一涵 · 李剑农
后期 章士钊 · 瞿宣颖 · 梁家义 · 唐庆增 · 汪吟龙 · 陈筅枢 · 杨定襄 · 陈拔 · 董时进 · 龚张斧
学衡派 梅光迪 · 吴宓 · 胡先骕 · 刘伯明 · 柳诒徵 · 吴芳吉 · 刘朴 · 赵思伯 · 缪凤林 · 张其昀 · 赵万里 · 胡梦华 · 陆维钊 · 王国维 · 陈寅恪 · 梁启超 · 张荫麟 · 林损 · 景昌极 · 刘永济 · 汤用彤 · 钱念孙
论语派 林语堂 · 周作人
战国策派 林同济 · 陈铨 · 雷海宗
鸳鸯蝴蝶派 徐枕亚 · 张恨水 · 吴双热 · 吴若梅 · 程小青 · 孙玉声 · 李涵秋 · 许啸天 · 秦瘦鸥 · 冯玉奇 · 严独鹤 · 周瘦鹃 · 包天笑 · 陈蝶仙
初期白话诗派 胡适 · 刘半农 · 沈尹默 · 周作人 · 康白情 · 俞平伯 · 刘大白 · 朱自清 · 李大钊 · 鲁迅 · 陈独秀
新月派 闻一多 · 徐志摩 · 邵洵美 · 朱湘 · 饶孟侃 · 孙大雨 · 胡适 · 梁实秋 · 陈源 · 刘梦苇 · 林徽音 · 于庚虞 · 蹇先艾 · 陈梦家 · 方玮德 · 卞之琳
象征诗派 李金发 · 王独清 · 穆木天 · 冯乃超
现代诗派 戴望舒 · 施蛰存 · 卞之琳 · 何其芳 · 李广田 · 曹葆华 · 番草 · 废名 · 侯汝华 · 金克木 · 李白凤 · 林庚 · 玲君 · 路易士 · 吴奔星 · 辛笛 · 徐迟 · 孙毓棠 · 南星
九叶派 曹辛之 · 辛笛 · 陈敬容 · 唐祈 · 唐湜 · 穆旦 · 杜运燮 · 郑敏 · 袁可嘉
七月派 胡风 · 阿垅 · 鲁藜 · 孙钿 · 彭燕郊 · 方然 · 冀汸 · 钟瑄 · 郑思 · 曾卓 · 杜谷 · 绿原 · 胡征 · 芦甸 · 徐放 · 牛汉 · 鲁煤 · 化铁 · 朱健 · 朱谷怀 · 罗洛 · 路翎 · 邱东平 · 彭柏山 · 曹白 · 贾植芳 (相关人物:艾青 · 田间 · 邹荻帆 · 刘雪苇 · 吕荧 · 舒芜 · 苏金伞 · 艾烽 · 雷蒙 · 鲁沙 · 天蓝 · 庄涌 · 姚奔 · 贺敬之 · 侯唯动 · 倪受乾)
心理分析派 施蛰存 · 郁达夫 · 叶圣陶 · 庐隐
流亡文学 萧红 · 萧军 · 端木蕻良 · 舒群 · 骆宾基 · 罗烽 · 白朗 · 李辉英
京派 废名 · 沈从文 · 李健吾 · 朱光潜 · 周作人 · 林徽因
海派 张爱玲 · 苏青 · 予且 · 施蛰存 · 刘呐鸥 · 穆时英 · 杜衡
荷花淀派 孙犁 · 刘绍棠 · 从维熙
山药蛋派 赵树理 · 马烽 · 西戎 · 李束为 · 孙谦 · 胡正
晋察冀诗派 田间 · 邵子南 · 史轮 · 曼晴 · 方冰 · 魏巍 · 陈辉 · 沙可夫 · 杨朔 · 王炜
民歌叙事体诗潮 李季 · 阮章竞 · 张志民 · 田间 · 李冰
里下河派 汪曾祺 · 毕飞宇 · 庞余亮 · 朱辉
朦胧派 北岛 · 舒婷 · 顾城 · 江河 · 海子 · 杨炼 · 芒克 · 严力 · 于坚
伤痕文学 刘心武 · 卢新华 · 从维熙 · 峻青 · 冯骥才 · 周克芹
反思文学 茹志鹃 · 王蒙 · 张一弓 · 高晓声 · 峻青 · 冯骥才 · 张贤亮 · 尤凤伟
改革文学 蒋子龙 · 张洁 · 贾平凹 · 路遥 · 高晓声 · 何士光 · 张一弓 · 张炜 · 陈国凯 · 吕雷 · 赵洪 · 潘强恩 · 柯云路 · 苏叔阳 · 李国文 · 王润滋 · 矫健
寻根文学 阿城 · 韩少功 · 郑义 · 贾平凹 · 王安憶 · 李锐 · 莫言
先锋派 马原 · 洪峰 · 余华 · 苏童 · 叶兆言
痞子文学 王朔 · 石康 · 李傻傻
荒诞文学 魏明伦 · 狂狷 · 高行健 · 宁财神 · 洪峰
文学社团
文学研究会 郑振铎 · 茅盾 · 叶圣陶 · 许地山 · 王统照 · 耿济之 · 郭绍虞 · 周作人 · 孙伏园 · 朱希祖 · 瞿世英 · 蒋百里 · 冰心 · 顾毓琇 · 庐隐 · 朱自清 · 王鲁彦 · 夏丏尊 · 老舍 · 胡愈之 · 刘半农 · 刘大白 · 朱湘 · 徐志摩 · 彭家煌 · 刘延陵 · 俞平伯 · 李金发
