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孔庙
Clash Royale CLAN TAG#URR8PPP
坐标:35°36′42″N 116°58′30″E / 35.61167°N 116.97500°E / 35.61167; 116.97500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曲阜的孔庙、孔林、孔府 | |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遗产 | |
曲阜孔廟大成殿 | |
正式名稱 | |
英文名稱* | Temple and Cemetery of Confucius and the Kong Family Mansion in Qufu |
法文名稱* | Temple et cimetière de Confucius et résidence de la famille Kong à Qufu |
基本資料 | |
國家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註冊類型 | 文化遺產 |
評定標準 | 文化遺產(i)(vi)(vi) |
備考 | 一起被列入文化遺產的還包括孔林和孔府 |
註冊歷史 | |
註冊年份 | 1994 |
UNESCO的记录(英文) | |
* 名稱依據世界遺產名錄註冊。 ** 地區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劃分为准。 | |
曲阜孔庙及孔府 |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 |
所在 | 山东省曲阜市 |
分类 | 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 |
时代 | 金至清 |
编号 | 1-99 |
登录 | 1961年 |
曲阜孔廟,是祭祀中國歷史上春秋時期的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本廟[1],位于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城內,又稱“闕里至聖廟”,始建於鲁哀公十七年(西元前478年),歷代增修擴建,經兩千四百余年而祭祀不絕,是中國淵源最古、歷史最長的一組建筑物[2],也是海內外數千座孔廟的先河與范本,和相鄰的孔府、城北的孔林合称“三孔”。[1]
曲阜孔廟以其規模之宏大、氣魄之雄偉、年代之久遠、保存之完整,被建筑學家梁思成稱為世界建筑史上的“孤例”[2],現為世界文化遺產[3]、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北京故宮、承德避暑山莊并列為中國三大古建筑群。[1]
目录
1 相关历史
1.1 始建與歷代之增修
1.2 遺產保存
1.2.1 現代的保護和破壞
1.2.2 世界文化遗产登錄過程
2 建筑規模和布局
3 注釋
4 關連項目
相关历史
始建與歷代之增修
曲阜孔廟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孔子逝世的第二年,即周敬王四十二年(鲁哀公十七年,西元前478年)。根据《史記》的記載,當時孔子的弟子将其“故所居堂”立庙祭祀,庙屋三间,內藏衣、冠、琴、車、書等孔子遺物。至漢初,已歷二百餘年。[4]
漢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十一月,高祖劉邦自淮南还京,經過闕里,以太牢祭祀孔子。[5]開皇帝親祭孔子之先。元始元年(1年),平帝追謚孔子為“褒成宣尼公”。自此,孔廟愈受重視。東漢建武五年(29年),光武帝過闕里,命祭孔子。明帝、章帝、安帝均曾到曲阜祭祀。永興元年(153年),桓帝下詔重修孔廟,任命孔和為守廟官,并立碑以記。有漢一代,廟宇虽经多次整修,但仍以宅为廟。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百祀堕坏”,孔廟頹敗。[6]
