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紹寬

Multi tool use
Multi tool use

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The name of the pictureClash Royale CLAN TAG#URR8PPP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海軍一級上將 陳紹寬

Chen Shaokuan2.jpg
性别
出生
1889年10月7日
 大清福建省閩縣
逝世
1969年7月30日(1969-07-30)(79歲)
 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福州市
国籍
 大清(1889-1912)
 中華民國(1912-1949)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1969)
职业
中华民国海军将领
活跃时期
20世紀
政党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






陳紹寬(1889年-1969年7月30日),字厚甫,福建閩縣胪雷村(現今在福州倉山區城門鎮胪雷村)人[1],國民革命軍海軍一級上將。




目录





  • 1 生平


  • 2 履歷

    • 2.1 學習、見習時期


    • 2.2 赴歐洲考察海軍


    • 2.3 歸附國民革命軍


    • 2.4 江南造船所所長


    • 2.5 海軍部上將


    • 2.6 抗戰時期


    • 2.7 拒絕內戰


    • 2.8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 3 故居

    • 3.1 故居概況



  • 4 参考文献


  • 5 外部链接


  • 6 参见




生平


1889年生於福建省閩縣,他的父親原先是一名箍匠,後加入晚清海軍,擔任水手。由於家庭影響,陳紹寬在求學時代就不自覺地向海軍靠攏。他17歲進入江南水師學堂,攻讀航海技術。畢業後,加入清朝海軍服役。後歸附國民革命軍。在任期間曾規劃4大戰區,提出20艘航母計劃。並且指揮了著名的江陰海戰。



履歷



學習、見習時期


光緒二十九年,陳紹寬考入福州格致書院。光緒三十一年赴上海,經薩鎮冰介紹,在江南水師學堂學習,3年後畢業,到“通濟”練習艦見習,不久調任“鏡清”練習艦上尉駕駛大副。1914年升海軍總司令部少校副官,駐上海。翌年,陳紹寬因奪回肇和艦有功,升肇和艦上校代理艦長。



赴歐洲考察海軍


1916年,陳紹寬奉命赴歐洲考察海軍,第二年在英海軍中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格羅林戰役,獲授“歐戰紀念勳章”。1918年,為中國駐英公使館海軍武官。1919年,任巴黎和會中國代表團專門委員,又任倫敦萬國海路會議中國代表及中國海軍留歐學生監督。是年10月,因奔喪回國。後留國任“通濟”練習艦中校艦長。1923年,改任“應瑞”艦上校艦長。1926年,升海軍第二艦隊少將司令。



歸附國民革命軍


1927年10月,繼第一艦隊司令陳季良之後,陳紹寬宣布歸附國民革命軍,並率艦與北洋軍閥孫傳芳大戰,大獲全勝。以拱衛京畿有功,得國民政府一等勳章和“中流砥柱”大勳旗。接著又組成西征艦隊,沿江而上,克漢口,為中央政治委員會武漢分會委員,接著又克長沙、岳州等地。1928年1月,西征結束,奉命回南京。同年12月海軍司令部撤銷,設海軍署,陳紹寬為中將署長,力謀統一中國海軍,但沒有成功。



江南造船所所長


1929年3月,蔣桂戰爭爆發,陳紹寬親自以“應瑞”旗艦護送蔣介石第二次西征,隨即佔領湖北、湖南,被委湘鄂政務委員會委員兼湖南省政府委員。6月,國民政府恢復海軍部,陳紹寬為海軍部政務次長兼第二艦隊司令。不久,海軍部長楊樹莊兼福建省長,部務由陳紹寬代理,接著被正式任命為代理部長兼江南造船所所長。



海軍部上將


1932年,升海軍部上將部長並為國民政府國防委員會委員、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1934年,因創辦“海軍大學”,聘請日本海軍專家分別講授“高等軍事學”和“國際海法”, 引起以“應瑞”艦長林元銓等23位艦長的不滿,聯名控告陳紹寬親日。陳紹寬被查處,因此憤而辭職。以後汪精衛幾次到上海慰留。林元銓等人分別受到調離處理,陳紹寬才回部視事。



