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虹燈
Clash Royale CLAN TAG#URR8PPP
本条目可参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来扩充。 |
霓虹燈(英语:Neon Lighting)是一種內含氣體的燈,通常用於廣告招牌等用途。 “霓虹灯”是半英语音译:“霓虹”发音近似于英语的“neon”(氖)并在汉语裏有彩虹的含义。城市霓虹灯招牌(英语:Neon Sign)属于一种特殊的大型氖灯。管內氣體的實際成份為99.5%氖氣及0.5%氬氣,比純氖氣有較低的運作電壓。
目录
1 历史
2 原理
3 流行文化
4 學術研究
5 香港現況
6 資料出處
7 參考來源
8 外部連結
历史
霓虹燈首先由Nikola Tesla在1893年的芝加哥博覽會(World's Columbian Exposition)進行示範,但其創意並未有申請專利。[來源請求]
Georges Claude在1902年發明霓虹燈,並在1910年向公眾展示。
原理
充在燈管中能發出紅光的種氣體是氖氣。但是單是紅色的霓虹燈是不夠的。若要霓虹燈產生不同的色彩,這時需要以綠、黃色,藍色、白色的螢光粉作為輔助。
例如將藍色的螢光粉塗在玻璃管的內壁上,把玻璃管彎製成所需要的文字或花紋圖案後裝上電極,並把玻璃管內的空氣抽乾淨,再充進氖氣,即成粉紅色的霓虹燈。
如果塗上了藍色螢光粉的燈管中充入氬氣和水銀,就成了藍色的霓虹燈;若塗有綠色螢光粉的燈管中充入氖氣,就成了橙紅色;如果把氖氣改為氬氣和水銀,便會成為綠色霓虹燈。
流行文化
導演王家衛1994年執導的電影《重慶森林》中曾出現不少香港霓虹街道作場景。
學術研究
@media all and (max-width:720px)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mw-stackfloat:none!important;width:100%!important.mw-parser-output .stack-containerbox-sizing:border-box.mw-parser-output .stack-clear-leftfloat:left;clear:left.mw-parser-output .stack-clear-rightfloat:right;clear:right.mw-parser-output .stack-leftfloat:left.mw-parser-output .stack-rightfloat:right.mw-parser-output .stack-objectmargin:1px;overflow:hidden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香港的霓虹燈招牌 |
兩位對本地霓虹光管招牌感興趣的學者Brian Kwok及Anneke Coppoolse,認為霓虹光管招牌是香港獨有文化特色,決定透過Designing the Spectacle計畫,收集招牌,進行修復外,亦探究它們字款設計和製作過程,對其起源、 工藝及演變進行深入研究[1]。
香港現況
2010年政府全面實施「小型工程監管制度」,新制度下的招牌不能自外牆伸出多於4.2米,離地不能少於3.5米。未經屋宇署批准或根據規定均屬違例,當局將發出清拆令要求拆除[2]。部份已成地標的霓虹燈招牌因此需要拆除,例如深水埗的「信興酒樓」招牌及西環森美餐廳自1977年豎設的「Sammy's Kitchen」牛形霓虹招牌[3]。
資料出處
- 杨德壬,【十万个为什么(新世纪版)6化学篇II】,(2001年,商务印书馆)
- Diana Snapes.(1989). Meet the First 30 Elements. Science Teachers' Association of Victoria.
參考來源
^ 舊物不一定要斷捨離|有人將垃圾改造為家具,又有人將過氣霓虹招牌當是寶?
^ 小型工程項目:招牌. 屋宇署. 2015-11-23 [2018-11-05].
^ 林可欣. 深水埗璀璨標記光輝到此 60年老招牌「埋葬」堆填區. 香港01. 2016-07-09 [2018-11-05].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霓虹燈 |
香港霓虹燈招牌的圖像語言 - 香港理工大學
NEONSIGNS.HK 探索霓虹 | M+進行 - 西九文化區
The Hong Kong Neon Heritage 香港霓虹承光 - Facebook
《建築物條例》:安裝及維修廣告招牌指引(2004年) - 香港屋宇署
「霓虹香港 – 電照不夜城」丶「香港霓虹招牌今昔」 - Google虛擬博物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