创造社 郭沫若 · 成仿吾 · 郁达夫 · 张资平 · 田汉 · 郑伯奇 · 穆木天 · 朱镜我 · 冯乃超 · 周全平 · 叶灵凤 · 潘汉年 · 李一氓 · 阳翰笙 · 王独清
语丝社 孙伏园 · 周作人 · 鲁迅 · 川岛 · 刘半农 · 章衣萍 · 林语堂 · 钱玄同 · 江绍原 · 韩侍桁 · 杨骚 · 陈学昭 · 李小峰 · 柔石 · 顾颉刚 · 废名 · 俞平伯 · 梁遇春
莽原社 鲁迅 · 尚钺 · 高长虹 · 向培良 · 韦丛芜 · 韦素园 · 台静农 · 李霁野 · 姜华 · 金仲芸 · 黄鹏基
未名社 鲁迅 · 韦素园 · 韦丛芜 · 李霁野 · 台静农 · 曹靖华 · 王菁士 · 李何林
狂飚社 高长虹 · 向培良 · 高歌 · 尚钺
浅草社 林如稷 · 陈炜谟 · 陈翔鹤 · 冯至 · 杨晦
沉钟社 杨晦 · 陈翔鹤 · 陈炜谟 · 冯至
弥洒社 胡山源
湖畔诗社 冯雪峰 · 应修人 · 潘漠华 · 汪静之 · 魏金枝 · 谢旦如 · 楼适夷
南国社 田汉 · 欧阳予倩 · 徐志摩 · 徐悲鸿 · 周信芳 · 唐槐秋 · 陈凝秋 · 陈白尘 · 赵铭彝 · 金焰 · 郑君里 · 张曙 · 吴作人
太阳社 蒋光慈 · 杨邨人 · 孟超 · 钱杏邨(阿英) · 林伯修(杜国庠) · 夏衍 · 洪灵菲 · 戴平万 · 楼适夷 · 顾仲起 · 刘一梦 · 殷夫 · 冯宪章 · 祝秀侠 · 王艺钟 · 徐迅雷 · 圣悦(李平心) · 任钧 · 童长荣
我们社 杜国庠 · 洪灵菲 · 戴平万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鲁迅 · 茅盾 · 郭沫若 · 周扬 · 田汉 · 蒋光慈 · 孟超 · 阿英 · 王任叔 · 郑伯奇 · 洪灵菲 · 陈荒煤 · 戴望舒 · 端木蕻良 · 冯铿 · 关露 · 胡风 · 胡也频 · 李伟森 · 楼适夷 · 柔石 · 沙汀 · 谢冰莹 · 徐懋庸 · 阳翰笙 · 叶以群 · 殷夫 · 于伶 · 郁达夫 · 张天翼 · 周文 · 丁玲 · 夏衍 · 冯乃超 · 马加 · 马子华 · 王志之 · 王余杞 · 王西彦 · 方土人 · 方之中 · 东平 · 叶灵凤 · 叶紫 · 田间 · 白薇 · 任白戈 · 任钧 · 许幸之 · 孙席珍 · 杨骚 · 杨刚 · 李辉英 · 丽尼 · 邱韵铎 · 何家槐 · 林淡秋 · 欧阳山 · 周立波 · 周而复 · 草明 · 柏山 · 洪深 · 聂绀弩 · 夏征农 · 陶晶孙 · 萧三 · 舒群 · 蒲风 · 雷石榆 · 穆木天 · 艾芜
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 杨邨人 · 刘保罗 · 赵铭彝 · 郑君里 · 洪深 · 应云卫 · 郑伯奇 · 许幸之 · 陶晶孙 · 黄芝冈 · 王莹 · 陈波儿 · 侯鲁史 · 叶沉 · 谢兆华 · 曹正 · 司徒慧敏
中国诗歌会 穆木天 · 任钧 · 杨骚 · 蒲风 · 白曙 · 杜淡(窦隐夫) · 王亚平 · 温流 · 关露 · 石灵 · 田间 · 柳倩 · 辛劳 · 洪道 · 苏夫 · 林林 · 袁勃 · 雷石榆
中国文艺社 叶楚伧 · 张道藩 · 王平陵 · 范争波 · 朱应鹏 · 徐仲年 · 华林 · 钟天心 · 左恭
六一社 潘公展 · 王平陵 · 朱应鹏 · 范争波 · 黄震遐 · 叶秋原 · 傅彦长 · 李赞华 · 邵洵美 · 汪倜然
东北作家群 金剑啸 · 萧红 · 萧军 · 端木蕻良 · 舒群 · 骆宾基 · 罗烽 · 白朗 · 李辉英 · 杨晦 · 穆木天 · 高兰 · 辛劳 · 师田手 · 铁弦 · 邹绿芷 · 丘琴 · 雷加 · 姚奔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 郭沫若 · 茅盾 · 冯乃超 · 夏衍 · 胡风 · 田汉 · 丁玲 · 吴组缃 · 许地山 · 老舍 · 巴金 · 郑振铎 · 朱自清 · 郁达夫 · 朱光潜 · 张道藩 · 姚蓬子 · 陈西滢 · 王平陵