抗戰時期


1937年4月,陳紹寬為國民政府代表團副團長,赴英國參加英國國王喬治六世的加冕覲禮,事後轉德國考察海軍。同年7月7日,中國抗戰爆發,陳紹寬即回國組織“江陰阻塞線”,封閉長江下游水道,保衛中國的大後方。


但當時海軍受排擠,陳紹寬奮鬥維艱。1945年5月,赴美國參加聯合國大會,參與制訂“聯合國憲章”。同年9月9日,在南京參加接受日本侵華軍投降儀式,但以後在接收日本海軍的實際工作中,屢受阻撓。



拒絕內戰


抗戰勝利是年冬,蔣介石電令陳紹寬率“長治”艦赴山東堵擊共產黨軍隊。陳紹寬以“抗戰後海軍元氣尚未恢復,且紹寬在抗日期中報效無多,已愧對國人,若再參加內戰,內疚殊大”為藉口,南下檢修。陳紹寬並要求興建航母艦隊,遭到蔣介石拒絕。蔣介石認為陳紹寬抗令,借端撤銷並武裝接收海軍總司令部,免除陳紹寬職務。陳紹寬因此回鄉,閒居不出。1949年,蔣介石派朱紹良請陳紹寬赴台灣共襄國事,陳抵死相拒。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陳紹寬出任華東軍政委員會委員、福建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長,民革中央副主席等職,又被選為第一、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全会主席團成員,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委員會委員。1969年,因患胃癌病逝,享年80歲。




故居



故居概況


陳紹寬故居位於福州南站西側的站前路,坐北朝南,佔地754平方米,為中、西合璧的建築,建於1921年。抗戰後不願打內戰的陳紹寬回鄉隱居,在這裡生活了23年。故居門前有一處埕,正面牆為西洋建築式樣。高大的鞍形封火牆帶有典型的福州傳統民居的特色,主座為穿鬥式木結構,前、後天井,單進,進深7柱,面闊5間。東批榭現闢為“陳紹寬事蹟展列室”,展列室牆上掛著主人在不同時期的照片。故居廳堂上有精美的燈槓,前廊的雀替、木垂花引人入勝。 花園故居西後側為後院,正座西側為花園,佔地1000多平方米。花園內茂密的樹木下由一座月型的水池,一座日型的池塘和一座四周環水的亭子組成,三者間水道相連。這正是主人的職業的再現,日型的池塘象徵大海,月型的水池象徵軍港,四周環水的亭子象徵指揮塔,相連的水道象徵江河。可惜的是,由於年久失修,池塘石駁岸大部分已坍塌,池塘也成一潭死水。


1960年,政府撥款重修陳紹寬故居。陳紹寬的祖宅,也就是他出生的地方,在村中中街的小山坡上與村幼兒園相隔不遠的地方。


1986年,陳紹寬故居被批准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福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福州市名人故居。為配合福州東部新城的建設,福州市有關部門原計劃將陳紹寬故居搬遷到福州南湖公園。但是為保護故居完整性,福州市人民政府於2010年5月做出叫停搬遷故居的決定,並計劃整修陳紹寬故居。



参考文献




  1. ^ 福州市志,2002年,方志出版社



外部链接





  • 陳紹寬與民國海軍 文件格式:.doc


  • 陳紹寬[永久失效連結]


参见




  • 中華民國海軍
    • 海军分防计划
hOb,Q zv7GXBAJQDKgNY6R6DHL qeZJ8w iW,70uaWpkWQZ9lNseSnZ1q3Ga8 04i,J uYXmDpAOYl14y9ZTiXE6
J2 ODktmTbRpk 8kdoj cyb0w9j4kklhUn0 LdFk 6,9w 97E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The Dalles, Oregon

영화 미래의 미라이 다시보기 (2018) 다운로드 링크 무료보기

Chuyện tình của sao nam Cbiz đem lòng yêu quản lý: Người tìm được chân ái, kẻ vẫn chưa chịu thừa nhậ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