魏晉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雖然玄學興起,佛教盛行,孔子的尊崇地位卻未受到太大影響。魏文帝“令鲁郡修起舊廟”,并安置吏卒百戶守衛;又在廟外廣修屋宇,以居學者[6]。西晋末造,“五胡亂華”,“庙貌荒残”。東魏孝静帝興和元年(539年),大力維修孔廟,首次為孔子及弟子塑像[7]。此後,北齊天保元年(550年)和梁太平二年(557年)孔廟均得到修葺,但於廟宇形制無改。[8]
隋唐以降,朝廷提倡儒學,孔庙面貌隨之改觀。隋大业七年(611年)曲阜縣令陳叔毅重修孔廟[9]。唐初,朝廷在國都長安的國子監修建周公廟和孔子廟各一座,且令各州縣皆立孔廟。贞观十一年(637年),太宗詔修曲阜孔廟。乾封元年(666年),因舊廟簡陋,高宗令兖州都督霍王李元轨“改制神宇”,對孔廟進行史上第一次的大規模改建[10]。開元七年(719年),兖州刺史韦元圭和孔子三十五代孙、褒圣侯孔璲之等又“树缭垣以设防”[11]。大历八年(773年)兖州刺史孟休鉴、曲阜縣令裴有象新建廟門[12]。咸通十年(869年),孔子三十九代孙、鲁国公、天平军节度使孔温裕奏请朝廷,獻私俸修葺庙宇。唐代的孔廟已初具規模[13],對廟宇的修葺共有五次。[14]
北宋朝廷崇儒重道,太祖立國之初,即至曲阜拜祭,下詔增修廟宇,建隆三年(962年),又詔祭孔廟,用一品禮,廟門列十六戟。[15]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真宗過曲阜拜孔廟,加謚孔子為“玄圣文宣王”;次年又“頒孔廟桓圭一,加冕九旒,服九章,从上公制”;四年,詔令各州皆建孔廟;五年,改謚孔子為“至圣文宣王”。徽宗崇宁四年(1105年),颁孔子像“冠服制度用王者,冕十二旒,衮服九章”。宋代對曲阜孔庙增修達七次。建隆元年(960年),诏增修祠宇。太平兴国八年(983年),太宗“乃鼎新规,革旧制”,对孔庙进行修缮。新成的孔庙,“缭垣云矗,飞檐翼张”,重门洞开,层阙特起,“回廊复殿,一变维新”[16]。天禧二年(1018年),孔子四十五代孙、大理寺丞孔道辅奏言:“祖庙卑陋不称,请加修崇”,朝廷奏准并遣之以官钱监修孔廟。五年(1021年),孔道辅“又请得封禅行殿余材”,擴大孔廟舊制。經過擴建的廟宇,前後四进院落,東、中、西三路并行[17],今之格局初步奠定。景祐四年(1037年)修建讲学堂。次年,孔道辅又于正殿之西建五贤堂。嘉祐六年(1061年),仁宗頒御书金字篆书“宣圣庙”和飛帛書“大成殿”匾額。此後的元豐、紹聖、政和年间亦曾重修孔廟。元祐元年(1086年),又添建廟學於孔廟東南隅。[18]
此后不久,金兵南侵,“廟宇與書籍俱為灰燼”。但金国上层有远见者深知,欲立足中原,必须依靠儒家思想。天会五年(1127年),金将完颜宗尧进驻燕京后,戎马未息即建太学,修国子监。天会七年(1129年),金兵入曲阜,命知县“引诣圣庙”,“登杏坛,望殿火奠拜”。[18][19]金国统一北方后,进一步认识到崇儒之重要性。皇统元年(1141年),熙宗拜祭上京孔子庙。次年敕行台拨钱一万四千贯,修孔庙圣殿;四年,又命“行省降钱一万四千五百贯,发南京入作司见材,修完孔庙,创盖大成殿”。至皇统九年,大成殿竣工。正隆二年(1157年),又以羡钱修两庑及齐国公殿。此次维修,规模不大,被毁建筑尚未得到完全复建。大定十九年(1179年),衍圣公等又组织重建郓国夫人殿。明昌二年(1191年),崇尚儒学的金章宗拨钱76400多缗,大修孔庙。此次大修,“三分其役,因旧以完葺者才居其一,而增创者倍之”,至明昌五年(1194年)方告竣。孔庙扩展到“殿堂廊庑门亭斋厨黉舍合三百六十余楹”的前所未有的规模[20]。金代的孔庙,基本保持了宋代格局,而部分建筑规模扩大,新建大中门、棂星门,且始用琉璃瓦,殿庑均以绿琉璃瓦剪边,青绿彩画,朱漆栏槛,檐柱亦改为石质,并刻龙为饰,使孔庙规格大大提高。有金一代,孔庙总共重修四次。