南京市金陵中学
历史
早期
汇文书院(1888-1910) → 金陵大学附属中学(1910-1937) 基督书院(1888-1906) → 宏育书院(1906-1910) → 1910年与汇文书院合并为金陵大学附属中学 益智书院(1888-1906) → 1906年与基督书院合并为宏育书院
发展
金陵大学附属中学 → 万县金大附中及驻蓉分班(1937-1945) → 金陵大学附属中学(1945-1951) 金陵补习学校(1939-1941) → 鼓楼中学(1941-1942) → 同伦中学(1942-1945) → 南京金陵中学(1945-1946) → 1946年与金陵大学附属中学合并
当代
金陵大学附属中学 → 南京市第十中学(1951-1988) → 南京市金陵中学(1988-) 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附属中学(1924-1951) → 1951年与金陵大学附属中学合并为南京市第十中学
风物 规划
早期
汇文书院钟楼 · 东课楼 · 西课楼 · 口子楼 · 小礼堂 ·
當代
行健楼 · 行知楼 · 汇文楼 · 汇贤楼 · 汇智楼 · 曹隐云科学馆 · 体艺楼
分校
河西分校(2003-) · 金陵汇文学校(2008-) · 实验小学(2008-) · 南京实验国际学校(2008-) · 仙林分校(2012-) · 龙湖分校(2014-) · 岱山分校(2014-) · 西善分校(2014-)
人物
校长
福开森 · 师徒尔 · 包文 · 文怀恩 · 美在中 · 威尔逊 · 刘镜澄 · 刘靖夫 · 张坊 · 贝德士 · 陈嵘 · 刘开荣 · 李震 · 郑斌 · 周家瑞 · 李治中 · 李执 · 贾其锐 · 林敏 · 华才甫 · 王民 · 浩毓勤 · 欧阳仪 · 杨运清 · 韩冲 · 王凡 · 陈正祥 · 黄重国 · 王桂芳 · 朱梦斋 · 杨祖恒 · 王次伍 · 岳燕宁 · 丁强 · 邹正 · 尤小平 · 刘前树 · 沈方晓 · 孙夕礼
校友
科技 :韩安 · 陈嵘 · 陈桢 · 吕彦直 · 任延桂 · 王家楫 · 诸福棠 · 陈封怀 · 陈鸿逵 · 戴安邦 · 黄瑞纶 · 赵敏学 · 吴友三 · 陈恩凤 · 孙明经 · 侯学煜 · 汤于翰 · 萧家捷 · 方中达 · 王金陵 · 杨槱 · 吴仲华 · 陈梦熊 · 林同骥 · 陈学俊 · 黄孝宗 · 徐禧 · 钱宁 · 何康 · 吴旻 · 经福谦 · 吕敏 · 齐康 · 李明耀 · 刁锦寰 · 李正邦 · 戴克戎 · 陈定昌 · 祝世宁 · 傅新元 · 田刚 · 鲍哲南人文: 刘伯明 · 陶行知 · 陈裕光 · 李小缘 · 宗白华 · 盛成 · 魏学仁 · 柯象峰 · 吴景超 · 杭立武 · 王绳祖 · 黄瑞采 · 曾绍燏 · 朱凡 · 程千帆 · 恽宗瀛 · 秦岭云 · 朱启平 · 周伯埙 · 厉以宁 · 吴敬琏 · 傅二石 · 高行健 · 周小陆 · 叶继元社会活动: 黄荣良 · 许传音 · 许养秋 · 徐绍武 · 林遵 · 徐国懋 · 吴茂荪 · 陈邃衡 · 何锡麟 · 陈舜礼 · 洛辛 · 高博 · 赵洛生 · 端木正 · 安迪伟 · 万典武 · 张横江 · 田联韬 · 石庆辉 · 姜克安 · 胡敏 · 韩南鹏 · 夏道生 · 沈君山 · 彭时雄 · 李前煦 · 陈世光 · 陈良琨 · 姜澄宇 · 马肇立 · 铁竹伟 · 王洪光 · 周珉 · 何琦 · 刘忠虎 · 张寅平 · 唐勇 · 汪文斌 · 史安斌 · 孙玥 · 刘恺 · 黄晓宇 · 祖鋒 · 蒯乐昊 · 迟晶其它: 韩恢 · 孙仲逸 · 韩元佐 · 张彦 · 余永年 · 傅新元 · 卢生 · 邓芝福 · 王德明
金陵中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