元、明两代,孔庙重修重建更達数十次之多。其中最重要的一次是明孝宗弘治十二年(1499年)。当时孔廟遭到雷擊,大成殿等120余楹建筑化為灰燼。此次重修,总共歷時五年,耗銀15萬兩。
清代對孔廟的修建達14次。清世宗雍正二年(1724年),孔廟又毀于雷電火。“發帑金令大臣等督工監修,凡殿廡制度規模以及祭器儀物,皆令繪圖呈覽,親為指授”,調集12個府、州、縣令督修,总共用時六年方才完成。
综合统计,千百年来,孔廟总共经历大修15次,中修31次,小修數百次,終于達到今日九進庭院的宏大規模。
遺產保存
現代的保護和破壞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的20世紀50年代,祭孔基本取消,但對曲阜孔廟進行數次局部修繕。1957年,山東省人民委員會將孔廟公布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1959年,曲阜對外開放。1961年,孔廟被中國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文化大革命開始後的1966年11月9日,北京師范大學紅衛兵領袖譚厚蘭在康生(一說戚本禹、林杰)的授意下,率二百余人來到曲阜“破四舊”,衝破山东省委、曲阜县委和孔廟管理處的阻攔,進入孔廟駐扎,在當地召開“彻底捣毁孔家店大会”,隨后進行了大規模有組織的破壞,孔子像、神龛、匾联、供桌等皆被砸爛,部分石碑被推倒折斷,造成無可挽回的文物損失[21],更在中部的大中門前挖開一条通道,將孔廟截為兩段。[22]
1970年,在國務院的要求下,山東省派人赴曲阜察看破坏情況。其後,大成殿、杏壇、啟聖王殿、寝殿等建筑得到維修。从1984年起,曲阜孔庙恢复了民间祭孔。中國大陸其他地區的祭孔活動陸續重新展開。2008年,霍韜晦教授更率領香港、新加坡逾百位儒門後學,在曲阜孔廟舉行祭孔儀式。[23]
世界文化遗产登錄過程
1994年,曲阜孔庙、孔林、孔府以滿足世界文化遺產評定標準的一、四、六款而登錄为世界文化遗产。[24]
建筑規模和布局
曲阜孔廟擴大至現有規模,始於宋代,今日之布局則是清雍正、乾隆年間重修后形成的。廟宇總面積約327.5亩(合13萬平方米),呈狹長方形,南北長約1100米,貫徹舊曲阜縣城南北,并將城池分為東西兩部分。建筑模仿皇宮規制,沿中軸線左右對稱,佈局嚴謹。庙內共有九進院落,包括五殿、一閣、一坦、兩廡、兩堂、十七座碑亭,總共466間,其中最古老的建築是建于金代的一座碑亭,其後元、明、清、民國各代建筑皆有。孔廟四周,有高墻環繞,配以門坊角樓,院內紅墻黃瓦,雕梁畫棟,古木參天。
孔廟最南緊鄰曲阜縣城南門,作欞星門為正門。欞星門內,以紅墻區隔南北,正中辟門,經聖時門、弘道門,組成三進院落,均為空擴庭院,松柏森森。其北自大中門起、同文門、奎文閣和十三御碑亭。之後從大聖門開始分為三路建築群,分別是祭祀孔子以及先儒、先賢的中路建築群(大成門、杏壇、大成殿、寢殿、聖跡殿、兩廡等),祭祀孔子祖先的東路建築群(崇聖門、詩禮堂、故井、魯壁、崇聖詞、家廟等)和祭祀孔子父母的西路建築群(啟聖門、金絲堂、啟聖王殿、寢殿等)。
注釋
^ 1.01.11.2 世界文化遺產——孔府 孔廟 孔林.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站. [2009-09-10].
^ 2.02.1 梁思成 中國建筑史 444頁
^ 曲阜孔廟、孔林、孔府. 中國的世界遺產. [2009-09-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4-25).
^ 西汉·司马迁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故所居堂,弟子內,後世因廟,藏孔子衣冠琴車書,至於漢二百餘年不絕。高皇帝過魯,乙太牢祠焉。諸侯卿相至,常先謁然後從政。
^ 東漢·班固《漢書·高帝紀》:“(十二年)十一月,(高祖)行自淮南還。過魯,以大牢祠孔子。”
^ 6.06.1 《制命宗圣侯孔羡奉家祀碑[永久失效連結]》碑文:“遭天下大乱,百祀堕坏,舊居之廟毁而不修,褒成之後絕而莫繼,闕里不聞講誦之声聲,四時不睹㷓尝之位。”“令鲁郡修起舊廟,置百戶卒吏以守衛之。又於其外廣為屋宇,以居學者。”
^ 孔庙配享及先贤先儒位次配置. 國學網. [2009-09-11].
^ 孔子故里库,第四卷第一类第一辑. 山東省省情資料庫. [2009-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26).
^ 隋·仲孝俊撰 《修孔子庙碑》:“粉壁椒涂,丹楹刻桷”,“寝庙孔硕,灵祠赫奕,圆渊方井,绮窗画壁”
^ 唐崔行功撰《赠太师鲁国孔宣公碑》碑文
^ 唐·李邕撰 《重修孔子庙碑》碑文
^ 唐裴孝智撰《文宣王庙门记碑》碑文
^ 孔尚任《阙里志》:“正廟五間,祀文宣王,南向坐,顏子面西,配閔子以下十哲及曾子,東西列坐,皆為塑像。兩廡二十余間,祀七十二賢,圖繪於壁上。廟後為寢廟,祀亓官夫人。前為廟門三間,甚壯麗。”
^ 孔子故里库,第四卷第一类第二辑. 山東省省情資料庫. [2009-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26).
^ 乾隆《曲阜县志·通编》:“帝谒孔子庙,诏增修祠宇,绘先圣先贤先儒像,释奠用永安之乐”,“三年诏祭孔子廟,用一品禮,立十六戟于庙门。”
^ 北宋·吕蒙正撰 《重修兖州文宣王廟碑》碑文
^ 金代孔元措《孔氏祖庭广记》及南宋孔传《东家杂记》:“庙门三重,次书楼,次唐宋碑亭各一,次仪门,次御赞殿,次杏坛;坛后乃正殿,又后为郓国夫人殿;殿东庑为泗水侯殿,西庑为沂水侯殿。正殿西庑门外为齐国公殿,其后为鲁国太夫人殿;正殿东庑门外曰燕申门,其内曰齐(斋)厅,厅后曰金丝堂。堂后则家庙,左则神厨,由齐(斋)厅而东南为客馆,直北曰袭封视事厅。厅后为恩庆堂,其东北隅曰双桂堂。凡增广殿庭廊庑三百十六间。”
^ 18.018.1 孔子故里库,第四卷第一类第三辑. 山東省省情資料庫. [2009-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26).
^ 《孔氏祖庭广记》卷三
^ 金 党怀英 《重修至圣文宣王庙碑》碑文:“位叙有次,像设有仪,表以杰阁,周以崇垣”,“制度大备于历朝。”
^ 红衛兵“搗毁孔家店”砸孔廟、挖孔墳、焚孔府古書. 衍聖公孔德成網站. [2009-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6-28).
^ 孔子故里库,第四卷第一类第五辑. 山東省省情資料庫. [2009-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26).
^ 孔廟:難得一見的民間祭孔
^ (i)代表一種獨特的藝術成就,一種創造性的天才傑作。(iv)人類歷史發展中某—建築風格的傑出範例。(vi)與具特殊普遍意義的事件或現行傳統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學藝術作品有直接或實質的聯繫。只有在某些特殊情況下或該項標準與其它標準一起作用時,此款才能成為列人《世界遺產名錄》的理由。
關連項目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曲阜孔庙 |
- 孔庙
- 孔林
- 孔府
- 祭孔
- 谭厚兰
|
|
|
|